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深入学大寨要有革命的好作风
农安县农业生产水平原来较低,近两年来情况大变。为什么变了?农安县委这篇文章谈到几点: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抓本质问题,仔细分析政策不能落实的原因,得出必须提高干部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的结论。他们坚持路线斗争,认真落实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怎样才能学得好些?收效快些?农安县委的体会是值得深思的。——编 者
农安县有四百五十多万亩耕地,三分之二是盐碱地和跑风地,粮食总产量一直在二十八万吨左右转游,人称“老二八”。近两年来,农安变了。一九七○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四十五万吨。一九七一年,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产量又比上年提高了百分之五以上。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要把毛主席革命路线落实到基层,推进农业学大寨运动不断深入发展,必须要有革命的好作风。
抓住事物的本质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认识到,农安面貌长期不能改变,根本原因是个路线问题。路线斗争的焦点在哪里呢?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和分析。有人说,主要问题是靠天吃饭思想严重,缺乏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有人说是耕作方法守旧,不实行科学种田;有人说是“左”右倾向干扰,党的政策不能落实。认识不一致,思想不统一。虽然抓了几个典型,却没有抓住根本问题。因此,抓了一年,面貌改变不大。
我们满腔热情地要改变农安面貌,为什么事与愿违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许多同志吃不好,睡不香。
“在上边睡不着觉,不如到下边找群众唠一唠。”一九七○年春天,我们组成三个调查组,到滨河、刘家、哈拉海三个公社的一些大队,向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作调查,了解当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历史和现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发现一些地方在对待农业副业关系、种植计划、收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斗争。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认识到,农村路线斗争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是,根本的问题,是怎样走正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社会主义道路走不正,资本主义道路就堵不死。怎样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正?最要紧的是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偏“左”偏右,都是给资本主义让路。只有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才能从“左”右两边把资本主义道路堵死,使社会主义道路畅通。
调查得出了结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了工作方针。我们总结了一个公社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树立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政策的两个典型,反复宣传党的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方针、政策,并提出了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的具体办法。
这样做,打击了资本主义倾向,排除了错误路线干扰,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展。
从农安面貌的变化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革命作风和执行革命路线是紧密相关的。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取得领导运动的主动权,正确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不断发现新问题
一九七一年春耕时节,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许多社队要求购买化肥的数字突然增加,有的公社超过原来计划的两、三倍。为什么突然增加这么多?我们深入一些生产队调查,一方面看到,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种田的普及,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也发现一部分生产队忽视造农家肥,不得不多买化肥来补缺。而农家肥料少的主要原因,是养猪事业没有发展起来。
养猪事业发展缓慢的问题,一年以前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当时,我们曾经在全县大讲养猪的意义,发出了大量养猪的号召,提出了发展指标。为什么事过一年,发展仍然不大呢?我们就这个问题,到哈拉海公社调查了四个大队和二十多个生产队,发现养猪事业未能迅速发展,是因为党的有关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有的地方受刘少奇一类骗子错误路线的干扰,划不清政策界限,把粮食生产以外的各项副业生产,包括养猪在内,都当成资本主义来批判;有的因为饲料等具体问题解决得不好,也影响养猪事业的发展。通过对养猪问题的调查研究,联系农安县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具体分析,认识到,执行党的政策“左”右摇摆,实质是两条路线斗争的一种表现。
为了解决养猪政策问题,县委把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有关养猪的指示印发给生产队和每个农户,把党的政策直接交给广大群众。接着,又树立了万顺公社光辉大队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典型,推广了落实养猪政策的经验。同时,并着重解决了仔猪来源、种植猪饲料和推广醣化饲料等实际问题。这样,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绝大多数社员家里都养了猪。一九七一年,全县生猪存栏数比一九七○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六。
我们有许多同志成年累月在下边转,经常接触群众,为什么不能发现新矛盾,看不到新问题呢?通过解决养猪问题,我们认识到“身入”并不等于深入。身在实际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现象,只有多思多想,对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工夫,才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成绩能够鼓舞信心,不正确地对待成绩也可能松懈斗志。由于我们抓了路线斗争这个纲,农安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时,有的同志产生了松劲思想,认为路线斗争搞得差不多了;有的同志感到为难,不知道怎么深入。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如不很好解决,在路线斗争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就必然会打败仗。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路线斗争的理解,县委领导同志到合隆等几个公社去“解剖麻雀”。
合隆公社是个条件比较好的公社。人多,畜力壮,土质肥沃,几年来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可是,一九七一年,这里的工作却出了问题。在同样受灾的情况下,别的公社增产,他们却减了产。究竟是什么问题?县委领导同志率领调查组过细地了解情况,认真地进行分析,与公社领导成员认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在与公社干部谈心中,发现他们在做错事的时候,往往受着一种“理论”的支配。比如:县委号召进一步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他们不认真执行,认为“精力不能放在生产上”。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这些“理论”,恰恰是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修正主义谬论。对其它几个点的调查,也发现类似的情况。
这个问题对我们启发很大。联系这些问题,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有关路线斗争的理论,认识到:随着革命的深入,路线斗争变得更加复杂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了许多假马列主义“理论”,以假乱真,以修正主义冒充马列主义,妄图达到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在这样复杂的斗争中,要使我们的干部真正自觉地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就必须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弄清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马列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这样,才能坚持正确的路线。
通过这个阶段的调查,我们对路线斗争有了更深一些的理解,对于怎样深入抓路线斗争也就比较明确了。全县各级干部“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增强了,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也逐渐增强起来。经过思想和路线方面的教育,合隆公社领导班子的情况有了突出变化。
几年来,我们尝到了调查研究的甜头,把改进作风当成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县委的主要负责人每年都拿出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这样,不仅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而且不断洗刷唯心主义精神,提高了领导水平,增强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发展了农业学大寨的大好形势。
中共吉林省农安县委员会


第4版()
专栏:农村新篇

送草鞋
夜深了,湖北汉川县张池大队党支部召开的批修整风、制订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制度的会议刚刚结束,十一队的陈元清老大爷走了进来,把一个红纸包交给了大队党支部书记许维生。许维生接过红纸包,仔细端详着上面写着的几行字:“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紧跟毛主席,永走革命路。”打开一看,原来是几双草鞋。他完全明白了老人的心意,紧握着老人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您老人家对我们政治上的关怀!”
提起陈大爷送草鞋的事,还得从去年说起。
去年上半年有段时间,五队队长向端阳强调队里事情多,工作忙,参加劳动比以前少了,群众有意见。陈大爷发现这个问题,心里很不安。他想:五队队长是个年轻后生,贫农出身,从小失去父母,成了孤儿,是完全靠党一手培育起来的。如今当了干部,就不能带头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浮在上面,这怎么能带领群众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呢?他想起了文化大革命前有的干部脱离劳动,脱离群众,因而犯错误的严重教训,思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怎样帮助队长转变作风呢?陈大爷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如意。最后,他想起了红军在长征时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的光荣传统,觉得编双草鞋送给队长,可以帮助队长提高路线觉悟,增强参加劳动的自觉性。他白天给队里看田,晚上挤出时间搓绳子,编草鞋。
一天,他从街上买回一张大红纸,自己不识字,就叫孙子陈仁静端端正正写上上述那些话,包好草鞋,送给队长向端阳,并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伟大教导,引导他回忆对比,忆苦思甜,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这双草鞋不是卖的,是送给你穿的。希望你穿上它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坚定地走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陈大爷一席话,深深教育和感动了向端阳,向端阳含着热泪接过了那双草鞋。
打这以后,向端阳带头认真看书学习,积极参加劳动,领导生产,处处走在群众的前头,深受贫下中农的赞扬。陈大爷看着向端阳的进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又想,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靠广大干部来贯彻执行。为了勉励做得好的同志继续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做得不够的同志认真转变工作作风,他又不辞辛苦地编了许多双草鞋送给大小队干部和公社干部。干部们穿上了陈大爷送的草鞋,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学大寨,前进的步子迈得更快了。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好作风带来新气象
——福建省龙海县角美公社见闻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福建省龙海县角美公社,听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干部思想作风的建设,对于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对于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是多么重要啊!
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锦宅大队党支部书记黄银葵,是土改时期的老干部,工作热情,埋头苦干,就是遇事和群众商量少,头脑里缺少辩证法。他学习大寨事迹后,干劲很大,决心领导全队迅速改变锦宅面貌。
一九六五年,黄银葵听说矮秆稻种能增产,就动员全大队百分之百地种上了,因为劳力、肥料和技术跟不上,每亩反而少收了百把斤。一九六六年,他看到人家搞两熟变三熟,就把全大队的水田全部改为三熟制,因为劳力紧张,水源缺乏,不但当年收成不好,还影响了第二年春插。为了解决肥料问题,他在大队搞起“千头猪场”,因为脱离实际,搞了一阵子也垮了。
接二连三的挫败,使黄银葵十分苦恼:为什么努力要变变不了,想快反而慢了呢?
一九六九年九月,大队党支部开门整党,群众给黄银葵提了许多意见,最尖锐的一条,就是说他工作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凭想当然办事。群众的批评,触及了他的灵魂。在群众帮助下,经过学习,他总结了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深深认识到:离开党的群众路线,脱离广大群众,脱离客观实际,就要处处碰壁,一事无成;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战胜困难,改变大队的落后面貌。黄银葵听取广大贫下中农意见,先着手解决水利问题。他把引九龙江水灌田的规划和困难向群众交底,向群众请教战胜困难的办法。贫下中农一听到引水上山,非常高兴,千方百计为实现工程计划尽力。修水利、架渡槽需要大量的条石和板石。大队没有石工,到外地去请师傅,要花很多钱。黄银葵和大伙一商量,就有了解决困难的办法。他们把锅灶搬到山上,搭起草棚,学习打石。两年共打了两千多方石块,满足了建渡槽和修水渠的需要。
起吊过水槽,是这项水利工程最艰巨的任务。要把四米多长、近千斤重的石板渡槽送上七米多高的桥墩上,需要铁链滑轮,可是一时弄不到这种起吊工具。怎么办?黄银葵在工地上召集贫下中农开“诸葛亮会”,办法很快就有了:他们用木头搭起井字架,让水槽沿着井字架的横杆一级一级地升上去。大家把这种办法比喻为“蚂蚁顶泰山”。然而,用这种办法比较慢,一天才能吊四个槽,不能适应整个工程进展的速度。黄银葵和社员们商量,又研究出了一种搭“过山跳”的办法,直接把水槽架在石墩上,这样一天可以安装二十二个水槽,大大加快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人心齐,泰山移,依靠群众出奇迹。经过两年的奋战,锦宅大队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建起了十二个电灌站,架渡槽,打隧道,开凿盘山渠道,使九龙江水穿过七个山头,翻过八道坡,流进了锦宅大队的大片“望天田”,全大队每人有了一亩旱涝保收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黄银葵进一步看到了人民群众无限的创造力。他紧紧依靠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许多过去没有办成的事,很快就办成了。现在全大队普遍推广了矮秆良种;一部分有条件的土地改成三熟制;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四百多亩;集体养猪场也办得越来越兴旺。
结合实际做好政治工作
前几年,石美大队领导班子的一部分人对于政治和生产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推行了一些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表面上搞得热热闹闹,在全公社颇有名气,但生产却不如别的大队。
一九七○年春天,在整党运动中,石美大队部分党员认真地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石美大队的政治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什么精神没有变成物质?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是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等教导,深刻认识到:过去那种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形式主义做法,不但搞不好生产,而且不利于革命。政治工作只有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打击敌人,教育和团结人民,提高人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精神才能变成物质。
从此,他们有的放矢,紧密结合三大革命的实际做政治工作。一次,一个富农分子放牲畜践踏了集体的庄稼,被社员揭发,他便买了一包香烟送给一位大队干部,企图拉拢讨好,蒙混过关。大队党支部便把这包香烟当成阶级教育的活教材,打击了阶级敌人,教育了广大群众。同时,在大队举办了阶级教育展览馆,把解放以来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画成图片,让干部、社员参观;并且请老贫农回忆阶级斗争史,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使群众增强了阶级斗争观念。
石美人多地少,打算围港造田。有人怕工程大,太艰苦。党支部带领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鼓舞了群众的决心和信心,造出良田六十亩。十四队的一些社员,受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毒害较深,经常弃农经商。以前,这个队从未结合这件事对社员进行过思想教育。在大队党支部的帮助下,这个队的干部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打击歪风邪气。经过教育,风气就慢慢地变了。现在社员处处关心集体,生产越搞越好。
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几年前,洪岱大队的干部很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个大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不起来,成了全公社出名的“老大难”。
后来,长工出身的魏成同志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回顾了本大队的斗争实际,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深刻认识到: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是件小事,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要领导社员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改变洪岱的落后面貌,光动嘴巴不行,还要带头实干。他工作再忙也不忘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魏成对队里情况更熟悉了,对改变队里的落后面貌心里更有数了。他从群众中了解到,要改变洪岱十年九旱的局面,必须先解决水的问题。在兴建水利工程中,魏成专拣重活、难活干,哪里最艰险,他就出现在哪里。有一次,他带了一批基干民兵,建抽水机站的下水池。水池刚刚挖好,就碰上下雨。魏成冒着大雨,带领着几十个社员,紧张劳动一个通宵,把水池全部砌上了石头。虽然每个人都成了泥人,但大家却乐呵呵的。他们说:“干部跟我们一起干,再苦再累也心甜!”修水利需要大量的石头,魏成就跟着大家在山上安营扎寨,学习采石,终于练出了一套打石本领。他们打出了一千多方条石和板石,满足了水利工程的需要。
就这样,经过几年苦战,全大队自力更生兴建电灌站,架起石渡槽,开凿引水渠道,把九龙江水引上了洪岱大队的五座山头,扩大灌溉面积二千多亩,实现了一人一亩旱涝保收田,结束了洪岱“十年九旱”的历史。
魏成的模范行动带动了整个大队。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这个大队的党员干部中蔚成风气。全大队干部误工补贴只占社员工分总数的百分之零点八。干部的思想作风革命化,促进了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
福建龙海县角美公社群众自力更生修建的渡槽。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