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千里林海任驰骋
——记大兴安岭翠岗林场女子采伐队
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翠岗山下,六栋褪了色的帐篷,围成一座整整齐齐的院落,镶嵌在翠波绿海之中。院门写着两行大字:铁脚踏破千重岭,誓叫林海换新装。院内一群姑娘,正在打球、唱歌、看报、谈心。这个充满革命豪情和青春活力的战斗集体,就是大兴安岭翠岗林场女子采伐队。
三年前,当女子采伐队刚刚建立的时候,有人吹冷风说:要是女子能伐树,翠岗就能飞出金凤凰。如今,这只金凤凰,不仅飞在翠岗山上,而且高高翱翔在千里林海之中,闪烁着一代风华的耀眼光辉。
让青春在冰天雪地开花
一九七○年九月六日,女子采伐队成立了。全队七十二个姑娘,都是来自上海、杭州的知识青年。
九、十月间、沪杭一带依然郁郁葱葱;而翠岗一带,已是大雪纷飞了。姑娘们冒着风雪严寒,每天跟着十几名老工人到茫茫林海深处去建点。帐篷要自己搭,机库要自己盖,场地要自己开;吃的是杂粮,喝的是冰水。劳动、生活都很艰苦。
怎样对待这个艰苦的环境呢?
姑娘们满怀豪情地说:“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的意志。我们要让青春在冰天雪地开花。”挖机库的地槽时,一镐下去一个白点,姑娘们操起大镐,一抡就是几十下。建食堂时,她们用热水和泥,泥还没有抹到墙上,又冻结了。姑娘们干脆撂下工具,抓起黄泥就往墙上掼,手被冻得象胡萝卜一样。
天气越来越冷,生活也越来越艰苦。午间,在劳动场地露天就餐,打开干粮袋一看,馒头全被冻成冰了。姑娘们就用刀砍来一些树枝,把馒头放到火堆上烤,化一层吃一层。不久,她们打的一眼小井也被冻干了,吃水成了问题。这也难不倒姑娘们,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她们跑到山涧沟塘里去刨冰,用麻袋背回来化冰取水。
艰苦的斗争,改造了环境。她们很快盖起了机库和食堂,搭起了帐篷,修起了集材道和装车场。女子采伐队就这样在密林深处安了家。
拜老工人为师
清晨,一群朴实、健壮的姑娘,身背油锯,头戴安全帽,一路嬉笑着上山来了。她们钻进密林深处,只听油锯嘟嘟一阵响,一棵棵耸天屹立的大树,应着“喊山倒”的声音倒下了。接着,两台火红的拖拉机,在姑娘的驾驶下,把一根根原木拖下山去。姑娘们是怎样学会征服高山林海的?她们说:“这都是老师傅教的呀!”
的确,这群城市姑娘的成长,和老工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当组织上决定让李敏华当油锯手的时候,她想到自己今后能用双手为国家生产木材了,心里乐得开了花。可是,不久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大风天,她跟郭师傅在山上伐树。由于技术不熟练,一个高大的樟子松突然向她站的方向倒了下来,眼看就要砸到她的身上。郭师傅眼急手快,抢前一步把她拉开。大树轰然而倒,油锯被砸坏了。李敏华吓得哭了起来,再也不敢拿油锯伐树了。
郭师傅找小李谈心,热情鼓励她说:“你们年青人,要有志气把大树伐倒,可不要被大树吓倒!”
老师傅的帮助,给了小李很大的鼓舞。她天天跟着老师傅,刻苦学习伐树技术,终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女油锯手。
姑娘们在高山上采伐,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傅总是出现在她们面前,给她们勇气和办法。有一天,女拖拉机手张杭欣在山上集材,山高、坡陡、路滑,拖拉机很难开上去。小张有些胆怯了。老师傅于忠发大声鼓励她:“不要怕,山再高,只要你敢攀登,一切高山都会被踩在脚下。”小张鼓足勇气,猛踩油门,终于将拖拉机开上了高山。从此,她在困难面前,总是以老师傅的话来激励自己,不断迎着困难前进!
姑娘们不仅虚心地向老工人学技术,更注意向老师傅学思想、学品质。一次,油锯的油管被松毛堵住了,女油锯手曹秀芳正在迟疑,只见蔡师傅走过来,蹲下去用嘴把松毛吸了出来。小曹只觉得脸上发烧了,她想:这些老师傅,看起来普普通通,可是他们的思想品质是何等高尚啊!以后,遇到这类情况,小曹再也不迟疑了。
做大机器中的螺丝钉
深山伐木,是平凡的劳动。女子采伐队的姑娘们,把自己的平凡劳动,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它又是很不平凡的。正象女装车工孙静娴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象一部庞大的机器,我们每个人的平凡劳动,都是一颗不可缺少的螺丝钉。站在山场,眼光要随着运材列车伸展到远方,看到我们砍伐的木材,成为一排排电杆,一根根枕木,一棵棵栋梁,以及一根根细小的火柴梗……。我们虽然整年战斗在深山老林,意义却是何等深远啊!”
去年冬天,采伐队为了给国家生产更多的木材,决定提前一个月完成国家计划。
共青团员周令贞和茹彩珍,是两个女绞盘机手。看到队里人手不够,主动担负了烤绞盘机的任务。她俩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上山去烤绞盘机,接着上下午又开绞盘机,从早到晚整天工作。班里同志看她们实在太辛苦了,就自动组织起来替换她们。两个姑娘想:自己起早辛苦,别人起早不也同样辛苦吗?为了不让别人替换,她俩比别人起得更早,甚至在睡梦中也互相呼喊着:“快起床啊,别晚了。”
姑娘们就是以这种忘我的劳动精神,一直干到十一月二十九日。晚上,大家一算,要提前一个月完成国家计划,第二天就要完成三百多立方米的木材生产任务,这是非常困难的。怎么办?大家纷纷要求挑灯夜战。林场党委考虑到,女子采伐队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已经够疲劳的了,劝她们明天干多少算多少。姑娘们哪里肯同意,她们说:“我们女子采伐队,向来说话是算数的!”
在这“决战决胜”的时刻,谁能在家里安心呆上一分钟啊!副队长张芬芳平素勇于吃大苦,挑重担,大家都叫她“小万吨”。此刻,“小万吨”由于一连多天的日夜操劳,胃病又犯了,可她仍然带头上山,哪里艰苦就在哪里干。修理工姚曼莹,昨天晚上跟着师傅修了半夜机器,白天又在装车场上帮着装了一天车,今天晚上又跟着大家跑到山上来了。她们经过一个昼夜的紧张战斗,终于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国家计划。
三年来,女子采伐队的姑娘们共为国家生产木材五万九千多立方米,上缴利润近七十万元,创造了全林场少有的好成绩。
今年七月以来,女子采伐队在第一个伐区完成生产任务之后,又在老工人的带领下,向条件更艰苦的密林深处进军了。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金溪女将
——记福建省建宁县水运队女捎排工
闽西北山区,森林密布。这一带林区,每年有十五万立方米木材从山上砍伐下来,扎成木排,经金溪流送各地,支援国家建设。
一九七一年四月,金溪水位降到了常年水位的最低点,给木材流送带来很大的困难,坞上的木材堆积如山。为了加快运材速度,当时负责辅助材料生产的年轻女工们,向建宁县水运队党支部要求参加捎排。党组织看她们决心大,意志坚,同意了她们的要求。于是,金溪上有了第一批女捎排工。
金溪,全长三百六十里,航道险要,弯曲多滩,水流湍急。春夏洪水季节,丈把高的洪峰,汹涌咆哮,激流翻滚;秋冬枯水季节,暗礁嶙峋,密布河床。旧社会曾流传这样的民谣:“金溪河道鬼门关,水激浪大吓破胆,不知多少捎排工,捎排途中不复返。” 解放后,河道经过不断整治,好走得多了,但对妇女捎排来说,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第一次出航就起了风波。当时正值枯水,河床水位浅,木排流送很困难,走了一天只前进二十里,怎么办?姑娘们说:“困难纵有九十九,难不住我们一双手。水小,我们就撬;水浅,我们就扛,木材一定要流送出去!”她们头顶烈日,整天泡在水里,用木棍撬排,用肩膀扛排,衣服磨破了,肩膀压肿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可是,第二天凌晨,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靠在岸边的木排开始摇动。突然,系钢丝绳的大树连根拔起来,木排象脱缰的野马,随着汹涌的洪峰,满溪漂去。这时,姑娘们在老工人的指挥下,镇静自如,拉的拉,绑的绑,与洪水搏斗了整整两个小时,化险为夷,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几年来,年轻的女捎排工,在水运队党支部和老捎排工的教育和帮助下,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基本摸清了金溪航道的放排规律,掌握了生产的主动权。今年夏天,阴雨连绵,溪水暴涨,洪峰不断出现,水位超过警戒线,木排不得不靠岸暂停运送,有时一次竟达半个月之久,严重地影响运材任务的完成。她们带着焦急的心情准备冒险开排。共产党员、女子捎排队队长李国英,召开紧急会议,分析金溪险滩的特点和天气情况,大家认为,天刚放晴,洪水正退;但若等洪水退尽,又可能遇到更大的暴雨和洪峰,因此,应当抢时间,闯险滩。队长支持大家的意见,解绳开航,迎着风浪前进!木排一进十八滩,翻滚的波涛铺天盖地打来,浑浊的洪流打在犬牙交错的礁石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象要把木排打碎似的。女捎排工们紧握排捎,想起毛主席关于“大风大浪也不可怕”的教导,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洪水驮着木排风驰电掣地前进,只见滩头波涛翻滚,啸声如雷。木排进滩后,更大的浪头迎面扑来,三十多米长二十来吨重的木排,一会被抛上波峰,一会儿被摔入浪谷,在水中颠簸着前进。她们巧妙地避开了一块又一块暗礁,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险滩,三天航行三百六十里,一次完成了水运木材一百八十立方米的任务,创造了日行百里的新纪录。
战斗在金溪航道上的女捎排工,在紧张的放排中,过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夏夜的武夷山区,晚风吹来,阵阵凉爽。大家便欢乐地围坐在木排上,尽情地歌唱。陈英和洪华玲面对青山溪水,唱起了山歌:
金溪流水浪打浪,
捎排工人心花放;
手握排捎唱山歌,
顶风破浪迎朝阳。
山歌阵阵唤青山,
两岸密林映霞光;
驾排飞渡万重关,
我为祖国送栋梁。
……
激情满怀的豪言壮语,嘹亮动听的优美歌声,回荡在山林之间。笛子手李幼铭,顺着歌声,也吹起她那拿手的笛子来。接着,会吹口琴的吹口琴,会拉二胡的拉二胡,木排上开起小型的“水上音乐会”。
战激流,炼红心。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金溪女将”正在茁壮成长。这支女子放排队,由八人发展到三十五人。有四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五人参加了共青团。
在党的十大精神鼓舞下,“金溪女将”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她们决心为国家运送更多的木材,为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附图片)
“金溪女将”在金溪航道上流送木材。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为人民服务不怕苦
云南省瑞丽县景颇族女邮递员 翁草锐
我是一九六九年回乡的知识青年。回乡不久,贫下中农就推选我当公社的邮递员。在党组织的教育和贫下中农的帮助下,我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用张思德、白求恩等光辉形象鼓舞自己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两年多来,我在户育到姐线的邮路上,跑了一万多里,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户育公社邮政所交接邮件的地点是姐线。从户育到姐线的路程,走快一点,来回要七、八个小时。领导和同志们劝我说:“这条路分两天跑算了,少累点。”但我想,为了适应战备的需要,平时就要培养战时的作风,能够一天完成的任务,为什么要用两天呢!所以我一直坚持一天往返。
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多端,时晴时雨,给走路的人带来很大困难。每逢雨天,我便脱下雨衣把邮件包严实。虽然衣服被雨淋透,吃了苦,但却保护了邮件。
有一段时间,雨水特别多,来得猛,下得久。从户育到姐线的路有几段被洪水冲垮了,最大的一个口子,有三丈多宽。一次,户育公社电信所的一个男同志和我同路去姐线,走到豁口边,他看洪水太大,就对我说:“水又深又急,太危险了!把邮件拿给我带去,接的邮件我明天带回来,你不要去了。”我看着滔滔的洪水,迟疑了一下。我想,既然他能过去,我为什么不能过去呢?再说要是迟一天把邮件接回来,就不能使报纸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耽误贫下中农的学习。便对他说:“不要紧,我可以过去。”我便把邮件顶在头上,走进了齐腰深的洪水里……下午又及时返回。
有一次,邮车来晚了,我接了邮件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路过户育公社第三生产队时,社员们一再要留我住下,劝我说:“摸黑上山很危险。”我对社员们说:“今天来了《红旗》杂志和好几种报纸,还有上级的指示,公社各机关的同志在等着我回去。干革命不能怕危险,为人民服务不能怕吃苦。”社员提出要送我,都被我耐心说服了。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想到革命,想到人民的利益,就什么都不怕。


第3版()
专栏:

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培养妇女干部
中共贵州省印江县委员会
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工作干部,要展开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教导,切实加强了对妇女工作的领导。近两年来,县委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选拔了一批妇女干部,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经过批林整风运动的锻炼,这批妇女干部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她们密切联系群众,在革命和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认识培养妇女干部的重要性
几年来,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曾几次召开常委会,专门讨论如何选拔培养妇女干部的问题。可是有少数同志认为,青年姑娘当不了家,中年妇女拖累大,妇女干部不好选拔。
到底是我们思想认识有问题,还是妇女干部难选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还须要与轻视妇女运动的观念作斗争,因为他们看不出妇女的作用,忽视妇女在革命中的伟大力量”的教导,回顾了我国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伟大作用。大家提高了认识,批判了轻视妇女的错误思想,并联系我县妇女干部成长的典型事例进行讨论。县妇联副主任费世淳,是从上海来的知识青年。在开始讨论提拔她担任区妇女干部时,有些同志怕她挑不起重担。但费世淳担任区妇女干部后,在老同志的帮助下,认真看书学习,积极工作,努力改造世界观。她经常深入社、队调查研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妇女工作。她总结市坪生产队发挥妇女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作用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妇女工作。生动的事实,使大家认识到,不是妇女中没有人才,是我们轻视妇女的思想在作怪。从此,县委把培养妇女干部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并指定一名常委专管妇女工作。
加强对妇女干部的教育
各级领导班子配齐了妇女干部,是不是就算完成任务了呢?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她们提高路线斗争觉悟,使她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经常对妇女干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结合农村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运用回忆对比的方法,对她们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去年以来,县、区两级共举办四十二期妇女干部学习班,组织她们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破坏妇女运动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她们的路线斗争觉悟。
让妇女干部在斗争实践中增长才干。我们对新提拔起来的妇女干部,分别不同情况,有计划地把她们放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经受锻炼和考验。把长期在城市生活、而又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的妇女干部,放到边远高寒山区去锻炼;把缺乏独立工作能力的妇女干部,放到县、区、社的点上去学习和实践;把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妇女干部,分到阶级斗争复杂的地方去担任领导工作。同时,县委在开展各项中心工作,解决一些老大难单位的问题时,都有意识组织一批妇女干部去学习,帮助她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通过这些办法,许多妇女干部的路线觉悟和工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韩家公社妇女干部吴炳桂,开始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有人讽刺她是“配碗菜的”。公社党委把她放到石坪大队去蹲点,在斗争实践中,她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都有提高,以后,还担任了天堂区区委常委。事实表明,在斗争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妇女干部,既经得起考验,又能挑重担。
以老带新,搞好传、帮、带。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老干部应该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的教导,我们对新提拔起来的妇女干部,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提高她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县委委员、城关区委书记、老妇联主任杨淑琴,经常向新干部谈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传授工作方法。原城关镇妇女干部戴方珍,是青年干部,杨淑琴亲自带着她蹲点、跑面,和她一起看书学习,搞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还帮助她召开各种会议,一起分析和研究问题。在杨淑琴的帮助下,小戴很快成长起来。不久,她担任了区妇联主任,在全区的妇女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我县广大妇女干部,在批林整风和“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全县涌现出一百八十五个妇女先进集体,四千零七十八个妇女积极分子。天堂公社坳口生产队的妇女,在大队妇女主任周伯英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支妇女突击队,和男社员一道,兴修水利,改土造田,苦战三年,使这个队改变了“十年九旱”的面貌,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我县广大妇女干部,在移风易俗、提倡晚婚、计划生育等方面也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