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越南南方和柬埔寨解放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越南北方人民积极修建农村公路网大大改善农村交通运输
据新华社河内电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越南南方乌明解放区人民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大力建设解放区,使解放区面貌不断改变。
乌明地区位于越南南方最南端,占有金瓯省的大部分地区和迪石省的一部分地区。乌明地区一直是越南南方人民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和平恢复以后,乌明解放区人民在革命政权领导下,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现在,从迪石省周城县永和乡到金瓯省太平县边白乡,田野和森林都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金瓯省解放区农民已经复垦了几年来的全部荒地,使今年晚稻耕作面积达十万多公顷,比去年扩大两万公顷。迪石省安边县许多乡今年的耕作面积比去年扩大两倍到三倍。为了多打粮食,各地农民积极增加复种指数,大力兴修水利,保证灌溉。经过艰苦努力,粮食产量普遍提高。许多地方取得了每公顷八吨的高产。
据新华社讯 据柬埔寨通讯社报道,柬埔寨干丹省解放区萨昂县和戈通县人民,改变耕作习惯,大力发展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产,争取粮食自给和支援前线。
萨昂县和戈通县地处湄公河和巴萨河之间,湄公河水带来的冲积土,非常肥沃。
解放后,为了做到大米自给和支援前线的人民武装力量,这两县的居民改变了长期的习惯,开始种植水稻,经过两年多努力,他们现在已做到大米百分之五十到六十自给。
这两县共有十五万居民,其中有五万居民是从敌人暂时控制区投奔到这里来的。在一九七一年开始发展水稻种植时,既要克服改变习惯的阻力,又要解决技术上的困难。但是,在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的领导和帮助下,居民们日益明确了种植水稻的重要性,积极种植水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创造了条件。现在,居民们每年种两季稻,并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在今年上半年,旱季生产收获了七万吨大米。
据新华社讯 据柬埔寨通讯社报道,柬埔寨解放区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传统的手工业。
解放区的制铁业工人利用被柬埔寨人民武装力量击毁的美国坦克、飞机、装甲车、军车残骸和成百吨的炮弹壳、炸弹片等,以及被拆毁的敌人交通线上的铁轨,制成各种农具和日用品。农民们再也不用象解放前那样要跑很远的路和以昂贵的价钱去买必不可少的工具了。现在在解放区的乡和县的供销合作社里,都可以看到用“美国生产的钢铁”制造的犁铧、耙、锄、锹、镰刀、锅、勺子、盆、菜刀等等。这些产品都廉价销售给农民。
在解放区较偏僻的省份,如柏威夏省,这里没有“美制钢铁”,人们就开采德克山脉地区(柏威夏省罗文县)的铁矿。开矿和冶炼都是按手工方法进行的。炼出来的铁供制造各种日用品。
据新华社河内电 越南北方十八个省市的人民,今年头九个月中修复农村公路七千八百公里,新铺公路四千七百公里,同时新建涵洞近六千个,桥梁近一千五百座。山区各族人民新架设了一百多座长五十至一百二十米的吊桥。农村公路网的扩建,大大改善了农村的交通运输。
为了发展农村交通运输事业,各地还制造了大批钢丝网水泥船、小型竹筋水泥船和板车。此外,北方各地还建立了二千七百五十个运输组和运输队,及时运送各种支农物资和生产日用品到农村。
(附图片)
柬埔寨民兵游击队员在生产中也是一支骨干力量。图为磅湛省民兵游击队员在田间参加劳动。 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结束对巴基斯坦的友好访问
史蒂文斯总统前来我国访问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五日电 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总统西亚卡·史蒂文斯在对巴基斯坦进行友好访问后,十一月五日乘飞机离开卡拉奇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据巴联社报道,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史蒂文斯总统和巴基斯坦总统乔德里·法兹尔·伊拉希就两国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史蒂文斯总统一行是十一月二日到达卡拉奇的。他们在卡拉奇逗留期间,参观了巴基斯坦的工厂和海军舰艇。


第5版()
专栏:国际资料

中塞友谊与日俱增
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总统西亚卡·史蒂文斯定于十一月六日前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与日俱增的中塞友谊的重大喜讯。
塞拉勒窝内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畔,北部与几内亚为邻,东南部与利比里亚接壤。面积七万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人口近三百万。首都弗里敦。
自十五世纪以来,塞拉勒窝内遭受了殖民主义长期的侵略和统治。英勇的塞拉勒窝内人民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一九六八年以来,塞拉勒窝内人民在史蒂文斯总统领导下,努力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坚持反帝反殖的不结盟政策,不断挫败帝国主义的颠覆和破坏阴谋,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并于一九七一年四月宣布塞拉勒窝内改为共和国。史蒂文斯总统今年六月在议会上强调说:“非洲各解放运动必将继续得到我的政府的充分而无条件的支持,以便加速在非洲大陆最后实现非殖民化。”
中塞两国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两国人民在反帝反殖的共同斗争中,一向互相支持和互相同情。一九六一年塞拉勒窝内独立时,中国政府曾致电表示承认和祝贺,并派遣代表参加了塞拉勒窝内独立庆典。史蒂文斯总统长期以来就致力于促进塞中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早在一九六三年五月,他作为全国人民大会党主席,曾率领该党代表团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一九七一年七月,由塞拉勒窝内财政部长、全国人民大会党总书记克·阿·卡马拉—泰勒率领的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同年七月二十九日两国于北京签订了建交公报,同时签订了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贸易和支付协定,使中塞两国关系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中塞两国建交以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日益增进。在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期间,塞拉勒窝内参加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作为联合提案国之一。塞拉勒窝内政府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大国强权政治的正义斗争,也一贯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支持。在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中塞两国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结束对我国的正式访问
惠特拉姆总理回到堪培拉
新华社堪培拉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五日电 澳大利亚总理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和夫人结束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访问,在十一月五日乘专机回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在机场迎接的有内阁总理办公厅副主任贝利和外交部副秘书长香恩。
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朱启祯和其他官员也到机场迎接。
惠特拉姆总理在同朱启祯临时代办谈话中表示,他的中国之行“是一次成功的访问”。
“我们结束了两国人民之间失去了联系的一代。”


第5版()
专栏:

越南南方各地军民坚决维护巴黎协定
十月份继续严惩蚕食解放区的西贡军队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四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各地军民坚决捍卫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十月份继续严厉惩罚蚕食解放区的西贡军队。
在承天省,西贡军队在十月份违反巴黎协定的事件达七百一十五起。承天省军民坚决惩罚违反协定的西贡军队,消灭敌人许多有生力量。据统计,十月份,当地军民消灭和瓦解敌人四百二十五名,收复了白马解放区和八个据点。
在中部中区平原,西贡当局在十月份违反协定的事件达一千九百五十二起,其中包括四百一十七起蚕食解放区事件。中部中区平原军民给了西贡军队以应得的惩罚,挫败了它们的所有蚕食进攻、反扑和别动队的骚扰活动,消灭和瓦解西贡军队二千零六十名。
在西原,西贡政权不顾巴黎协定的约束,从九月二十五日到十月二十五日的一个月中,在昆嵩、嘉莱和多乐三个省发动了七十一次蚕食军事行动。嘉莱省和昆嵩省军民坚决惩罚违反协定的西贡军队,消灭和瓦解敌人一千多名,重创敌军两个营。
在南部西区,西贡政权在十月份对解放区发动近一千次蚕食军事行动。南部西区军民给进行蚕食进攻的西贡军队以应得的惩罚,消灭和瓦解敌人二千五百多名,迫使西贡军队从它们非法占领的三十九个据点撤走。
在南部中区,美萩省人民解放武装力量从十月二日到二十五日消灭蚕食解放区的西贡军队三百三十多名,另外重创一个敌军主力营,迫使西贡军队从它们非法占领的十三个据点撤走。
在南部东区,据不完全统计,土龙木省和西宁省游击队和地方部队从十月三日到二十五日消灭蚕食解放区的西贡军队近二百二十名。


第5版()
专栏:

老挝各爱国力量方面人员陆续进驻万象和琅勃拉邦
新华社万象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四日电 根据万象协定及其议定书的有关规定,把老挝各爱国力量方面的人员和必需物资运往万象和琅勃拉邦的第二阶段工作已于十一月三日开始。
进驻琅勃拉邦市的八十名爱国力量人员于十一月三日乘专机抵达琅勃拉邦。
同一天,进驻万象市的一百六十名爱国力量人员也已运抵万象。
第一阶段的空运工作是在十月十二日至十八日期间进行的。十九日,万象政府方面要求停止向这两个城市的空运工作,直到十一月三日才得以恢复。


第5版()
专栏:塞拉勒窝内通讯

弗里敦见闻
塞拉勒窝内共和国首都弗里敦,位于塞拉勒窝内半岛北端起伏的山麓,濒临大西洋,风景秀丽。它是塞拉勒窝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西非历史悠久的城市和天然良港。
热带山城
十一月,弗里敦刚刚过了凉爽的雨季,炎热的旱季即将来到,中午有点热气逼人,早晚气候宜人。
站在弗里敦最高峰——塔山之巅向远处眺望,弗里敦市面向浩瀚无际的大西洋,水天相连,浑然一体;它背依森林覆盖的群山,山麓下是滩浅水暖的海湾。
在繁华的商业区,一条以总统名字命名的史蒂文斯大街整洁而宽阔。市区东部是新兴的工业区,市区西部是政府机关所在地。当阳光照在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物上,别有一种景色。
福拉湾学院座落在弗里敦市南面海拔约一千米的奥里阿尔山上,面向福拉海湾。福拉湾学院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是西非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一百多年来,许多其他非洲国家的学生来到这里留学。现在它成了塞拉勒窝内大学的一个学院,史蒂文斯总统就是这所大学的名誉校长。
在市中心的交叉口的正中,矗立着一棵生长了数百年之久的高大的棉花树(非洲的一种乔木),高达三十几米,枝叶繁茂,遮荫上千平方米。它是塞拉勒窝内人民近五个世纪来遭受殖民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历史的见证人。据说,在这棵大树下,曾经是殖民主义者贩卖奴隶时集合“黑奴”的地点,然后再从这里运往海外。但是,今天这里已成为塞拉勒窝内男女青年欢度节日时载歌载舞的场所。当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欢快地跳起民族舞蹈的时候,怎能不为今天得来不易的独立和自由而感到自豪呢!
为独立而斗争
弗里敦城建于十八世纪末叶。一七八七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把流落在伦敦街头的数百名所谓“自由黑奴”迁移到这里,随后建立了弗里敦城。“弗里敦”即“自由城”之意。但是在殖民主义统治下,“自由城”里的人民世世代代从未享受过什么自由。塞拉勒窝内朋友告诉我们,殖民主义者把“自由黑奴”送回非洲,并不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原因,而是殖民主义者把黑人作为廉价劳动力,并利用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追求最大利润,进一步掠夺非洲的财富。据记载,第一批几百名黑人来到弗里敦后,从事繁重的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在殖民主义者压迫和奴役下,在饥饿、瘟疫的袭击下,不到几年,大部分遭到死亡。此外,这个“自由城”里的人民丝毫没有自由的权利。殖民主义者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和采取联合的反抗行动,不许他们用本地话相互交谈,只准他们讲英语。因此,在弗里敦居民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克里奥尔语,并且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弗里敦还有一部分讲克里奥尔语的居民,他们多数是当年“自由黑奴”的后裔。历史证明,自由是不能靠恩赐的,只能通过斗争来取得。塞拉勒窝内人民有着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光荣历史。
就在那棵古老棉花树附近,有一座塞拉勒窝内国家历史博物馆。一进馆,迎面就可看到一位塞拉勒窝内民族英雄的塑像,他手持当年同殖民主义者战斗过的钢刀,昂首挺胸,两目凝视前方,显得十分英勇坚强。据博物馆一位负责人介绍,他就是泰姆奈族酋长巴依·布列。一八九八年,他曾率领人民掀起了塞拉勒窝内历史上闻名的反击英国殖民主义的“茅屋税战争”,他们公开拒绝向殖民主义者缴纳“茅屋税”,英勇抗击了殖民当局的军事“讨伐”,使英军伤亡六百多人。斗争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各部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塞拉勒窝内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浪潮更加高涨。一九五五年二月,弗里敦工人在当时的工会领导人、现任总统史蒂文斯领导下,举行了要求改善工作条件的大罢工。工人队伍走向街头示威游行,斗争延续了几个月,迫使殖民主义者不得不接受工人的一定要求。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塞拉勒窝内人民终于在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取得了民族独立。
港口新貌
弗里敦港的东、南、北三面由陆地环绕,西边开口处,又有奥·弗勒尔沙洲作屏障,港湾辽阔,水深浪小。塞拉勒窝内对外贸易的大部分货物从这里出口。来自世界各地的一艘艘巨轮,循着进港航道,擦过弗勒尔沙洲,驶入海港。但是,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殖民主义者曾把这一港口作为他们侵略和掠夺西非各国的桥头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者又一度把这里当成他们海上争霸的军港,曾在这里同时停泊过二百三十到二百五十艘军舰,那时,弗里敦港只是殖民主义冒险家的一个“乐园”。
独立后,弗里敦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塞拉勒窝内政府扩建了港口。一九六八年建成了一个新的深水码头,从原来的两个泊位增加到六个,整个深水码头长达一千一百米,水深约十一米,可同时容纳八艘万吨级以上的轮船。港口装卸设备也日益更新。高大的门式、移动式起重机和浮吊在忙碌地装卸货物。码头上各种拖车川流不息,港口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七月,史蒂文斯总统曾乘坐自己国家的巡逻炮艇,在这辽阔的海湾进行视察。人们望着炮艇掀起的滚滚浪花,触景生情:过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军舰和贩卖黑人的船只在这里横行霸道,把无数塞拉勒窝内人运往异邦他乡,沦为奴隶;今天,自己的巡逻炮艇在美丽的海湾乘风破浪地前进,保卫着祖国的海上大门。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塞拉勒窝内国家钻石开采公司的工人正在将含有钻石的沙砾堆集在一起,准备运往选矿场。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