1973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积极推广普通话
闻进
我国汉民族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这种状况给我国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来了不便,也给我国文字的根本改革造成了困难。
毛主席和党中央十分重视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化工作。一九五五年,中央有关部门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白确定了现代语即普通话的规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一九五六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一九五八年,毛主席发出“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的伟大号召。同年,周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汉族人民中努力推广普通话“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中央还制定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
十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促进我国人民的团结,加强各地区的协作和经验交流,对学校教学起了积极的作用。实践经验证明,中央制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正确方针,今后应当继续努力贯彻执行。
“大力提倡”就是要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文艺表演、介绍经验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毛主席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指示,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政治意义,批判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反对和破坏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罪行,不断提高群众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自觉性。学习普通话是一项移风易俗的事。一些人对学习普通话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疑虑,如:认为学不学普通话无关大局;说普通话怕别人笑话,不好意思;学普通话是教师、学生的事,与己无关;教学普通话会影响教学效果,等等。应当有针对性地、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加以解除。同时,要克服那种不愿听人讲普通话,甚至讥讽、阻碍别人讲普通话的习惯势力,消除在出版物上滥用方言的现象,在全国逐步形成以讲普通话为荣的好风尚。
大力提倡讲普通话,并不是要禁止或消灭方言,而是要使各方言区的人除了讲方言以外,还要学会讲普通话。在方言区,要大力提倡在公共场所或与外地人交往的时候能讲普通话。有些地区首先要求师范和中小学把普通话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会议语言、广播语言,这种要求是切合实际的。
“重点推行”就是要把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心放到“点”上,不要平均使用力量。“重点”就是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
推广普通话,从地区来说,南方方言区是重点;从部门来说,学校是重点;从对象来说,青少年是重点。青少年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年纪轻,口音容易改变,再加上学校有较好的学习条件,作为重点对象是理所当然的。学生学会普通话,有利于他们毕业后上山下乡,到祖国各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据一些方言区城市的教师反映,学生毕业后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往往会碰到语言问题,会不会普通话,在联系群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学习生产知识等方面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基地,革命教师和青少年学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力量。
此外,社会上的各部门,特别是商业、服务行业、交通、邮电等部门,也应该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这些单位与来自各地的群众交往甚多,极需要推广普通话。一些城市的商业、服务行业把用普通话接待外地顾客列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容,这种做法方便了群众,受到了外地顾客的赞许。工厂、农村、部队的同志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号召,南北交往频繁,普通话的推广,能给学习和交流带来极大便利,因此也应抓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社会上推广了普通话,也给学生运用普通话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社会和学校密切配合,相互推动,就有利于逐步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
“逐步普及”包括两层意思,首先要看到我国地广人多、方言复杂,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只能逐步做到。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推广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发动群众,大造讲普通话光荣的声势,积极努力工作;又要从实际出发,持之以恒,不满足于搞几次突击运动,不操之过急。要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加强领导,做好思想工作。在学校要跟教学活动结合起来,首先从语文科做起,逐步扩展到其他各科;在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社会各方面要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其他部门都要把推广普通话工作跟当前中心活动结合起来。
推广普通话要对不同年龄、不同条件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广大工农兵群众,主要是个普及的问题。第一步要求能听懂普通话,基本上能讲普通话,使互相交谈不发生困难,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对于演员、广播员和中小学、师范的语文教师则应该要求高一些,由他们起示范和指导的作用。对已经普及普通话的单位,也应该继续求得提高,力争把普通话说得标准些。
当前国内外形势大好,推广普通话工作在全国也出现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局面。不少省、市、县党委把这项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有关部门向所属单位发出了进一步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一些地方的教育领导部门配备了推广普通话的专职或兼职干部,并举办训练班,有计划地培训中小学语文教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给各项工作的胜利发展创造了条件,也给推广普通话工作创造了条件。我们要坚决响应党的十大的战斗号召,继续把批林整风放在首位,并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推广普通话工作做得更好。


第3版()
专栏:

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发展
北京大学 王福堂
汉语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较大的语言之一。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语法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从语音方面来看,汉语可以分成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七个大方言。北方话是最大的方言,主要分布在从黑龙江到云南、长江口到新疆之间的广阔地带,占汉语分布地区的四分之三强,使用人口在五亿上下,占说汉语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他六个方言分布在我国东南的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以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各省区的一部或大部,分布区域小得多,使用人口也少得多。但这些方言都很复杂,内部分歧也相当大,有的地方甚至两村之间,口音大异,一溪之隔,不能通话。汉语的方言分歧以这些方言区为最大,推广普通话的任务也以这些方言区为最重。
汉语所以有目前的方言分歧,有它的历史原因。古代汉语也是有地方性差异的,古文献告诉我们,汉语早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方言分歧。由于我国在很长时间内社会生产力不发达,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就减少了不同地区人们之间交往的必要性。虽然秦代以后,国家基本上是统一的,但往往存在局部的封建割据,这又限制了不同地区间的交往。这样,各地语言的差异就有了发展的机会,逐渐成为近代这种方言分布的局面。
汉语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有分化成方言这一面以外,还有形成共同语的一面,而且后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主要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集中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德意志意识形态》)。我国古代社会尽管存在着影响人们交往的各种因素,但社会的统一毕竟是长期的、主要的,也就是说,集中的因素是主要的。国家大,方言分歧严重,所以人们为了相互交往,就要求不但有一种全国通用的书面语(这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形成了),还要有一种大家都能懂能说的共同语作为口头交际工具。我国古代的经济政治中心是在北方中原地区,这种共同语就以中原地区的方言——北方话作为基础,以王朝京城所在地的地方话作为语音标准。比如先秦时期以“成周”(洛阳)方言为基础的“雅言”,秦和西汉时以关中方言“秦语”为基础的通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等,都曾先后成为这种共同语。不过,这种共同语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主要是官方用语,通行在官僚士大夫圈子里,并没有推广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中去,而且随着每一次改朝换代引起的王朝京城所在地的改变,它们的语音标准也经常改变,无法稳定持续地发展。
到了明清两代,共同语发展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那时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出现了比较发达的商品交换,这就使社会经济政治有了进一步的集中。“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这种官吏和商人往来南北各地的情况,说明了当时全国经济政治联系的密切。由于各地人们交往越来越频繁,方言分歧作为社会交际的障碍就突出起来。对于一个全国性的社会交际工具的要求也就突出起来。在这种社会要求和社会条件下,汉语就走上由方言分歧逐步集中为统一的民族共同语的过程。首先,北方话不断向西南和东北扩展,使用人口也不断增加,逐渐发展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成为号称“官话”的全国性的社会交际工具。其次,在这种“官话”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白话”文学作品,这就进一步锤炼了汉民族共同语,丰富了它的文学语言。再次,金、元、明、清四代相继定都北京(燕京),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音提供了稳固的方言基础。过去国外流传的汉语口语读本,如朝鲜的《朴通事谚解》和《老乞大谚解》,都以十六世纪的北京语音作为正音标准。“官话”的名称也逐渐由泛指北方话演变为也可以只指北京话。这些都表明了明清时代的北京话不仅是北方话的代表,也是汉语的代表。
上述历史事实说明,几百年来,汉语方言向民族共同语集中,北方话发展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京语音发展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
由此可见,今天我们把汉民族共同语确定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适应汉语发展需要,符合汉语发展规律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可能推广普通话。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蓬勃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认真学习十大文件,贯彻十大精神,努力实现十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并努力做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第3版()
专栏:

加强对推广普通话的领导编辑同志:
在部队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果不注意这一工作,也会影响连队建设和战备工作的落实。有一次我们听报告,由于作报告的同志普通话说得不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志没有听懂。我们在听辅导、听讲课时,这种情况不断发生,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平时这样问题倒不大,若是战时就会贻误战机,给革命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再说,战士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会普通话。如果他们不学会普通话,以后到新的战斗岗位,也会给学习和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消除方言隔阂,努力推广普通话,确实是部队不可忽视的一项政治任务。
可是,我们发现有些单位还没有认真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有的同志还认为这是项无关紧要的工作。有的同志片面地强调:“现在任务这么紧,那有功夫学这些。”有的岁数较大的同志说:“一辈子过了半辈子了,还学啥?”这些同志就不想想不掌握普通话给工作带来多么大的困难和不便。我们应当加强对推广普通话的领导,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使部队形成大家都说普通话的好风气。各地推广普通话的好经验,也希望报刊和广播电台加以介绍。
解放军某部团长 郭启昌 指导员 张德福 战士 高深


第3版()
专栏:

功学好普通话是革命的需要编辑同志:
毛主席指出:“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毛主席说出了我们革命战士的心里话。
一九七一年,我们应征入伍,从南方来到祖国的北方。大家为能够拿起枪杆保卫祖国,保卫毛主席,感到非常光荣,决心勤奋学习,刻苦训练,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很多同志却在语言问题上碰到了困难。
有一次,连长从工地打电话叫一位战士送“铁锨”,这位战士却扛去了一捆“铁钎”。有一次,班长下达情况:“前面布雷区”。由于字咬不准,战士都以为是“前面不能去”。语言不通,既影响工作,也妨碍学习。很多同志因别人讲课自己听不懂,自己发言同志们又听不清,常常急得满头大汗。
这两年,我们在党组织的关怀下,通过进文化夜校,收听广播,请北方同志帮助正音,初步学了一些普通话,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仍然不能适应斗争的需要。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少数领导同志认为学普通话只是学校里教员和学生的事,部队抓不抓都行。有的同志受旧习惯势力的影响,认为讲普通话是“洋腔”,不愿学。个别同志甚至还有狭隘的地方观念。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认识,应该加以克服。
解放军某部战士 曾解安


第3版()
专栏:

抓好汉语拼音教学 大力推广普通话
江苏省吴县革委会文教局
在毛主席关于文字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的指引下,我们加强了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开展了推广普通话工作。目前,全县各公社的市镇学校基本上做到了用普通话教学,涌现了一批推广普通话的先进单位和大批积极分子,逐步形成了以讲普通话为荣的风气。我们的做法是:
一、抓思想,明确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这为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指明了方向。
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回顾了过去。以前,由于受了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有的学校一度忽视了普通话教学工作,有的小学干脆不教汉语拼音。有些教师误认为,“汉语拼音教学可有可无,推广普通话不是当务之急”。甚至还有个别同志误认为,“加强汉语拼音教学是搞智育第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文字改革的一系列指示,批判了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散布的反动谬论,清算了他们利用职权破坏文字改革工作的罪行,并要求教师深入工农兵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大家认识到:我们学校培养的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他们将来在不同的战斗岗位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我县的具体情况看,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农业学大寨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九七二年全县水稻亩产超千斤,今年又获丰收,出现了龙桥大队、越溪公社等先进单位,参观、交流的人很多。广大贫下中农感到迫切需要用普通话来交流思想和经验。这些事实使大家认识到:推广普通话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汉语拼音教学,能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促进文字改革工作。
这样,广大教师从路线斗争高度来看汉语拼音教学和推广普通话工作,就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智育第一”划清了界限,从而焕发了精神,调动了革命积极性。全县出现了许多新老教师互帮互学苦练发音的动人事例。
二、重点推行,以点带面。
遵照党中央确定的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我们抓了全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师中的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九七二年六月,县委负责同志在中小学领导干部会议上,就要求农村小学在一、二年内都教汉语拼音,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带头讲普通话。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兄弟省市关于汉语拼音教学、推广普通话的规定,并从我县的具体情况出发,确定了各年级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我们针对有些同志的“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要是要,就是难做到”的想法,介绍了长桥公社龙桥小学苦战一年,克服困难,坚持普通话教学,摸索拼音教学规律的经验。我们还针对有些同志存在的
“推广普通话是语文教师的事,与数学教师无关”的思想,在县举办的汉语拼音学习班上,表扬了坚持学拼音、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数学教师,使大家逐步树立了“学校是重点,人人有责任”的思想。
浒关小学是我县规模最大的市镇小学,他们把推广普通话与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受到了革命家长的欢迎。木渎中学于一九七二年上半年就要求先语文教师后其他学科教师,在一年内基本上做到了各科教学都用普通话。他们的经验向其他学校的教师介绍以后,影响很大。一九七二年下半年,我们还对小学高年级汉语拼音回生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这次检查引起了高年级教师对拼音教学的注意。一年来,许多学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适当地补了汉语拼音课,为推广普通话打下了基础。
三、采用多种形式培训师资。
推广普通话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改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推广普通话,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教师队伍成分起了很大变化,吸收了许多有实践经验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这些同志热爱无产阶级教育事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从汉语拼音知识来看,他们有的学过现已遗忘,有的则根本没有接触过,这就给推广普通话带来了困难。在县委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散长期坚持的办法,多种形式培训师资。一九七二年、一九七三年暑假,县社两级都举办了普通话语音专题学习班,集中四——八天突击学习汉语拼音,以正音、拼读为主,解决部分教师不懂汉语拼音或发音不准的问题。县师训班也把汉语拼音作为小学教师轮训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在平时,我们也要求各学校把学习汉语拼音作为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文化进修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倡能者为师,互帮互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普通话水平。如地处太湖中的孤岛的舍庭公社、建设公社,交通不便,方言隔阂严重。他们就以公社为单位,定期上汉语拼音课,交流汉语拼音教学的体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再如我县的金山公社,两年前全公社二十三个大队只有四个大队师生教学用普通话,少数学校从来不教汉语拼音。由于领导重视,教师努力,现全公社小学低年级都教了汉语拼音,大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学用普通话,全公社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教师能讲普通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