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毛主席教导我们:“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它是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不能孤立地去做。”


第4版()
专栏:

提高质量要思想领先
无锡钢铁厂轧钢车间,加强生产第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结合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职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是他们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生动具体富有成效的几个片断。
在一次夺高产的群众运动中,一轧工段的日产指标遥遥领先,其他工段也急起直追,就是二轧工段掉在后面。可是,到了月底,完成任务的统计单一公布,领先的却是二轧工段。这是怎么回事呢?
党总支一调查,原来有的工段在动员中反复强调高产,不大强调优质,甚至连检验工也去参加创高产,不把质量关了。结果产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却降低了,多就变成了少。而二轧工段不是这样,他们强调对职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摆正了创优质、夺高产的关系。虽然产量比其他工段低一些,可是一等品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四点五,少就变成了多。党总支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举办了有工段干部、班组长、检验工参加的学习班,解决这个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的老问题。接着又在各个工段展开了正确处理产量和质量关系的教育。这以后,钢材质量大幅度提高了。
以后,二轧工段要完成一项突击任务,时间紧,任务急,工段党支部以为在质量上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了,因而放松了这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料,重产量、轻质量的毛病偏偏在二轧工段冒了出来。
于是,党总支和工段党支部的成员深入班组,跟班劳动,同工人们一起摸索规律,总结经验。他们了解到容易忽视产品质量的几种情况:任务急时,往往为了单纯完成任务,忽视质量;产量上不去时,往往为了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快到月底,往往为了争产量高低,忽视质量。掌握了这些规律,他们就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产的同时保证优质。一次,二轧工段乙班,在创班产百吨的战斗中,产量完成了,但其中有十一公斤产品的质量不够标准。他们实事求是,坚决不以次充好。过了两天,终于达到了班产百吨的指标,质量也全部合乎要求。
社会主义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自始至终地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不能一劳永逸的,必须经常抓,反复抓。否则,就会象毛主席告诫的那样:“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轧钢车间在提高质量问题上的实践,就是有力的证明。
编 者


第4版()
专栏:

两个截然不同的“十分钟”
一天下午,二轧工段甲班和乙班为交接班发生了争论。乙班说,时间到了,催着甲班赶快交班。甲班班长任阿三却指着墙上的电钟说:还差十分钟哩。
在场的党总支书记刘忠伟一对手表,发觉墙上的电钟慢了十分钟。为什么甲班今天不按规定在下班前对时拨钟呢?一了解,原来任阿三想在今天创个高产给大家看看。上班前,他就向本班工人提出:今天要拿下八十吨。离下班只剩五分钟了,他一看记录牌上的生产实绩是七十八吨,再一看电钟才二时四十五分,走慢了十分钟。五分钟要轧两吨钢材是不行的。怎么办?他决定今天不拨钟了。结果,占用了下一班的十分钟生产时间。
对这件事,群众中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任阿三虽然多用了乙班十分钟,但出发点是为了搞好生产,这种积极性应该表扬。有的认为:占用兄弟班的生产时间给自己夺高产,这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怎么能表扬呢?为了统一和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刘组织甲班的同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教导,引导大家联系今天发生的这件事展开认真的讨论,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有的说:要搞好生产,任何时候,都要有正确的思想。为了给本班夺高产,违反交接班制度,这种思想就不对头。有的说,思想不对头,就会把人们领到邪路上去。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要这种为小团体争名利的积极性。
你一言,我一语,把任阿三说得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来,向大家亮出了自己的私心杂念。同班的工人在听完他的发言以后,也说:今天的事,不能全怪班长,为小团体争名利的私心杂念,我们也有。当时我们也想多轧几吨钢材,觉得全班夺了高产,自己脸上同样光彩。所以,发现没有拨钟,也不提出来。
老刘见大家觉悟提高了,心里非常高兴。他说:我们车间要多出钢材,更要多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技术本领的人材,有这样的人材,就会出更多的钢材。
第二天,车间里有台轧机出了毛病。如果不换辊筒,对甲班的生产倒没有多大影响;换了,得多花十分钟。班长任阿三想起了头一天“十分钟”的教训,毫不犹豫地带领轧机组的同志,把辊筒换了下来。这样做的结果,虽然甲班生产时间紧一些,却为乙班夺高产赢得了时间。乙班在甲班的支持下,创造了班产九十二吨的新纪录。
这个总支书记抓住“拨钟”的典型事例,引导大家展开讨论,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启发了大家的思想觉悟,开阔了大家的精神境界。这样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做得生动具体。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就是要这样,紧密结合实际,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编 者


第4版()
专栏:

从一只螺丝看到一种倾向
车间里突击检修设备的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党总支委员胡锡增满身油腻,同工人一起忙着装拆机器。突然间,从青年工人小潘那里迸发出一道耀眼的蓝色弧光。老胡有点疑惑不解:小潘刚才是在起螺丝的,怎么又当起电焊工来了?他走过去一看,原来小潘正在兴致勃勃地拿着电焊枪割螺丝,还得意地说:“看,用扳头起螺丝,又慢又麻烦;用氧气割,真灵光,只要几秒钟,一只螺丝就解决了。”老胡仔细一看,螺丝是起出来了,可也被割断了。
“好好的一只螺丝,你把它割断,不就白白浪费了吗?”老胡问。
“一只螺丝能值几个钱,厂里有的是。”小潘满不在乎地回答。
当时,有的同志也认为,这么大一个车间,浪费几个螺丝算得了什么。
老胡看到这种情景,又听到这些反映,暗暗地吃了一惊。于是,他向党总支作了汇报。党总支当天晚上就召开了全车间的干部会议,就这件事进行了讨论。大家首先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的教导,又联系近年来车间里出现的其他一些浪费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深深感到,浪费的虽然是只小小的螺丝,却代表了一种思想倾向。从现象看,只不过割断了一只螺丝;从实质看,如果发展下去,就会丢掉了工人阶级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这不是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能不能贯彻执行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大问题。为此,会上决定抓住这件事向全体同志进行一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
第二天,党总支拿着那只被割断了的螺丝,向广大职工介绍了生产一只螺丝的全过程。生产一只螺丝要经过割洋元、切削、攻螺纹等好几道工序,其中包含着不少工人的劳动。而要得到加工螺丝的材料——洋元,又要经历开矿、冶炼、轧材的复杂过程,其中包含着更多工人的劳动。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大家认识到“浪费一点算不了什么”的思想,是对工人阶级创造的国家财富漠不关心的思想。接着,在全车间展开了对“浪费难免”、“浪费有理”、“浪费无罪”等等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批判。很快,全车间出现了以滥用浪费为耻,以讲求节约为荣,注意点滴节约,比如节约一个螺丝、一滴焦油的新风气。
“从一只螺丝看到一种倾向”,看得对。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由个别看一般,由现象看本质,由一点苗头看到一种倾向。这样,就能够“防微杜渐”,把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编 者


第4版()
专栏:

先进带后进的艺术
一天,甲班上班不久,就发现出钢滚道的一只牙盘有毛病。按制度规定,应该停机修理。可是在这个岗位上操作的工人却认为:我们班和其它班挑过战,为了赶进度,可不能停机。于是,就让牙盘带“病”运转,一班勉强轧出了二十吨钢。
分工管生产的党总支副书记任世根,本想对这件事提出批评。就在这个时候,刚刚接班的乙班,采取了与甲班完全不同的作法。任世根话到口边,又停住了。
原来,乙班工人一开轧机,操作工人就把出钢滚道运转不正常的情况报告了班长。这时候,有的说,换一个牙盘要少出十多吨钢,不主张修;有的说,我们这一班小漏不修,到了下一班就大洞难堵,主张修。班长当机立断,发出停机信号,组织大家抢修牙盘。结果,虽然修牙盘占了半个班的生产时间,产量却超过了上一班。第二天一早,又传来了丙班夺得高产的消息。
这时,任世根发现自己过去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是只批评差的,而不大注意表扬好的。结果,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这一次,他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决定用先进带动后进,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于是,任世根来到乙班跟班劳动。他问乙班的工人:为什么你们舍得花半个班的时间修牙盘?工人们说:机械这玩艺,你不注意保养它,就会出“工”不出“活”,甚至造成废品,损坏机器。又问:这样做,不怕掉在别人后面吗?工人们说:社会主义生产是一个整体,不能光想自己这个班的生产不受影响,更要想到整个生产不受影响。我们这个班搞了抢修,就为下个班夺高产创造了条件。而且,上半个班搞了抢修,下半个班抓紧干,也可能赶上去。
任世根掌握了这些材料,就抓住这个样板,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思想。
宣扬了乙班的先进思想,促使甲班主动作了自我批评。随着乙班的先进经验在全车间的传播,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越来越高,生产任务完成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做思想政治工作,有表扬,也有批评,但应以表扬为主。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榜样的力量……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经常表扬革命和生产中的好人好事,发挥他们的“广大影响”。象这个党总支副书记所做的这样,用先进带动后进,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就能更有效地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推动生产的发展。
编 者


第4版()
专栏:

鼓槌要敲到“点子”上
一天,一轧工段甲班有个老工人出了一起绕辊事故,停产四十分钟。事后,工段党支部书记沈洪林批评他说:你在轧机上干了这么多年,还出绕辊事故,这说明你工作责任心不强。当时,这个老工人没有吱声,扭头就走了。
第二天,这个老工人又发生了绕辊事故。同样的事故,为什么接连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呢?这次,老沈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过细地做工作。要过细,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搞错”的教导,认真细致地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几位老工人说,最近钢锭的品种和过去有些不同,操作上还是用老办法,就容易发生绕辊事故。在前道工序操作的一位青年工人也说,这个老师傅操作时两眼盯着烧红的钢条,精力很集中,两次绕辊前,他都仔细地作了检查。听了工人们的反映,老沈细细琢磨:这么说,批评他责任心不强是错了。
接着,老沈就找这个老工人谈心。这个老工人说:国家急需钢材,这我是知道的,剔出一根就要少轧百把斤,为了多出钢材,我总是尽量少报废。头一回,我也发现有点问题,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的小毛病是不会发生绕辊事故的;第二回,也以同样的心情放了过去。老沈边听边想:原来这个老工人接连出事故,并不是责任心不强,而是没有根据钢锭品种的变化,及时改变操作的方法。
于是,老沈在肯定了这个老工人对工作的负责精神后,和他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帮助他克服“墨守成规”的思想。这个老工人激动地说:老沈啊!这下算把鼓槌敲到“点子”上了!从此,他再不按老框框办事了。每当钢锭品种变化了的时候,他就和班里同志一起研究摸索适应新品种的操作方法,努力掌握轧制不同品种钢材的不同规律,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生绕辊事故了。
鼓槌要敲到“点子”上,思想工作要做到人的心坎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在深入细致方面下功夫。象这个党支部书记那样,向群众调查,找本人谈心,使思想工作能够对症下药,收到实效。那种粗枝大叶的作风,那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只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流于一般化、表面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有时甚至会把事情弄坏。
编 者


第4版()
专栏:

炉温是怎样烧上去的
一次,轧钢车间决定改烧本地煤。党总支考虑到燃料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中可能会出现问题,于是就反复说明烧本地煤的政治意义。各烘炉组的工人,也纷纷表示烧好本地煤的决心。党总支没有听到其它反映,就以为烧本地煤的问题解决了。两个月后,轧钢车间的任务猛增一倍。就在这时候,烘炉工人反映本地煤不好烧,要求改烧北方煤。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了解,原来,前次动员烧本地煤的时候,只注意说明政治意义,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没有把思想工作做到烧煤的过程中去,没有解决烧本地煤的技术问题。结果,炉温烧不上去,烘炉工人就用延长烧钢锭时间的办法来解决。现在任务一重,这个办法不适用了,思想又有了反复,因此要求改烧北方煤。
通过调查,使他们认识到,做政治工作不能象鸭子游水浮在表面,而要象船上撑篙一插到底。事前开了大会,作了动员,群众也表了决心,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并不等于问题已经解决了。问题怎样才能真正解决呢?党总支决定派路文章同志到一轧工段甲班烘炉组蹲点。
有个老工人对老路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说:
“北方煤,也有好有次,有时烧次煤,由于思想上重视,肯想办法,炉温也烧得很高;相反,思想麻痹大意,好煤也烧不出高炉温来。”老路想:这话说得对,煤的好坏,是能不能烧高炉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煤。次煤要烧出高炉温,一是思想上要重视,二是技术上还要“肯想办法”。现在的状况正是思想上重视不够,技术上想的办法不多,因而,没有解决用本地煤烧出高炉温的问题。
于是他就深入到烘炉工人中去,继续大讲烧本地煤的政治意义,从思想上提高大家用本地煤烧出高炉温的自觉性。同时,和工人们一起烧炉子,一起摸索用本地煤烧出高炉温的办法。
由于提高了烧本地煤的自觉性,大家出主意想办法,通过一段实践,抓住了风量关、加煤关、烟道闸门关三个关键,总结出解决这三个关键问题的三条经验,终于把炉温烧得又高又稳,满足了生产上的要求,使生产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在实践过程中,烧本地煤的思想认识问题最后得到了解决。
烧不烧本地煤,如何烧本地煤,这里有思想问题,要解决;还有技术问题,也要解决。这就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烧煤的过程中去,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如果不这样做,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技术工作割裂开来了,结果不仅不能解决技术问题,也不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当然,用本地煤烧出高炉温的问题也就无法解决了。轧钢车间的经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编 者
(本版由无锡市革委会通讯组、无锡钢铁厂革委会通讯组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