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贯彻执行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方针
辽宁大力发展轻工业增产日用品
几年来,先后兴办了上万个小型轻工企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加了几千种,其中有五百多种是过去不能生产的新产品
据新华社沈阳一九七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电 辽宁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教导,在大力加强农业和重工业建设的同时,注意发展轻工业生产。
近几年来,全省先后兴办了上万个小型轻工企业,轻工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加了几千种,其中有五百多种是过去不能生产的新产品。化学纤维、合成洗涤剂、合成脂肪酸、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毛线、呢绒、玻璃、搪瓷、灯泡、塑料制品、服装等轻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不少产品不仅做到省内自给有余,还可以供应其他省区。
辽宁省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在发展轻工业的问题上,经历过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九五八年,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办起了一批小型轻工业工厂,生产了许多轻工业产品。但是,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借口“辽宁特殊”,以重压轻,重大轻小,大杀大砍小型轻工企业,造成辽宁轻工业“短腿”,许多日用工业品长期不能自给。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革命群众在各地党委领导下,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破坏辽宁轻工业的罪行,明确了轻工业和重工业的辩证关系,认真贯彻执行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开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沈阳市发动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揭矛盾,找差距,订措施,积极发展轻工业生产,近两年来,全市日用轻工业品的花色品种增加了一千多种。鞍山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轻工业产品,过去几乎全部依靠外地供应。最近几年,他们在大打矿山之仗发展钢铁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兴办了二百多个小型轻工业工厂,生产出四百多个花色品种的产品,活跃了市场,也满足了工业生产的一部分需要。原来工业基础较差的朝阳地区、昭乌达盟牧区等,也分别办起了一批小型轻工业工厂,生产出了半导体收音机、扩大器、灯泡、毛巾、棉背心、皮鞋、肥皂、塑料制品、罐头、电池、锁头等几百种轻工业品。营口市为了加快轻工业发展速度,发动群众对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两年共实现了一千三百多个技术革新项目,改造了五百多台设备,提高了轻工业品的生产能力。
辽宁省各地在发展轻工业过程中,注意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发展以重工业资源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抚顺市组织一百多家小工厂,利用重工业的废水、废渣生产出一百五十多种日用轻工业品。鞍山工人除了用钢渣、铁渣生产水泥、水泥瓦和矿渣砖外,每年还从这些废渣中拣回上万吨的废钢铁,重新加工成钢材支援轻工业生产。旅大、抚顺、锦州等石油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利用石油和炼油厂的尾气,办了不少小化纤厂和塑料树脂厂。不少地区还注意合理利用大工厂的边角余料,生产轻工业产品。
辽宁省各地轻工业工厂不断改进企业管理,端正经营思想,努力生产工农兵需要的价廉物美的产品。沈阳、旅大、锦州、丹东、营口等地的轻工业部门为了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组织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轮流到商店站柜台,把试制的新产品送到工厂、农村去试用,直接听取工农兵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群众意见,不断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第4版()
专栏:

战斗在梵净山上的地质队
贵州省一一五地质队二分队的广大革命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常年战斗在人迹罕见,野兽出没,海拔二千四百多米的梵净山上。去年,他们提前五十天全面完成全年计划,今年又提前二十天完成了上半年任务。
这个分队投入会战梵净山的战斗以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快探明牛头山矿区的情况。从梵净山脚的转运站到牛头山顶,要爬四十多里的高坡,沿途还要经过原始大森林。他们来到转运站的时候,正值严冬季节,气温在零下十多度。职工们以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不怕山高路险,不怕冰封路滑,同当地贫下中农一起,往山上运送物资。苦战半月,终于把一百多吨物资全部运上了牛头山。
牛头山上,气候千变万化,有时飘起满天雪花,有时又下起倾盆大雨。职工们豪迈地提出:“大雨大雪顶着干,小雨小雪加油干,无雨无雪拚命干。”有一次,一个场地的发电机突然坏了,一时无法修复,高山上一团漆黑,他们就点着火把开钻。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使钻机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停钻。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地质资料,综合评价了牛头山矿区,取得了会战梵净山的第一个胜利。
接着,二分队的职工又来到铜厂坳进行勘探。这一带全是悬崖峭壁。职工们用肩抬,用背背,用绳拉,苦战一个星期,把钻机设备拉上了山顶。但是,上山以后,发现原来测定的水量不够用,不能开钻。分队党支部派出小分队四处寻找水源。他们攀悬崖,走峭壁,找到了水源以后,还需要七百多米长的水管才能把水送上山去。山上没有路,他们就腰系数十丈的安全绳,身贴峭壁,手攀树枝,脚蹬石缝,把七百多米长的水管,一节一节地接上山顶。
在两岔河矿区,这个分队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们经受了更加严峻的考验。这里全是原始森林,看不见阳光,空气非常潮湿。他们住宿在山沟里,借着树隙间透过的微光,成天穿林海,搞普查。有一次,他们用几块木板搭了一个简易房子住宿,睡到半夜,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山洪暴发,把房子淹没了,他们就在齐腰深的水里,度过了整整一夜。经过一星期的艰苦奋战,就把这个矿区的地质图填好了。接着,钻探工人高速度高水平地打下了三个孔,找到了国家非常急需的多金属矿苗。 新华社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树立高度负责精神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北京第二棉纺织厂教育职工加强全局观点严格把好质量关烟台五金制镜厂成立质量攻关小组并健全质量检验制度
据新华社讯 北京第二棉纺织厂用算账的办法,教育职工从小处着手,往大处着眼,加强全局观点,提高产品质量。
这个厂从群众的一封来信引起了对产品质量的注意。去年冬天,商业部门转来一位顾客的来信,批评这个厂出产的棉布有疵点,要求退换。厂里有些同志听到这个批评,满不在乎地说:咱们厂生产的棉布,入库一等品率已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九,超过了上级规定的质量指标和本厂历史最高水平,这封信反映的不过是百分之一的次品的问题。厂党委抓住这件事,在职工中认真进行路线教育。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的教导,并且算了一笔账:按本厂日产量,以百分之一的次布率计算,全厂每天就要出产二千米次布,用这些次布做成一千件衣服,对这一千个顾客来说,次品率就不是百分之一,而是百分之百。
通过这样一算账,大家更具体地认识到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都纷纷行动起来,揭问题,找差距,一共找出了一百五十多条差距,然后扎扎实实地加以改进,使产品质量很快有了新的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厂棉布平均入库一等品率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三,七月份又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四。
在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老工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前纺车间老工人、操作法教练员刘桂欣,有一次看见一位挡车的青年工人轻易地把一个被皮辊挂破的坏棉条放过去了,她立即赶上去,抓下坏棉条,把它纺成粗纱、细纱,又织成布,然后拿着这块疵布给挡车工人看。她给大家算了一笔细账:一筒棉条可以纺成六个粗纱,一个粗纱可出二十个细纱,如果这一百二十个细纱分布在一百二十匹布里,就会造成一百二十匹次布。青年工人们惊讶地说:我们放过一条坏纱,原来给国家带来这么大的损失。从此,他们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细小环节。
厂党委广泛宣传了这个典型事例,要求大家向老工人学习,并且指出,产品质量的好坏,决不仅仅是成品车间的事,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把关。各车间认真进行了讨论,纷纷建立了访问下一个车间的制度。全厂还建立了每周召开质量分析会的制度。
据新华社济南电 山东省烟台五金制镜厂全面完成生产计划,今年上半年生产的各种规格的民用镜子,质量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小五金产品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七。
烟台五金制镜厂生产的小商品,有的价值几分钱,有的甚至不到一分钱。有人认为,“小商品不值钱,质量好坏无所谓。”由于这种思想影响,一度使小商品质量停滞不前。
小商品要不要提高质量?工厂党支部发动职工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小商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虽然价钱低,也要树立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千方百计提高质量。
认识提高以后,厂和车间普遍成立了三结合质量攻关小组。他们对比本厂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对各项产品逐一进行检查分析,把影响质量的原因搞清楚,然后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半年来,他们和工人群众一道攻克了八项主要质量关。
为了帮助青年工人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厂里组织老工人进行技术表演,经常举办技术训练班,使入厂一年的青年徒工也能单独进行操作,搞好产品质量。
全厂各车间、班组都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质量检验员,基本上做到从投料到成品出厂都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


第4版()
专栏: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保持光荣传统的老英雄
——记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副政委翟尚志的事迹
广州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副政委翟尚志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冲锋陷阵,努力工作,曾荣获“劳动英雄”、“战斗功臣”、“模范党员”和“艰苦朴素标兵”等光荣称号。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一直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那股子干劲。战士们高兴地称他是“艰苦奋斗的带头人”。
一九六九年春天,党组织派翟尚志到广州部队生产建设部队工作。他一听到海南岛建设“南海前哨南泥湾”,发展祖国橡胶事业,心里无比高兴,象当年奔赴南泥湾一样,打起背包就出发了。有些同志见他两鬓斑白,右腿还有残疾,有点替他担心。但翟尚志同志全不在意,他说:“越是老党员、老干部,越要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方。”
毛主席关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伟大教导,翟尚志铭记在心。他到某团第一天,炊事班见他身体不大好,给他做“小灶”饭菜,他不吃,坚持吃“大锅饭”;招待所给他准备了舒适的房间,他不住,坚持和战士睡在一起;他下连队,坚持步行。他说:“坐汽车是舒服一些,但是汽车一跑就过,看不清。放开双脚走一走,可能发现在汽车上看不到的问题。”
翟尚志和团的其他领导干部经过几个月的踏勘,画出了一幅幅开发五指山区的蓝图,但是,要把岩石峥嵘、古树参天的高山密林,变成郁郁葱葱的胶园,面前该有多少困难啊!猴子山上,乱石嶙峋,有的干部看地质太硬,开荒困难,就想向上级要炸药,要拖拉机。翟尚志却不是那样想,而是带头砍荆棘,挖顽石。同志们劝他休息,他擦着汗水说:“不多流点汗,不多吃点苦,怎么能建设好社会主义边疆。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程还很长,我们能用手挖的,就不要依赖炸药、拖拉机,把那些东西留给国家安排更大的用场不好吗?”在他的带动下,大家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苦干加巧干,在猴子山上开出了几百亩胶园。
开荒生产刚刚走上轨道,个别干部的思想转到了生活上。有人建议把草房拆掉,给团部盖座象样子的办公楼;有人主张把新做的桌椅、木床发给机关干部们;还有人准备把小自来水管拆掉,换成粗的。翟尚志不同意这样做,他说:“现在,大片土地需要我们去开垦,大批新连队需要我们去建设,这时大兴土木,修建机关,是背离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他给大家讲述了三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住窑洞、吃小米,同群众一道开荒、种菜、捻毛线,领导军民战胜敌人的伟大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艰苦奋斗的自觉性。
一九七○年,翟尚志被任命为某部副政委,他职位高了,地位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变。
去年九月的一天,一场强台风即将袭来,几个团部的电话响起急促的铃声,不时听到翟尚志的声音:“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胶林!”作了必要的布置后,翟尚志冒着风雨出发了。王助理员劝他晚点出发,他说:“群众最困难的时刻,干部要出现在他们面前。”
受到台风严重破坏的某团十五连,胶树刮倒了,梯田冲垮了,房子揭开了屋顶。正在这个时候,他们接到翟尚志前来组织抗灾斗争的消息,心里格外高兴,特意派人到山口迎接。左等右盼,见不到汽车影,听不到喇叭声,迎来的却是一位身背背包,打着赤脚,满身泥浆的老战士。翟尚志一边扶着刮倒的胶树,一边鼓励大家说:“台风刮倒了我们的房屋和树木,刮不走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刮倒的树木我们扶起来,冲跑的庄稼我们种起来,掀掉的屋顶我们盖起来。”在他的带领下,掀起了抗灾高潮,很快恢复了生产。
在去某连的路旁,翟尚志发现一个青年扔了把破锄头。他拣起那把锄头,教育青年们说:“要是当年在南泥湾,这把锄头还能开几亩荒地哩。如今条件好了,可不能丢掉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传统啊!”在翟尚志的教育下,青年们更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他们说:“翟副政委交给我们的不只是一把锄头,而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知识青年宋小薇,是一位南泥湾老战士的女儿。她刚到这里时,怕苦怕累,不肯挑重担。有一次翟尚志和她一起上山打柴,小宋越走越累,后悔不该到这深山老林来。翟尚志针对她的思想,讲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提高小宋战胜困难的勇气。开荒时,小宋双手打起水泡,翟尚志就给小宋讲述她父亲在南泥湾时的革命故事,并对她说:“你爸爸年老退休了,不少老前辈在战场上牺牲了,你们青年人可要接好革命的班呀!”宋小薇在他的教育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在劳动中处处抢在先、干在前,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锤炼自己,受到大家的好评。
翟尚志以深厚的阶级感情关心每个战士。去年春节前夕,他出差回来,一下车就下连队,挨家挨户地去看望每一个战士。在连队里,他向大家讲怎样保持和发扬我党的光荣传统;讲旧社会穷人过年逃荒要饭、四处流浪的悲惨情景;讲战争年代老前辈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战斗的事迹,教育青年不要忘记过去,艰苦奋斗干革命。他在十五个连队和农村生产队度过了三天节日。连队干部感动地说:“翟副政委为了战士,把心都操碎啦!”翟尚志却说:“干部多为战士操心,才能让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心啊。”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自觉不搞特殊化
沈阳部队后勤某医院党委,发扬我军光荣传统,自觉地同特殊化思想作斗争。从书记到委员,都注意思想上不脱离群众,生活上不搞特殊,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普通一兵的本色。
这个医院在兴建的时候,专门为院首长盖了一幢较好的房子。院长胡廷贞同志到职后,住到几间普通的房子里去,没有住那所房子。同志们劝他搬家,胡廷贞没有搬。他认为:同志们是对自己的关怀。如果自己把这种关怀认为是理所当然,就会脱离群众。只有工作上要求高标准,生活上坚持低标准,才能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胡廷贞的模范作用,带动了其他委员。党委委员李春新,住的房子地势比较低,每逢下雨天,屋里就返潮。开始,他曾想换一间好一点的房子,看到胡院长坚持和群众住在一起,便向胡院长学习,并且找出了自己思想上的差距。
去年年初,这个医院的治疗任务较重。地方副食供应部门,出于对子弟兵的关怀,想多供给医院一些副食品。为了增强大家的政策观念,党委对这事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认识到:群众越是关心爱护我们,我们越是要一丝不苟地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从根本上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党委派人耐心说服了地方供应部门,继续按国家规定标准供应。
医院驻地离林场很近,附近木材堆积如山。但是,几年来,修屋盖房,钉箱做凳,党委从未到林场买过一根木头,一直坚持到市场按国家批发价格购买。他们的模范行动,深受群众的称赞。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