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燕子”展翅
——北京缝纫机厂提高燕牌缝纫机质量纪事
“燕子”展翅了!
这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人们对北京缝纫机厂生产的燕牌缝纫机的赞语。缝纫机的用户们发现,燕牌缝纫机的断线次数大大减少了,噪音明显变小了,踏起来比过去轻快了。
“燕子”是怎样展翅的呢?
从思想教育入手
去年八月以前,厂里常常收到用户的来信,指出燕牌缝纫机各种各样的毛病。有的说老断线,有的说常卡针,有的说噪音太大,有的说踏起来太沉,有的说挑线簧坏了,有的说夹线螺丝断了,等等。甘肃的一位女工来信说:她买了一台燕牌缝纫机,脚踏板上少了个顶尖眼,装不上,使不成;眼看夏天过去了,一家人的棉衣拆洗缝补成了问题。要厂里赶快给她想办法。
这么多的来信,反映了缝纫机有不少毛病,使厂党委越来越感到产品质量问题严重,越来越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厂党委认为,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首先得解决从领导到职工的思想问题。于是把大量来信作为活教材公之于众,对全厂上下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
大家看了群众的批评,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觉悟。大家认识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得全心全意提高缝纫机的质量。厂领导带头斗私批修,带领全厂职工批判了那种认为只要多数产品质量好就行了,少数产品质量差没关系的错误论调。大家认为,一个零件不合格,在一台缝纫机的二百多个零件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但却会影响整个机器的正常使用。我们生产的缝纫机,即使只有百分之一不合格,这百分之一的产品到了用户手里,就会变成百分之百的不合格。这样的缝纫机又怎么体现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呢?
厂党委趁热打铁,发动群众以完全、彻底的革命精神,把已经入库的八十八万多个零部件,翻箱倒柜,重新检查,从中检查出来了大批不合格的零件。这对职工又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以前有些人总认为产品质量不好主要是技术和设备问题,通过对不合格品的分析,才发现主要是思想和作风问题。比如一种叫“小连杆”的零件,有的不合格,不是由于生产时丢了工序,就是由于加工不细。十分明显,这是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同技术和设备没有关系!
觉悟提高了,积极性就有了。各车间、各工序的工人纷纷到组装车间查看自己加工的零件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大家都在为提高缝纫机的质量而自觉奋斗了。
第一把手抓质量
这个厂的党委书记,在开始大抓质量的时候,就排除了所谓“第一把手抓质量,方向有问题”的“左”的干扰,深入车间班组,实行具体领导,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组装车间是流水作业,一环紧扣一环。党委书记在这个车间劳动中发现,流水作业线上常常有些工人离开岗位。每当这个时候,这道工序装配件就积压,下面的工序就停工待料;工人重回岗位后,只好拚命赶进度,既影响均衡生产,又影响装配质量。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手工装配劳动强度大,连续工作四小时太吃力。他就同车间支部和老工人一起研究,改进劳动管理,调整作业时间,实行上班前用十分钟准备,下班前留十分钟总结,中间有十分钟休息的制度。这样,工人们离开岗位的现象大大减少,生产效率也显著提高,原来日产四百台,现在增加到七百台,质量也有了新的改进。
一次,党委书记在劳动中发现,一个在文化大革命前担任过检验科副科长的老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没有发挥作用。这是为什么?经过调查,原来是有的人认为这个技术人员有一般历史问题,又犯过错误,觉得不好用。党委书记抓住这个典型事例,对职工进行路线和政策教育,引导职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知识分子,把他安排到能够发挥作用的技术岗位上。党和群众的信任,对这个技术人员是个极大的鼓舞。他立即开始研究牙碰梭床声响太大的问题。他放弃了星期天的休息,同老工人一起,连续工作了四十多天,对各种设备和零件作了一千多次试验,取得了一千多个数据,改变了四种零件的设计,掌握了牙碰梭床声响的规律,为解决缝纫机噪音大的问题和踏起来沉的问题作出了贡献。
使用了一个人,影响了一大群。这个厂原来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技术人员得到正确使用。对这个技术人员的正确使用,推动了全厂进一步落实党的政策。现在全厂绝大多数技术人员担负了应该担负的技术工作,使他们在提高缝纫机质量中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长”的行动带动了“一班人”。党委成员都象“班长”一样,跟班劳动,深入群众,充分发挥自己在提高产品质量中的领导作用。
培养严细作风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厂党委带领广大职工学习大庆“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许多职工在质量问题上能够从严过细,逐步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
一天,机工一车间给检验班送来了几箱针距调节螺母,上边写着“急件”字样。检验员在抽查中发现,有的螺母上的滚花纹络不清,但考虑到这是“急件”,怕返工不及,又是外表花纹,不影响内在质量,主张作合格品通过。检验班长坚持厂党委提出的台台、件件符合质量标准的原则,坚决把不合格的螺母退回去,直到返工合格为止。
又一次,一个检验员检验一根上轴。这根上轴比规定的标准只小一根头发丝的七十分之一。她犹豫了一下,想起过去她检验上轴,连差一根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的都当成合格品,现在好多了,就放进了合格品里。刚一放进去,又想起产品的检验应该一丝不苟,差一点点也是不合格,怎么能当合格品呢?于是马上把那根上轴作次品处理了。
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生产车间也随时可见。按国家规定,磨下轴工序的最大公差是一根头发丝的五分之一。这个厂为了保证产品高质量,要求达到中间公差标准。一次,一个青年女工磨的一根下轴,达到了最大公差标准,但比中间公差标准还大一根头发丝的百分之六。她想放过去,又觉得这不符合精益求精的精神。于是把砂轮校了又校,把下轴磨了又磨,直到达到中间公差规定的范围。去年八月以前,她磨的下轴合格率,按最大公差标准,一般只有百分之八十。以后,她磨的下轴合格率,按中间公差标准,也经常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燕牌缝纫机的产量和质量,都创造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去年底,全国缝纫机质量鉴定会上,燕牌缝纫机已经名列前茅。在全厂职工的努力下,质量又有了新的提高。职工们决心在厂党委的领导下,继续向前进,更上一层楼,让展翅的“燕子”飞得更高!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北京缝纫机厂由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小组,正在分析燕牌缝纫机的质量。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百分之一和百分之百
公冶平
“我们生产的缝纫机,即使只有百分之一不合格,这百分之一的产品到了用户手里,就会变成百分之百的不合格。这样的缝纫机又怎么体现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呢?”北京缝纫机厂职工的这点体会是发人深省的。
满足于多数出厂产品合格,不在乎少数出厂产品不合格,这种盲目自满的情绪,是当前影响产品质量提高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种不重视产品质量的思想,首先在一些企业领导人中间存在着。因此,这些企业领导干部,联系本厂产品质量的实际,对照北京缝纫机厂职工的体会,认真想一想,为提高产品质量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产品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工作的一个综合反映。出厂产品有些“不合格”,这就说明企业的工作有地方“不合格”,特别是企业领导人的思想有地方“不合格”。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出了高质量的产品,这是成绩;出了不合格的次品,这是缺点。我们只能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决不能用成绩掩盖缺点,决不能对少数“不合格”产品满不在乎!
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应该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的利益,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产品不合格,这样的产品到了用户手里,不好用,甚至不能用,这只能有损人民的利益,那里谈得上为了人民的利益呢?何况有的企业出厂的不合格产品还不止百分之一!
在产品质量问题上,我们提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产品连合格的标准都达不到,有关人员还满不在乎,这那里谈得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又那里谈得上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呢?
因此,企业领导人,应该象北京缝纫机厂那样,在产品质量问题上,抓住一些典型事例,教育职工,也教育自己。有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有了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好作风,才有可能使产品达到百分之百的高质量。
为了保证出厂产品百分之百的合格,首先要努力提高企业全体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同时要建立和健全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制度。要给专职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验收产品的权力,一切不合格的产品,检验人员有权拒绝出厂。为了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检验人员要自觉地这样做,企业职工要协助检验人员这样做,企业领导更要教育和支持检验人员这样做。


第2版()
专栏:

要把关,还要攻关
高峡
在当前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有的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不仅建立了严格的检验制度,认真地把好产品质量关,而且对检验出来的次品和废品进行仔细分析,积极地攻产品质量关。他们说:“把关只有和攻关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这话有理!
把关,只能解决产品是有“病”或无“病”的问题,却不能解决治“病”和防“病”的问题,而要解决“治”和“防”的问题,就得攻关。否则,只能在出厂的时候,卡住次品和废品,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以至消灭次品和废品,怎么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呢?
如果只是单纯地把关,把次品、废品挑出来了,但生产这些次品、废品的工时浪费了,原材料消耗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结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多,不能快,不能省,这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的。所以说,把关重要,攻关更重要。在坚持把关的同时,要积极攻关,才能促使企业的生产多快好省地全面发展。
把关要同攻关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负责检验的同志,应该和生产的同志一起,对检验出来的次品和废品进行具体分析:是技术上的原因,还是思想上的原因,或是二者兼有?是思想上的原因,就着重教育;是技术上的原因,就加强辅导。负责检验的同志,不仅要把好关,还要给领导当好参谋,给攻关的同志当好助手。
生产岗位上的同志,既要欢迎人家把关,也要自己主动把关,克服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打算“混关”的思想。要同负责检验的同志一起,认真分析,摸出规律,找出防止产生次品和废品的具体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既要当个积极的攻关员,也要当个严格的把关员。
组织生产的各级领导同志,要站在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努力当好把关和攻关的指挥员。不仅要结合实际深入进行路线教育,引导大家深刻理解多快好省的辩证关系,自觉地又把关又攻关;还要发动群众,定出一套相应的制度,从组织上保证把攻关和把关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让大家同心协力,团结战斗,不断攀登优质、高产、低消耗的新高峰!


第2版()
专栏:增产节约运动中的小故事

小吴学会了使卡钳
一天晚上,徒工小吴正在吃饭,忽然想起自己把最后车完的一根还没有检查的水泵轴放在合格品里了。她马上放下筷子跑回厂里,追到半成品库,一看共有四、五百根泵轴,这怎么办?要是用卡尺或千分尺量,肯定要量到天亮。但是,小吴会使卡钳了,很快就把那根没检查的水泵轴找了出来,防止了一场质量事故。
提起小吴掌握使用卡钳技术这件事,还曾经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
小吴叫吴桂芹,初中毕业后到了辽宁北票县机械厂。一次,师傅聂秀云看到她操作很不熟练,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就对她说:“小吴,你也要下功夫学技术啊!”听了这句话,小吴想:学技术还需要下功夫吗?这样做不成了“技术挂帅”?对师傅的话,她打了个问号,也就没有认真学技术。那时正是夏天,全县旱情严重,急需水泵支援抗旱。小吴分担了轴承压盖的加工任务。这本来是件很简单的活。可是,由于她没有掌握使用卡钳的技术,车一刀就用尺量一下,车十多刀就量了十几次,结果累得满头大汗,一个班才干了十多个,还有六个是废品。
这时,聂师傅走过来,亲自车一个给她看。只见聂师傅车一刀,用卡钳量一下,又车一刀就完了。经检查完全合乎质量要求。聂师傅说:“你看,贫下中农眼巴巴地等着水泵用,你不会用卡钳,只好干着急。小吴,咱们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呀。你看人家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同时又对技术精益求精。这三者缺一不可呀!”
小吴有了亲身的实践,师傅又给她讲了一定要掌握技术的道理,她思想上豁然开朗了。从此,她开始刻苦学习使卡钳的技术。她在业余时间,还经常把已经量好尺寸的零件拿来,用卡钳一个个地试着量。有时回到家里,遇到圆的东西或带眼的东西,也要用卡钳卡一卡。半年之后,小吴使用卡钳的技术果然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她车轴承压盖,一个班能车三十多个,质量也不错。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增产节约运动中的小故事

八个纱穗的战斗
深夜,金州纺织厂二纺车间交接班时,突然,一位老工人手握纱穗跑过来说:“这是一百一十号纱机刚落下来的纱穗,你看是不是错支了?”
班长兰桂娥接过来一看,立即向试验室飞跑过去。检验结果,由于上道工序的错误,十六支纱纺成了二十支纱。这种错支纱,已有八个纱穗到了织布场,如不采取紧急措施,势必给织布场造成质量事故。兰桂娥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同落纱长于治安师傅和全班工人商量处理办法。当场大家一致表示:连夜翻包查找。
全班同志来到织布场。大家面前摆了二十二个纱包,要在九千八百五十六个纱穗中,找出八个错支纱穗,决不是一时就能办到的。兰桂娥和落纱长交换意见后,劝离家远的同志和有孩子的妈妈先回去,可哪里劝得动!
霎时间,只见每个人手拿纱穗,在灯光下一个一个地比较着。凌晨两点,人们终于从近万个纱穗中找出了八个错支纱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