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第1版()
专栏:

书记动手 全党来办
——中共临西县委培养新干部的调查报告
新华社石家庄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电毛主席教导说:“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中共河北省临西县委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把培养和选拔新干部的工作列为党委重要议程,坚持由书记动手,发动全党来办,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党的九大以来,这个县已从基层选拔到县、社担任领导职务的新干部有一百二十八名,其中一半是女干部;充实到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新干部有三千三百五十名,妇女干部占百分之三十七。全县十五个公社,都有年轻新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有六个年轻新干部担任了第一把手,其中有两名是二十几岁的女青年。县、社直属部门也都配备了一批新干部。这些新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以后,使三结合的各级领导班子更加朝气蓬勃,有力地推动了批林整风和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最近,县委结合深入学习十大文件,认真总结了培养新干部的经验,决心进一步抓紧抓好这件大事。
百年大计 要只争朝夕
临西县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工作,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开始时,有的人认为,培养接班人是长远建设,百年大计,“用不着急”。在这种错误思想支配下,对培养新干部的工作时抓时停,慢慢腾腾。在斗、批、改中,县委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由县委书记吕玉兰和其他常委带领县、社干部,先后深入八十多个不同类型的社、队,进行调查研究。他们从了解的大量材料中,更清楚地看到了抓紧培养新干部对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性。下堡寺公社北杏园大队原来是个后进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队把有实践经验、敢于斗争的新干部,选进了领导班子。这些新干部同老干部团结战斗,并肩前进,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条件,粮棉产量逐年提高,一九七○年上了《纲要》,一九七一年过了“黄河”,去年在大旱之年又跨过了“长江”。而另外一个同北杏园大队相邻的大队,新生力量上不来,阶级斗争抓不起,先进经验推不开,只守旧摊摊,不去创新业,粮食亩产总是在二三百斤上打转转。
大量事实说明,要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迅速改变农业生产面貌,就得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培养新生力量。为此,县委组织县、社干部联系实际,反复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教导和党的基本路线,批判林彪一伙破坏毛主席干部路线的罪行,从正反两面总结了培养干部的经验教训,使大家统一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各级党组织都做出了具体规划,迅速加强了对培养新干部工作的领导。
积极创条件 不吃现成饭
在解决了培养接班人“用不着急”的思想以后,有些人又产生了“等吃现成饭”的想法,认为革命接班人是“自然成长”的。他们说,是那个“料”,不培养也能成“材”;不是那个“料”,咋培养也不行。县委剖析了这种思想,认为这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天才论”的流毒没有肃清的反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级党委多次举办学习班,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学习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的指示,狠批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推行的修正主义干部路线。在学习和批判过程中,大家通过回顾吕玉兰等同志的成长史,受到很大启示。吕玉兰同志十五岁当农业合作社社长时,还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并没有什么斗争经验。当时有的人不放心,阶级敌人也在一旁吹冷风。吕玉兰心红志坚,带领群众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把东留善固这个全县有名的亩产百十斤粮的穷沙窝改造成了亩产千斤粮、五业俱兴的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吕玉兰同志也在斗争中成长为党的优秀干部。吕玉兰同志的成长过程,对反动的“天才论”和机械唯物论是一个有力的批判,从而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实践出经验,斗争长才干,无数的英雄人物都是从群众斗争中涌现出来的。
几年来,临西县委按照毛主席关于在大风大浪中培养接班人的教导,采取了抽出来、放下去、压重担的方法,积极地为培养新干部创造条件。抽出来,就是对基层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县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把他们抽出来,派到阶级斗争比较复杂的单位去搞斗、批、改。三年多来,全县就有三百多名优秀青年,参加了这项工作。放下去,就是县委结合大办农业,把各部门、各单位缺乏实践经验的“三门干部”放到农业第一线,引导他们跟贫下中农同甘共苦,改造思想,增长才干。压重担,就是对留在基层的新生力量“苗子”,县委采取就地压重担的方法,让他们担负一个方面或分抓一摊具体工作,增长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这些办法,大批优秀青年迅速成长起来。对于新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县委及时地、大胆地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十七岁的共产党员田俊兰,原是吕寨公社司寨大队的女社员。她劳动好,思想好,工作积极,敢想敢干,是个好“苗子”。为了培养她,县委让她就地做妇女工作。她干得很出色。后来县委又把她抽出来,放到全县有名的“老大难”单位水波公社毕庄大队担任斗、批、改工作队队长。这个大队阶级斗争复杂,过去工作队三进三出没有把盖子揭开。田俊兰带领工作队到村后,用党的基本路线武装群众,依靠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她带领群众同阶级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挖出了钻进领导班子里的坏分子,教育了干部,锻炼了群众,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使毕庄大队甩掉了“老大难”的帽子。田俊兰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进驻了三个“老大难”单位,经了风雨,见了世面,增长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本领。今年九月,经群众推荐,她被提拔为樊村公社党委书记。 
培养千百万 必须全党办
临西县新干部培养得多,成长得快,有一条重要的经验是,书记动手,全党来办。为了使全党重视起培养新干部的工作,近两年来,县委曾多次通过印发文件、举办学习班、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伟大意义,帮助某些老干部克服“用不着急”、“论资排辈”、对青年干部不放心等右倾保守思想,促使全县出现了一个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人人关心培养接班人的大好局面。各级党组织把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工作当做经常的政治任务,做到书记动手,层层育“苗”,级级有规划,全党都来抓。县委重点抓公社正、副书记和县直属机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培养工作,公社抓大队,大队抓生产队。对于培养对象,各级党组织的负责同志分工负责,经常交任务、教方法,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
临西县委在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和选拔新干部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符合革命事业接班人五项条件的,成熟一个提拔一个,成熟一批提拔一批。在具体做法上,先由群众自下而上地推荐,然后由主管部门深入群众听取意见,进行具体考察,保证选拔的新干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新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以后,各级党组织既大胆使用他们,又采取各种办法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近两年来,县委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了一百三十多名新干部参加地、县举办的党校、“五·七”干校和读书班学习,同时注意抓好新干部的日常学习,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县委还教育各级领导班子中的老干部,热情地给新干部传经验,帮思想,带作风。对担任主要职务的新干部,一般都配备一名老干部当“参谋”,协助搞好工作。对于新干部由于缺乏经验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缺点,各级党组织采取小整风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使他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这样就做到了提拔一个,巩固一个,充分发挥新干部在三结合领导班子中的积极作用。二十四岁的杨爱莲,由北杏园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提拔为下堡寺公社党委书记以后,开始她面临一些大队领导班子涣散,阶级斗争复杂等情况,不知从何抓起,一度产生畏难情绪。县委书记吕玉兰发现她这个思想苗头后,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她总结经验教训,启发她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抓好学习。在吕玉兰同志的帮助下,杨爱莲认真学习《矛盾论》、《实践论》,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进行调查研究,带领公社党委“一班人”,帮助基层党支部狠抓批林整风,开展路线教育,打击资本主义倾向,落实党的政策,调动起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今年全公社粮食亩产由去年的二百八十斤一跃超过了《纲要》,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临西县革委会报道组
河北电台记者
河北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第1版()
专栏:

学校要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经常化
营口市七中党支部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作为教育革命的重要课题、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几年来贯彻始终,取得良好效果
本报讯 辽宁省营口市第七中学党支部,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经常对学生进行上山下乡的教育,把它作为中学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一九七○年以来,这个学校符合上山下乡条件的三届共计六百多名毕业生,全部自觉自愿地奔赴农村插队落户。
营口七中从学生入学时起,就把上山下乡的教育,列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团和红卫兵组织,针对一些人在不同时期在上山下乡问题上反映出来的错误思想,组织学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学生逐步认清上山下乡的重大意义。学校还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到农村去参加阶级斗争,参加生产劳动。几年来,他们组织了四次大型野营活动,十几次支农劳动。他们还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挂钩社、队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学生每学期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在农村,这些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就会逐渐熟悉农村,热爱农村,向往农村。七一届毕业生苑禹,从小生活在大城市,他曾经有过七个“志愿”,就是不想当农民。在学习英雄人物的活动中,他到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参观,认识到人活着就要象革命先烈那样,把一切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后来,他又和同学一起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青年运动的方向》,反复讨论“什么是革命青年的理想”,认识到共产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一代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能建成。他抛弃了原来的七个“志愿”,坚定了一个信念:听毛主席的话,走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毕业时,他主动申请下乡务农。
营口七中还注意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上山下乡的教育。他们在课程安排、讲授方法等方面,都考虑到如何同学生今后上山下乡的需要相结合。例如,在政治课中,安排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们认识农业是基础,认识搞好农业、加强农业的重要性。在上化学课时,讲解化肥、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在上农业知识课时,多次把学生带到附近农村的生产队,拜贫下中农为师,请贫下中农讲课。语文教师在给毕业班的学生讲《“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课时,把学生带到农村搞调查。这些学生围绕下乡知识青年应该怎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问题,边劳动,边调查。回校后,每人写一篇调查报告,作为语文课的毕业考试。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进行调查和怎样写调查报告,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少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有力地批判了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散布的“读书做官”、“变相劳改”等谬论。他们说:“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青年运动的方向。”毕业分配时,同学们纷纷要求到广阔的农村去,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这所中学还同一些下乡知识青年集中的“青年点”保持联系,经常开展向优秀的下乡知识青年学习的活动。七中党支部指定专人协助贫下中农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教育。他们把知识青年的先进事迹带回学校,或者请知识青年中的先进人物来校作报告,对在校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有一个后进学生,在校内受了几年教育,毕业时有很大进步。他下乡后,学校除向生产队介绍他的成长情况外,还和过去一样关心他的进步,每次下乡看望他或他回学校时,都不放过继续帮助、教育的机会,鼓励他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下乡几年,进步很快,被评为营口县下乡知识青年的先进代表,今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校广泛宣扬了他的事迹,请他回校作报告,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很大。
由于把上山下乡的教育列为日常的课程,而且贯彻始终,所以营口七中的学生在毕业分配时,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争相报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些学生上山下乡后,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第1版()
专栏:

热情帮助下乡知识青年健康成长
射阳县合德中学积极配合农村党组织和贫下中农,做好本校毕业的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射阳县合德中学关心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成长,积极配合农村党组织和贫下中农做好从本校毕业到农村插队和回乡参加生产的知识青年的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这所学校是一个农村集镇里的中学,每年约有二百多名高、初中毕业生到农村插队或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经过批林整风运动,学校党支部进一步认识到,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措施,学校不但要把在校学生教育好,还应积极配合农村党组织和贫下中农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以巩固和发展教育革命的成果。为此,学校党支部专门指定一名领导干部,负责抓这方面的工作;同时,经常组织教师利用假日到农村走访本校下乡毕业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劳动、学习情况,听取贫下中农和社队干部对他们的反映,根据需要,帮助下乡毕业生解决一些问题。
合德中学还定期举行贫下中农、社队干部和知识青年代表座谈会,了解下乡毕业生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并同社队一道加以总结和推广。几年来,他们先后协助农村党组织总结了十二份有关本校下乡毕业生的典型材料,在知识青年中进行宣传。
为了帮助本校毕业生把学到的文化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学校还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前年,回到合兴公社庆南大队参加农业生产的毕业生王建明,被贫下中农推选为大队电灌站机师。开始时,他对怎样把在学校里学过的电动机的原理和电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感到没有把握。学校了解这一情况后,派出物理教师多次去帮助他,使他很快掌握了电动机的操作和维修技术。
在贫下中农、社队干部和学校的热心教育和帮助下,这个学校自一九六八年以来到农村插队和回乡参加生产的五百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中,已有十八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百三十多人加入了共青团,九十多人被推选到县、社、队领导班子里去。
合德中学还十分注意运用插队、回乡毕业生中的先进事迹,对在校学生进行教育,鼓励他们坚定地走上山下乡、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去年寒假,这个学校又有一百五十多名高中毕业生,愉快地奔赴农村。


第1版()
专栏:

在山西省蒲县寨子?生产队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共产党员胡玲芳,积极帮助当地贫下中农学文化。这是她(左)和同队知识青年在帮助老贫农刘还林学习文化。 《山西日报》供稿


第1版()
专栏:

比兰德拉国王电谢董代主席和周总理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讯 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给董必武代主席的感谢电,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阁
下:
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夫人和随行人员,并以我个人的名义,感谢阁下在我们访问你们伟大的国家期间所给予的亲切款待。我们动身回尼泊尔,带着愉快的记忆和信心,深信我们两国间的友谊今后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尼泊尔国王
比兰德拉·沙阿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四日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讯 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给周恩来总理的感谢电,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
来阁下:
我的夫人和我谨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全体中国人民,表示我们衷心的谢意,感谢在访问你们伟大的国家期间所受到的热情款待。我们动身回尼泊尔,带着愉快的记忆和信心,深信这次访问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友好关系。
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我们谨再一次转达全体尼泊尔人民的最良好的祝愿,祝中国人民不断昌盛。请向毛泽东主席转致我们的良好祝愿,祝他永远健康和幸福。
尼泊尔国王 比兰德拉·沙阿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四日


第1版()
专栏:

黎德寿同志离开北京前往巴黎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讯 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黎德寿特别顾问及其一行,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巴黎。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等。
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吴船,越南南方共和驻中国大使阮文广和这两个大使馆的外交官员,以及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卜烈仁,也到机场送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