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五·七干校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干部学校
胡佐 甘啸
五·七干校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新生事物。党的十大政治报告指出,全党要“办好五·七干校,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毛主席、党中央对五·七干校的深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我们一定要把五·七干校办得更好。
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指引下,上海地区先后创办了四十多所五·七干校。五年来,进过五·七干校学习、锻炼的人员共达十二万人次,为培养教育干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七干校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我们在学习党的十大文件时,回顾了五·七干校诞生和成长的历史,深深感到:五·七干校的大批涌现,决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在为我党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同时,就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毛主席说:“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为了造就和建设一支能够忠实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无产阶级干部队伍,毛主席亲自创办干部学校,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到延安抗大,为我们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革命骨干,输送到革命斗争的前线,赢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搞民主革命,党和毛主席长期地教育干部,搞社会主义革命也如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同样需要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不是浮在上面,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而是同群众打成一片,受群众拥护的干部队伍。一九六一年,毛主席就提出重新教育干部的问题。干部教育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不教育好干部,我们就毫无出路。一九六四年,毛主席说,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就是说,要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正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毛主席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发出了对于培养教育无产阶级干部队伍具有极其深远意义的《五·七指示》,使党的干部教育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
“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刘少奇和林彪一伙破坏和干扰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在干部教育方面,推行了一条脱离实际,脱离劳动,脱离工农群众的修正主义路线。他们疯狂反对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干部,鼓吹“关门读书,闭门修养”,“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妄图使我们的干部忘记阶级斗争,忘记继续革命,成为骑在人民头上的贵族老爷,成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
显然,不经过一场急风暴雨的大斗争,是不能把这条修正主义干部路线摧毁的。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工农兵和革命干部奋起声讨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也造了这条干部教育路线的反,夺了他们的权。一九六八年十月四日,在毛主席发出的“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鼓舞下,大家意气风发地奔赴农村,创办了一所又一所五·七干校,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干部学校终于诞生了!
干部走五·七道路,办五·七干校,这是我党干部教育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它有助于防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特权阶层,有助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从总结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经验中,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出了一个如何防止由“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的问题。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列宁提出:要警惕“新的资产阶级”正在从我们苏维埃的职员中间产生出来,要注意国家机关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其主要原因就是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了党政大权。所有这些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五·七干校是适应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的,是毛主席的干部教育路线战胜修正主义路线的必然产物,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设干部队伍的必由之路。
新型干部学校的优越性
五·七干校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干部学校,新在那里呢?新就新在走五·七道路。它组织广大干部结合现实斗争认真看书学习,以普通劳动者的身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插队锻炼,做社会调查,从事群众工作,向工农兵学习。这是培养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正确途径,是和修正主义干部教育路线的“三脱离”针锋相对的。
在五·七干校可以比较集中地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广大干部在干校把“学政治”、“批判资产阶级”放在首位,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每期轮训学员都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选学一、二本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做到学习马列与批林整风相结合,与总结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相结合,与改造世界观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学得深,记得牢,用得上”,有利于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有利于改造学员的世界观。 在五·七干校“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可以使干部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增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干校办在农村,为干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干部参加一点农业劳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干部,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更好地支援农业建设,巩固工农联盟;同时对加强战备也很有好处。当然,单纯的劳动还不能代替路线斗争觉悟的提高,要把学习和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上海有个干校组织广大学员一面学习《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面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员既加深了对劳动意义的认识,也加深了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有的学员说:过去看到运河只想到隋炀帝;现在看到沿塘河想到的是十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两个不同的“想到”,是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
五·七干校经常组织干部到农村插队锻炼,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做社会调查,从事群众工作,发扬了党的干部教育的光荣传统。不少干校在组织干部插队的过程中,深刻地批判了“闭门读书”“关门办校”的修正主义干部教育路线。通过贫下中农的回忆对比和对农村两条路线斗争史的调查等活动,使干部受到了现实的阶级斗争教育和路线斗争教育。通过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批判,增强了同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在农村插队锻炼比起城市生活要艰苦得多,这正是磨练和教育干部,促进世界观改造的一个极好机会。经过插队锻炼的干部强烈地反映:“农村处处有老师,学习有榜样,时时受教育,改造有力量。”
五年多来,五·七干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大干部经过五·七干校的锻炼,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老干部回忆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生活,说:“来到东海滨,想起了南泥湾;批林整风读马列,想起了延安整风。”他们决心“五·七路上不停步,高擎红旗战一生”。许多工农出身的新干部,把进干校看作是党的关怀,阶级的委托。他们起早带晚攻读马列,“要为阶级掌好权,当好革命接班人”。参加过干校学习、锻炼的知识分子,普遍反映受到了在学校里、城市里受不到的教育,在进一步解决为什么人和把立足点转移到工农兵方面来的问题上,迈进了一大步。经过五·七干校的锻炼,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带着在干校学到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回到工作岗位,在新的条件下继续走五·七道路,决心做一个终身的五·七战士。这样的干部,广大群众是欢迎的,他们说:“干部进不进五·七干校就是不一样。”
从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特点
看办五·七干校的长期性
五·七干校要长期办下去,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长期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干部斗争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建设无产阶级干部队伍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办好五·七干校,不是三年五年的权宜之计,而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的百年大计,要世世代代地办下去。
正如一切新生事物一样,五·七干校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修叛徒集团,对五·七干校的出现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们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攻击五·七干校是什么“劳改营”、“集中营”;苏修的奴才,混进党内的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和陈伯达一伙,同他们的主子紧密配合,相互呼应,也猖狂地跳了出来,一方面攻击和诬蔑干部进五·七干校是什么“变相失业”,是什么“减少吃皇粮的人”。另一方面又把他们直接控制的一些所谓干校,作为排斥、打击革命干部的场所。敌人的攻击,激起五·七战士极大的无产阶级义愤。在五年办校过程中,学员们不断痛斥、声讨来自社会帝国主义和林彪一伙对五·七干校的恶毒攻击,不断清除修正主义干部教育路线的流毒,扫除几千年来旧的传统观念对我们的影响。但是,斗争并没有止息,资产阶级也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场斗争,是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坚决把五·七干校长期办下去,还是反对新生事物,开倒车、走回头路。国内外的阶级敌人,把没落奴隶主的代言人孔丘搬了出来,妄图借用这具政治僵尸来为他们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复辟资本主义制造舆论,实行反攻倒算,夺回资产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的阵地,把文化大革命中的新生事物包括五·七干校扼杀在摇篮里。但是,五·七干校方向正确,路线对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必然会在斗争中健康成长。我们在坚决回击阶级敌人的破坏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修正主义路线和旧的传统观念还有很深的影响。我们要不断和自己头脑里的旧思想、旧观念进行斗争,实行彻底的决裂,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矛盾,让五·七干校更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办好干校的关键是党委重视,各方支持。凡是这样做的,干校就一定办得朝气蓬勃。党委重视,首先是思想上的重视。把办好五·七干校,作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上层建筑领域中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件大事来抓。党委加强对干校的领导,主要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抓办校的方向、路线问题。干校总是在斗争中前进的,决不能把它办成一潭死水,要有点浪花,要不断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同时要加强干校领导班子的建设,配备一支办校的骨干力量,从政治、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关心他们,并创造条件,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学习党的指示,接触实际和联系群众,促进他们的自身思想革命化,扎根干校,办好干校。党委还要抓好干校的规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具体安排,认真落实。党委领导干部要带头去干校参加学习和锻炼。在党委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干校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当办好干校的促进派,让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干部学校,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东海前哨的战斗堡垒
——记浙江省普陀县白沙渔业大队民兵连
东海前哨舟山群岛的人民,在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把每一个岛屿都建设成为防御帝修反侵略的战斗堡垒,每一个民兵连都是守卫祖国东大门的战斗集体。浙江省普陀县白沙岛的白沙渔业大队民兵连,就是其中的一个。
长期以来,白沙大队党支部经常对民兵进行路线斗争和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的教育,不断提高大家对“大办民兵师”的认识,增强战备观念。一九六二年,蒋匪帮妄图窜犯大陆,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出海捕捞的民兵,生产不忘战备,留在岛上的民兵,白天从事生产,晚上进行巡逻,随时准备痛歼来犯之敌。他们和驻岛解放军配合,把东海前哨守卫得象铜墙铁壁一般。
后来有一段时间,有的民兵思想上阶级斗争的弦渐渐松了。他们认为:“现在形势大好,有解放军守卫海岛,办不办民兵关系不大了。”因此参加训练、巡逻放哨的劲头也没有以前那样足了。党支部发现这一情况后,组织民兵重新学习毛主席关于“大办民兵师”、“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教导,学习民兵建设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史,批判林彪一伙散布的“民兵过时论”,“民兵无用论”,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军队是人民战争的骨干,民兵和人民群众是人民战争的基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必须加强民兵建设,认真搞好民兵工作“三落实”。由于经常进行路线斗争和人民战争思想的教育,使这个民兵连牢固地树立了常备不懈的思想,把军事训练和各项工作搞得扎扎实实。
白沙岛四周,礁滩岙口参差不齐,容易被敌人选择为登陆地段。为了有效地防御敌人从海上对我国发动突然袭击,这个民兵连制定了一系列的有效的战备措施,严防敌人登陆或偷渡。民兵们把守卫海防看作自己的神圣职责,不论是三伏盛夏,还是数九寒冬,他们头顶蓝天,脚踩海浪,肩扛钢枪,日夜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海疆。一九六五年八月的一个晚上,站岗民兵突然发现本山西北角上空有信号弹,民兵连长张信岳立即带领五个民兵,荷枪实弹,一口气跑上老鹰山,接着又开着机帆船去检查来往船只,直到弄清情况为止。
为了进一步落实战备,民兵连根据海岛渔业生产特点,利用生产空隙,采取小型、就地、分散与短期集训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地开展军事训练。在训练中,他们从实战需要出发,制定作战方案,研究打法,熟悉有关联络信号,而且还经常进行一些近似实战的阵地演习。一天晚上,“战斗”的信号一发出,民兵们就立即进入阵地。炊事班民兵、共产党员竺友才在坑道里挑水,因天黑看不清,掉到了水井里,浑身湿透,同志们劝他换件衣服再来,可是他怎么也不肯。炮兵班女民兵竺友琴有病,领导要她在家休息,可是当她知道外面“战斗”正在紧张地进行,就再也睡不住了,一骨碌爬起来,跑到阵地上参加了“战斗”。通讯班在架线训练中,大路不走走小路,小路不走爬山坡。整个演习场面,充分显示了民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大威力。
十几年来,白沙大队民兵连,为加强战备、守卫海防作出了贡献。他们决心响应党的十大发出的伟大号召,对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对我国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保持高度警惕,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时刻警惕
一天早晨,江苏省建湖县上岗镇冈南民兵营一连女基干民兵赵万荣,练完了刺杀,背着枪,精神抖擞地穿街过巷回家去。
走到家门口,小赵一眼瞥见屋里坐着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她那敏锐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发现那个女人坐立不安,神色慌张。小赵心机一动,大声喊着:“杀、杀、杀——!”把她吓了一大跳,她抬头一看,见是个女民兵,顿时脸上堆满笑容,张口结舌地说:“哦……大姐!我是路过这里,借个地方,……啊,是……是找个地方歇歇脚的。”说着,两只眼睛偷偷地打量着小赵,还不时地向外张望。
惊惶失措的表情,吞吞吐吐的话语,引起小赵的警惕:奇怪,行路人歇脚,怎么跑到后街来?小赵想起在民兵会上学习党的十大文件中有关阶级斗争的一段话,暗暗提醒自己:当前形势一派大好,但我们不能放松革命警惕,要时刻严防阶级敌人的捣乱和破坏。于是,小赵马上盘问:
“你歇脚怎么跑到后街来呢?”
那女人见前头的话露出了狐狸尾巴,慌忙调转话头:“我是走亲戚的。”
“亲戚住在那里?”
“就在这一段。”
“那为什么坐在这里呢?”
“才拜的干亲。”
“你干亲姓什么?”
“姓倪,不不不,姓李。”
小赵步步紧逼,问得那个女人前言不搭后语,见此情形,小赵计上心来:“好,你坐一会,我替你出去问一问。”说着,就准备喊个邻居盯着,自己去报告派出所。那个女人一听,慌了起来,用那僵硬的舌头好不容易地说:“不,不,不用了,还是我自己去问。”说着抢先走了出去,撒腿就跑。小赵大叫一声:“站住!”健步如飞地冲上前去。那个女人挣脱掉小赵,又拚命地逃跑。小赵在后面边追边喊:“坏人跑啦!抓坏人啦!”周围的群众闻讯赶来,抓住了那个女人。
经过派出所审问,原来她是个流窜外地的投机倒把分子。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劳武结合 常备不懈
吉林省梨树县孤家子公社红旗大队民兵连,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大办民兵师”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劳武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七月的一天,民兵连长梁殿才,听说基干民兵马青恩把储存的二十多个土地雷壳子扔了。一了解,原来是小马在一片大好形势下,产生了和平麻痹思想。一天晚上,梁连长和小马促膝谈心,联系当前国际上的斗争形势,一起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的教导。毛主席的教导,使小马心里亮堂了;美帝、苏修的种种侵略罪行,提高了小马的革命警惕性。打这以后,他不仅利用休息时间重新制做了五十多个土地雷壳子,还开动脑筋,制做了灵敏度高的夹子雷、弓子雷、头发丝雷,推动了全连的地雷战训练。
红旗大队民兵连从实战需要出发,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民兵副连长杨桂芬,在她还是基干民兵时,一次实弹射击,五发子弹打飞了两发,当时有人安慰她:“没啥,打起仗来敢往上冲就行。”可小杨说:“打仗是要靠勇敢,但没有过硬的本领,照样消灭不了敌人。”批林整风中,小杨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增强了刻苦练武的自觉性。白天,她把枪带到地头,瞄大树,瞄活动目标;晚上,她借着月光瞄星星,趴在炕头瞄自己画的小靶子。就这样,她每次打靶都获得优异成绩,成为全连的优秀射手。
红旗大队的民兵深深懂得:“广积粮”,是战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全大队储战备粮四百多吨。为了“广积粮”,就得多生产。红旗大队民兵连在生产上是支突击队。第三民兵排有个女民兵班,别看她们的年纪不大,为加强战备多打粮的干劲可不小。去年春天,队里有七垧半地因遭受严重干旱下不上种。她们以“天大旱,人大干”的精神,和社员们一起承担了挑水播种的任务。在女民兵班的带动下,第三生产队去年粮食亩产跨过了“黄河”,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安徽临泉县机关民兵连从实战要求出发,进行野外战术训练。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