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站在群众运动的最前列
——中共抚宁县委领导全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经验
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群众发动起来了,领导应该怎么办?中共河北省抚宁县委要求县社队各级领导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定地站在群众运动的前头,做大办农业的促进派。
抚宁县委把全县三分之二的干部派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同群众一起批林,同群众一起大干,同时由县委书记带领调查组,深入基层,及时发现群众中的创举,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解决群众运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使农业学大寨运动健康地发展。要充分看到群众的积极性
是站在群众队伍的最前列领导群众前进,还是落在群众队伍后面被群众拖着走?今年一开春,抚宁县委就从北寨公社北寨大队的变化中,认识到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北寨大队原是一个比较后进的大队。几个月以前,这里的大部分山坡地,还是所谓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经过批林整风,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贫下中农说:“咱们该快马加鞭啦!不能再老牛赶山啦。”干部们也都很积极,说:“干!前两年咱修梯田是一年三百亩,今年春耕前就要搞它三百亩。”群众发动起来,仅十六天就把两个山包的五百亩沙板地,修成了外高里低的土坝水平梯田。按照原来的计划,这里要在明年才搞引水上山的工程。可是群众为了争取时间,男女老少八百多人一齐出动,仅用了二十一天的时间,就修好了五处简易引水上山的工程和九百米长的盘山土渠,使一千八百亩梯田都能浇上水……。
县委一位常委在北寨大队蹲点,亲眼看到了山区群众改变干旱缺水状况的迫切愿望和积极行动;也察觉到干部的思想还落后于群众,没有自觉地站到群众的前面去大胆领导。县委根据北寨的汇报,研究了全县的情况,发现领导落后于群众并不是个别现象,县、区、社各级领导干部中,都有一些人对于群众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估计不足。就当时农田基本建设的进度看,全县一九七三年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在春季的几个月中就将提前完成,计划已经落后于群众的行动。有些地方,群众意气风发地行动起来动手改变生产条件,干部还在埋怨山区条件差,认为学大寨只能慢慢来。这使县委认识到,如果不认真解决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他们就没法领导群众前进,而只能被动地被群众推着走,甚至会束缚群众的手脚。
抚宁县委决定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中进行一次思想教育,组织全县三千多名区社队干部,参观了山区打出千斤粮的狮子庄大队、奋战两个月生产条件就有很大变化的寨里庄大队和北寨大队。这些干部在参观学习中,思想解放,眼界大开,深深认识到,必须迅速站到群众运动的前头去,领导群众,依靠群众,把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不断推向前进。
过去,抚宁县的老习惯是一到春季就不再大搞治山治水。今春,县委打破老习惯,领导全县群众在春耕大忙前打了一场改土治水仗;同时,根据群众的愿望,及时修改了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春季短短的三个月中,全县在不误春耕的情况下,共平整土地十万亩,新修梯田五万亩,增加水浇地十万多亩。要时刻抓紧基本路线的教育
今春,生产任务空前繁重,部分干部中开始出现了埋头生产忽视政治的苗头。抚宁县委一发现这个问题,立即由县委书记带领调查组,到全县最大的大队卢王庄大队去调查研究。
卢王庄大队前两年粮食的平均亩产量就过了“长江”。今春,社员们的干劲很大,继续大修农田水利,扩大复种面积。党支部的一些同志满足于这样的大好形势,放松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没有坚持抓批林整风这个头等大事,只顾埋头抓生产。结果,有的生产队出现了严重问题。第七生产队由于抗旱任务紧急,缺少柴油机手,队长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让一个会开柴油机的坏分子当柴油机手。不久,柴油机烧坏了,严重地影响了抗旱斗争。当时队里认为这是一般事故,没有认真调查处理。
县委调查组来到卢王庄大队后,和基层干部一起,对群众进行基本路线教育,并且重新调查分析了烧坏柴油机的事故。最后查明,原来是这个坏分子有意违反操作规程,破坏抗旱斗争。类似的问题不只七队存在,别的有些队也同样存在。比如,由于放松了基本路线教育,有的生产队“以副伤农”,过多地安排大车出外,影响了积肥、送粪;有的生产队在实行劳动定额中不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
县委调查组帮助卢王庄大队党支部抓住这些典型事例,开展革命大批判。大家认识到,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生产再忙,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在“三夏”大忙季节,各生产队自觉地开展革命大批判。他们一边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破坏人民公社现阶段经济政策、阴谋改变党的基本路线的罪行,一边推广劳动定额。在推广劳动定额中,又不断批判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工分挂帅”流毒。社员觉悟大大提高,抓革命、促生产的劲头更大。
抚宁县委及时总结和推广了卢王庄大队的经验,推动了全县各社队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今年抚宁的春旱甚于往年,广大干部到第一线去带领广大社员群众夺得了抗旱斗争的胜利。夏收期间,又逢连绵阴雨,全县各级干部又站在群众最前面,集中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突破重重难关,夺得了夏季作物的全面丰收。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汗水浇绿大坪山
——甘肃定西县青岚公社碾盘大队大坪生产队长期坚持对干旱作斗争的事迹
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二年,甘肃中部干旱山区整整旱了三年。今年入春以来,又是百天无雨。可是,这个地区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定西县青岚公社碾盘大队的大坪生产队,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干旱山区出现这种喜人的景象,是因为大坪水源充足吗?不是。这里雨水稀少,既没有可供灌溉的河水,也没有找到地下水源。在这样干旱的地方,能有这样特殊的景象,这是大坪的干部和群众,九年坚持走大寨道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科学种田的丰硕果实。三年多来,这个队的粮食产量显著提高:一九七○年粮食亩产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九;一九七一年大旱三百天,仍然获得较好收成;一九七二年在连续干旱中又获得大丰收,比一九七一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五,全队每人平均生产粮食一千三百斤。在队有储备、户有余粮的情况下,全队给国家贡献粮食三万斤。
大坪生产队的一千多亩耕地,大部分是山坡地。这些地是“旱天盼下雨,下雨又发愁;水往沟里淌,土肥山下流”。过去,正常年景,亩产七、八十斤,遇上旱年,连种籽也收不回来。解放后,大坪的贫下中农在党的领导下,依靠集体经济力量,一直和干旱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更加鼓舞了大坪贫下中农抗旱的斗志,更加激发了他们彻底改变大坪面貌的革命精神。大坪生产队女队长、共产党员冉桂英,和群众一起爬山越岭,仔细查看了大坪每一块土地,制订出改土治山造大寨田的方案。
为了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干旱没治”的旧思想,冉桂英走家串户宣传大寨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和“人定胜天”的思想。她说:“山穷,咱贫下中农的志不能穷。大寨贫下中农能把石头山修平,咱们连个土山都修不平吗?”她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就在这一年冬天,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修成了十二亩五分水平梯田。第二年,梯田里种植的土豆亩产达到了一千四百多斤,比山坡地里土豆的平均亩产多八百斤左右。
两种产量的对比,增强了大坪贫下中农大修梯田的决心和干劲。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年修十二亩梯田,全队一千多亩土地全部修成水平梯田,就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样的速度太慢了,必须加快农田基本建设的速度。于是他们买了三盏小马灯,把全队劳力分成两班,昼夜苦干。一个兴修梯田的群众运动全面铺开了。
大坪贫下中农在兴修梯田的过程中,不仅要与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斗争,还要随时同阶级敌人斗争。一九六七年,突然吹出了一股冷风,胡说什么修梯田“太苦了”,修梯田是“干部争光,百姓遭殃”。在这股冷风面前,冉桂英警惕起来:学大寨,只埋头抓生产不行,必须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时,冉桂英的嫂子来劝她说:“你风里来雨里去,人都累得不成样子了,我看你不要当干部了。”冉桂英想,自己是共产党员,如果真撂下挑子不干,恰好上了阶级敌人的当。阶级敌人刮起的这股阴风,应该坚决顶住。她思想明确了,团结和带领群众同阶级敌人展开了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梯田建设一度停止了。冉桂英一面启发教育群众擦亮眼睛,识破阶级敌人的阴谋;一面和自己的丈夫拉上架子车,扛上镢头,上山坚持修梯田。隆冬季节,北风呼啸,一镢头下去只能刨一个白点。冉桂英的虎口震裂了,用布条扎好裂口,又继续干起来。
冉桂英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了群众,带动了群众。大家纷纷说:“冉桂英真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干部呵!走呀,上山!”群众自动上山了,山坡上又出现了大修梯田的热气腾腾的景象。
大坪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和干部,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绿了大坪的山。九年来,他们共移土十二万五千多立方,修成水平梯田四百多亩,每人平均三亩四分。
但是,大坪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并不自满。他们继续实干苦干,根据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今年,他们深翻了全大队百分之六十的耕地;积极引进抗旱、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使小麦、谷子、土豆等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在沟边和零星土地上栽上了白杨、红柳及各种经济林木。同时,千方百计多积肥,随着肥料的增加,平均每亩施肥达到六千斤左右。
现在,大坪生产队的革命精神和经验,已在定西地区广为传播,对当地人民改变干旱山区面貌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附图片)
甘肃省定西县青岚公社大坪生产队的社员发扬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兴修梯田。 本报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领导干部的位置
郭大江
党的十大文件中指出:“二十多年来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基本经验,就是依靠群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就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干劲、智慧和创造性。”
随着批林整风运动的发展,随着路线教育的深入和党的政策的落实,随着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加强和人民群众革命大团结的加强,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不断高涨。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束缚群众手脚的东西,都将被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这个群众运动冲决。每个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这个运动中,象在每一项革命的群众运动中一样,都要解决一个站在什么位置的问题。“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这个问题,每个同志都要认真地思考,严肃地对待。
抚宁县委领导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的经验又一次说明:要站在群众运动的前面领导群众前进,就要深入群众之中,同群众一起批林,同群众一起大干。
群众在运动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断创造新的成就,不断遇到新的情况。领导干部同群众一起批林,同群众一起大干,才能及时地正确地了解群众的新的愿望,总结和推广新的经验,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革命的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能使群众把自己看成是外人、客人。领导干部决不可站在群众之后,也不可站在群众之外,更不可站在群众之上。领导干部的正确的位置,只能是在群众之中,在战斗着的群众队伍的最前列。


第2版()
专栏:

新书记和老模范
今年过罢春节不几天,一个走得满头大汗的年轻人,上午刚踏进巨城公社的大门,下午又扛起行李到北庄头大队蹲点去了。他就是新当选的公社党委书记王志贵。早两年,他在岔口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岔口两年就变了样。在群众眼里,王志贵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干部。
北庄头大队党支部书记邵先吉,是山西平定县知名的老劳动模范,经验丰富。早一向,县委事先就告诉过邵先吉,要把王志贵这个年轻人调来巨城公社工作,希望多帮助他。听了这消息,邵先吉打心眼里高兴,因为王志贵在岔口的工作成绩,他是知道的。但是,没有想到,王志贵一到公社,就先到北庄头大队蹲点来了。(一)
从这以后,新书记和老模范朝夕相处,彼此尊重,汗往一起流,劲往一起拧。王志贵常对老邵讲:“你是革命老前辈,我是年轻新一代,咱步子快不快,全靠你传、帮、带啊!”老邵回答说:“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甩开手大胆干吧,我这根老拐棍绝不离开就是了。不过,咱话说在前头,往后彼此少客气,要互相多帮助才对!”
王志贵当公社党委书记的第一年,正逢大旱,直到春播前还没下雨。当时摆在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到底是提前抢墒下种好,还是等雨办事呢?王志贵心情不安,到各大队先后走访了五、六天,也下不了决心。当他回到北庄头大队的时候,邵先吉兴冲冲地找他说:“试种的二亩玉茭已露芽了!”王志贵又高兴,又感激老模范的帮助。因为邵先吉早把春播的难题搁在心上,并动手做了抢墒下种的试验。
王志贵马上召集各生产队以上的干部在北庄头开现场会,用邵先吉的实践结果,动员大家打破等雨思想,及早动手春播,争取主动。这样,全公社很快掀起了抢墒下种的热潮。
王志贵才到公社那阵,邵先吉总担心他年纪轻,经历短,方法少,怕他和公社的老同志处理不好关系,影响团结。因此,一有机会就提醒王志贵要当好班长,善于团结一班人,要关心同志的生活。王志贵没有辜负邵先吉的心意。他热情看望有病的同志,经常耐心地和其他同志谈心,积极地帮助一些同志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在王志贵的带动下,巨城公社革命团结的气氛越来越浓。(二)
王志贵到了北庄头大队以后,没过几天,房东关心地向邵先吉反映:这个新书记天天不管有事没事,睡觉前总要看老长时间的书,有一次夜里两点还没睡。
一天晚上,邵先吉有意去看看,一进院,果然屋里还亮着灯,推开门进去,只见王志贵在读《国家与革命》。邵先吉张口就说:“听说你每天黑夜加班,怪不得我见你眼睛总是红丝丝的。”他随手拿过王志贵的书一翻,只见书里面蓝笔、红笔画了很多道道,还写着一条条的读书体会。邵先吉看了很感动,心想,怪不得这位新书记在干部会上,讲备耕中主动与被动、劣势和优势的关系时,那样有条有理,原来他很认真读书学习啊!
王志贵好象看到了邵先吉的心底,就趁热打铁,耐心地讲读书学习对革命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帮助他重新攻读《实践论》。从此,邵先吉学习王志贵的读书精神,不管工作有多忙,劳动有多累,睡觉前,总要先读一阵书。北庄头的人看到这些情况,他们高兴地说:“新书记带出一个老读书迷。”
这就是巨城公社党委新书记和老模范互学互帮的故事的片断。它反映了新老干部之间的革命团结精神,反映了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新气象。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咱们身上有多少土
他身上就有多少泥
——陕西永寿上邑公社党委副书记孙志荣坚持劳动的事迹
陕西永寿县上邑公社的贫下中农,一提起公社党委副书记孙志荣,都情不自禁地说:“老孙和咱庄稼人一个样,咱们身上有多少土,他身上就有多少泥!”
一九七○年,孙志荣被提拔为公社领导干部以后,就在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两句话:“不做飘在水上的浮萍,沉下去,到最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几年来,他确实是严格要求自己,把这两句真正贯彻到行动中。
刚到公社不久,他就主动要求到工作艰苦的降山水利工地去。到了那里,他就深入群众,进行工作。一天,狂风卷着大雪向工地袭来,孙志荣顶风雪、冒严寒,和民工一起紧张地劳动着。突然,围埝被急流冲了个缺口,缺口越冲越大,若不及时堵塞,几个月筑起的围埝就有被洪水冲垮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孙志荣坚定地说:“危险活,干部应该带头干,共产党员更应走在前面。”话音刚落,他顾不得脱衣服,一纵身就跳下了水。其他干部和民工看到他带头跳下去,也都跟着跳了下去。在冰冷的水中,大家紧张堵塞缺口。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奋战,堵塞了漏洞,保住了围埝。战斗结束后,他没有管自己冻得发紫的双腿,却去问候、照料别人。回到窑洞后,他用火烤干了衣服,第二天又和大家投入了加固围埝的紧张劳动。经过二十多天的奋战,他带领群众修好了围埝。看到孙志荣的榜样,原来领导施工的几个公社干部都很受启发,他们都说:“空着手指挥生产不行,当干部的只有带头实干,才能领导好生产。”
孙志荣当上领导干部以后,长期坚持参加劳动。他说:“干部参加劳动,手脚劳动,心也要劳动。”他无论到那里,总是在参加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冯线大队去年春锄工作进度慢,孙志荣一到那里,就扛着锄和群众一起下地劳动。在劳动中,他发现妇女出工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社员告诉他说:“书记的爱人不参加劳动,妇女们也都看样样。”晚上,老孙和冯线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共同找春锄进度慢的原因。那位支部书记说:“妇女发动不起来。”老孙问:“为什么发动不起来?”谈着谈着,最后这个支部书记才说是自己爱人没有出勤,影响了其他妇女。老孙说:“对,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当干部的不但要时时走在前头,而且还要动员家属带头干,不然说话就不灵。”第二天,那位支部书记的爱人下了地。其他妇女也都参加了劳动,春锄任务提前完成。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