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无为县大有可为
安徽省无为县,解放以来,面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大有可为还是无所作为,这一斗争,并不是已经止息了。斗争的实质是路线问题:是朝着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的方向,树立起大有作为的雄心壮志,不断前进,还是背着无所作为的懦夫懒汉思想包袱,满足现状,停滞不前。
无为县有一百零七万人口,一百四十四万亩耕地,是安徽省有名的大县。它前临长江,背靠巢湖,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素称“鱼米之乡”。多年来,除了少数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年景,每年总要向国家交售粮食两亿斤左右,在全省是提供商品粮较多的县份之一。
条件是优越的,生产也是有成绩的。但是,长期来无为县有些干部思想上却背上了包袱。在他们看来,穷山恶水的地方要大变快变;象无为县这样一些条件较好,贡献已经不少的地方,是否还存在大变快变的问题?是否还能够更有作为,更多贡献?对此,他们有怀疑。由于这一思想阻碍,他们缺乏带领群众大变快变的愿望和勇气,全县的粮食平均亩产量长时期停留在五六百斤上下,跨不上《纲要》,过不了“长江”。这就是最近三年中共无为县委在全县干部中开展“有为”和“无为”思想斗争的焦点。
是群众无为,还是领导无为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路线教育深入进行,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在全国有了新的发展。一九七○年九月,《人民日报》在《农业学大寨》社论中提出:“昔阳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行吗?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行不行?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它触动了无为县委一些同志的思想。他们在思索:无为县应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不用说跟大寨、昔阳比了,就是看看周围,背后的巢县,对江的芜湖,东边的含山,西边的庐江,都上得很快。形势逼人,他们再也坐不住了。
但是,有些人仍然担心,认为无为县在已有的基础上再要大干,怕群众干不起来。
到底是群众无为,还是领导无为?
无为县委的同志们,深入到县里一些自然条件最差的地方去寻找回答。
长江当中的黑沙洲公社二垄大队是江水冲积的沙滩,从前是野鸭成群,芦苇遍地。全村三百多户人家,都是在旧社会从北方、南方十七个县逃荒要饭聚集拢来的。“百家姓”中,二垄就占了八十几个姓。象这样的条件,在无为县是少有的。但是,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以大寨为榜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改造自然。把野鸭栖息的芦苇滩,变成了稻谷飘香的良田。一九六五年起,粮食平均亩产量年年超《纲要》,一九七二年达到一千六百一十五斤。一九六六年起,棉花亩产量年年过百斤。耕地、排灌、脱粒和农副产品加工,都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二垄是这样,他们到座落在荒山秃岭间的郑河公社爱国大队董冲生产队,到丘陵地区红庙公社凉亭大队看到的,也是这样。这些地方的粮食亩产量也早就超《纲要》,过千斤了。去年,董冲达到一千七百六十斤,凉亭达到一千六百一十斤。
问题很清楚:世界上没有无为的群众,只有无为的领导。群众中间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要求大变快变,关键是领导要有雄心壮志,勇于和善于带领群众在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一九七一年年初,中共无为县委的全体委员,背起背包,来到二垄大队,在这里举行了一次会议。
无为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作出重大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的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渡江第一船”就是从无为县江边发出的。当时,毛主席一声令下,江岸线上,万船齐发,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无为县人民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用木船把人民子弟兵送上南岸的壮丽情景,无为县一些干部记忆犹新。如今,县委会全体委员来到江边,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中央号召我们粮食亩产过“长江”有十多年了,这里的人民有光荣的斗争传统,自然条件又是那么优厚,为什么无为县就过不了“长江”?
长江浩荡东流,人们心潮起伏。县委在二垄作出认真读书,加强自身思想革命化的决议,决心带领全县百万人民,发扬革命传统,象二垄、董冲、凉亭那样学大寨,赶昔阳,过“长江”。
县委书记代表县委,在全县干部会议上作检讨,批判了那种“胸无大志,无所作为”的思想。他们把县委的决心交给广大群众,提出“全国在发展,无为县怎么办?”“兄弟县上去了,无为县怎么办?”组织全县大讨论,誓把无为变有为。
贡献多了,还要多作贡献
无为县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两亿斤左右,过去一部分干部对此津津乐道。你说“无为县粮食没有超《纲要》”,他认为“我贡献不小,一个县顶得上一个小专区”;你说“无为县前进的步子不大”,他感到“我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多年年有”。
两亿斤究竟是多还是少?这笔账应该怎么算?在这场大讨论中,从县到区、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有几千人坐下来办学习班,重新算这笔账。
他们算:无为县大、人多、耕地多,即使生产水平不高,交售的粮食数量也不会少。但是,如果按照全县农业人口平均算,每人交售的粮食就并不比一些先进县多。
他们又算:地处黄河以北的一些先进县,穷山恶水,粮食亩产量过了“长江”;无为县地处长江边,青山绿水,粮食亩产量却过不了“长江”,远远没有把大自然赋予的优厚条件充分利用起来,“鱼米之乡”,还名不副实。
他们再按“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要求算:两亿斤,即使不扣除本县回销的部分,统统拿出来,也只能满足二三十万战士,或者一个中等城市的口粮需要。他们认为象无为这样一个富庶的大县,只能为国家解决这么一点问题,真说不过去!
他们再用“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目标来对比,更加感到自己的思想境界太低了。解放了的国家人民,更有支援世界革命的宽广胸怀。
越算,广大干部的头脑越清醒起来。这笔账算掉了他们“贡献多”的思想包袱,算出了要“多贡献”的决心;算掉了“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算出了要
“大有作为”的革命志气。
县委根据无为县的情况,作出了全县大干、快上、多贡献的决策,其中重要的措施是扩大双季稻的种植面积。这就要相应地改变千百年来的冬季沤水田的习惯,以扩种绿肥和油菜,解决肥料问题。这是增产粮食的重要途径。但改革沤水田,又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此,县委决定,对旧的耕作制度一环套一环地进行改革,一定要把无为县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富饶的社会主义的“鱼米之乡”。
稳不是慢,决定的是路线
当全县人民真要迈大步,大改旧的耕作制度的时候,有一部分干部又踌躇了。他们还没有举步,就担心会跌跤。他们主张还是慢慢走,比跑步跌跤好。
这个问题不解决,无为县的步子仍然跨不出去。
路线教育的开展,帮助无为县的干部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使一些干部从“求稳怕乱”的精神状态中解脱了出来。
有的说,过去受到刘少奇错误路线的严重干扰,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情况已大不相同,广大干部和群众路线觉悟提高了,斗争经验丰富了,这就为全县农业生产的大步前进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有的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点精神不能成事业。要大变,就得有一种改天换地的革命气概,敢作敢为的革命胆略。当然,前进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但不走,怎么知道路应该怎么走呢?
还有一些同志说,过去在认识上总是把“稳”跟“慢”等同起来,以为要稳,就非慢不可。其实,稳不稳并不决定于速度,而是决定于路线。只要我们坚定地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办事,抵制错误路线的干扰,就不会摇摇晃晃,大起大落,步子就能走得稳当、扎实,农业生产就能做到又快又好。
一九七一年无为县跨出了有历史意义的一步:早稻种植面积从上一年四十六万多亩,一举扩大到六十万亩;双季晚稻种植面积相应地从三十五万多亩,扩大到四十八万多亩。一九七二年,他们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早稻扩大到六十九万多亩,双季晚稻扩大到六十万亩。
为了大踏步前进,县委的书记、常委们,除留个别同志在机关里主持日常工作,绝大部分都深入到了第一线;一批批机关干部踊跃报名到基层去,有些长期蹲点,有些就在下面任职。他们和广大基层干部、社员群众滚在一起,从春耕、双抢、三秋到冬修农田水利,一着不让,环环抓得很紧。
隆冬,寒风刺骨,全县农村却到处热气腾腾,近二十万人投入了规模巨大的农田水利建设。最近两个冬春,全县就完成了三千一百多万土石方。去冬,全县沤水田面积已下降到十五万亩。绿肥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应地扩大到七十一万多亩;为全县扩种双季稻提供了很好的肥料条件。
经过三年的努力,无为县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奋斗目标:一九七二年,全县粮食亩产量由上一年的六百七十七斤猛升到八百零五斤,一举跨过了“长江”,总产量增加了一亿四千万斤;棉花亩产量也由六十三斤猛升到九十六斤。
这一年度他们向国家交售的粮食,突破了历来两亿斤左右的水平,达到两亿四千五百多万斤;交售棉花十一万一千多担,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七。
今年,无为县早稻虽然遇到严重的早期低温、旱涝和病虫等自然灾害,仍然夺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亩产由去年的五百八十斤上升到六百一十六斤。双季晚稻普遍长势良好,目前已开镰收割,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是终点,还是起点
这三年无为县不仅粮、棉丰收,更重要的是,经过不断地斗争实践,提高了人们的路线觉悟,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他们认为,三年所取得的成就,只不过是说明无为县大有可为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在前进道路上任何满足现状的思想,都是无所作为思想的反复表现。
为了更上一层楼,县委以圩区的周闸公社桐城大队为典型,研究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大幅度发展生产的问题。这个大队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一亩六分八厘,一九七二年平均亩产稻谷八百四十四斤,这在全县是有代表性的。一般说亩产达到这个数字已经不算低了,但每亩耕地的纯现金收入,用来作为社员的现金分配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还很有限。这一情况说明:即使粮食亩产上了《纲要》,过了“长江”,还不能提供很多资金来加快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进一步启发了县委的同志: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必须充分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在这方面无为县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县内沟港纵横,塘口密布,二十万亩水面可以养鱼,三十五万亩山场宜于植树造林。用县委同志们的话说:全县的绿水青山更是一番大有作为的新天地。一九七二年是无为县历史上养鱼、养猪、造林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全县生产成鱼七百四十多万斤,养猪五十四万头,平均每家农户达到两头半。许多社队家家鸡满栏,村村鹅鸭成群,著名的“无为板鸭”不但摆满县城的饭馆、小店,还供应外地市场。去冬今春全县成片造林五万六千亩,使现有林木面积扩大到二十五万六千多亩,占宜林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三。多种经营的发展,促进着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无为县的干部和群众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继续向解放广大的自然界进军。他们根据全县的自然条件,千方百计地挖掘生产潜力,一项项地调查研究,一项项地采取措施,全面地规划着无为县的未来。他们决心通过自己的实践,在三年大变的基础上,以更大的成就,来回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如果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能够大量增产,为什么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不能够更加大量地增产呢?”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无为县大有可为!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山西超额完成全年化肥生产计划
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化肥总产量增长百分之三十六点三,质量提高,消耗降低
新华社太原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五日电 山西省化肥工业战线提前八十二天超额完成了全年国家生产计划。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化肥总产量增长百分之三十六点三,质量提高,消耗降低。
今年以来,山西省化肥工业战线各级党组织,继续把批林整风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举办学习班、读书班、业余夜校等形式,组织广大职工认真读马列和毛主席的书,深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工人抓革命、促生产的积极性。全省最大的化肥厂——太原化肥厂,在连续十二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化肥生产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前一百一十九天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成为全省化工系统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单位。党的十大胜利闭幕后,他们在十大精神鼓舞下,更加意气风发地抓革命、促生产,又夺得了增产五万多吨化肥的新成就。
山西省化肥工业战线各级党组织的许多领导成员,还认真改进领导作风,坚持在第一线参加劳动,指挥生产。今年夏天,太原磷肥厂的锅炉房抛煤机一度失灵,影响了生产。厂党委成员就深入到锅炉房,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终于及时修复了抛煤机,保证了蒸汽的供应。这个厂的领导成员还带领群众对氟吸收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使设备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到九月十八日,全厂就超额百分之十完成了国家计划,磷肥产量比去年增长一倍多。
在完成今年化肥生产任务中,山西各地的小化肥厂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小厂在批林整风中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使化肥产量大幅度上升。现在全省已有十个小化肥厂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国家计划。全省小化肥的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五十一点二。


第2版()
专栏:

认真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上海郊区小化肥厂提前完成年计划
据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五日电 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上海小化肥厂的工人认真抓革命、促生产,已提前两个月完成了今年的国家计划。
上海化肥农药公司所属的郊区十一个小化肥厂,大多数是在一九六○年建立起来的,当时设计能力都只有年产合成氨八百吨的水平。十几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这些小化肥厂的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今年这些厂的工人们继续努力,使合成氨的月产量突破了万吨大关,比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一九六六年增长两倍,相当于建厂初期的十二倍。今年一到十月份这十一个厂共生产十万多吨化肥,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二,煤耗比去年同期下降。目前,上海小化肥厂生产供应的合成氨,已占到整个上海郊区农村化肥用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充分显示出了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方针的优越性。
今年初,上海小化肥厂工人提出了十一个厂要夺取月产万吨氨的奋斗目标。当时,曾有少数人认为化肥产量年年增长,潜力已经挖得差不多了。但大多数同志认为,只要经过努力,化肥产量突破万吨关是可能的。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上海市化肥农药公司党委组织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深入工厂调查研究。公司党委引导大家回忆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小化肥厂建立初期,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排除万难,使小化肥生产由不正常到正常,经济上由亏损到盈余,从而战胜了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使小化肥厂日益巩固并得到发展的情况,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这使原来认为不可能再增产的一些同志认识到,不是没有潜力,而是自己没有看到群众中蕴藏着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家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信心,决心大干一场。
上海郊区的小化肥厂在增产的同时,都注意厉行节约。今年上海十一个小化肥厂的煤耗量比去年同期节约一万三千多吨。


第2版()
专栏:

以粮为纲 全面发展
沧县金丝小枣丰收
著名的河北省沧县金丝小枣今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两千一百多万斤,是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比解放初期增长六倍多。
沧县金丝小枣以皮薄、核小、肉厚而细腻,含糖量高著称。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沧县各级党组织领导广大群众积极发展金丝小枣生产。目前,全县枣林面积由解放前夕的两万九千亩扩大到八万七千五百多亩,有枣树二百四十万棵。由于金丝小枣生产大发展,集体和社员的收入不断增加。全县各产枣社队都用卖小枣的钱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购买了许多农业机械和骡马,有力地支援了粮食生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道县红瓜子丰收
湖南省道县红瓜子今年喜获丰收,总产量可达四十万斤,比去年增加两倍。目前,产区广大社员正把一担担红瓜子卖给国家。
道县种植红瓜子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这里出产的红瓜子向称“道州红瓜子”,以籽粒饱满,颜色鲜红,味道香美,驰名国内外。
西峡县生漆丰产
河南省西峡县今年生漆获得丰产,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
生漆是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所需的一种重要原料。今年,西峡县的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发展生漆生产。他们发动社员群众对漆树加强管理,使漆树旺盛生长。割漆时,商业部门又增加收购网点,多方面给社员生产以方便。今年生漆割得快、产量高、质量好。目前,社员们正在加紧收割秋漆,并对今年新栽的五十九万多棵小漆树抓紧培育管理,力争今后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生漆。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