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坚定不移地支持新生事物
中共西安市委加强对五·七干校的领导
在毛主席和党中央战斗过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英雄的三五九旅当年大闹生产、为革命建树了不朽业绩的南泥湾,一九六八年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干部学校——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五年来,先后有三千五百多名干部在这里学习、锻炼过,他们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传统作风得到继承和发扬,多数同志成为各级领导部门的骨干力量。
最近,南泥湾五·七干校的同志,正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大文件,认真总结办校经验。他们认为,要办好五·七干校,上级党委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坚定不移地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是十分重要的。
坚持长期办干校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的成长过程中,围绕着要不要长期办干校的问题,两种思想、两条路线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一九七○年,当一部分干部经过锻炼奔赴工作岗位后,有些人认为“干校应该撤了”。是办,还是撤?这反映了干部教育问题上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当时西安市革委会和党的核心小组认为,五·七干校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一定要坚持办下去。他们又在全市各级干部会议上,反复宣传办干校的重大意义。在中共西安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对办好五·七干校进行了专题讨论,进一步引起了党员和干部的重视。会后,市委又作出了在南泥湾干校轮训在职干部的决定,决心把南泥湾五·七干校办成培养干部的基地。
顶住了“撤干校”的这股歪风,斗争并未止息。在干校转入轮训干部之后,有些单位借口工作忙,不愿送干部进干校;有些单位送一般干部多,领导骨干少。市委认为,这是要不要办干校的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干校就不能长期坚持办下去。于是,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大讲干校的优越性,批判和纠正了那种对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缺乏政治远见的错误思想。规定了干校轮训的重点是市、区机关各部门的领导成员和相当于公社以上的事、企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提拔的新干部和准备提拔的青年干部,要优先送干校学习。为了从组织上进一步落实,西安市委要求各级党委制订干部轮训计划,领导成员带头到干校学习。这样就保证了学员的数量和质量,对巩固和发展五·七干校,起了很好的作用。目前,轮训干部的工作已形成制度,学员中各级领导干部占百分之五十七以上。
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在成长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缺点。对此,市委不是指责、泼冷水,而是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帮助,使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在市委召开的两次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了干校工作;市委第一书记亲自到干校,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市委书记和常委曾多次到干校调查研究,帮助干校正确处理读书、劳动、插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市委领导同志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市各级党委逐步地做到了思想上关心干校,工作上支持干校,并主动安排和照顾学员的家庭生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干校的健康发展。
坚持在农村办干校
要不要坚持办干校的问题解决之后,在把干校办在农村还是搬回城市的问题上,又出现了一场斗争。
南泥湾离西安市较远,又是山区,环境比较艰苦。有些人主张把干校搬回西安市。为解决这个问题,市革委会和党的核心小组的全体成员,专程来到南泥湾干校。他们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在农村办干校,有利于学员们密切联系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认真看书学习,洗刷唯心精神;有利于学员向贫下中农学习,增强群众观点;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市领导和办校人员及学员一起,重新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干部教育的指示,回顾了两条干部教育路线斗争的历史,使大家认识到:干校坚持办在农村,有利于干部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搬回城市,容易走“三脱离”的回头路。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从领导力量、办校人员、图书资料等方面给予充实和加强,和干校负责同志一起,讨论制定了建校规划,自己动手建设干校,为坚持在农村办干校创造了物质条件。
几年来,中共西安市委还注意运用学员重新学习的收获,宣传在农村办干校的好处,进一步坚定大家在农村办干校的思想。有个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群众的批评,心里总是不大服气。这次他重返延安,到干校学习,在到农村作社会调查时,看到一个大队党支部书记,积极劳动,辛勤工作,又能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很受教育。回校后,主动检查了自己不能正确对待群众的错误思想,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委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这些典型,并组织从干校学习回来的同志,向大家汇报学习的收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
中共西安市委从办干校的实践中认识到,建立一个坚强的干校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路线斗争觉悟,是办好干校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把路线斗争觉悟比较高、热爱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干校领导岗位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领导核心,保证了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的贯彻执行。
市委还注意联系实际,对干校领导班子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狠抓了思想革命化建设。有的领导成员,感到长期在干校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担子比较重,不够安心。针对这种情况,市委第一书记多次找干校领导成员谈心,市委常委们也经常同干校领导成员一起,讨论怎样坚定地走五·七道路的问题。同时,帮助解决干校工作人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市委负责同志的关心和引导,进一步提高了干校领导成员坚持在农村办校的自觉性。
到干校学习的区、县、局以上的领导干部,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市委规定,每期挑选一些同志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干校的基层领导工作。这样,使干校的领导不断地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提高了领导水平。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进干校 爱干校 支持干校
在向兰州市五·七干校输送轮训干部的单位中,表现最积极的是城建局,他们常常去市里争名额、要指标,要求多送些干部去干校学习、锻炼。今年这期轮训班,市里给他们十六个名额,他们嫌少,向市委请求,与干校联系,最后派去了三十一名。这个局已经轮训过的干部,学习情绪很高,没去的积极争取去干校锻炼,形成了以走五·七道路为荣的政治空气。这种大好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要从这个局的领导干部带头进干校说起。
领导有切身体会
一九六九年,兰州市五·七干校初办不久,市城建局局长房居平就实现了进干校的愿望。他在五·七干校边学习、边劳动,回忆当年“老八路”的战斗生活,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前的自己和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时的情景作了番比较,发现自己身上缺少了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深感必须抓紧下放劳动这一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努力改造世界观。他在干校勤奋学习,刻苦磨练,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他体会到,多年在机关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很需要过一段士兵生活,工农生活,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懂得了五·七干校是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新型干部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可以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可以体验到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革命传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老房对五·七干校有了感情,深感干部进干校学习、锻炼,确实很有必要。之后,组织上又调老房回到城建局担任领导工作。他想,要是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有机会进干校这座革命大熔炉锤炼锤炼该多好啊!
不久,兰州市五·七干校转入了轮训在职干部,老房打心眼里高兴。他利用各种机会,畅谈自己进干校的体会,宣传走五·七道路的深远意义。可是,在局里讨论去干校的名单时,领导干部的意见却不一致。老房主张多去一些,少数部门的负责同志却强调工作忙,主张少去。
为了提高认识,房居平在局党的核心小组会议上,先和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次轮训只能去十几个人,全局干部轮训一次,就得十几年,这怎么行呢?老房又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有关干部教育工作的指示,使大家认识到,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着眼点要放在共产主义的大目标上,不能只盯在眼前工作上。少去,迟去,看起来好象对眼前工作有利,其实不利于培养干部,不利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同志们说:十几年轮训一次,时间太久,要只争朝夕,争取在三、五年内把全局干部轮训一遍。
让两头都受锻炼
一天,市政公司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白昌荣到干校去的要求被批准了。消息传开,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多数人认为:主任带头进干校,为我们走五·七道路树立了榜样,好!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党委成员新手多,又是施工大忙季节,批准他去干校,不是故意给我们出难题吗?有人甚至跑到局里去问:“为什么要第一把手去?让其他副主任去行不行?”局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房居平耐心地解释说:“主任、副主任都要去的。问题是必须克服第一把手离不开的思想。领导能力是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出来的,不是先天就有的,那一个第一把手不是从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或一般干部走过来的。第一把手上干校,二、三把手在机关挑重担,两头都在受锻炼,这不是更好吗!”局党的核心小组,针对部分同志对领导干部进干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的指示,批判了那种“领导干部离不开,一般干部去支差”的错误思想,号召领导干部向白昌荣同志学习,积极带头去干校。
白昌荣上干校后,公司的领导重担落在其他党委成员的肩上。他们带领全体职工多快好省地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老白在干校学习、锻炼的收获也很大。局党的核心小组通过这件事,进一步教育领导干部认识“让干部在两头受锻炼”的好处,积极安排领导干部去干校。局领导还采取措施,热情支持在机关工作的领导干部,帮助他们在斗争中增长才干。
由于这个局的领导同志提高了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的自觉性,工作做得比较细,同时,推动了各级领导干部都积极地要求进干校。截至目前,这个局的六名领导干部,除一名因病不能去干校外,其余五名都先后去过干校。全系统县、科级干部,进过干校的已占一半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各级领导班子的革命化。
对学员负责到底
输送干部进干校之后,所在单位的工作是不是就可以不管了呢?这个局的领导认为,干部进干校,只是工作的开始。他们要求各单位领导同志对学员要负责到底。在把学员送到干校前,向干校介绍学员的情况,协助干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在学习期间,挤时间去看望自己单位的学员,鼓励他们认真学习、锻炼,努力改造世界观。学员回单位之后,组织他们给大家讲学习的心得体会,以现身说法对大家进行教育,提高干部走五·七道路的自觉性。
各单位领导还注意做好学员家属的工作。他们采取分单位包干的办法,指派专人向干部家属了解情况,做到谁家有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在干校的同志知道领导对他们这么关心,受到很大的鼓舞。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中共天津市红桥区委,为了实现党的十大提出的要办好五·七干校的战斗任务,从提高认识入手,认真分析干校的情况,找出差距,进一步加强了对五·七干校的领导。
红桥区五·七干校,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不断巩固和发展。五年来,已轮训在职干部三千四百多人次,对促进干部思想革命化和机关革命化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把干校办好,结合贯彻市委干校工作会议精神,区委专门召开了扩大会议,总结经验教训。他们从干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看区委对干校重视的程度;从区委对干校重视不足的地方,找自己认识上的差距。他们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领导干部口头上讲要把干校办好,而行动上却表现决心不大。针对这种情况,会议通过学习、讨论,着重从思想上解决了三个问题。
一、领导干部要坚持带头进干校。几年来,红桥区各级领导干部参加轮训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可是,近两期学员中领导干部逐渐减少。据了解,有的是领导不让去,有的是本人不想去,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为了扫除这种思想障碍,他们首先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职责,自己的世界观改造得怎么样,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的高低,对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做好各项工作,关系极大。因此,领导干部进干校学习、锻炼很有必要。他们又通过摆领导干部进干校后工作更有成效的事实,消除了一些同志怕进干校会影响工作的顾虑。大家说,只要思想上重视,领导干部参加轮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区委认真检查了领导干部参加干校轮训的情况,责成组织部门把轮训领导干部的计划落实到每个同志。区委分管干校的副书记,亲自掌握局、公司、街以上领导干部轮训的工作,预计到一九七四年底,局、公司、街以上的领导干部,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可轮训一遍。
二、要充分发挥干校培养教育干部的作用。几年来,红桥区五·七干校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方针,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是,他们感到还有问题。主要是,区委领导对提高教学质量重视不够,研究较少,缺乏检查、指导。这反映了领导思想上对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好干校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经过学习讨论,区委进一步明确了: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干校的重要环节,如果党委忽视提高干校的教学质量,只满足于坚持办干校、广大干部进干校,这就叫做标准不高,就不能充分发挥干校培养教育干部的作用。
区委决定,今后每轮训一期学员,就讨论一次干校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干校工作会议,着重研究如何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要把提高干部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根据学员在干校和回到工作岗位后的表现来考核。
三、要继续帮助解决干校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红桥区委从干校建立以来,为帮助干校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很大努力。革命的新生事物在不断成长,新的矛盾会不断出现,实际问题要不断解决。例如,为了适应学员读书的需要,应增添图书资料。对应解决的问题,他们联系思想作了具体分析。有些问题确实一下子解决不了,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要积极去办。
红桥区委认为,今后应该继续把帮助干校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加强领导的一个方面来抓。他们为干校配备了理论干部,增添了图书资料,充实了必要的专业人员。区委还要求各级党组织关心干校,从人力物力上给以必要的支援。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编后

领导干部带头进干校很有必要
这里发表的三篇报道,都谈到了领导干部带头进干校学习、锻炼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引起重视。
领导干部带头进五·七干校,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领导干部肩负着领导的重任,尤其应该抓紧世界观的改造,提高路线斗争觉悟。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迫切需要。
其次,身教重于言教,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先走一步,远胜于一般的号召和推动。领导带头进干校这个行动本身,就是对修正主义干部教育路线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有力批判,就是对革命新生事物的有力支持,影响很大。
第三,领导干部带头进干校,是党委加强对五·七干校的领导,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办好五·七干校的需要。要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既要有满腔热情,又要有切实的办法,这些都只能从实践中得来。因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领导干部进干校学习、锻炼,亲身体验了干校生活,才能更好地了解它、热爱它,然后,才能更好地支持它。实践证明,认识提高了,决心和办法也就有了。
总之,领导干部进不进干校大不一样。这是关系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的大问题。领导同志应该下定决心,作好安排,尽可能地争取快去,早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