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为了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阿尔巴尼亚大量出版马列主义著作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三年一月五日电 据阿尔巴尼亚通讯社报道,为了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阿尔巴尼亚出版部门在劳动党的关怀下,不断出版和再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出版和再版,为阿尔巴尼亚广大职工、干部、学生和劳动人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去年,阿尔巴尼亚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如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的第一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部分,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今年,阿尔巴尼亚将更大量地出版和再版马列主义著作。


第6版()
专栏:

《巴勒斯坦革命》周刊发表文章
号召巴勒斯坦人民坚持武装斗争
强调反对投降,拒绝一切取消主义的解决办法
新华社大马士革一九七三年一月四日电 《巴勒斯坦革命》周刊最近发表题为《武装斗争的继续取决于抵制投降》的文章,呼吁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通过继续和扩大对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敌人的武装斗争来保护武装斗争,坚持走反对投降的革命道路”。
文章说:“解决帝国主义敌人和阿拉伯群众之间的矛盾的唯一办法是革命暴力的道路,是群众性武装斗争的道路,也就是人民战争的道路。”文章表示“拒绝一切取消主义的解决办法”。
文章还指出:“世界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要对以色列的存在负主要责任,它正在掠夺阿拉伯家园的财富。”


第6版()
专栏:

英国首相希思发表讲话强调
西欧必须制订对美苏的共同政策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三年一月四日电 英国首相希思一月二日在一篇讲话中强调,西欧国家必须制订一个“欧洲对外政策”,以便在同苏联和美国打交道时能用一种“共同的声音讲话”。
希思是在英国欧洲统一运动委员会为庆祝英国一月一日正式加入西欧“共同市场”举行的宴会上发表这篇讲话的。希思在这篇讲话中指出,西欧国家要“通过合作”来实现它们共同要达到的而又没有希望单独实现的许多目标。他说:“我们在制订一个欧洲对外政策方面应当加紧工作。我认为,这对我们的共同体来说不是多余的事情,而是一个明显的必要。”
在谈到同苏联的关系时,希思强调西欧国家必须“以一种共同的声音讲话,并以一种共同的力量行事”。在对美关系上,希思说:“我们在欧洲的目的应当是增强我们自卫的力量,和在整个政策范围内确立我们目的的一致性。”“欧洲将成为美国的一个有效的伙伴。”四日,希思在一次电视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生活在存在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中”,“欧洲必须团结,并且用一个声音讲话”。


第6版()
专栏:

庆祝缅甸独立二十五周年
奈温主席举行招待会
新华社仰光一九七三年一月五日电 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一月四日在仰光国家大厦举行招待会,庆祝缅甸联邦独立二十五周年。
各国驻缅甸的外交使节出席了招待会。
四日,仰光举行了盛大的节日庆祝活动。青年们组织了体育表演、音乐会等文娱活动。


第6版()
专栏:

厄政府把两家美国石油公司租让地收归国有
据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一月五日讯 基多消息:厄瓜多尔政府最近根据石油法,又把两家美国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东部地区攫取的约七十万公顷石油租让地收归国有。
这次收归国有的包括美资德士古—海湾石油公司占有的五十多万公顷租让地、钻井设备和储藏的三千五百万桶原油以及美资厄瓜多尔矿业和石油公司占有的二十一万多公顷租让地。在这之前,厄瓜多尔于去年底曾把一批美国石油公司霸占的石油租让地无偿地收归国有。


第6版()
专栏:

抗议物价飞涨 要求提高工资
以色列数万群众纷纷举行罢工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一月五日讯 特拉维夫消息:以色列数万名工人、职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最近几天来纷纷举行罢工,抗议物价飞涨,要求提高工资。
一月一日,以色列工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数千名工人和职员自发举行两小时的罢工,抗议物价上涨。
一月一日和二日,大约三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两千名计算机操作人员举行罢工,使电话、电报、广播、供电和工业部门等方面的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另外,还有二十二家官办医院的六千名员工从二日起举行罢工。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和讲师正在举行为期九天的怠工抗议运动,他们除了授课外,拒绝做其他日常工作,要求发研究津贴费。
据报道,这次大规模罢工是由于以色列近年来物价飞涨,而当局又在今年一月一日宣布对一万多种物品取消“物价控制”引起的。一九七一年八月以色列镑贬值的时候,以色列当局开始对大约一万七千多种物品实行了“物价控制”,但是物价仍不断上涨。
仅据以色列官方一月一日发表的数字,一九七二年以色列的生活费用比一九七一年上涨了百分之十四。
目前,以色列罢工浪潮还在继续发展。以色列当局对此十分恐慌。它的工资和物价委员会一月四日曾为这件事召开紧急会议。


第6版()
专栏:

一年来阿拉伯人民反侵略反控制的斗争
一九七二年,在两个超级大国强加于中东的“不战不和”的僵局下,阿拉伯人民为收复被侵占的土地、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巴勒斯坦人民和游击队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武装斗争,不断给以色列侵略者以打击;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国人民和军队为保卫国家而战斗,他们多次击退了以色列的军事挑衅和武装侵犯;阿拉伯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反帝团结正在进一步加强。在阿拉伯人民反对之下,由一个超级大国策划而得到另一个超级大国默许的“侯赛因计划”以及其他旨在扼杀巴勒斯坦革命和对阿拉伯国家实行各个击破的阴谋,至今都不能得逞。阿拉伯人民英勇正义的斗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和赞扬。
解脱“不战不和”的枷锁
阿拉伯人民从痛苦的经验中看到:“不战不和”完全是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中东的产物。为了争夺势力范围,争夺中东的战略地位和石油资源,美苏双方都需要在中东保持一个虽紧张而又不发生美苏直接军事对阵的局面。它们一方面各施伎俩,拚命争夺;另一方面通过莫斯科首脑会谈和其他途径,暗中达成避免直接军事对抗的默契,以阿拉伯民族利益为筹码,进行反革命政治交易。
在这场争夺战中,美帝国主义力图用“不战不和”的僵局,把“六·五”战争的侵略后果以某种形式强加于阿拉伯人民。美帝继续武装以色列,指使它向阿拉伯国家武装进攻和挑衅,同时又设置形形色色的“部分解决”的政治圈套,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尽管口头上也谴责美以侵略,实际上正如一家阿拉伯报纸所指出的:“苏联谋求把目前的现状确立下来,并进而使它复杂化,以便使苏联自己得以牢牢地控制这个地区,让这个地区永远处于弱小和有求于苏联的状态。”
阿拉伯世界的舆论广泛地谴责超级大国强加于中东的“不战不和”的僵局。要求摆脱两霸控制,打破僵局,解放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已成为今年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呼声。
撕去“友谊”的面纱
公开的敌人是比较容易对付的,那种伪装成朋友的敌人却防不胜防。科威特《舆论报》指出,这样的人是“戴着友谊的面纱来掩盖它的敌意”的。在过去的一年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所披戴的“友谊”面纱终于被阿拉伯人民揭破了。
社会帝国主义不是以向阿拉伯国家出售武器来标榜它的“友谊”和“援助”的吗?但是,它出售的武器却有几个“不”:不卖给进攻性武器;卖给的武器也不许用来收复失地;不供应充分的弹药和零件;有些武器则根本不交给人家,而控制在自己的军事人员手里。埃及《金字塔报》对这种武器“援助”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苏联在埃及的军事力量成为装饰性的东西——徒有形式,不起作用。”
苏联武器对抵抗美以侵略而言是装饰品,但是,对于控制、干涉、掠夺受“援”国而言,这些玩意儿倒成了真正的“武器”。紧跟着苏制武器而来的是几个“要”:要特权,要基地,要资源,要钱。埃及《今日消息》周刊指出:“苏联作为一个装饰品商人得到了好处却没有满足埃及的需要。”
一九七二年阿拉伯人民对社会帝国主义的愤怒再次出现了爆发点。在苏修一再拒绝提供进攻性武器之后,埃及总统萨达特七月十八日宣布“结束苏联军事顾问在埃及的使命”,并且宣布苏联在埃及领土上建立的军事设施和装备为埃及所有。埃及政府这一果敢决定,得到埃及人民的热烈支持和阿拉伯舆论的广泛赞扬,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苏联同美国达成默契,把国内的犹太人大量迁移到以色列,使它头上的“友谊”面纱被撕得更加粉碎。据以色列官方宣布,一九七二年以来已有三万名犹太人从苏联移居以色列。这个数字超过了过去十一年的总和。
阿拉伯人民看到:原来这个“朋友”就是这样来“帮助”阿拉伯人民消除美以侵略后果的!埃及《今日消息》周刊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说美国正在向以色列供应武器,那么苏联就正在向以色列供应使用这些武器的移民。”
掌握胜利的钥匙
很久以来,一些大国的报刊一直在争论着解决中东问题的钥匙是在华盛顿还是在莫斯科。但是,有远见的阿拉伯舆论指出:“不,全不是!而是在阿拉伯人民自己手里!”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强自己队伍的团结,坚持持久的斗争,这就是胜利的钥匙。
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指出,阿拉伯人不应该依靠苏联或美国来解决他们同以色列的冲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的《前进》周刊强调:“美苏当中任何一国或任何所谓的大国都无权决定世界的命运,或世界任何国家人民的命运”,“受到革命和解放精神鼓舞的二十世纪后期的人民更有能力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资源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一九七二年一年中,阿拉伯世界采取了许多行动来加强自己队伍的团结,协调彼此的立场。四月在开罗召开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紧急会议和巴勒斯坦人民大会,是加强巴勒斯坦人民内部的团结、坚持武装斗争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步骤。阿拉伯各国领导人之间今年进行了多次的互访。一些阿拉伯国家采取不同的形式实行联合。阿拉伯联盟九月在开罗举行的会议和十一月在科威特举行的阿拉伯国家外长和国防部长会议,都反映出阿拉伯国家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动员阿拉伯内部的潜力,联合对敌。
今天,阿拉伯人民反侵略、反控制的斗争,同地中海国家要求撵走美、苏舰队、使地中海成为安全之海的斗争,海湾国家要求摆脱超级大国的竞争的斗争,中东石油生产国维护本国权益的斗争,正在汇合起来,连成一片。它显示了中东地区的人民决不容许超级大国任意宰割,决不听任强权政治任意摆布,要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共同意志。
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同亚非拉第三世界反对两霸的斗争紧密相连,同欧洲国家要求摆脱两霸控制、独立自主的潮流彼此呼应。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下,一亿阿拉伯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强团结,坚持持久斗争,必将取得胜利!
(据新华社讯)


第6版()
专栏:

非洲国家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大力培养本国师资,用民族语言教学,并使教科书内容联系本国生活实际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政府为发展国民教育,几年来采取许多措施,推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据埃塞俄比亚教育部门统计,一九七一年,埃塞俄比亚有学生八十万人,这个数字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了一倍。
目前,埃塞俄比亚共有各种学校二千八百多所,其中小学二千二百多所,中学四百多所,各种专业技术学校七十二所。
近年来,埃塞俄比亚政府比较注意培养本国教师。每年都有一千多名学生从现有的五所师范院校毕业。埃塞俄比亚现有小学教员一万三千多人,基本满足了目前小学对师资的需要。以前,这个国家由于缺乏师资,只得依赖外籍人员。因此,不论小学或中学,讲课都用外国语(主要是英语),教材都是外国书,学校里讲的同当地实际不相干。现在,已经把国语阿姆哈拉语作为小学的课堂用语,并且采用自己编写的教科书,联系了本国需要和日常生活实际。
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独立十二年来,在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独立以后,毛里塔尼亚政府为发展国民教育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最近一年半来,毛里塔尼亚政府拨出了两亿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为各地区兴建的中学添置教学设备,修建教室、宿舍和实验室等。
去年,毛里塔尼亚的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分别比独立前增加五倍多和七倍多。独立前,全国只有两所初级中学,现在有十二所初级和高级中学。
毛里塔尼亚政府创立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自己的中、小学教师。目前,一千三百六十多名小学教师已全部是毛里塔尼亚人,比独立前的小学教师总人数增加两培多。在中学教师队伍中,毛里塔尼亚教师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并正逐步朝着中学教师毛里塔尼亚化的方向前进。毛里塔尼亚政府注意发展民族文化,鼓励使用民族语言,在教育改革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全国教育中心已经开始编写符合本国情况的教材。去年,这个教育中心已经发行了供小学用的四种教材,供基础教育用的阿拉伯语法的教科书,并且着手编写供高中各年级用的教材。
卢旺达
卢旺达共和国自一九六二年独立以来,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独立前,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卢旺达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全国没有一所大学,中学和小学也很少,教师大部分是外国人。独立后,在卡伊班达总统的领导下,卢旺达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全国各地已经普遍建立起了小学。现在全国共有小学二千多所,中学二十多所。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有了显著提高。小学生人数由十年前的二十六万一千多名增加到目前的四十二万五千名。中学生人数现在已达一万多名。全国建立了四所大学,大学生人数已达一千一百多名。
卢旺达共和国政府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本国的教师队伍,专门设立了国家教育学院。现在全国已有小学教师七千三百多名,中学教师八百多名,绝大部分教师都是由本国人担任,改变了外国人垄断卢旺达教育事业的局面。
喀麦隆
喀麦隆独立十二年以来,教育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独立后,喀麦隆新建了一千多所学校,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多,扫盲教育也逐步开展,独立前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正在改变。
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喀麦隆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文盲,三分之二以上的学龄儿童没有机会进学校。
独立以来,喀麦隆政府不断开展和普及扫盲教育。喀麦隆建立了近一千所小学,一百三十多所中等学校和三十多所技术学校。一九七一年,学生数目已达到九十万,中学师资已达到五万六千人。一九六一年在雅温得兴建的喀麦隆大学目前已有三千三百名大学生。目前,喀麦隆政府正根据教育喀麦隆化的政策继续对教育进行改革。几年来,有关方面已进行了教学大纲和教材方面的改革。在教材方面,第一本喀麦隆数学课本从去年开始使用,这本课本尽可能采用了喀麦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