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第1版()
专栏:

巴列维王后陛下举行盛大宴会
周恩来,李先念和林佳楣,郭沫若和于立群,姬鹏飞和许寒冰,吴德等应邀出席
巴列维王后陛下和周总理致祝酒词,共祝中伊人民友谊和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二日讯 伊朗法拉赫·巴列维王后陛下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盛大宴会。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林佳楣同志,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和于立群同志,外交部长姬鹏飞和许寒冰同志,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吴德等应邀出席宴会。
王后母亲法里德·迪巴夫人、伊朗首相阿米尔·阿巴斯·胡韦达、合作社和农村事务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姆·瓦利安、教育大臣法罗赫鲁·帕尔赛夫人等出席宴会。
出席宴会的还有伊朗驻中国大使阿巴斯·阿拉姆和大使馆外交官员。
宴会厅里并排挂着中国国旗和伊朗国旗。宴会洋溢着中国和伊朗两国人民友好的热烈气氛。席间,乐队奏了中国和伊朗的乐曲。在热烈的掌声中,法拉赫·巴列维王后陛下和周恩来总理先后致祝酒词,共祝中国和伊朗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法拉赫·巴列维王后说,我和我的随行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美丽的首都的愉快逗留,使我们有机会亲自了解贵国一部分最好的历史古迹和艺术作品及其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同时,在此期间,我们能够更多、更好地亲眼看到了我们先前就了解的中国人民的好客和精巧。尤其使我高兴的是,在此期间,我有机会同阁下本人多次会见。
法拉赫·巴列维王后说,我相信,对你们辽阔国家下一段的访问,对于我们将会是一样地有趣、美好和有教益的,我们不仅将带着愉快的印象,而且将带着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回国。
周恩来总理说,王后陛下的来访,对加强相互了解,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周恩来总理说,中国和伊朗过去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为了独立和自由,我们两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今天,我们又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建设各自国家的共同任务。周总理表示相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和伊朗两国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结成的传统友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周恩来总理最后请法拉赫·巴列维王后陛下等伊朗贵宾回国后,转达对巴列维国王陛下的问候,并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转达给伊朗人民。
法拉赫·巴列维王后陛下和周恩来总理致祝酒词后,乐队分别奏中国国歌和伊朗国歌。
应邀出席宴会的还有:人大常委会委员谢扶民、林巧稚、罗叔章;
政府有关部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对外友协、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等有关方面负责人沙风、韩宗正、陈洁、钱正英、迟群、张文彬、李青川、丁国钰、丁西林、王海容、谢静宜、缪海棱、金照、王海廷、于会泳、张杰、吴仲超、韩叙、周觉、朱传贤等;中国驻伊朗大使陈辛仁和晓植同志。
各国驻中国使节也应邀出席宴会。
(附图片)
法拉赫·巴列维王后陛下举行盛大宴会。图为主宾在宴会上。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周恩来总理同胡韦达首相会谈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二日讯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今天下午同伊朗首相阿米尔·阿巴斯·胡韦达举行会谈。会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伊朗方面参加会谈的有:伊朗驻中国大使阿巴斯·阿拉姆,首相办公室私人秘书处副主任阿米尔·马苏德·米尔法赫赖。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海容、西亚北非司副司长周觉,中国驻伊朗大使陈辛仁,工作人员林霭丽、唐闻生、陶苗发。
(附图片)
周恩来总理同胡韦达首相举行会谈。图为会谈时情形。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衡阳冶金机修厂发扬全局一盘棋精神
掀起生产热潮为重点企业赶设备
力争为完成今年钢的生产任务作出新贡献
新华社长沙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电 湖南衡阳冶金机械修造厂广大职工,正以优异的生产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周年。进入九月以来,这个厂为首钢、鞍钢、太钢和大冶铁矿、水口山矿生产的一批炼钢、轧钢急需的重要设备、配件和供矿山使用的破碎机、凿岩机、电铲的零件,正装车运往用货单位。九月一日至十五日,已经有一千四百九十多吨重要配件和零件,运往冶金和矿山企业,超过去年同期一倍多。
现在,这个厂到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抓革命、促生产景象。铸钢车间是全厂的关键单位。为了不影响加工车间的生产进度,这个车间造型、浇铸工段的工人,不怕疲劳,连续战斗,提前两天完成了九月上半月的毛坯铸造任务,交给了清砂工段。清砂工人立即开展了“兄弟工段上去了,我们怎么办?”的讨论,他们也掀起了劳动热潮,日产量由三十多吨提高到五十多吨。到十五日,全车间提前入库的毛坯件,比上月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二。为了赶制鞍钢等重点企业检修设备急需的配件,第一金工车间的领导干部亲自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劳动,指挥生产,到九月十六日,他们已将全月的五十多件重点配件全部赶制出来。第二金工车间把冶金企业急需的配件,列为重点产品,优先安排,精心加工,有七个轧机的配件,比合同要求提前一个月完成,质量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三百六十多个冶金、矿山企业与这个厂签订了八百三十多份订货合同。为了按期完成订货任务,厂党委结合批修整风,向广大职工进行了路线教育,把完成重点企业的设备和配件制造任务,提高到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来认识,大大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想矿山之所想,急钢铁工业之所急,争为完成今年钢的生产任务做出新的贡献。全厂在提前完成上半年计划后,掀起了“大战七八九,以优异成就迎国庆”的生产热潮。八月份,全厂生产任务重,国家急需的重点配件多,全厂职工发扬全局一盘棋的思想,互相协作,共同战斗,全面完成了国家计划,成为建厂以来完成计划最好的月份。全厂为提高产品质量还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目前已有八十多项重大的革新项目用到生产上。


第1版()
专栏:

云南冶金第一矿一○一矿掘进四队
提前一百五十六天完成全年掘进计划
据新华社昆明一九七二年九月十九日电 云南冶金第一矿一○一矿掘进四队工人响应毛主席“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在大打矿山之仗的群众运动中,不断取得新成就。这个队的工人在连续三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前一百五十六天完成了全年的掘进计划。目前,这个队的工人正在进一步展开快速掘进,决心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国庆二十三周年。
云南冶金第一矿一○一矿掘进四队是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我国冶金战线上以快速掘进驰名的一面红旗。
掘进四队的生产水平能够这样大幅度地提高,首先是因为工人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四队工人把每打一米进尺、每探一吨矿石,都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地为革命承担责任。老工人舒广发,今年在一次打穿透水层的天井上,顶着淋头的大水坚持打眼放炮,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今年三月份,在突破月进千米的战斗中,队长王家喜和工人何连根等四人担负了开拓一座三十二米长斜井的任务,为了抢时间,他们每天抱着三十多公斤重的凿岩机,在放炮前后,来回地奔跑在五十多米长的斜巷里,以惊人的毅力和干劲在全矿创造了八个班打通三十二米斜井的新纪录,比原定一个星期打通这口斜井的计划提前了四天多。
掘进四队的工人还注意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他们为了提高掘进效率,十分重视总结生产经验和改善劳动组织。过去按专业分工,由于分工过细、过死,造成了窝工浪费。现在,他们由老工人带新工人,各工种互教互学,实行一专多能。作业时,工人们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第1版()
专栏:

西安铁路局西安西站职工并肩战斗
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运输任务
据新华社西安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电 西安铁路局西安西站职工认真贯彻执行“抓革命,促生产”方针,在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国家运输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又创造了优质高产的新纪录。一至八月,全站完成全年国家运输计划的百分之七十二,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八。进入九月以来,全站开展了优质、高产会战,生产纪录再一次刷新。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正以新的战斗姿态,争取更大胜利,迎接国庆二十三周年。
西安西站早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是全国铁路红旗货站。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形势的发展,车站的任务越来越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运输任务,今年以来,站党委领导全体职工深入进行了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他们还本着有利于安全,简明易懂、切实可行的原则,建立和健全了七十二个工种的生产岗位责任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使全站革命和生产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装卸工人自己动手大搞技术革新活动。到目前为止,全站共试制成功革新项目五十多种。他们自己制造的大型螺旋式自动升降卸煤机,十分钟就可把一节装载五十多吨的煤车一卸而空,比人力卸煤效率提高二十多倍。他们还用土办法制造出了刨床、铣床、压力器等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机械化程度。


第1版()
专栏:

我国木材重要产区福建省南平大洲贮木场广大职工,抓紧把木材装车外运,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建筑用材,以实际行动迎接国庆。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翻身农奴艰苦奋斗结硕果
西藏生产建设部队澎波农场战胜严重灾害,高寒地区九千多亩冬小麦亩产四百斤
据新华社拉萨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日电 西藏生产建设部队澎波农场认真实行农业“八字宪法”,今年战胜严重干旱和冰雹,使九千五百四十亩冬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四百斤,其中两千五百亩平均亩产超过六百斤,八百亩平均亩产八百六十斤,四十三亩上千斤,创造了高寒地区冬小麦大面积高产的新成绩。
澎波农场地处海拔平均三千八百五十米的高寒地区。这个农场的工人、军垦战士百分之九十八是藏族翻身农奴,他们祖祖辈辈种植青稞。一九六○年建场以来,他们曾连续几年试种冬小麦,但都失败了。高寒地区能不能种冬小麦?场党委认真总结了前几年种冬小麦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生搬内地的种植方法,没有结合高寒地区的具体情况摸索种植冬小麦的规律。一九六六年场党委决定重新开始试验,在第十生产队试种了四十五亩冬小麦。他们根据高寒干旱,无霜期短、日夜温差大等特点,采取适当提前播种期,保护麦苗安全越冬,适时灌水等措施,夺得平均亩产六百七十一斤的好收成。但是,有人说:“十队海拔只有三千八百一十米,其他队比十队地势高,不能种。”为了大面积推广冬小麦,场党委又选择全场地势最高(接近四千米),土质、水源条件较差的第七生产队,试种了一千一百亩冬小麦,在严重干旱情况下,平均亩产仍然达到三百九十六斤。
澎波农场六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寒地区不仅能够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而且能够达到高产稳产。第十生产队从一九六六年开始播种冬小麦,六年来,年年平均亩产都在五百斤以上。去年还有八十三亩平均亩产九百斤以上。一九七一年,全农场十一个生产队,种了九千五百四十亩冬小麦,各队平均亩产都是四百至八百斤之间,比青稞产量高二至四倍。
为了在高寒山区夺得冬小麦高产,广大军垦战士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第五生产队巴亚生产组,只有二十八个劳动力,他们从地里背出二十万筐石头,又背进二十万筐土,把分布在几里长的八百多亩土地,整治成大寨式台田,保证了冬麦高产。各生产队都以巴亚生产组为榜样,改良了土壤。大面积种冬小麦,水是个很大的问题,一亩冬小麦地的需水量比青稞多一至二倍。场党委先后集中一千多人苦战了两个春天,修成了一条长达四十二里的排灌干渠,为扩大冬麦播种面积创造了条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