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第1版()
专栏:

兴和县革委会广大干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
改进领导作风 加强政权建设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六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革命委员会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加强政权建设,充分发挥革委会的作用,保证了党的路线的贯彻,使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推动了全县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毛主席教导说:“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中共兴和县委和兴和县革委会在加强革委会建设的过程中,遵照毛主席的教导,集中力量抓了作风建设,促进机关革命化,深入基层,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发挥革委会中党员干部和非党干部的作用。群众赞扬说,这些干部身在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能够一声喊到底”,是一个有革命权威的革委会。
兴和县解决领导作风问题,首先从路线教育着手。开始的时候,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曾经批评县的领导干部忙于日常具体事务,机关中出现了“五多”现象,即会议多、电话多、文件多、表报多、浮在上面多。县里根据群众的批评,决定抽调干部深入基层,改进领导作风。可是,有的同志却强调机关人少事多,下不去;有的认为领导机关的工作很重要,基层应该为领导机关的需要服务。中共兴和县委认为,谁为谁服务,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问题,而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要把革委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政权机关,首先应把思想路线搞正确,树立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县委抓住这个问题,深入开展批林整风,进行路线教育,特别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干部必须联系群众的教导,围绕着“为谁服务”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批判林彪一类骗子破坏党的传统作风的罪行。通过学习和批判,提高了路线觉悟,大家认为,革委会机关和它的工作人员必须时时刻刻面向基层,全心全意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这是决定无产阶级政权机关根本性质的大问题。统一了认识,广大干部怀着很大的热情,纷纷要求到基层去。在这种形势下,县委和县革委会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领导干部带头到基层去,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第一线坚持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据统计,今年一至十月份,县革委会的十三名常委共计在基层工作二千六百五十多天,平均每人二百多天。轮流在机关主持日常工作的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两名主要干部,也到基层工作九十多天。革委会“一班人”除了参加必要的会议以外,很少蹲在机关。
二、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工作队,常年深入各社队,在做好中心工作的同时,结合开展部门的业务工作。今年以来,县革委会机关一百八十三名干部中,有一百四十二人常年在基层工作。机关各部门负责干部共五十七人,常年深入基层工作的有四十六人。连同公社下乡的干部在内,全县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经常有四名机关干部在帮助他们抓革命,促生产,大大加强了基层的领导力量。
三、大批干部下乡后,为了坚持做好革委会机关的日常工作,把业务比较接近的部门分别实行合署办公,有些工作由留在机关的干部互相协作或兼管代办,充分调动每个干部的积极性。他们不分份内份外,一人忙了大家帮,突击任务来了一齐上,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人少多办事,机关里出现了从未见过的革命新风。
四、经常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今年以来,县革委会先后八次把工人、贫下中农代表请上来开座谈会,请他们对领导提批评建议,借以改进领导工作。同时,县革委会还把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指派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亲自接待,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大批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常年深入基层,汗水和群众流在一起,心和群众贴在一起,密切了同群众的关系,增强了干群团结。许多贫下中农称赞说:如今我们县去了旧“五多”,添了新“五多”:干部深入群众多、帮助基层多、参加劳动多、组织学习多、工作成绩多。一年来,在干部的帮助下,全县一千一百多个生产队普遍建立了政治夜校,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在政治夜校学政治,学文化,深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全县革命和生产形势一片大好。今年,全县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七,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还增长百分之十六,其它各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全县财政收入已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计划。


第1版()
专栏:

满腔热情地听取群众意见
邯郸国棉一厂领导成员依靠工人办好社会主义企业
据新华社石家庄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六日电 河北省邯郸国棉一厂党委会、革委会的领导成员,满腔热情地听取群众的意见,紧紧依靠群众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邯郸国棉一厂有的领导成员过去认为,“人多嘴杂难办事”,讨论问题的时候总希望圈子小一点,发表的异议也总希望少一点。在批林整风中,他们认真学习了马列和毛主席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教导,批判了刘少奇、林彪散布的“群众落后论”、“英雄创造历史”的反动的唯心史观,增强了群众观念。许多同志提到,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更加敢于提意见了,这是群众觉悟提高的表现,是一件大好事。群众经常提出批评和建议,发出呼声和要求,随时提醒领导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就能帮助领导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工作。因此,他们总是希望群众对工厂各方面的工作多提意见,并且经常深入下去,听取群众对于搞好革命和生产的各种建议。
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建议,广泛集中群众的智慧,使这个厂革命和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顺利地得到了解决。今年初,国家分配给这个厂三十二万斤低级棉。按规定,只要纺出二级纱就行了。厂里有的同志提出用低级棉纺上等一级纱的倡议,党委积极支持,把问题交给群众,并且采取各种形式,让大家充分议论。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热烈议论,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措施。大家群策群力,用低级棉纺出了上等一级纱,使棉纱的一等一级品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五四,超过了国家计划指标。这个厂的筒并拈车间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决心试制“并拈联合机”。厂党委会和革委会的一些领导成员与车间干部一起,一面组织工人到外地参观学习,一面成立“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进行试验,并且广泛动员全车间工人献计献策。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大家提出了上百条建议,多次修改设计方案,进行了一百九十多次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这种机器。使用新制成的“并拈联合机”,比原来的工艺减少一道工序,节约四分之一的劳动力,还提高了产品质量。目前,这种机器已开始在河北省纺织工业推广使用。
有一种情况:一些人提出了正确意见,另外一些人由于暂时不理解而加以反对。在这种情况下,邯郸国棉一厂党委坚决支持正确意见,对思想不通的群众做说服教育工作,使大家统一认识,正确的意见得到贯彻。
邯郸国棉一厂党委和革委会也注意听取群众对生活安排方面的意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解决。逢年过节,党委还组成慰问组到有病的职工家里去慰问,这样,就更好地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今年这个厂已提前四十天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


第1版()
专栏:

昔阳人民的新胜利
昔阳县委组织干部、社员,深入批判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不断提高群众觉悟,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今年,这个县战胜了从没有见过的大旱,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一九七三年,对昔阳人民来说,是多么不寻常啊!在从来没见过的大旱之年,夺得了从来没见过的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虽说昔阳地处干旱的太行山区,但是本世纪以来,这里的人们还未遇到过象这两年这样的“连年旱”。由于连续十七个月大旱,今年春天,全县的五条大河断流,大部分水库干涸,很多水井没水,地里的干土层有二尺厚,大路上的浮土有半尺深,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因土壤含水量太少而难以下种。
然而,英雄的昔阳人民不向天低头,硬是靠铁肩膀担水点种了二十二万亩庄稼。六月下了雨,又抢种了十几万亩,并且夺得了全苗。
伏天,满山遍野的玉米刚刚晒顶,高粱、谷子正在吐穗,谁料到又来了个三十二天的“卡脖子旱”。八月初,地面温度达到摄氏五十度,土地龟裂了,有些玉米黄了叶,有些高粱弯了腰,有些谷子发了灰。
然而,英雄的昔阳人民,还是靠自力更生精神,千方百计浇灌庄稼,战胜了“卡脖子旱”。
秋天,从界牌岭到柏岩山,从九龙关到东五川,昔阳全县二十个公社,社社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两亿三千九百万斤,比一九七一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还多了二百八十万斤。多少饱经沧桑的老年人抱着金色的玉米穗,激动地说:这是从来没见过的大丰收啊!
界都公社里车掌大队党支部书记王锁说出了昔阳人民的心里话:“大旱也是个纸老虎。大旱了两年,大干了两年,还不是照样大丰收!我认定了: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咱们走大寨的道路,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首 先 抓 大 事
昔阳县历史上就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在旧社会,一发生旱灾,就有大批人饿死。一九二○年,只旱了四个月,光是界都一带就饿死了四百五十人,有五百八十多人逃荒,三百七十多户农民卖儿卖女。至今,老一辈人还留下血和泪的记忆。
那么,一九七三年,是什么力量使昔阳人民把大旱之年变成了大丰收之年呢?
战天斗地夺高产,首先靠的是抓大事。
旱灾,给革命的人民提出了严峻的任务,激励了他们的战斗意志;旱灾也使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尖锐起来。
当一九七二年大旱造成减产的时候,县里有人慌了手脚,说:“今年这一关过不去了,至少得吃国家三百万斤供应粮!”一些地方也刮起一阵歪风,说什么“昔阳学大寨步子迈得太大了”,“群众运动搞得过头了”,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中共昔阳县委决定,带领全县人民抓大事,深入批判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扫除歪风邪气,破除懒汉懦夫世界观。于是,从县委机关到各个生产队,到处摆开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
县委书记陈永贵带领全体常委下到了生产队,下到了社员家里。全县二十个公社,四百多个大队,他们走了一大半。走到那里,他们问到那里:“昔阳学大寨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群众运动是不是过头了?”“大灾当头,是各奔前程好?还是坚持走大寨道路好?”贫下中农说:“学大寨刚刚开了头,谁说步子太大了?”“没有千军万马,昔阳怎能改天换地?”“不怕风吹浪打,社会主义道路俺们走定了,大寨俺们学定了!”
在县委常委会上,陈永贵同志说:“不怕生产上遭灾,就怕思想上遭灾;思想上有了灾,歪风邪气就跑进来!”
在这以后,批判修正主义的浪潮席卷全县。在冶头公社,围绕着“大灾面前还要不要走大寨道路”的问题展开了辩论。干部、社员结合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翻开了修正主义路线的老账进行清算:
东冶头大队的社员回忆起一九六三年遭洪灾的情景,那时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束缚了群众的手脚,大水冲了八十间房,人退到一条二里长的土山沟里,靠山掏洞,住上了小土窑;大水冲了四百亩地,人退到山坡上刨荒。他们说:修正主义的苦头吃够了,谁再拉我们的后腿,我们就跟谁斗!
雀鸣大队的贫下中农满怀仇恨控诉修正主义路线的罪状。一九六三年这个大队遭了灾,队干部在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不领导社员学大寨,却拉了一帮人上阳泉搞了两个月不正当的“副业”。社员们问:“这叫什么抓副业度荒?这是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条路我们不能再走!”
向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开火!向资本主义开火!全县二十万人民发出了一个声音:“走大寨道路,干社会主义!”“一年大旱,大干;二年大旱,拚命干;三年大旱,夺高产!”
为了夺取一九七三年农业丰收,一个抗旱抓水的群众运动,在一九七二年冬天就全面展开了。县委常委带着八千民工,浩浩荡荡开进水峪水库、杨家坡水库、引漳入松工程工地。二十个公社,四百一十一个大队,也铺开了九百多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三都公社有条三都沟,全长二十二里,是条害沟。过去喊了六年没敢治,去年冬天,社员们批判了修正主义,腰杆子硬了,治理三都沟的工程上了马。两千人苦干五十天,用块石?起一万一千米长、三米高的涵洞,洞上垫土,乱石沟一下变成了五百亩好地。
东冶头公社的乔家峪沟,四十里长,有十四个生产大队。生活在这里的人,祖祖辈辈是靠天吃水,靠天种地。去年大旱了一年,有十个大队的人、牲口都拉水,还供不上吃。秋后,批判了修正主义,这十四个大队的干部、社员下狠心照大寨大队走过的路子走,联合起来抓水,修建高灌站,从冶头河里三级提水浇地。去年十一月动工,到今年四月就完了工,沿沟还修建了二十四个水池、十四个水窑。春播开始第四天,这十四个大队都通了水。
干 劲 估 不 透
带领大寨公社武家坪大队的社员大干八年,把武家坪建设成大寨式新农村的李喜慎,常常深有体会地说:“执行的路线对了头,群众干劲估不透。”
事实确实如此。请看昔阳人民的革命干劲吧!
一九七三年春播的季节到了,耕地旱得连点底墒也没有,播种非常困难。面对这样的大旱,在批林整风动运中受到了路线教育,提高了觉悟的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斗志昂扬,毫无惧色。他们说:“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它!”“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种地靠人不靠天,一定按时把地种上!”
中共昔阳县委针对一小撮阶级敌人为天旱叫好,在暗地里幸灾乐祸的罪恶行径,向全县人民发出号召:立即动员起来,发扬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怕流汗,不怕掉肉,抗旱播种,做到不空一亩地,不缺一垄苗!用抗旱点种的新胜利,长无产阶级的志气,灭阶级敌人的邪风!
一场担水点种的“人民战争”打响了。满共只有七万多个劳动力的昔阳县,就出动了九万多人。在松溪河两岸,在五条大川里,在陡峭的山间小道上,到处是担水的人流。
“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越是困难,越要走大寨道路;越是困难,越要大干!”只有一万多人口的界都公社,投入担水抗旱点种的人就有五千多个。近处没有水,远征到三十里外去担,一个来回六十里,一天担两担。从北界都大队到军道坡,一个来回六里,一色是崎岖的羊肠路。县委副书记赵满仓、县革委会副主任王金籽、公社党委书记张福元,挑起担子来和社员一样干。就这样,全公社的干部、社员,靠着一副副铁肩膀,苦战了五十二天,终于把一百二十六万担水运到了地里,播种完了八千七百亩玉米。
“拿出打反动派的劲头,干哪!”皋落公社桃躯大队二百零八个人担水,四十八天扁担不下肩,每人每担八十斤,哪一天不跑一百多里路,哪一天不爬十几趟山!一千八百亩玉米,三十六万担水,不是老天压倒了人,是人战胜了老天!……。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武装了群众,群众的革命干劲的确估不透。昔阳人民抗旱播种的胜利,又一次证明毛主席关于“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的教导,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创社会主义大业
昔阳人民满怀雄心壮志,不懈地为社会主义创大业。旱灾,没有阻挡他们大建设的步伐,而是促进了大建设的步伐。
一九七二年大旱的时候,界都公社有人主张:看看灾荒守守摊,等等国家给支援。冶头公社也有人说:眼下只能是火烧眉毛顾眼前,节约度荒年。一句话,天旱只能顾眼前,不能大干想长远。
陈永贵同志和县委的大多数领导成员都不同意这种看法。陈永贵同志尖锐地指出,用小农经济的观点,搞不了社会主义。天大旱,人大干,头一年受苦,第二年受苦,第三年就大变。旱灾是坏事,也是好事,它逼着我们搞建设,造福万年。
昔阳县委向全县人民响亮地提出:把压力变成动力,大干快干,干出个水利化来!一九七二年五月,正当大旱威胁着庄稼生长,千军万马忙于抗旱保苗的紧张时刻,在全县的五条川、三千条沟中,同时摆开了兴办水利的战场。建水库、截潜流、建高灌站、打井、开渠、修水窑,一下把全县的一半劳动力投进去了。从那时以来,整整十九个月,昔阳全县建起了一百四十座水库、一百多处截潜流工程、二百多个高灌站、五百多里渠道和一大批水井、水池,六百多里通水管道,使全县的水浇地面积由一万零五百亩扩大到六万七千五百多亩。这十九个月新增加的水浇地等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二十二年间发展的水浇地面积的十倍。
皋落公社青岩底大队,前几年年年冬天搞建设,年年只修十来亩地。去年大旱,干部和社员懂得了:小打小闹改变不了面貌,于是下决心大干。这个只有一百零七户社员的大队,去年秋后,一下开了两座水库工程,一座能蓄水四万方,一座能蓄水十万方。计划一九七三年五月一日完工。有人不信,说青岩底“吹牛”。但是,青岩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整整一冬没松一口气,赶到今年春节前就完了工。今年六、七月两个水库就蓄上了水。七月下旬,当那场三十二天的“卡脖子旱”威胁秋庄稼生长的时候,青岩底的干部、社员就再也不要跑到十几里外的皋落担水了,他们打开水库的闸门,就放水浇地,庄稼抗着伏旱一个劲地往好处长。秋天,这个大队打下粮食七十五万斤,比丰收的一九七一年增加了四万斤。
冶头公社在大旱之年大建设,搞得更是热气腾腾。去年以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没有停过。全公社干部、社员大旱大干,两年干出了大变:打了五百四十眼井,建起二十七个电灌站,建了五座小水库,修了二十五里渠道,安装了二万二千米管道,两年增加了四千亩水浇地,比原有水浇地增加了一倍多。
大旱大干,这是一场革命:进一步革了小农经济观点的命,树立了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观点;进一步革了“守旧摊摊”思想的命,树立了干大事、创大业的思想。如果要讲昔阳丰收,这就是比粮食还要宝贵的思想上的丰收。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昔阳县皋落公社皋落大队的社员,积极把好谷交售给国家。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