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青年业余阵地
江苏省清江光学仪器厂团员和青年在斗争中生气勃勃
江苏省清江光学仪器厂共青团支部,学习了十大文件,提高了抓思想领域阶级斗争的认识,回顾近年来对青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情况,决心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青年的业余阵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清江光学仪器厂团支部认为,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业余阵地,必须经常组织青年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他们在全厂组织起十三个青年业余学习小组,坚持每周学习三次,并定期交流心得体会。许多青年先后读了《共产党宣言》和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五篇哲学著作。在大批判战斗中,团支部引导青年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抓住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深入批判,不断提高青年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今年以来,先后开过二十场批判会,写了二千一百多篇大批判稿件,出了三十多期大批判专栏,使全厂革命大批判开展得热气腾腾。青年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人家庭出身的青年车工宋广生,原来认为自己是“秋后的高粱——根红、叶红、梢也红”,用不着改造思想了。通过学习和大批判,他认识到,只有“改造红”,没有“自来红”。根正苗红并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只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不断改造世界观,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思想提高,干劲倍增,过去他完不成计划,甚至出事故,如今成了生产突击手。
集体宿舍是青年业余生活的主要阵地。清江光学仪器厂团支部在共产党员、老工人的积极配合下,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集体宿舍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们帮助青年职工阅读报刊、杂志和革命图书,组织大家谈收获,讲体会。在宿舍区安上广播喇叭,定时转播国内外新闻和革命文艺节目。团支部委员经常深入青年宿舍,开展谈心活动,表扬好人好事,引导青年向先进人物学习。不少青年阅读革命小说,学习英雄思想,激发了革命热情。光学车间青年女工蒋元英等,利用业余时间看了革命文艺作品,学习英雄人物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
团支部还针对青年的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本着业余、小型、多样和节约的原则,发动青年因陋就简,自制了篮球架、吊环、哑铃等器材,开辟了活动场所,普遍地开展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广播操、打靶等体育活动。采取骨干和群众相结合的做法,从本厂三大革命运动中取材,自编自演革命文艺节目。今年以来,在厂内外演出十多场,受到群众好评。为了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团支部有计划地请老工人、老贫农忆苦思甜,节日和假日组织青年去瞻仰烈士墓。通过这些活动,把青年的爱好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振奋了革命精神,增强了体质,使青年成为三大革命运动的一支朝气蓬勃的突击力量。
清江光学仪器厂团支部,自从重视抓好业余活动以来,青年们要求学习,要求进步的积极性更高了,团结战斗的气氛加强了,涌现出不少认真攻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积极分子,有十二名青年加入了共产党和共青团,全厂有七十三名青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苏琼青年故事两则
苏琼生产队,是广东省新兴县河头公社的一个山村。这里有一帮生气勃勃的青年,他们有许多敢说、敢干、敢斗争的事例。这里讲两则。对资本主义就是要斗
一个冬天的早晨,宁静的苏琼山村突然沸腾起来,社员从四面八方聚拢到生产队队部门口,争着观看墙上的一张小评论。这张小评论的标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社员们对小评论议论纷纷。
“好!好!我们心里想的,它都说出来了。办事情就要讲路线嘛!”
“不看道路,只顾搞钱,就会走入资本主义邪路。”
“多搞钱有什么不好,你不想穿新衣裳吗!是谁写的?我要和他辩辩!”
有些人小声议论:一定是高安泰他们那几个写的,青年人有胆量,敢斗争。
这张小评论的出现,是苏琼山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一个反映。这一年的秋天,苏琼生产队加工厂的电球坏了,一个自称是“七级技工”的人来这里修理,骗取了干部的信任后,便煽动生产队放弃农业生产,办工厂赚大钱。有的干部被他说动心了。为这事,一连开了几次队委会,争论很激烈。当时,那个“技工”四处游说,说什么搞农业辛苦,不如办工厂省力又赚钱。一股资本主义妖风,在苏琼吹了起来。
面对这场斗争,年轻的共产党员高安泰挺身而出。他找了几个青年商量:“毛主席教导我们,农业以粮食为纲。眼下有人主张弃农办厂赚钱,大家说怎么办?”青年们坚决地说:“凡是不符合毛主席教导的,我们就斗争。”有位青年主张用大字报来评论这件事,于是,高安泰和六个青年人,连夜写出了这张小评论。
小评论象一把匕首,刺得那个“技工”慌了手脚。黑心又生险计,他挑动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人,扬言要把高安泰等青年抛落塘。有的青年的家长,耽心子女闯祸,叫他们不要多管事。生产队个别干部也说:“让他们来当干部尝一下!”恫吓、压力、困难,不断落到高安泰等青年的头上。但是,毛泽东思想给了他们巨大的力量,指引他们坚持战斗。好几个晚上,高安泰等青年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认识到这是一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必须坚持到底。于是,他们又写了第二张小评论,狠批资本主义倾向,进一步宣传“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青年们敢斗的精神,得到了革命干部的支持,广大社员看了第二张小评论,都拍手叫好。
接着,高安泰向大队党支部和公社党委作了汇报。党组织表扬他们这把火点得对;同时指出,要好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高安泰等青年挨家逐户向群众宣传。在党组织的支持下,苏琼村展开了一场辩论,统一了群众的认识:农村不搞农业,为赚钱办工厂,是资本主义倾向。社员们坚决表示,要社会主义,决不要资本主义。公社党委也查清了那个所谓“技工”的真面目,原来他是一个到处流窜搞破坏的劳改释放犯,公安机关依法把他逮捕归案。
在苏琼山村出现的这股资本主义妖风被打下去了。青年们也从斗争中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从此,他们经常运用小评论这个锐利武器,批判资本主义,保卫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站好岗
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一次又一次地考验青年们。
一天中午,苏琼村召开队委和生产骨干紧急会议。内容是,队里的砖瓦窑缺两天柴草,如果不马上解决,已烧了五天的十三万砖瓦坯就要全部报毁。怎么办?大家纷纷出谋献策。一个队委站起来说:“真急死人,再过几个钟头就没草烧窑了,我看可以破例,出高价向社员买草。急时就得用急办法。”大家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有的干部只好同意这个意见。突然,有人高声说:“我反对!”大家一看,噢,是陈园英。陈园英继续说:“出高价买草,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条路不能走。越急,越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来解决。”那个队委认为,只这一次,算不了什么问题。阿英坚持认为,偏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错走一步都是个大问题。这个队委不服气地说:“你讲得容易!现在砖瓦窑要救急呀!”阿英也不让步:“办急事也要看路线。我去发动群众交草记工分,你用高价去买,试试看,群众支持谁。”经过热烈争论,队委觉得阿英讲的在理,统一了意见,并把发动群众的任务交给了她。只用了一个中午,社员就交足了一万多斤柴草。那个队委见了,心里异常激动。他想: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忘记路线啊!
陈园英等青年,就是这样,时刻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站好岗,为社会主义道路放好哨。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六盘山上的青年突击队
在毛主席当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六盘山上,不论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隆冬,人们都可以看到一支生龙活虎的青年养路队,这就是固原养路段和尚铺道班的青年突击队。
六盘山拔海二千八百多米,气候变化无常,给养路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春季山崖解冻,塌方阻碍交通;炎热的夏季,干旱少雨,公路上易起槎板;寒冷的冬季,气候多在零下二十多度。但是,艰苦的环境没有使他们屈服,艰苦的工作没有使他们松懈战斗意志。青年们豪迈地说:“战斗在毛主席当年走过的六盘山上幸福无限!面前的这点困难比起革命先烈南征北战,抛头颅,洒热血来,算得了什么?”去年春天,由于雨水多,山顶塌方很严重。他们打破了历年靠上面拨款清除塌方的惯例,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奋战十五天,清除了二千四百多立方塌方,没花国家一分钱。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山顶弯道的地方融化的雪水结了冰,汽车的轮胎带上链子还打滑,青年工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不顾危险,坚持在汽车的轮胎下撒砂子。汽车每前进一段,就用石子去垫。就这样,青年们把二十多辆汽车送过山。一天夜里,山上有一辆汽车被塌方挡住了,如果不及时清除塌方,就会有更多的车辆被挡住。青年们虽已睡下,但闻讯后,赶忙起身,连夜上山搬塌方。当汽车顺利通过时,天已经大亮了。司机感动地说:“你们真是毛主席的好工人!”青年们回答说:“保证公路畅通,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道班的宿舍,年久失修,有几间房子倒塌了。是伸手向上要投资、要材料,还是自力更生搞修建?共青团员和青年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决定自己动手修建。大家说:“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他们说干就干。进山割竹子、打土坯,能用的旧料尽量用,利用业余时间从路旁、河滩拣回基础石二十八立方。他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盖起了八间新宿舍。
几年来,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和尚铺道班的青年们,那里有困难就冲向那里,保证运输线路畅通无阻,被誉为“青年突击队”。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图书管理员
一九六九年的春天,共青团员杨桂芬担任了吉林省桦甸县桦甸镇集厂子大队的图书管理员。刚满十六岁的小杨望着图书箱,心想:管理这几本书,还有啥难的。
可是,事情并不一帆风顺。
正当借书的青年越来越多的时候,有个历史反革命分子背地里攻击新书象白开水,吹捧坏书。还暗中给青年讲《济公传》,散布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扬言要拆杨桂芬的台。
阶级敌人的挑衅,在小杨的脑海中划了一个问号:为什么阶级敌人要说新书不好?要拆我的台呢?她去找老队长。老队长和她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和“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的教导,并给她讲了阶级敌人利用毒草书籍腐蚀青年的事实,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桂芬,看问题不能离开阶级观点。阶级敌人恨的是你传播社会主义文化,拆的是无产阶级的台。这是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小杨越听心里越亮,她坚定地说:“老队长,你放心吧,宣传毛泽东思想,风吹浪打我不回头,文化阵地决不丢!”
一次,那个坏家伙遇见小杨,装出关心的样子说:“你年龄不小了,也该找婆家了。你这样拚命干,哪有一个人说你好呢?”小杨当场揭穿了他的鬼把戏,那个家伙灰溜溜的走了。小杨把这件事向党小组作了汇报,党小组发动群众批判了那个坏家伙。
在这场斗争中,小杨经受了锻炼和考验,阶级斗争觉悟更高了,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心也更大了。
今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小杨已经躺下,又爬起来。她母亲惊奇地问:“干什么去?”小杨说:“白天桂荣要借《共产党宣言》,我答应晚上给送去,可是忙得忘了。”母亲说:“这么晚了,还下着雪,明天再给她送去吧。”“人家正等着呢。”小杨说着出了院。桂荣的家离屯半里多地,小杨顶着雪,把书送到她家。于桂荣又感激又高兴地说:“杨姐,你为我的学习可真操尽心了!”
杨桂芬不光是为桂荣一个人的学习操心。她在斗争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图书箱和三大革命运动紧紧相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经常注意了解贫下中农对革命图书的要求,急贫下中农所急,满足贫下中农的需要。队里开展批林整风,她就找出《革命大批判文选》;大头菜起了虫子,她就找出《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今年夏锄时,有人散布说:河里起雾,是黑鱼精要驾雾出来吃人。小杨便用休息时间,走了十五、六里地到县文化馆,借来《破除迷信问答》、《黑鱼精》等六本书,宣传科学道理,揭开了黑鱼精的谜。小杨的这些做法,深得群众的欢迎。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满腔热情做好共青团工作
安徽省萧县郭庄大队团支部
我们郭庄大队共青团支部,在党的领导下,根据青年的不同特点,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了团员、青年的革命积极性。
我们大队的青年大多出身于贫下中农、工人、革命干部家庭,经过党的教育,绝大部分立场坚定,上进心强。但也有少数人背上了“自来红”的包袱。说什么:“根子正,苗儿好,搞点小自由,没啥大不了。”有一位团支部副书记,正是由于背上了这样的包袱,骄傲起来,听不进不同意见,一度脱离了群众。针对这种情况,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批判林彪一伙鼓吹的唯心论的先验论,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使团员和青年认识到,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可以接受些好的影响,但资产阶级思想也经常侵袭我们的头脑,所以,根子正,不能代替思想改造。只有自觉刻苦地改造世界观,才能不断进步。那位团支部副书记,从自己走过的一段弯路中接受了教训,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努力改造世界观,重新得到群众的信任,被选为第四生产队队长。
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中,有的人背着另一种包袱。总觉得比别人“矮半截”,平时只顾埋头劳动,开会不发言。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反复宣传党的“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等政策,并请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讲村史、家史,教育他们认清剥削阶级家庭的反动本质,从思想政治上与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我们还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对其中确实表现好、具备团员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团内来。通过这些工作,使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相信,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只要自己背叛剥削阶级家庭,跟着党和毛主席干革命,前途同样是光明的。
在工作中,我们对于后进青年,不是嫌弃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团结他们,说服他们,鼓励他们前进”,促进他们向先进方面转化。上海知识青年胡斌鸯,初来农村时,劳动怕苦怕累,身体也瘦弱。我们认为,小胡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主动到淮北农村插队落户,这是她的积极方面;她生长在大城市,缺少艰苦生活的锻炼,怕苦怕累,这要在劳动中去改变。但思想改造得有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根据小胡的身体情况,我们建议大队给她安排较轻的工作,并由一名团支委经常帮助她。在团支部的教育下,小胡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思想不断进步,生产劳动积极,身体也逐渐好转。不久,她主动要求到养猪场当饲养员,为养好猪日夜忙碌,从不怕脏叫累。群众满意地说:小胡这两年真摔打成了个“铁蛋子”。
我们在开展团的活动时,既注意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又兼顾青年的特点,调动了团员和青年的积极性。
几年来,每当党支部布置一项中心工作时,我们首先认真领会意图和要求,再根据团员和青年的实际情况,安排团的活动。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有一段时间,大批判出现了“求新不求深”的现象。党支部要求联系本大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抓住林彪一类骗子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深入批判。我们团支部立即进行研究,组织了大批判战斗队,利用大字报、广播等武器,狠批了林彪一类骗子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阴谋。后来,团支部将团员、青年分到各生产队,让他们去发挥积极作用。团支部副书记史新田,经常辅导五保户王大娘学习,队里开大批判会时,她把王大娘背到会场参加战斗。女青年王翠玲,经常到孩子多、家务重的妇女家中,一方面帮助她们烧锅做饭带孩子,一方面给她们讲林彪一类骗子的罪恶活动,帮助她们提高认识,积极参加革命大批判。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努力完成党支部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充分发挥青年的突击作用。去年,党支部根据几年来改碱治地的实践,决定把水稻面积扩大到八百亩,实行麦稻连作。但麦子一收完,就遇到了干旱。我们根据党支部的要求,及时召开大会,动员团员、青年踊跃投入抗旱斗争。第六生产队有一百亩稻田,干旱特别严重。这个队的青年在团支书晁吉楚的带领下,组织了突击队,日夜奋战,开挖了一条长沟,把十里以外的河水引来浇灌。秧苗刚插下,又连降暴雨,一百亩稻田又变成一片汪洋。他们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投入了排涝战斗。经过艰苦斗争,围绕一百亩稻田筑起了一条土坝,用盆盆罐罐把积水排掉,这年夺得了较好的收成。
毛主席说:“要充分兼顾青年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体育、休息两个方面。”我们遵照这一教导,经常组织青年学唱革命歌曲,演唱革命样板戏,进行军事训练,开展各种球类比赛等活动,活跃了业余文化生活,振奋了革命精神,增强了体质。广大团员、青年更加朝气蓬勃,健康成长。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