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军队干部必须帮助地方干部,地方干部也必须帮助军队干部。


第1版()
专栏:

蓬莱县委和当地驻军党委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夜校
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互帮互学
新华社济南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电 中共山东省蓬莱县委和当地驻军党委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夜校,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共同学习,互相促进,进一步增强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这个夜校是去年六月举办的。当时,县委和驻军党委都在深入进行批修整风,广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热情很高。县委和驻军党委为了加强对学习运动的领导,培养辅导学习的骨干,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夜校,县委和驻军党委的领导同志带头参加学习。夜校每周学习两个晚上,每到学习日,大家都预先安排好工作,准时到校。有的干部下基层以后,还按照夜校的计划坚持学习,回来后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现在,夜校已由开始时的五个学习小组,增加到九十多个学习小组。学员们已经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国家与革命》等著作。
这个夜校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参加学习的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紧密联系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认真读书,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增强了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各项工作越做越好。县委一个干部负责组织革命大批判的工作。在夜校里,他反复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进一步懂得了按照唯物论的反映论办事的重要性。他带领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培养开展革命大批判的骨干,实行具体指导,使革命大批判开展得扎扎实实。在蓬莱县化肥厂担任领导工作的军队干部王克家,在一次领导工人打井时,因为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就确定了井位,井打好后出水量很少。在夜校他结合学习总结了没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教训。认识提高以后,王克家和厂里的其他干部一起,到现场作了周密的调查,认真听取工人群众的意见,重新选定了井位,结果没打多深就出了水。王克家通过打井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在工作中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自觉性。
县委和驻军党委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夜校,也为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好机会。他们一起读书,同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了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的革命团结。驻军党委领导成员和机关干部在和地方干部一起学习中,看到地方干部既坚持认真读书,又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受到很大教育。他们向地方干部学习,深入连队调查研究,使部队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县委的干部也非常注意向解放军同志学习。他们运用部队同志的工作经验,加强了县委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县委和驻军党委的领导干部,还经常把群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带到夜校,在学习过程中研究解决的办法,总结领导学习运动的经验。夜校还为基层单位培养了一大批学习骨干,使军队和地方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


第1版()
专栏:

治理黄河水系土质河岸的一条新路
农科院陕西分院林业研究所同群众一起,摸索出以生物工程护岸为主的综合治河方法。它有两个优点:用料省成本低,防洪效果好
新华社西安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电 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林业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同社员群众一起,在渭河桥头滩成功地摸索出以生物工程护岸为主的综合治河方法,为多快好省地治理黄河水系土质河岸闯出了一条新路。
桥头滩护岸的生物工程包括柳坝、石柳坝、柳盘头、柳箔护坡等项,主要是以柳树桩和柳条及河滩沙石结构而成。它同过去用木料和石料结构的砌石工程比较有两个优点:一、用料省,成本低。修一座柳坝的费用只相当于同样大小的石坝造价的四分之一。二、防洪效果好。时间越长,柳桩和柳条生长越旺,防冲能力越强,没有石坝那种由于河水淘冲而产生滑塌的缺点。几年来,桥头滩的群众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自力更生地沿河岸修建起一百二十五座柳坝,营造护岸林带二千多亩,修筑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拦洪大堤三十二里,同时还修了和生物工程相配合的石坝七十二座,砌石护岸二千八百多米。这种以生物护岸工程为主的综合治理,有效地加固了沿河堤岸。原来“水退种庄稼,水来光刷刷”的八千多亩河滩地,现在变成麦稻两熟的高产稳产田。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相比,这里的粮食平均亩产提高了一倍,棉花平均亩产提高了五成,林、牧、副各业也都有很大发展。
渭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泥沙含量多,洪水期和枯水期流量变化幅度大,洪水期常常造成堤岸崩塌,冲毁农田和村庄。桥头滩是渭河中游武功县境内的一个大河滩,包括两个公社的九个生产大队。一九六四年,这里的群众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当时,在桥头滩蹲点的科研人员,同群众一起,认真总结当地同洪水作斗争的经验,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在渭河上搞了第一个“柳盘头”生物护岸的辅助工程。开春后柳枝萌发,大家从中受到启示,提出把护岸的石工程中的死木桩改成柳桩,用柳坝代替石坝作为防洪的主体工程。经过科研人员同群众的反复研究,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渭河滩上筑起了七座柳坝。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新修的柳坝,有三座当年就被洪水冲坏了。科研人员和群众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渭河水流量大,流速急,单纯的柳坝难以抵挡住洪水的冲击。问题找到后,他们用柳枝作底梢铺在坝底,以减缓河水冲力,同时从坝的形状、内部结构、坝体大小、坝间距离等方面进行改进。一九六六年春,在同一地段又重新修起七座柳坝,当年就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验。至今,这些柳坝除一个坝头被冲坏外,其余的坝体完整无缺。
柳坝试验成功了,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研究新的矛盾:为什么其他的坝完整无损,唯有一个坝头被冲坏呢?经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原因在于柳坝筑起初期,柳桩刚刚生长,树小根弱,坝头迎水面抵御特大洪水力量不足。于是,他们又分析了河床水的流向、吸取石坝的优点,在柳坝迎水面和坝头加修了一层砌石工程,筑起石柳坝,把生物工程和石工程结合起来。这样既增加了防洪效益,又延长了工程寿命。几年来,科研人员和群众在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河水流向、滩地类型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势利导,对桥头滩进行了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他们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一般防洪工程与重点防洪工程相结合,护岸与固滩相结合等原则,在桥头滩沿岸摆下了一道道防线:在顶冲河段设置了生物工程,缓冲河段营造起固滩林带,沿岸修筑起防洪堤,防洪堤间营造起护岸林带,基本上完成了对桥头滩的治理工作。


第1版()
专栏:

常熟福山公社党委重视培养农业技术员
江苏省常熟县福山公社党委,重视培养不脱产的农业技术员。
具体作法是:拨给不脱产农业技术员一定的试验基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定期举办训练班,对常用的农业基本知识,如育秧、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技术,一项一项地进行短期训练;同时,经常根据科学实践中碰到的难题和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组织农业技术员进行田头会诊,实地测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建设大队第八生产队不脱产农业技术员许金元,以前由于对防治水稻三代三化螟的基本知识不够了解,不懂虫害的生长规律,用药过早或过晚,结果药用了不少,虫没有灭掉。去年,经过在公社农业技术训练班学习,他从理论上懂得了三化螟的生长规律和防治方法。同时,他在队里搞了一分地的试验田,在三代三化螟生长期间,天天采集卵块,观察虫害的生长情况,预测螟虫孵化时期,终于正确地掌握了用药日期,把药用在刀口上,有效地歼灭了虫害。群众反映说:“药用得少,虫灭得好”。去年,这个队枯心苗下降到千分之二以下,提高了产量,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一千零三十斤。(据新华社)


第1版()
专栏:

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堡垒
——记安徽省安庆市郊区红光大队党支部
安徽省安庆市郊区红光大队,原是一个“吃粮靠统销,生产靠贷款”的后进大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这个大队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革命生产形势越来越好。粮食亩产连续六年超《纲要》,去年平均亩产达到二千零二斤。全大队拥有三台拖拉机,近百台其它农业机械,脱粒、排灌、粮油加工、照明都用上了电;大队办起了农机修配、瓦窑、石灰、养猪等十几个厂(场)。由于生产的发展,集体积累和社员收入不断增加,现有集体储备粮五十多万斤,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集体积累达四十五万元;去年,全大队进款户占百分之九十,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二十四元,这一年全大队卖给国家的余粮相当于大队五年的粮食征购任务。提起这一变化,红光大队的社员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他们的党支部,是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坚强战斗堡垒。
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大道
一九六六年春,红光大队成立了新的党支部,支部书记潘功洲和支部委员们考虑:怎样才能把生产搞上去,改变红光大队的落后面貌?他们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有的干部放弃农业,带头出去拉车搞运输;有些社员丢下农活不干,进城做木瓦工,做裁缝,干私活;有些人坐在小茶馆里闲聊天……这一切说明什么?支部应当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支委会上,大家议论得很热烈。他们说,我们要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大道,就要紧紧抓住阶级斗争,不能让资本主义势力抬头。
大队党支部决定在全大队进行一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他们首先在光辉生产队试点,发动群众,展开辩论,请老贫农忆苦思甜。曾经向潘功洲反映情况的那几位老贫农,自动地组织起来,拿着在旧社会穿过的破袄子,穿着解放后买的新褂子,和大队干部们一起,走东家串西家,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他们拿着破袄子讲解放前受剥削受压迫的苦,指着新褂子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甜。在田头休息时,他们指着田对大家说,“以前我们没有田,现在在毛主席领导下,我们有了田。要是我们不好好种田,想歪点子,那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样下去我们又要受二遍苦啊!”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红光大队的干部和社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队党支部把瓦工、木匠组织起来,为队里修理房屋和农具;把板车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运输队,为队里拉肥料,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短途运输……红光大队的田野里,社员们犁田耙地,积肥插秧,一片繁忙景象。绿油油的秧苗象地毯一样,盖满了红光大队的土地。这一年,红光的粮食亩产第一次超过了《纲要》。
红光大队党支部在以后的几年,还认真贯彻了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他们用典型事实帮助干部和社员们分清什么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什么是“弃农经商,金钱挂帅”,什么是正当的家庭副业,什么是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从而排除了“左”、右干扰,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劳动力,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去年“双抢”大忙季节,红光生产队的出勤率比过去低了。经过了解,原来是这个队没有认真执行按劳取酬的政策,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有一次,群众反映,这个队有个社员,论工作表现,不能记十分工,可是生产队的干部看他是整劳力,仍给他记了十分工。在这个队参加劳动的支委王光银把这些情况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立即召开了有部分群众参加的会议,认真进行研究。大家认为,这个“十分工”是不该记,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执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从路线斗争的高度,分析了在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以这件事为教材,在全大队开展路线教育,更好地落实党的政策。
与此同时,队长和支委们还主动找那个原先多占了工分的社员谈心,对他进行教育,鼓励他好好劳动。这个社员现身说法,向群众讲自己的体会,热情地宣传党的政策,还严格要求自己,出勤多,干活质量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红光生产队提前完成了“双抢”任务。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红光大队粮食连续两年亩产超千斤,一九七○年达到一千五百六十八斤。
一九七一年,党支部提出了“亩产二千斤,为革命多作贡献”的口号。支委会上讨论如何落实增产措施时,有的支委提出,红光大队是先进单位,我们增了产,一来贡献大,二来对其他队也有推动作用,上级应该多给我们一些化肥。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同志不同意这样做,主张靠自力更生精神,自己解决肥料问题。在大队党支部的带领下,社员们投入了紧张的积肥战斗。队里集中了二十多部板车到十多里远的氮肥厂拉废氨水;妇女和小孩割青草,沤绿肥;男社员集中翻地,清理猪圈鸡舍;还有一部分社员到城里去掏下水道,到菜场去清理烂菜……就这样,红光大队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夺得了高产。
红光大队的党支部委员,几年来从没有离开过劳动。他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苦活累活干在前,一年当中除了到上面开会,平均每个支委劳动二百七十个工以上,去年平均做了二百九十五个工。
红光大队九个支委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从来没有人超支、挪用过集体一分钱。到大寨去参观,他们带着干粮,五天时间,每人只花了八角钱。不少贫下中农都盖了新房屋,潘功洲一家九口人还挤在土改时分的旧屋子里。社员们要帮他盖房子,潘功洲说:“等大伙都住上新房子再考虑我的吧。”
红光大队有石灰厂、砖瓦窑,砖、瓦、石灰都是现成的。但到现在,大队办公室还是借用一个生产队的几间旧屋子。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全大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蔚然成风。
新华社通讯员


第1版()
专栏:

福建龙海县颜厝公社巧山生产队农科小组组长郑龙水(左一),向社员讲解水稻小苗带土移植的科学道理。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