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第1版()
专栏:

阳关道上出新人
访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人民公社
今年,对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公社的贫下中农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从成立互助组算起,经过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一直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周年了。
这里的贫下中农早在一九四三年,就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号召,在李顺达带领下,成立起互助组。并且在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因此,一九四四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奖给他们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边区农民的方向”。从那以后,三十年来,他们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阳关大道胜利前进。
什么是最深刻的变化
三十年过去了,西沟大变样了!
西沟公社最大的财富是山。但是,过去这里有些山上不仅没有树,连草都很少。现在,全公社已经有三万多亩荒山成了松柏林,平均每户有林二十亩。另外,“四旁”有三百一十万株用材树,沟坡上还栽种了十五万株果树。这里的群众风趣地说:“这些荒山在单干的时候,被大家看作是包袱;集体化以后,它成了我们的‘银行’了。”
西沟公社过去的耕地都是“挂”在山上的。那时候,大雨一来,山洪暴发,沟里、河滩里除了留下乱石蛋以外,什么也剩不下。现在,山上有了树,沟里打了坝,山沟河滩垫上土变成了大寨田。人们说:“过去洪水把一家一户的农民逼上了山,现在人民公社又让大家下了川。”
过去这里农业生产水平很低,一亩地只打粮食一百来斤。去年,全公社粮食平均亩产八百零六斤,跨过了“长江”。今年这里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开始办初级社时,集体还没一点积累。现在,全公社十个生产大队的公共积累达到一百一十多万元,比一九五八年增长了三倍半,还有集体储备粮一百二十多万斤。全公社有了五部汽车,十台拖拉机,一台推土机,十二台机床。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五五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勤俭办社,建设山区》一文的按语中指出,李顺达领导的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所在的“那样一个太行山上的穷地方,由于大家的努力,三年工夫,已经开始改变了面貌。”现在离那个时候又有十八年了。十八年中,象前面介绍的,西沟公社的面貌改变得更大了。
在所有这些变化中,什么是最深刻的变化呢?
当我们和李顺达谈起这些变化时,他说,这些变化确实都很大,但还不是西沟公社最深刻的变化。最深刻的变化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思想面貌的变化,一代新型农民成长起来了。他说,这是最重要的变化。
一代新型农民在成长
在西沟公社的广大社员中,我们听到很多非常感人的故事。有些人被称为“集体经济的顶梁柱”。
川底大队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名叫郭小胖。但他现在被人们叫做“公共的人”。一九七一年,大队决定在山沟里办一个马场,离村有七八里地,那里生活条件差,队里决定不让老年人去。但是,这位“公共的人”知道了这件事,便自动背上铺盖,找到干部说:“咱不去,让谁去?我人老了,还要为革命作出贡献哩!”干部们没法,只好让他去。他去了,不仅精心养马,而且还主动做人的工作。他年纪大,旧社会受的苦多,他就经常给原来在那里的三个饲养员忆苦思甜,讲过去的革命传统。在他的带领下,几个人团结得很好,把二十九匹马养得膘肥体壮,一年之中繁殖了七匹小驹,还种了十几亩地,收了一万二千斤粮食,做到人的口粮和牲畜的精饲料全部自给。一年后,党支部看他年纪越来越大,安排他回村当保管员。他回了村,不该他管的事也管,还是一心想着集体。他发现队里一头毛驴瘦了,就从自己家里弄上米汤去喂,三个月就把瘦驴喂成了胖驴。可是,他对自己家里呢?他老伴买了两只猪娃,让他给垒个圈,他答应了好几次,结果还是给忘了。
在西沟公社,我们听到不少这样的事:有些山凹凹里的小片片地,生产队长安排农活时疏忽了,但是结果,那里的苗也有人间了,地也有人锄了。川底大队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晚上,下了瓢泼大雨,有两个小牛犊还在山上没有回来。这时候,六十多岁的老贫农郭建生正在山上。他把集体的家业看作是自己的家业,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小牛犊裹上,并且打着伞,给小牛犊遮雨,一直到雨停。
西沟公社的负责人对我们说,几千年私有制的影响,使一些人过去只看见自己眼前的几间房子,几亩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使一些人看不见自己的力量,也看不见群众的力量。但是,这种情况现在变了,在西沟公社,人们不再相信那几千年私有制的处世哲学,他们冲破小农经济的偏见,把自己的心交给了社会主义集体,交给了人民公社。深山沟里的老贫农今天在议论着做一个公社社员要有远大理想,并且作了这样精辟的解释:“什么是远大理想?‘远’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大’就是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
人民公社是个大学校
西沟公社社员们这种思想上的变化是怎么来的?这里的人们告诉我们,这是党不断向农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领导农民群众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也是人民公社这个大学校培育的成果。
西沟大队有个贫农社员叫马海兴。他过去斗地主表现很积极。土地改革时,他家分到了两孔窑、六亩地、一头大黑驴。这下他思想上就有了包袱。到办合作社时,他迟迟顿顿,高低走不动了。后来,他随大流入了社,可总是想不通集体能有多大的优越性,他觉得自己劳力强,牲口壮,有力气就能种好地。结果,他退了社,找几个人凑成一个“互助组”,决心要同李顺达领导的农业社比个高低。可是,他没想到,他自己思想不正,组织的“互助组”也是人心不齐。春播时,都怕自己吃亏,互相争牲口,争劳力,“互助组”成了“互争组”,几天就散了摊。农业社怕他误了生产,对他对国家都不利,便帮助他把种籽种下去。这一来,马海兴第一次看到了合作化的好处,便主动去找李顺达说:“让我重新入社吧!”
马海兴入社以后,看到农业社在荒山上栽了树,在山沟修了很多谷坊,把洪水都管住。特别是农业社开山取石,在老西沟口修了一座能蓄几千担水的小水库,使他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他开始感到,互助组最多只能种好现有的地,农业社才能搞大建设。他觉得西沟这个穷地方,是真正的有了希望。一九五八年西沟人民公社成立了,一条大坝把纵贯西沟公社的大干河滩拦腰一堵,修成了一座水库,使祖祖辈辈都认为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乱石滩变成了全社最好的米粮川。接着,公路通了,电灯明了,土地的面貌变了,村庄的面貌也变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把马海兴那些旧的经验、旧的思想、旧的框框冲垮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坚定了。他常和他的老伴宋银巧说:“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咱们可千万不能忘本啊!”
人民公社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在一步一步地发展,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也在一步一步地提高。人们对集体的信心越来越坚强,集体主义的观念越来越牢固,依靠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大办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雄心壮志也越来越坚定了。西沟大队东峪沟生产队今年六月底下了一场大暴雨,把沟里修的坝和地都冲光了。可是,社员们毫不泄气,而是想得更大了。他们打算在沟里修座水库,打出更坚固的坝,造出更好的地来。他们对我们说:“冲了怕什么?现在的社员可不是过去那样的了,现在是人民公社啦,你们过两年再来看吧,看我们怎么变得更好!”
最宝贵的觉悟
这个公社的石匣、韩家、石埠头等生产大队的社员和干部都说,这些年来的实践给人感触最深的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农村干部现在都懂得什么叫路线。他们认识到,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认为,这是近几年来他们在思想建设上的一个很大的成就。
前年冬天,东坡大队在乱石滚滚的干河滩上动工修筑一条五百多米长的大坝。担任过这个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张聚成,对这项工程心里有点嘀咕,担心现任党支部书记张反考有点“冒险”。他想,十五年前,在他领导下,动员了全村的劳动力,干了一冬天才打了六十多米长的坝,以后就再没有能干下去。现在工程量增加好几倍,弄不好,可要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实际的结果并不象他所担心的那样,全大队苦战一冬天,五百米大坝提前竣工了。
同样一个东坡大队,为什么现在就能发挥这样大的威力呢?过去自己当领导和现在的领导差距在什么地方呢?张聚成反复地想这个问题。
东坡大队和李顺达领导的西沟大队是地靠地的兄弟队。张聚成和李顺达一样,都是一九三八年入党的老党员。
 可是过去,西沟的工作总是很主动,面貌变化也快;东坡的工作总是比较被动,生产建设发展赶不上西沟。张聚成觉得自己工作很努力,但就是生产建设上不去。他为此感到很烦恼,不明白问题究竟在哪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中,广大群众深入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张聚成开始感到过去自己在执行路线上有些问题,但认识还不具体。这一次,就在这一条干河滩上,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办同样的事,效果却差别这样大,他的思想震动了。他细细地拿自己过去的工作和张反考的工作比,又和西沟比。这样比的结果,他明确了,过去自己担任领导时,不认识办不办集体经济和怎样办集体经济都是个路线问题,就生产抓生产,不抓阶级斗争,不抓两条道路的斗争,不抓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结果,人心七股八岔,拧不成一股绳。有一段时间,刘少奇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大刮复辟资本主义的妖风,干部们一时迷失方向,没有坚决去抵制。这样,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怎么能不受挫折?人民公社的强大威力又怎么能显示出来呢?现在同样多的人,能那么齐心合力;同样的时间,干成了过去干不成的事,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狠批了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狠抓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路线教育使人们的觉悟提高了,方向明确了,意志统一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也就能贯彻下去。结果,不仅农田基本建设的规模大大地超过了过去,而且生产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全大队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一年,平均每年每亩地增产粮食九十七斤;去年达到八百一十斤,跨过了“长江”。张聚成想通了这些问题,所以现在他担任东坡大队的党支部委员,就和过去大不一样。他非常重视抓党的基本路线这个纲。他认为只有抓好这件大事,人民公社才能巩固和发展。广大社员按照党的基本路线来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也越来越高。
西沟大队是李顺达亲自领导的。这个大队尽管一直很先进,但是它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所走过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办农业社的时候,有人反他们的“冒进”;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人还认为他们居住分散,适合搞“包产到户”。对这些歪风逆流,他们都顶住了。他们的实践和东坡大队不一样,但是他们的经验都证明,人民公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产物,人民公社的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党的基本路线。“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路线对了,不仅山变、地变、庄稼变,更重要的是人心大变。西沟人民公社就是这样变过来的。她必将继续地变下去,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好。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李顺达同青年干部一起研究制订第三个“十年山区建设规划”。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董代主席周总理致电阮友寿主席黄晋发主席
深切慰问越南南方遭受台风袭击的灾区人民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十一月二十七日打电报给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阮友寿和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主席黄晋发,向越南南方灾区人民表示深切的慰问。电报全文如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阮友寿主席,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黄晋发主席:
最近,越南南方中部中区遭受台风猛烈袭击,造成严重洪水灾害,中国人民对此十分关切。我们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越南南方灾区人民表示深切的慰问。
越南南方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战争年代里,他们不怕艰苦牺牲,英勇奋斗,终于战胜强敌,赢得胜利。我们坚信,在今天捍卫革命成果、巩固和建设解放区的斗争中,越南南方人民继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也一定能够克服各种暂时困难,夺取新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 董必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1版()
专栏: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顺昌县委坚持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社、队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据新华社福州电 中共福建省顺昌县委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使党的路线和政策在农村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
顺昌县地处闽北山区,村落分散,广大基层干部大都独立作战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批林整风中,县委总结了过去的实践,进一步认识到:基层干部路线觉悟高低,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坚持农村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加快农业的发展速度,关系极大。因此,他们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举办学习班等多种形式,不断对基层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引导这些干部密切联系本社、本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实际,从总结经验入手,对照党的基本路线,区分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
这个县的大多数社队位于山区,资源丰富。前几年一些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人就鼓动一些人离开集体,上山去搞副业,使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受到削弱。大干公社仙潭大队就是一例。这个大队位于深山区,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受资本主义思想影响,一些干部、社员认为“满山竹木笋,伸手就有钱”,弃农经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农业生产长期落后。一九六四年通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端正了社会主义方向,集体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后来,在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大队、生产队干部未能按党的基本路线办事,资本主义倾向重新抬头,集体经济又遭受损失。到一九六九年,全大队粮食产量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县委抓住这一事实,对这个大队的干部进行生动的路线教育,使他们提高了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大队、生产队干部从抓阶级斗争入手,发动群众,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揭露、打击煽动社员搞副业单干,破坏集体生产的阶级敌人,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这样,从一九七○年起,全大队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跨《纲要》,今年又战胜阴雨低温,夺得了农业大丰收,仅早稻平均亩产就比去年增长一百多斤,迅速改变了后进面貌,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顺昌县委结合本社、本队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对基层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县一百二十多个山区大队,面貌都发生了变化,有许多大队象仙潭大队那样,跨入了全县的先进行列。
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中,顺昌县委积极引导干部把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让他们在斗争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郑坊公社是全县生产条件较差的一个公社。全公社一万亩耕地,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平均海拔四百米以上的山垄里,山高水冷土质差,双季稻种植面积少,粮食产量历来很低,年年要吃国家的回销粮。在这里工作的许多干部认为,郑坊公社条件差,面貌难改变。郑坊公社的落后面貌能不能改变?如何改变?在批林整风中,县委领导成员多次深入到这个公社,组织各级干部狠批林彪修正主义路线,批判懦夫懒汉世界观。通过深入批林,广大基层干部认识到,面貌变不变,根本在路线,在于有没有一个很大的革命干劲。从而激发了无产阶级感情,振奋了革命精神,增强了革命团结,积极带领群众大打农业生产翻身仗,全社掀起了以改造山垄低产田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热潮。经过两个冬春的艰苦奋战,新修了十六条总长六十里的盘山渠道,兴建小型水电站十一座,筑拦水坝十三处,改造山垄田八千亩。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今年,这个公社的粮食产量平均亩产达到九百二十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