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路线对头,“瘟神”送走
——江苏省高邮县新民滩地区消灭血吸虫病的经验
血吸虫病曾经严重流行的江苏省高邮县新民滩地区,近三年来,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在短短三年中完成了以前近二十年没有完成的任务,基本上消灭了血吸虫病。人们回顾这一战斗历程,高兴地说:“路线对头,‘瘟神’送走!”
路线正确决心大
位于高邮湖东侧的新民滩,已有近百年的血吸虫病流行史。在万恶的旧社会,血吸虫病和反动的统治阶级一道横行于湖滩。有一年,居住在新民滩的五千多群众,因血吸虫病急性发作,死亡了一千三百多人,全滩一片凄惨景象。解放后,毛主席和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极为关怀,多次派血防工作队来到新民滩地区。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新民滩地区的血吸虫病始终没有被消灭。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中共高邮县委和高邮县革命委员会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诗篇《送瘟神》,认真总结了解放以来新民滩地区血防工作的经验教训,深深感到:解放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中,所以不能把“瘟神”全部送走,主要因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得到坚决贯彻执行。血防工作少数人搞,只治不防,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现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才能彻底消灭血吸虫病。
为了寻找有效的灭螺途径,县委和县革委会负责同志多次深入湖滩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前后八次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道,到湖滩上进行实地勘测,终于拿出一个合理的方案。从一九七○年十月份起,全县二十五个公社的二万五千多民工来到新民滩地区协同作战,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消灭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
在开展群众性的血防工作过程中,县委和县革委会组织新民滩地区群众控诉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不关心人民疾苦,听任血吸虫病危害人民的罪行;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破坏血防工作的一系列反动谬论。通过路线教育,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极大地焕发出革命干劲和战斗激情。春节期间,广大民工坚持战斗不回家,在短短的四个月内,平地筑起一条高十一点五米,顶宽十八米,长达十八里的新庄台。
依靠群众办法多
新民滩地处淮水入江泄洪要道。滩上杂草丛生,芦苇稠密,适于钉螺孳生繁殖,全滩七万亩面积当中有螺滩占四万五千亩。解放后,一些受修正主义路线毒害比较深的血吸虫病“专家”,在新民滩实行过火烧、鸭吃、人捉等灭螺办法,均告失败。一个外国血吸虫病“专家”也曾来到新民滩进行“考察”,认为要在这个螺情严重、地形复杂的湖滩根治血吸虫,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只有把群众全部迁走。
然而,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锻炼的高邮人民,如今却做出了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难以想象的事情,在短短的三年中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
刚开始,县委和县革委会对究竟如何进行湖滩灭螺也是心中无数。但是,他们吸取过去依靠少数人灭螺的教训,实行领导、群众、专业人员三结合的方法,深入群众,用心寻找和认真总结湖滩灭螺的经验。他们走遍全滩一百五十六块滩头,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湖滩灭螺的经验。他们根据滩面大小和地势高低,合理筑堤分隔;平整高滩坟头,保证药杀效果;围堤筑好后,放水要迅速,施药要均匀,稳定水位时间要长。这样搞,不仅消灭了钉螺,而且有效地保护了全滩生长茂密的芦苇。
一次,新民大队印庄生产队搞围堤药浸灭螺,按照原先的方案,小围堤要从柴草田中通过,会伤害一部分柴草田。县血防工作组的同志三次与印庄生产队的干部、社员一道,在实地反复勘测定线,终于搞出一个较理想的方案,既灭了钉螺,又保护了芦苇。目前,整个新民滩地区的芦苇生长良好,由于灭螺时搞了药浸,一些危害芦苇生长的害虫也同时被杀死,柴草单位面积产量比以往增加一成以上。
春风吹遍新民滩
经过三年奋战,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的新民滩,呈现出满湖春色满湖歌的动人景象。
新民滩地区的人民历来以捕鱼、割草为生。过去,全滩九百九十多户人家,散居在湖中一百多个自然村庄上。每到夏秋汛期,淮水下泄,村庄漫水,只得迁移他处,汛期一过,再重新返回整顿家园。如今,在茫茫的湖滩中筑起长达十八里的新庄台,原先湖中的一百三十个村庄全部变成平地,不仅根除了钉螺栖身之地,也使淮水更加畅通无阻。群众从此定居在新庄台上,再不受颠沛流离之苦。
旧社会,新民滩地区人民饱受血吸虫病的折磨,人们形容是:“女不受孕‘男怀胎’,膀臂瘦得象芦柴,走一步来歇两次,一张木凳两人抬”,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产的发展。如今,送走了“瘟神”,新民滩人民体格健壮,各队劳动出勤率直线上升,劳动总产值不断增长。从一九七一年起,他们发扬大寨精神,抓住冬春湖水枯竭季节的有利时机,在滩上抢种了一季三麦,今年第一次实现了口粮自给。
过去,新民滩地区的文化卫生事业处于落后状态。如今的新民滩,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起了一所中学,七所小学;大队培养了自己的赤脚医生,生产队有卫生员,卫生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近三年来,结合灭螺工作,各大队依靠自己的力量查病治病,共治愈二千五百多血吸虫病患者,群众高兴地说,今天,“医院办到家门口,赤脚医生胜华佗!”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因地制宜 雨季灭螺
广西靖西县血防站
过去,我们搞血防,总离不开这样的三句话:“冬春灭螺,夏天粪检,入秋治病”。照着这“三步走”,我们的工作老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很多雨季冒水、秋后枯水的溶洞疫区,每年冬春灭螺,但钉螺还是年年孳生。有些疫区,又特意在大大小小出水洞口喷撒大量药物,然后用泥巴、石块紧紧堵住。可是,第二年雨季一来,冒出几股泉水之后,钉螺又回升了。为这作难的事,有些同志泄气了,我们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我们组织血防专业人员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有的同志根据斗争实践得到的启示,提出能不能搞雨季灭螺?有人则认为,一年中的三、四、五月和九、十月是钉螺活动、繁殖和生长的主要季节,也是土表钉螺出现的高峰,还是春秋灭螺最得法。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我们选择了几个地理环境有代表性的疫区,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对各种材料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我县的夏季,特别是雨水充沛的六、七、八月份,不仅钉螺的活动不转弱,而且是幼螺大量形成的盛期。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又查阅了有关资料,进一步认识到钉螺活动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县的气候,夏季凉爽,同南方部分地区的春末、秋初气候差不多,雨季虽是一年气温的最高季节,但还是适宜钉螺活动、繁殖、生长的气温范围。由此可见,搞雨季灭螺是有道理的。
但是,夏季雨水多,容易冲淡药液;天气热,药物要蒸发减效。雨季灭螺是否行得通呢?我们又对药物灭螺的情况作了周密的分析和比较:六、七、八月份是幼螺和土表钉螺出现最密的季节,此时药杀,效力大。在晴天雨停时施放药物,或适当提高药液浓度,药力就不容易冲淡;天热药液虽易蒸发,但药物灭螺,气温越高,效果越好。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县绝大部分均是溶洞疫区,地形复杂,土埋灭螺不彻底。如果用喷药灭螺,冬春水枯,人畜饮水困难,又缺水喷药,而那些石孔石缝,钉螺爬在深处,火烧烧不着,药喷喷不到,成了“死角”。可是,我们借助雨季,利用水位自然提高的时机,放药浸泡,钉螺就无处藏身,被“一网打尽”了。我们在几个疫区作实验,都收到了预想的结果。
实践告诉我们,雨季灭螺是行得通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放松枯水期的查螺、灭螺。在冬春土埋、喷药时,力求干净、彻底;到雨季再捅“死角”,灭其漏网钉螺,做到“四季”灭螺不停。我县一九七○年后查出有钉螺的念祥、大贡等七个大队新疫区,地形极其复杂。有的千孔万缝;有的暗河、溶洞纵横交错;有的野藤盖地,荆棘丛生,树杂根多。但一经采用了雨季和枯水期相结合的方法灭螺以后,就找不着活螺了。我县一九五八年查出有螺面积三百四十一万八千多平方米,一九七○年下降到一百零三万多平方米。现在全县基本上没有活螺了。查出的血吸虫病人,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进行了治疗。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指示,在南方边疆的壮乡瑶寨得到了落实。


第3版()
专栏:

抓紧路线教育 坚持反复斗争
中共广东省英德县委员会
我县洲西地区,东临北江,西靠太阳山,境内沟渠交织,芒棘丛生,过去是血吸虫病流行的疫区。
经过一九七○年三次血防大会战后,有钉螺的地方已经处理了,病人已治愈百分之八十八。于是,有的人说:“现在小钉螺查不到,大肚症见不到,该集中全力抓抓生产了。”
这种在胜利面前不想再坚持反复斗争,妄图侥幸取胜的思想,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忘记了血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与教训。为了把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进行到底,我们抓紧进行了路线教育。通过开会、办学习班、办展览会等形式,引导群众回忆血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解放以后,在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指示的指引下,全党全民动员起来,大打“送瘟神”的人民战争,我县曾经基本上消灭了钉螺,血吸虫病人大都治愈。但是,由于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加上我们在胜利面前忘乎所以,没有再发动群众坚持反复斗争,到一九六九年,病人增至一百二十二人,有螺面积扩展到九万多平方米。一九七○年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县委和县革委会的主要领导成员,亲自率领五个公社的贫下中农和全县的中小学教师二万多人,三次到疫区,和广大人民一起,连续搞了三个大会战,病人大部分治愈,有螺面积全部进行了处理。
通过教育,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们今天在胜利面前,重犯过去自满松劲的错误,不再坚持反复斗争,“瘟神”很快就会卷土重来,血防工作取得的胜利,仍然会得而复失。
路线斗争觉悟提高后,广大群众结合生产查螺灭螺。近几年来,全县每年全面普查二次,每月重点抽查二次,都未发现钉螺。今年初,长江坝林场场员和洲西大队西廖生产队社员,在一处五边地、乱石堆中,发现了钉螺。这个地方虽然处理过二十次以上,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们立即召开了现场会,用查到的钉螺对疫区干部群众进行教育,说明坚持反复斗争的重要意义,并布置了具体的普查任务。会后,全县掀起了一个专业队伍和群众相结合的普查新高潮。终于在五边地、死角、石缝中、水沟里查出残存的钉螺点五处,约二百平方米,我们立即组织了多次处理,消灭了钉螺,巩固了血防成果。


第3版()
专栏:

千军横扫“瘟神”,百年疫区逢春
——记湖北省石首县大打消灭钉螺人民战争的事迹
湖北省石首县位于江汉平原南部,滚滚长江流过石首县境内,湾多滩大,是血吸虫病流行了一百多年的疫区。
一九七○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产生的新县委,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指示,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和调查材料,提出了大战三年,在全县范围内消灭钉螺的口号。
但是,少数同志担心血防工作影响农业生产,主张慢慢来。能够慢慢来吗?县委副书记赵振科同志带了一个调查组,步行了七百多里,走遍了四个区、十六个公社和部分边界接壤地区。永合公社的社员群众治理神皇洲的事迹,使他们大开眼界,得到了启发。
神皇洲地处江南,纵横十多里,曾是血吸虫病的重疫区。解放以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神皇洲的贫下中农激发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抓住农闲时机,在神皇洲上开挖了六条大渠,长达一万二千多米;修了八条公路,长达一万六千多米;还兴建了便桥、涵闸十三处,挖平了三条岭。神皇洲出现了许多井字田,棋盘格,林荫道。全境沟渠纵横交错,公路条条相通。这样,不但改善了整个洲滩的自然环境,消灭了钉螺,还扩大了耕地面积八千多亩。昔日钉螺密布的稀泥滩,变成了五谷飘香的米粮川。
神皇洲的变迁,使干部认识了这样一个伟大的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只要坚决依靠群众,就一定能够早日彻底送走“瘟神”。
思想通,情况明,决心大。县委抓住农闲时机,先后组织了十余万人次大搞灭螺。进入冬季,全县又组织了七万灭螺大军,在灭螺战场上安营扎寨。一场气势磅礴的消灭钉螺的群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地蓬勃向前发展。
按照原来的办法,消灭湖、河、港、汊的钉螺,一种是用药杀,另一种是用土埋。但是,石首县湖、河、港、汊的面积大,用药杀,药物不够用;用土埋,堵塞了水系,对农业生产不利。幸福公社火丰大队革命委员会主任廖述斌,曾深受血吸虫病的折磨,消灭血吸虫病的劲头很大。他到处找老贫农研究、试验灭螺的办法。有的说:柳树叶掉在沟里腐烂以后可以杀死鱼,能不能杀死钉螺呢?有的说:楝树根熬汤能够打蛔虫,楝树叶能不能杀死钉螺呢?他们在沟港、渠道、塘堰等小面积疫区进行了多次试验,柳树叶,楝树叶灭螺的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后来,他们又学习外地的经验,使杀螺效果进一步提高。县委及时召开了灭螺的经验交流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全县抓住高温季节,在湖、河、港、汊里投放了四百多万斤柳树叶、楝树叶,效果很好。
石首县境内有二十五万八千多亩长江外滩,芦苇丛生,终年积水。每平方米有一百多个钉螺,人们把它称为钉螺老巢。由于每年要从长江引水灌溉,钉螺往往趁机而入,蔓延到地田上来。要送走“瘟神”,必须彻底消灭江滩上的钉螺。但是,江滩历来都不属生产队耕种,消灭钉螺由谁负责呢?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犹豫不定。
贫下中农说:这些江滩虽然原来不属我们耕种,而彻底消灭钉螺是我们每个社队的责任。全县每个社队都派出了灭螺队驻扎在江滩上,一鼓作气,大战“瘟神”。
江北有个天星凸,是长江改道以后淤塞起来的。一千七百多亩面积的滩洲上,有一层一米多深的淤泥,有些地方还有一米多深的积水,要消灭这里的钉螺,任务重,工程难。
合作、黄金、泥北、陀阳四个公社组织了三千多个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经过二十天的艰苦奋斗,天星凸改造成了一马平川的良田。
送“瘟神”的人民战争威力无穷。石首县委充分发动群众,一鼓作气,大战了三年,使沉睡千年的江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范围内不仅基本上消灭了钉螺,还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如今,石首县洒满了红太阳的灿烂光辉!疫区的人民焕发出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他们决心再接再厉,不断巩固、扩大灭螺成果,争取更大的胜利。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坚持高标准 过细做工作
湖南省临湘县云溪公社在一九六九年就基本消灭了钉螺。近年来,这个公社大部分地方很难找到钉螺,一九七○年春季,全社只查出二十一亩地有钉螺,下半年一直没有查到钉螺,有人就以为钉螺灭净了。后来,公社负责同志去黄泥沟和群众一起查螺,他们根据钉螺栖湿藏阴的习性和残螺分散隐蔽的特点,跳出了过去查螺的老框框,把查螺地形分成几类,对比较好查的地形,实行全面普查,重点细查;对不好查的地形,坚持寸土寸查,反复细查。这样,终于在一些石缝、树缝、土缝里找到了钉螺。
这次查螺对大家启示很大,认识到钉螺越接近消灭,越分散隐蔽,就越要过细工作。经过反复实践,他们发现,残存钉螺往往隐伏在人迹罕到的边沿死角、刺丛叶底、洞穴裂缝,必须采取洞穴裂缝仔细查,刺丛叶底翻开查,交界地区对口查,协同作战扩大查,发现钉螺追迹查的方法。这样,就使查螺工作深入了一步,一九七一年又查灭了一百四十一亩地的钉螺。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