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老挝解放区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
广大群众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据新华社讯 老挝解放区人民在老挝爱国战线的领导下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老挝解放区师资力量今年以来有了进一步增强。为了适应解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老挝爱国战线中央于今年四月在桑怒兴建了解放区第一所师范学院。目前,已有四千七百多名教师战斗在解放区各地教育战线上,还有一千多人正在十七所师范学校学习,并且即将走上教育岗位。
普通教育正在解放区逐步普及。目前,解放区有两个省建立了高级中学,许多县建立了初级中学,数百个乡办起了完全小学,各个村寨办起了初级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已经达到十万名,大部分学龄儿童已经能够入学。
由于积极开展干部学习和群众扫盲运动,解放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以来,从老挝爱国战线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关和企业单位都开办了文化进修学校,使各级干部能够轮流进校学习。今年上半年,沙湾拿吉省解放区为群众开办了二百九十多个识字班,参加学习的人数达五千多名。阿速坡省和波里坎塞省解放区已经分别有百分之五十和六十的群众摆脱了文盲状态。琅勃拉邦省解放区的丰通县仅在今年上半年内就有三十五个村庄扫除了文盲。
在解放区各级教育部门的帮助下,老挝各少数民族的师资力量也有了增加,少数民族人民的子女的入学率不断得到提高。据统计,目前全解放区已有一千二百多名老听族教师和近四百名老松族教师,老听族和老松族的学生人数分别占解放区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九点三和百分之七。
现在老挝解放区已经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缺医少药的状况,初步建立了一个医疗卫生网。除原有的两所中央医院、十九所省医院和七十二所县医院外,今年上半年又新建了五十所乡医院和加强了原有的一百零八所乡医院,并且在近百个村庄建立了诊疗站和配药站,每个村寨都配备了卫生员或医生。全解放区平均每一千人就有两张病床。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解放区医务人员的队伍也日益扩大。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解放区现有的各级医生和药剂师已相当于一九六六年的十六倍。他们边干边学,通过刻苦的钻研和实践,提高了医疗水平。
老挝解放区医务人员除坚持日常门诊工作外,还经常组织流动医疗队分批深入农村和偏僻山区巡回医疗。今年上半年,解放区各医疗部门共有七十多个流动医疗队定期去边远地区为当地人民治病和向人民群众宣传卫生保健常识,动员开展卫生运动,预防疾病。
老挝解放区各地医务人员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深入群众,上山下乡,发掘和采集草药和土药。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老挝解放区因病死亡现象和各种常见病都不断减少,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附图片)
老挝解放区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图为桑怒的一所野战医院。
              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柬埔寨人民武装击沉击伤敌船二十艘
解放区斯丁族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努力生产支援前线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讯 据柬埔寨通讯社报道,柬埔寨民族解放人民武装力量从十一月六日到十一日在金边到磅湛间的湄公河上击沉、击伤敌船二十艘,歼灭船上敌军数百名。
十一月六日夜间,人民武装力量击沉敌船三艘,另外两艘敌船被击中起火。
十一月七日,敌人的两支船队同时遭到了人民武装力量的截击,六艘敌船被击沉或击伤。
十一月十日,人民武装力量又截击敌人驶向磅湛一支船队,击沉敌船三艘,击伤三艘。第二天,敌人三艘大吨位的船只也被人民武装力量击中起火。
据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讯 据柬埔寨通讯社报道:世世代代居住在磅湛省棉末县里的斯丁族劳动人民,如今打碎了解放前他们身负的重重枷锁,成了自己开垦的土地和田园的主人。
斯丁族是柬埔寨的少数民族之一。有五千多居民。居民们按民族或家族聚居在疏疏落落的村庄里。他们过去靠烧荒垦田,或者靠上山打猎,采集树脂和野生植物为生。
解放以前,斯丁族人遭受朗诺卖国集团沉重的压迫和残酷的剥削。
斯丁族人为了挣脱压在身上的重重枷锁,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
一九七○年九月,人民武装力量解放了棉末县。斯丁族人民满怀激情地欢迎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解放以后,民族统一阵线从卖国贼手里夺回了土地,分给斯丁族人。斯丁族人成了土地、森林和田园的主人。他们同各族人民一起平等地参加了各种群众组织。在民族统一阵线的领导下,他们改变了原先烧荒垦田的耕作方法,推广水稻种植,并且组织了劳动互助组。在生产劳动中出现了一片热气腾腾和欢乐的景象。斯丁族人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并且积极支援前线。为实现自给自足,他们还正努力生产其他消费品。
陈旧落后的风俗习惯逐步废除,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出现。学龄儿童进了学校,成人也进了普及教育班。斯丁族的艺人们参加了棉末县的文艺团体,演出了斯丁族的歌曲。
棉末县斯丁族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说:“我们斯丁族如今见到了太阳。”


第5版()
专栏:

朝鲜《劳动新闻》谴责南朝鲜当局继续实行“紧急状态”
朴正熙集团越来越依靠刺刀维持统治
旅日朝侨支持祖国自主和平统一,反对炮制“两个朝鲜”的阴谋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电 朝鲜《劳动新闻》十一月二十五日发表评论,谴责南朝鲜“国务总理”金钟泌在二十四日答记者问中叫嚷不能解除“紧急状态”,继续加紧镇压南朝鲜人民。
评论指出:“南朝鲜统治阶级这种荒诞论调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因受到人民一致的抵制而陷入彻底孤立的地步;他们不打自招地暴露只有用刀枪镇压才能苟延残喘的面目。”
评论说:“由于法西斯专横和卖国叛族行径而遭到人民坚决抵制的朴正熙集团,为了从加强对人民进行法西斯的镇压中寻找出路,越来越依靠刀枪了。”“南朝鲜统治阶级不断延续‘紧急状态’就是出于这个原因。”评论说:“这是处于内外孤立而惶恐不安的军事流氓集团,为了压制南朝鲜人民越来越强烈地要求统一祖国的愿望,阻挠人民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基础而进行的疯狂挣扎。”
评论警告说:朴正熙集团如果硬要依持刀枪的话,那就一定会重蹈李承晚的复辙。
新华社联合国电 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主席韩德铢,十一月二十一日派出代表,向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递交了一份有二十三万五千名旅日朝侨签名的请愿书,表示他们反对炮制“两个朝鲜”的阴谋和支持朝鲜自主和平统一。
请愿书说,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单一民族,他们曾经居住在未被分裂的国土上。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被外来势力分割,朝鲜人民不得不忍受被分裂的痛苦。
请愿书指出:“祖国的统一是全体朝鲜人民的一致愿望,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迫切任务。我们通过自己痛苦的生活经验,深切地认识到:朝鲜必须在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根据民主原则、以和平方式、自主地实现统一。我们认为,无论是把朝鲜的分裂固定化,还是制造‘两个朝鲜’,都是不能允许的。朝鲜应该在单一的国号下加入联合国。”
请愿书表示,希望联合国秘书长采取适当的步骤,协助朝鲜本着一九七二年七月四日朝鲜南北联合声明的精神,尽快实现自主和平统一。


第5版()
专栏: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接见我贸易代表团
新华社马尼拉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电 菲律宾共和国总统马科斯十一月二十六日在马尼拉总统府接见了以王耀庭为团长,刘俊章为副团长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贸易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菲律宾代理外交部长曼努埃尔·科兰蒂斯,行政事务部长亚历杭德罗·梅尔乔,商业部长特罗阿迪奥·基亚松,工业部长维森特·帕特诺,国防部长胡安·恩里莱,菲律宾商会会长克拉维西利亚,以及其他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
二十六日上午,菲律宾代理外长科兰蒂斯会见并举行便宴招待贸易代表团。


第5版()
专栏:

我政府海运代表团团长到达巴黎
新华社巴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电 中国政府海运代表团团长、交通部副部长于眉,应法国政府运输部的邀请,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乘飞机到达巴黎,对法国进行友好访问,并商谈两国海运协定。
到机场欢迎的有法国代表团团长、法国运输部海运局秘书长维利奇科维奇,代表团副团长、运输部商船局局长莱奥纳昂。
中国驻法国大使曾涛也到机场迎接。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交通部水运局局长王保善和代表团其他成员已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到达巴黎。


第5版()
专栏:

朝鲜李钟木团长宴请我国代表团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电 出席第二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关于朝鲜问题讨论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李钟木,二十五日晚上设宴招待出席本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代表庄焰、王润生、凌青,副代表王伟才和代表团其他成员出席了宴会。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副团长、外交部副部长金吉铉和代表团其他成员也出席了宴会。
李钟木团长和黄华副团长先后在宴会上讲话,共同庆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鲜人民在本届联大讨论朝鲜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胜利。
宴会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在此之前,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黄华曾于十一月十七日设宴招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


第5版()
专栏:

我渔业考察组结束在挪威的考察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讯 奥斯陆消息:由农林部水产局局长肖峰率领的中国渔业考察组一行六人结束在挪威的考察,于十一月二十四日乘飞机离开奥斯陆回国。
中国渔业考察组是十月二十六日到达挪威的。考察组在挪威期间,曾到奥斯陆、卑尔根和斯塔万格等八个城市参观了工厂和渔业公司。他们所到之处,受到热情和友好的接待。
挪威渔业大臣埃温·博莱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接见了中国渔业考察组。同一天,中国驻挪威大使馆临时代办郭晓峰为中国渔业考察组结束在挪威的考察举行招待会,挪威政府官员和挪威渔业界朋友应邀参加了招待会。


第5版()
专栏:

我体育代表团离南斯拉夫回国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电 以于步血为团长、郭雷为副团长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结束了对南斯拉夫的友好访问,十一月二十六日乘飞机离开贝尔格莱德回国。到机场送行的有南斯拉夫体育协会副主席米·埃尔采甘等。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张海峰也到机场送行。
代表团在南斯拉夫各地参观了体育和文教设施,同南斯拉夫体育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受到热情友好的接待。
访问期间,中国体育代表团同南斯拉夫体育代表团就加强两国体育组织间的友好合作问题进行了会谈。南斯拉夫体育协会主席哈·波兹戴拉茨在会谈中对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理事会决定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所谓体育组织、确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合法权利表示高兴和支持,并且重申南斯拉夫将继续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有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合法权利而努力。于步血团长对此表示感谢。


第5版()
专栏:

我医学代表团结束对挪威的访问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讯 奥斯陆消息:由北京工农兵医院副院长邹进率领的中国医学代表团结束了对挪威的友好访问,于十一月二十四日乘飞机离开奥斯陆回国。
中国医学代表团是应挪威政府的邀请于十一月十九日到达奥斯陆的。挪威卫生署署长莫尔克接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介绍了挪威卫生工作的情况。
中国医学代表团在挪威期间,参观了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构,同挪威同行进行了广泛和友好的接触。代表团还分别会见了挪威卫生署前署长卡尔·埃万和挪威—中国友好协会的朋友。
中国驻挪威大使馆临时代办郭晓峰十一月二十日为中国医学代表团访问挪威举行了招待会。


第5版()
专栏:

朝发北京 夜宿巴黎
“巴黎和北京,现在变得可算近了啊!”中国友好参观团一到巴黎,许多法国朋友就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欢迎中国朋友的到来。谁都知道,巴黎位于欧洲西端,北京在亚洲东部,两地相距万里以上;远还是那么远,怎么说是近了呢?原来,法国朋友是拿这些话来称道最近开辟的巴黎—北京航线的。他们说,这条航线把法、中两国首都直接连系起来,为两国人民更加广泛的友好接触创造了有利条件。有的朋友还给了这条航线一个很好的比喻,说它是一条“空中友谊走廊”。
巴黎—北京航线,是根据中、法两国政府的协定,在今年九月八日正式通航的。目前,中国民航同全世界大多数航空公司有着业务关系,法国航空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早在一九六六年,也就是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两年以后,巴黎—上海航线正式开航。这条航线几年来为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贡献。只在今年前九个月里,就有数百名法国各界人士搭乘这条航线上的班机来中国旅行参观,增进了互相了解。现在,每周两趟的班机又直飞于巴黎和北京之间,这正说明了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新发展。
为了庆祝巴黎—北京正式通航,以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阎志祥为团长的中国友好参观团,应法国航空公司的邀请,最近到巴黎进行了参观访问。参观团在十一月十七日早晨乘法航班机离开北京。在飞向欧洲的飞机中,机上服务人员热情照顾中国朋友,用中国话同参观团成员亲切交谈。同行的法国航空公司驻中国代表萨布林还邀请阎志祥团长进入驾驶舱参观。萨布林向中国朋友说:“你们看机舱里的情景,这说明我们之间是很友好的。”参观团就是在这种友好的气氛中,飞行十七个小时,在北京时间十八日凌晨三时许到了巴黎。但由于时差关系,巴黎夜幕才降落不久,还是十七日。真是万里行程,朝发夕至,怪不得法国朋友说,巴黎和北京变得更近了!
巴黎的十一月,通常是淅淅沥沥,多雨阴湿。说也巧,自从中国友好参观团到达以后,这里连日太阳高照,天气晴和,市内街心公园里杂花不凋,绿草片片。法国朋友们说:“这好天气许是中国朋友给带来的。不管怎样,它却象征了存在于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的确,中国友好参观团在巴黎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各种形式的招待会上,还是在游览名胜古迹中,或是在访问工厂的时候,都受到法国各界人士的欢迎和热情接待。梅斯梅尔总理的夫人曾在总理府举行酒会,招待了中国友好参观团。总理夫人说,她曾经到过中国,并且希望很快再到中国去,看看中国的巨大变化。在一次招待会上,法国总统府副秘书长向参观团表示:“凡是促进法国和中国友谊的事,我们都是非常愿意作的。”法国航空公司董事长加利雄在法航办事处最高一层楼的大厅里举行了午宴。他说:“这个大厅是我们公司的会议室,因为我们总是在这里研究通航北京的问题,所以今天特地在这里招待中国朋友。”他还强调指出,巴黎—北京航线的通航,是法国和中国友好合作的必然结果,而且将对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曾在今年五月到中国旅行过的法航工作人员希伯尔女士,同她的丈夫一起,陪同中国客人游览巴黎郊区的风景区枫丹白露。她拿出一张她在北京时以天安门为背景同中国朋友的合影照片,给中国客人看,并且说:“许多许多的法国人,包括我的丈夫在内,都想到中国去,他们是多么想了解中国啊!我自己还想学习中国话,希望再一次到中国去参观。”
在曾涛大使为中国友好参观团举行的招待会上,庆祝巴黎—北京开航,是中法两国朋友谈话的一个主题。法中友协领导人马纪樵夫人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表示欢迎,因为这条航线为我们两国人民的交往提供了方便。”新闻界人士谈起来总是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一位在两个月前访问过中国的女教员,在招待会上碰到了友好参观团内她认识的老朋友,一时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她告诉中国朋友,她访问回来以后,已经作了十多次访问中国的报告。这位女教员满怀深情地说:“现在两国首都通航了,法中人民更近了!”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