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自觉执行党的政策 模范遵守群众纪律
沈阳部队某部海运五○五艇指战员受到群众赞扬
新华社沈阳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九日电 “八一”前夕,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某部海运五○五艇所在的部队领导机关,接到当地革命委员会和人民群众的许多来信,信上热情赞扬这个艇的指战员自觉执行党的政策和遵守群众纪律的模范事迹。
五○五艇常年往返于海岛和大陆之间,执行交通运输任务,同当地革命委员会和人民群众的接触很多。部队党支部把对指战员进行遵纪爱民教育,作为部队建设的大事来抓,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首先了解当地革命委员会制定的一些具体政策和制度,作为部队在执行任务中应注意的事项;离开时,他们虚心征求当地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认真检查执行党的政策和群众纪律的情况。今年初春的一天,五○五艇在某岛值班,一个渔民想搭艇外出办事,但手续不符合当地革命委员会的规定。艇上干部、战士一面热情地接待这位渔民,一面派人到革委会帮助他办好手续,使这个渔民高高兴兴地上了船。
人民群众出于对子弟兵的热爱,经常给予部队各种方便和照顾。在这种情况下,五○五艇的干部、战士更加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一次,他们的艇和当地渔船停泊在一起,战士们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渔船修理机器,渔民们很感激,一定要把为集体出海打来的鱼虾送一部分给指战员们吃。指战员们对渔民的这种心意表示感谢,同时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和我军的宗旨,使渔民们愉快地把为集体打的鱼虾送交了生产队。一次,艇上的一个战士到岛上商店买菜,因为春季岛上蔬菜比较少,他就自觉地按照商店的规定买菜。服务员出于对解放军的热爱,硬要多卖一些给他,他婉言谢绝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处处要和群众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
五○五艇从爱护人民的利益出发,凡是遇到困难自己能够解决的,决不麻烦群众;实在需要帮助时,也要尽量照顾群众的利益。一天下午,五○五艇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第二天一早出航执行任务。当时这个艇需要加水,要向群众借几副水桶。但他们了解到,当地社员都在担水抗旱,借水桶会影响群众生产。于是,党支部决定,下午帮助群众抗旱,等晚上社员们休息了,他们才借来水桶给艇加水。


第3版()
专栏:

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武汉部队某部十九连严格执行政策纪律的事迹
人民解放军武汉部队某部十九连,奉命到一个山区执行伐木任务。干部战士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
家安在哪里?
连队进入山区,受到当地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生产队长听说亲人要来了,带着社员忙前忙后,早把队上做仓库用的几间房子打扫干净,给连队准备好了住房。但是,副指导员杨大华想到村前的麦子即将收割,仓库要用来放麦子,便婉言谢绝了。贫下中农知道子弟兵不肯住仓库而要自己搭帐篷住时,又主动提出把村边一亩多平地给连队用。副指导员想到占用队上的良田会影响生产,又谢绝了。这时,有的同志说:“咱们不住房,不占地,在哪里安家呀!”副指导员对大家说:“贫下中农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学习大寨,劈山造田,每一分地都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需要,就随便占用群众的土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经过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自觉执行纪律,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于是,大家自己动手,在山坡上开了几块小平地,搭起几顶帐篷。家,就这样安下来了。
应该走哪条道?
天刚亮,十九连的干部战士就上山伐木了。爬到半山腰,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通过一块包谷地,再过一个山岗,就到达林区;另一条是顺着山谷,绕一个大弯,还要翻两个山岗,才能到达。走哪条道呢?连长彭怀树毫不犹豫地带着队伍走后一条道。他对大家说:“包谷地里尽管已经踩出了一条路,我们也决不能违犯群众纪律。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决不能因为图方便而损坏庄稼。”在连长的带领下,战士们穿过山谷,翻过山岗,愉快地到了林区。
砍哪样的树?
伐木开始了,连长彭怀树带领五名战士,翻山越谷,在林区仔细观察每一棵树木,不时地在树上划着记号。指战员们就根据树上的记号进行采伐。
林区的大树很多,为什么还要做记号采伐呢?
原来国家有个规定,松树、漆树、杉树等林木要加以保护,不准砍伐。党支部坚决执行国家规定,要求干部战士只采伐杂木。这样,不仅要走路多,而且费时间。有个别同志担心因此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党支部就采取在树上划记号的办法,以便加快采伐又不砍错树。同志们自觉遵守纪律,还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护理森林,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雄鹰穿云飞
——空军某部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事迹
雄鹰展翅,穿云破雾,满载着空投物资,在青藏高原上飞翔。机翼下,浮云连翩,灰黄的大地茫茫一片。一个小时过去了,纵横几百公里,连一个空投目标也没发现。降低飞行高度,继续搜索,半个小时又过去了,除了起伏的群山,还是什么也没发现。
这是一次艰难的航行。空军某部指战员正在设法把空投物资送给普查祖国大地的高原测绘战士。高原风云多变,地面没有导航设备,凭着一份概略地图,要在这无际的高原上找到分散的测绘人员,简直象大海里捞针。可是,机长张任凤和战友们毫无惧色。他们继续在空投区飞行,一再降低飞行高度,把高原化整为零,采取“耕田式”的方法,一片一片地寻找。
“帐篷!”领航员突然惊喜地喊起来。穿过一道大山谷,在一个湖泊的旁边终于发现了星星点点的帐篷,隐约可见三三两两的人群在向空中招手。顷刻间,系着粮食、物资的白色降落伞飞出机舱,象朵朵银花在云天飘舞。
几年来,这个部队的空地勤人员,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们担负着战备运输任务,同时也把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从东北到西南,从茫茫高原到辽阔海疆,他们辛勤地战斗在万里云天,为支援工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当建筑工地急需器材和设备的时候,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及时地长途空运;千里田野上发生了虫害,他们展翅低飞,喷撒农药,保证了农业丰收;他们在人民公社受到水灾的时候,送去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他们又配合科学研究部门大胆地进行科学试验。
不久前,这个部队接受了到南方某地进行人工降雨的紧急任务。人工降雨必须依靠浓积云。这种云层含水量大,但它蕴藏着雷电,对飞机有严重威胁。在正常情况下,飞机要尽量避开它,如今,却偏偏要到云里面纵横穿行。
起飞不久,天气发生变化,雷雨堵住了航线。在机长的指挥下,女飞行员张少云操纵着飞机盘旋上升,爬高到三千米的高空仔细观察。突然发现了一道云缝,飞机象敏捷的海燕,迅速地穿越而过,直奔人工降雨的空域。这时,一片翻腾的浓积云象一座黑压压的小山,直逼机头而来。飞机一钻进去,就象大海中的小船遇到了风浪,剧烈地颠簸着。飞行员紧握驾驶杆,尽量保持飞机的平稳,机长密切注视着天气的变化,随时准备紧急处置。云中出现了闪电,雷声撞击着耳机,震得飞行员耳朵发麻。一阵冷气袭来,风挡上立刻结下了一层冰霜。远方的闪电不见了,座舱里漆黑一片,只有航空仪表的磷光,放射着微弱的光亮。
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机长刘柱初早有准备。他沉着地压杆蹬舵,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冲出了浓积云。在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气象情况以后,他们确定了退出浓积云的方位,又调转机头,朝云海飞去。就这样,他们在危险的浓积云里出出进进,奋战了两个多小时,撒完了几千公斤化学药剂。顿时,落下一场倾盆大雨。
一次,他们到祖国西南海拔四千多米的某矿区空投钻探设备。空投场地是一个直径只有三百米的斜坡,右边是高山和原始森林,左边是滔滔大江,前后都是一千多米的深沟;空投的物资,有长达八米多的钢管,有重达两吨多的钻机,还有车床和精密仪器。把这样笨重又不规则的物资,空投到如此狭小的场地,难度很大。但经过认真的准备,他们准确地把物资投在了空投场地。四个月的战斗,他们共空投各种物资五百多件,一百九十多吨,损坏率只占百分之二点二。工人同志称赞他们是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尖兵,不畏艰险的雄鹰。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顶风破浪救亲人
去年十二月二日黄昏,黄海海面刮起了八级大风。这时,山东省长岛县隍城公社南隍城二一二三号渔船行至某海面,突然机器失去动力。狂风巨浪威胁着渔船,抢险的信号火速传到海军某部领导机关。上级当即决定将这项抢救任务交给六十八号艇去完成。
顿时机器轰鸣,战艇载着子弟兵对渔民阶级兄弟的深情,劈风斩浪向战区飞驰。渔民阶级兄弟看到亲人解放军来了,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欢呼了起来。同志们立即投入到抢险战斗中。
海面上寒风凌厉,波涛翻滚。战船拖着小船,艰难地前进。忽然,缆绳断了,只见小船在浪涡里打转。战士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副艇长殷元普全神贯注,高声命令:“左满舵!”战艇迅速驰往小船方向,和小船接近。由于风大浪急,几次带缆都没有成功。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张德宏使尽全身力气,抓住缆绳不放,使战艇拖住小船。一个恶浪向他扑来,手被钢丝刺破了,但他坚持与风浪搏斗。在大家的努力下,战艇又拖着小船顶着风浪前进。
战艇快要进港了。同志们又面临着一场考验:不到一百米宽的港口,风大浪急,不时卷起旋涡;如果稍一麻痹,缆绳一断,小船撞上礁石就会前功尽弃。指导员吴文学组织大家,认真总结前几次缆绳断的经验教训,加强责任心。同志们表示坚决安全地把阶级兄弟救上来。这时,已经连续战斗几个小时了,同志们非常疲劳,有的晕船呕吐,但是他们发扬勇敢战斗的精神,坚持战斗。战艇拖着小船,渐渐地安全地进入了港口,靠上码头。渔船上的六个阶级兄弟终于胜利返航了。码头上,军民相互亲切问候,充满了团结战斗的情谊。
战士们忘了寒冷和饥饿,马上给渔民们烧汤做饭。船长郑宝林激动地说:“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毛主席,感谢亲人解放军。”


第3版()
专栏:

“爱民田”
在一处新建的铁路旁不远的青石板上,便是一小片梯田,种植的玉米长势茁壮。人们称这块地是“爱民田”。
这是怎么回事呢?去年冬天,解放军某部十二连来到这里,执行施工任务。这里山多人稀,吃菜十分困难。党支部带领全连同志,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一面作战,一面生产”的教导,决心自己解决缺菜的困难。他们在紧张的施工中,抓紧点滴时间,在光秃秃的石板上,打眼劈石,从几里外的地方挑来泥土,建成大大小小的梯田四十二块。十二连的同志称它为“大寨田”。今年春天,十二连的同志准备下种时,四川省达县河市人民公社第九大队第四生产队的贫下中农,看到解放军日夜施工,缺乏青菜,打心眼里过不去。为了使部队有足够的蔬菜供应,特意为亲人解放军种上各种蔬菜。贫下中农关心子弟兵的深情厚意使干部战士深受感动。指导员心想:贫下中农为我们抽地种菜,必然会减少粮食的耕地。我们开荒造田种菜,目的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现在既然贫下中农已抽地种菜,咱们就将“大寨田”种上庄稼,交给生产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指导员的想法在全连一讲,句句都说到了同志们的心坎上,大家热烈赞成。于是,干部战士一起动手,把底肥施得足足的,精心播上了玉米种。
不久前,部队接到命令,转战新工地时,他们又追了一次肥料,然后把玉米地交给生产队。当贫下中农知道这件事后,感动地说:“亲人解放军,处处为人民,修筑幸福路,留下爱民田。”从此,就在铁路旁树立起一块“爱民田”的石牌。当从这里路过的人问起时,贫下中农总是把“爱民田”的来历讲给大家听,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子弟兵了!


第3版()
专栏:

牢记群众纪律
去年冬季,解放军某部通信连指战员迎着寒风,野营训练来到河北省行唐县贾村公社贾村大队住宿。
贾村贫下中农听说亲人来了,大家都来到村头迎接。一位老贫农贾大爷热情地把三班迎进自己的家里,又是端茶,又是烧炕。贫下中农的亲切关怀,使战士们非常感动。他们刚放下背包,就帮助群众担水扫院。小李一不小心,把贾大爷家的磁茶壶盖碰碎了。事后,三班长拿着钱,拉着贾大爷说:“贾大爷,‘损坏东西要赔’是毛主席为我军规定的群众纪律,也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请您把钱收下吧!”贾大爷说什么也不肯收。
怎么办呢?三班长把事情的经过向党支部作了汇报。经研究,当日决定派战士小李、小吴到十二里路以外的供销社去买。两位战士赶到了供销社,正巧磁茶壶上午卖完了。他俩继续打听到离供销社五里路外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商店,前几天运来了一批磁茶壶。他们又连忙赶到那里。这时,天已黑下来了,店门也关了,他们着急地找到服务员,说明了来意,买了磁茶壶回到了贾村。这时已经深夜十二点多钟了。
贾大爷看看小李和小吴一身冻得硬梆梆的衣服,又看看刚买来的茶壶,感动的半天说不出话来,不禁想起了一件辛酸的往事:在旧社会的一天晚上,飘着鹅毛大雪,国民党反动军队闯进贾村,放火抢杀,把贾大爷仅有的几斤麦子种也抢走了。他想起过去,看看今天的情景,语重心长地对战士们说:“这真是两种社会啊!你们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毛主席的好战士。”贾大爷为了传颂子弟兵热爱贫下中农的事迹,高兴地收下茶壶作纪念。以后,他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在部队的儿子,叫他发扬人民子弟兵的传统,做好拥政爱民工作。
第二天一早,通信连指战员告别了亲人,高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出发了。贾村的贫下中农目送着一个个子弟兵,向山顶移动的红旗久久招手。


第3版()
专栏:

“拥军水”
海岛上的淡水是十分宝贵的。尤其是一遇大旱季节,淡水就更成了海岛上的宝中之宝。
去年六月,济南部队某部一连驻地的某岛生产队,准备在南山坡栽一片地瓜。因天旱、地干,需要挑井水浇地,可附近只有一连营房前有一眼井。社员们只好从这里把水一担一担地挑上南山坡。但因天旱水位低,挑上一阵,井底就露出来了。只好挑一阵,等一阵。
两天过去了,生产队长范淑红发现最近两天解放军同志没有来挑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范淑红好好调查研究了一番。
原来是这样的:一连党支部考虑到旱情较重,决定把方便让给贫下中农,连队吃水、用水到一里外的一眼井去挑。同志们说:只要对贫下中农有利,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一连干部战士热爱人民的实际行动,使范淑红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解放军同志为了保卫祖国,白天进行紧张的国防施工,晚上还要站岗放哨,收工后又要跑那么远的路去挑水,这可怎么行啊!当夜,她就找到几个社员一商量,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浇地之前先把连队的水缸挑满。第二天,她们每人都把从井里打上来的第一担水挑到一连,不一会儿就把缸挑满了。
一连指战员看着满缸水,心窝里充满了贫下中农关怀子弟兵的无限温暖。他们把它叫做“拥军水”。贫下中农的行动,给一连的同志深刻的教育。他们更加热爱人民群众,处处为贫下中农着想。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解放军某部高机连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图为战士和贫下中农一块织渔网。
郎华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