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让他们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
——湖北大悟县退休老红军送子女下乡纪事
“过去,他们走过漫长的革命道路,经历过雪山草地的艰辛;今天,他们并没有停步不前,而是不断同旧思想决裂,攀登继续革命的高峰。”这是老苏区大悟县人民对退休老红军的赞扬。
几年来,几位老红军带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积极送子女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作出了好榜样。
(一)
夜已经很深了,老红军黄宪斌还开着家庭会,讨论送女下乡的事。
黄宪斌的女儿叫黄少苹,是学校团支部书记。高中毕业那天,她第一个报名下乡,还代表团支部表了决心: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回家后,少苹兴高采烈地把报名下乡的事告诉了父母亲。黄宪斌打心眼里高兴,表扬她路子选得对。可是少苹的妈妈一时没作声,她认为,老黄是枪林弹雨中打出来的,现在年纪大,身体弱,孩子应该留在身边。黄宪斌看出了她的心思,决定开一个家庭会。
晚上,黄宪斌把老伴和孩子叫到跟前,同她们一起重温毛主席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教导,用少苹的哥哥下乡锻炼成长的情况,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深远意义。最后,他又象往常那样,怀着崇敬的心情,取出那张珍藏了二十多年的照片,再一次给她们讲述这张照片的故事。
原来,这张照片是老黄同几位战友的合影。在革命战争中,这几位战友都先后牺牲了。正如鲁迅说的,收存亡友的遗物,真如捏一团火。老黄时常把这革命的“火种”往下一代传播,他用这张照片来讲传统,一是勉励自己和老伴,二是教育孩子。今天,老黄又拿出了这张照片,庄重地说:“无产阶级政权得来不容易!我们要保证无产阶级江山永不变色。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我们指出让孩子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英明的决策。我们的战友,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血洒沙场,献身革命,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革命,而不能让特权思想腐蚀我们的头脑。”
老黄特别嘱咐孩子说:“你们生长在这个革命的时代,要做革命的骏马,不能贪恋眼前的几口幸福草,应该锻炼出会耕、会驮、会挽的本领来,肩负无产阶级革命重担前进!”
黄宪斌讲传统,老伴和孩子听了,揩着眼泪,点头思索。半晌,老伴对少苹说:“孩子,你爸爸句句话说得在理,妈妈坚决支持你的行动,希望你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路走到底。”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少苹打起背包,携带着爸爸特意买的书籍和劳动工具,英姿飒爽地奔赴农业第一线。
(二)
走近老红军黎光斌的家,门上一副鲜明的对联映入眼帘。上面写着:“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横联是“送子务农”。
这对联是黎光斌春节前亲笔写的。这显示出一个老干部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黎光斌一九三○年入伍,跟毛主席南征北战,是从雪山草地走过来的人。退休后,听毛主席的话,刻苦学习,对子女也严格要求。一九六八年,他把初中毕业的大女儿送到了农村。现在,他又准备把两个高中毕业的孩子送到农村去。
正在这时,老黎收到一封部队某医院战友寄来的信。信中说:医院制药厂准备来大悟招收一批青年女工,请老黎把女儿送到他们医院去。老黎看完信,沉思久许。他一面写信谢绝战友的关心,一面仍准备把孩子送到农村去。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情绪,他没有把来信的事告诉家里人。
不久,部队医院果然来大悟县招工,组织上认为,黎光斌的女儿黎宪是老红军家庭出身,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就推荐了她。
黎宪是个共青团员,早就想到农村广阔天地去锻炼,不知道招工的事。一天,她怀着不解的心情把学校通知她体检,又同几位陌生同志见面的事告诉了爸爸。老黎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他想:下农村,是毛主席给知识青年指引的金光大道;到工厂虽然也是革命的需要,但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照顾。孩子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应该让她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想到这里,黎光斌决定让女儿到农村去。于是,他把招工的事告诉了女儿,并问她:“你看怎么办?”这时,黎宪想到党的培养,毛主席的教导,父母的教育,同学们的期望,果断地说:“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路,到农村广阔天地里去!”老黎听了女儿的回答,很高兴。
经过这样一个曲折,黎宪姊妹俩终于跨上了通往广阔天地的征途。
(三)
在大悟县,人们广泛传颂着老红军刘本文送女务农的事,大家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刘本文也是一九三○年入伍的老红军,驰骋疆场,身经百战,多次负伤。他有个女儿,叫刘小平。
刘本文夫妇很爱自己的孩子,更知道怎样才是爱孩子。从小平刚刚能记事起,老刘就注意用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她,培养她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小平上中学后,刘本文常带她到生产队去劳动。现在,孩子十八岁了,虽然是一个干部的女儿,却完全象个贫下中农的姑娘,剩菜剩饭都能吃,一般农活都能干。
今年夏季,刘小平高中毕业了。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镇上报名下乡。组织上鉴于刘本文的老伴有残疾,没有批准。父女俩又去找负责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同志提出请求,负责同志一面赞扬老刘,一面解释说:“你的情况特殊,孩子不在下乡之列。”老刘直通通地说:“让孩子们走毛主席指引的路,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应该支持。我怎么能例外呀!”负责同志又关心地谈到老刘家里的困难,话没说完,就被老刘挡回去了:“请你们放一百个心。我们老两口只要能把生米煮成熟饭就行。况且组织对我们照顾得很周到,还有什么困难呢?”那位负责同志只好暂时答应了老刘的要求。后来,下乡名单里还是没有刘小平的名字。刘本文便亲自到宣化区坞卜公社去联系,把小平送到这个公社的一个大队安家落户了。
孩子下去以后,老刘常到这个队去教育她。检查她的劳动手册,听取贫下中农的反映,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大家说:“老刘革命几十年,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变。”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子女到农村去大有作为
广东省湛江市房地产管理局工人  谢秀
我的女儿谢康莲,于一九六八年响应党的号召,到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去安家落户。她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在党的教育下,迅速成长。下乡第二年,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三年,她成为连队的政治指导员。今年,她光荣地被选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我女儿的成长过程,说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大有作为的。对我们家长是个很现实的教育,对林彪反党集团的“变相劳改”论也是一个有力的批判。
开始,我对送子女到农村去认识不足,也有过思想斗争。我女儿初中毕业时,组织上决定分配她到市红代会机关工作,但她却坚决要求到农村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这时,街坊们议论开了。有人说,做得对,应该支持。但也有人说我女儿“放着城里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去找苦头吃,没有出息!”究竟送不送孩子到农村去,怎样才算是有出息,我一时思想也模糊起来。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革命要求呢?
这时,我和女儿一道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主席说得清清楚楚:“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我心里亮堂起来了。我想:女儿虽然生在工人家庭,但她长在红旗下,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很少参加劳动,没有牢固树立劳动群众的思想感情。作为一个革命青年,就很有必要到农村去锻炼,实行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同时,农村需要知识青年,知识青年在农村也有学不完的知识。那种认为到农村去没有出息的思想,实际上是轻视农村、轻视农民的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是要不得的。
女儿临走时,我特地把一套《毛泽东选集》送给她,叮嘱她要认真读马列和毛主席的书,刻苦改造世界观,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千万不要半途而废。不久,传来了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重要指示,我心里很高兴,越发感到女儿的道路走得对。过了一年、二年,她劳动中做出了一些成绩,入了党,当了连队指导员。这些时候,我总是教育她不要翘尾巴,要虚心地向部队里的老工人学习。第三年,她由于一度工作劳累,患病住院,我去看她,鼓励她不要怕艰苦,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要坚持革命。今年八月下旬,她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也高兴得热泪直流,深深感到毛主席给青年一代指引的道路十分宽广,在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我要勉励她,不辜负党和毛主席的期望,扎根农村,为建设好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第2版()
专栏:

关怀她们健康成长
内蒙古生产建设部队某部五连关心女知识青年的故事
遵照毛主席关于“新中国要为青年们着想,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的教导,内蒙古生产建设部队某部五连党支部努力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对女知识青年,按照她们的生理特点,在生活上给予照顾。下面就是五连党支部照顾女知识青年的几个故事。
全睡上了热炕
五连地处乌兰布和沙漠深处,气候多变,温差较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之称。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党支部为了照顾女知识青年的特点,保证她们的身体健康,安排她们睡热炕。
一九七一年初冬,五连全部改了新灶。一天傍晚,气温骤然下降,连长肖有超想:连里的战士都是从大城市来的,从来没有见过火炕,更不用说烧炕了,如果炕烧不热,大冷天睡在凉炕上,特别是女战士是容易生病的。想到这里,他便和医生一起检查女战士的宿舍,教给她们烧炕的方法。当老肖他们来到十九班时,只见满屋是烟,几个女战士围在灶炕前,吹的吹,煽的煽,个个都呛出了眼泪,可火还没有烧着。连长来到灶炕前,一面给她们生火,一面告诉她们:“记住,点煤灶要先放些玉米轴或一些硬柴,点着以后再放少量煤块。火底要虚,才能烧得旺……”一会儿,煤灶生着了,红彤彤的火苗窜进了炕洞,慢慢地屋里暖和了。连长和医生走出门,又到其他宿舍去检查。
从此,女战士都学会了烧火,她们再也不睡凉炕了。
都坐上了小“马札”
“嗒嘀嗒,嗒嘀嗒……”嘹亮的集合号音刚落,五连的女战士们个个红光满面,手提一只漂亮的小“马札”走进食堂,去听指导员讲课。
为什么她们每人都有一个小“马札”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连队刚刚组建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战士们经常坐在冰冷潮湿的地上,听连队领导讲课。有时一坐几小时。党支部的同志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很不安。他们想:党和毛主席把这些知识青年送到边疆来,是要培养他们成为建设边疆的一支生力军,我们应该处处关心他们,让他们在边疆健康地成长。女战士们坐在这冰冷潮湿的地上,时间长了,更容易损坏身体,影响健康。要是每个同志都有个小凳那多好啊!党支部的同志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秋收的季节到了。一天,指导员牛孟魁和战士们一起,在场院剥玉米。大家坐在玉米皮堆上有说有笑,指导员看到这软和的玉米皮,想起农村社员不就是用玉米皮编垫子坐吗?他顺手编了一个小垫子,拿给战士们看。这个小垫子在女战士手中传来传去,大家很高兴。心灵手巧的梁惠英,又把这个小垫子加了一番工,又简便,又结实。第一个小垫子就这样做成了。后来,连党支部又组织全连女战士利用休息时间编小垫,不到两个星期,就编了一百多个。每个女战士都坐上了软和的小垫子。
过了一年,连队营建剩下一些废木料,党支部组织一些会木工活的男战士,给每个女战士又做了一个小“马札”。现在,五连的女战士坐在小“马札”上听课、学习,她们感到既轻巧,又方便。
不再喝生水了
在五连,所有的女战士都养成了喝开水的习惯。这是党支部按照女战士的生理特点,经常进行说服教育的结果。以前,有的女战士由于年纪较轻,不懂得生理卫生常识,有时在地里干活渴了,不管什么时候,捧起渠水就喝个痛快,回到宿舍也经常喝生水。有的女战士洗头、洗澡也用冷水。连党支部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专题研究,认为:对于女知识青年,既要鼓励她们在劳动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又要教育她们懂得一些生理卫生知识,爱护自己的身体,为在边疆干一辈子革命准备条件。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党支部请有关人员经常给女战士们上卫生课,并且反复讲爱护身体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革命一阵子与革命一辈子的辩证关系,使女战士们重视喝开水、用热水,并且养成习惯。
为了保证女战士们随时都能喝上开水和在必要时用上热水,党支部分配专人烧锅炉,及时供应开水。下地劳动时也要求各班带上水壶。每到大忙季节,还让炊事班把开水送到田间。此外,连队还规定了便利女同志用热水的制度,给她们洗头洗澡提供方便条件。每个排设“红医战士”一名,和连队医生一起负责搞好这项工作。去年八一建军节,开过文娱晚会,已经十点多了。许多战士口渴,可是锅炉里的开水光了。有的女战士又要去喝生水,支部委员、医生罗立俊一边制止她们,一边钻进了锅炉房,捅开炉火,烧起水来。当大家端起热水时,都感到连队生活十分温暖。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沈阳部队某坦克团党委教育干部战士自觉宣传落实毛主席的指示
鼓励亲友做上山下乡的模范
本报讯 沈阳部队某坦克团党委教育干部战士利用各种形式,向家住城镇的亲友积极宣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鼓励亲友中的知识青年带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近两年来,全团鼓励上山下乡的书信达五百余封,有三十多人在探家期间,主动做工作,有九十八名知识青年亲友上山下乡。
近几年来,这个团每年都有新战士入伍,团党委经常教育他们把鼓励亲友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他们克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里有人送,乡下有人管,与咱们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使他们懂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战略措施。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是革命战士应尽的义务。认识提高了,干部战士就充分利用书信和探家、亲友来队等机会,积极主动做好这项工作,鼓励教育亲友中的知识青年做上山下乡的模范。修理连排长姜运书鼓励表妹从乌鲁木齐市到天山南麓的少数民族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工兵连指导员张庆林教育两个外甥女从天津市到乌苏里江畔建设边疆,指挥连战士王荣夫支持未婚妻从沈阳市到盘锦大地开垦“南大荒”。
这个团党委还教育干部战士,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亲友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起表率作用。党委常委、副团长沈金荣的儿子沈铁东,去年年底初中毕业时,沈副团长准备把他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是他爱人认为孩子一直生活在城市,担心在农村吃不了苦。沈副团长就反复向爱人讲述知识青年到农村的必要性。说明孩子越是在城市长大,越需要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越是没吃过苦,越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这才是对子女的真正关心和爱护。沈副团长还用自己在战争年代负过伤,至今身上还留有弹皮的经历,教育爱人进一步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能过上好日子就忘了过去,要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给下一代。爱人思想通了,他们高高兴兴地把儿子送到了农村。临走时,沈副团长还把自己的一床军被送给了儿子,嘱咐他要继承革命传统,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沈铁东到农村后,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站在阶级斗争第一线,脏活累活抢着干,贫下中农称赞说:“铁东这孩子和咱土生土长的孩子一个样。”
团党委还注意教育干部战士坚持革命原则,按党的政策办事。许多干部战士主动帮助亲友中的知识青年狠批林彪一类骗子散布的“变相劳改”、“下乡镀金”等反动谬论,使他们牢固树立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思想。修理连副指导员肖金锋的外甥女是一九六八年下乡的。去年,她听说大连某工厂来招工的负责同志是老肖的熟人,就托老肖给这个同志说一说,把自己调回城市去。肖副指导员认为招工是地方党组织按计划和政策进行的,决不能“走后门”,违反党的政策。于是,肖副指导员对外甥女进行思想教育,使她认识到“走后门”是资产阶级的不正之风,它干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腐蚀青年的思想。革命青年应该一生交给党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好啥,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经过多次帮助教育,他的外甥女提高了认识,热爱农村,和贫下中农的感情深了,经常同社员一起深入批判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帮助贫下中农读马列和毛主席的书,帮助军烈属干活。她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提高很快,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还出席了新金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第2版()
专栏:

福建上杭县古田公社荣屋大队知识青年王国璋向老农学习培育禾苗的经验。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