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坚持调查研究 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
武汉部队某部副团长 郭万林
去年十月份,我们部队转到了新工地,党委决定我到工地指挥部队施工。这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我决心和全体指战员一道多快好省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开工后,有个连队的掘进速度跟不上。他们处在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掘进速度上不去,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认为原因是施工器材供应不周,干部、战士不熟悉新的施工方案,不了解担负的任务与全工地施工进展的关系。于是就帮助连队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是进展还是不大,大家都很着急。工地上,风钻哒哒响,人来车往,广大指战员夜以继日地为完成施工任务而紧张劳动。望着这沸腾的战斗场面,更使我感到责任重大。如果我们组织领导不当,那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我决心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教导,深入到施工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施工情况,摸清工效不高的原因,取得领导施工的主动权。
我到这个连队的作业面上,参加施工实践,观察施工情况,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干部、战士学习和了解情况。我发现,由于作业面太小,风钻班和出碴班在作业时间上有矛盾。风钻班要等出碴班快出完碴时,才有地方上去打眼放炮;出碴班又要等风钻班钻眼放炮后,才能上去出碴。这样,虽然同志们的劲头很足,但是你等我,我等你,出现了窝工现象,影响了施工效率。战士们说这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有劲没处使”。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与出碴班和风钻班研究后,改边扒碴、边出碴为先扒碴,后出碴。每次放炮过后,首先全力以赴给风钻班扒出钻孔的地方。这样,钻孔和出碴同时进行,加快了施工进度。
两次实践,出现两种情况:开始,凭着过去的经验,帮助连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对情况了解不够,没有抓住施工进度不快的主要矛盾,所以效果不大。后来,深入到施工第一线,坚持调查研究,找到了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尽管过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新的情况下,没有调查研究仍然没有发言权。
解决了窝工和其它一些问题之后,这个连队的施工进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施工进度能不能再加快呢?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为了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我又深入到作业面上,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每一道工序,从中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爆破后岩石断面上有大部分炮眼都剩下一截没有炸开,有时一米多深的炮眼有五、六十厘米深的“残眼”,尤其是岩石裂缝处的“残孔”最深。其它掘进连队也反映“残眼”比较多。这样,爆破效果小,还容易隐藏“哑炮”。要是能够制服“残眼”,就既能提高爆破效果,又有利于安全施工。我召开了现场会,和风钻手、炮工一起对以往在老工地施工爆破后“残眼”少和新工地残眼多的原因作了分析。大家通过分析,一致认为,主要是这里的石质和岩石的结构和老工地不同。老工地的岩石石质坚硬,作业断面的石头结构紧密,整体性强,不影响爆破效果。与此相反,这里的灰岩石质比老工地松软,岩石断层纵向裂隙多,作业面上的石头整体性差;这里的土是沙土,没有老工地的土粘。到新工地后,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些,还是用老工地的方法钻孔、装炮。风钻手钻孔时,没有适当地改变炮眼的角度和深度,使眼孔的位置避开裂隙;炮工还是用老工地的办法装药填土,炸药上面的土填得不严实。结果,岩石的裂隙和沙土都“跑气”,因而达不到应有的爆破效果。我和大家一起根据现有的情况,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了避开裂隙,钻浅眼,装药后适量填土,把土砸紧等措施。这样,炮起爆后,效果果然大了。由于改进了施工方法,制服了残眼,工效又提高了一步,掘进速度比原先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左右。其它连队结合这个连队的经验,也适当地改进了施工方法,使施工进度不断加快。
在这次帮助连队提高爆破效果中,我更加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要使自己的认识跟上客观情况的发展,就得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调查研究,使过去的认识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深入工地组织施工的过程中,每参加一次实践,每做一次过细的调查研究,都有一次新的收获。这里,我深深感到: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的唯一的方法。在党的培养下,过去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领导施工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宝贵的,但是决不能因此而故步自封,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如果不继续实践,不坚持调查研究和依靠群众,必然还要犯主观主义的毛病。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只有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不断调查研究,自觉改造世界观,才能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


第3版()
专栏:

深入实际 抓好典型
中共无锡县东亭公社党委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必须深入实际抓好典型,才能推动学大寨运动的不断深入开展。
一九六九年,我们根据本地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情况,决定把扩种双季稻的面积从过去的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增加到百分之五十。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一年双季稻面积仍然只占百分之二十。
扩种双季稻明明是一件好事,为什么群众不照我们的意图来办呢?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毛主席指出:“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通过学习、讨论,我们逐步认识到:一个领导者要指导全局工作,必须手中有典型。如果领导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抓好典型,就不能获得真知,指导工作就可能犯主观主义和瞎指挥的错误。
斗争的实践,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党委书记章凤歧是个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干部,情况较熟悉。他认识到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种田年年有新情况,如果不调查研究,抓好典型,指导全社工作就不能做到胸中有数,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他到东亭大队去蹲点,虚心向干部、贫下中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发现这个大队过去种双季稻所以搞不好,主要是由于一部分社员没有摆正粮食生产和副业生产的位置,外出搞副业,影响了农业生产。他紧紧抓住这一反映两条道路斗争的大问题,在干部、社员中进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大家的路线觉悟,及时帮助大队、生产队把农副业的劳力作了合理安排,保证农业战线上有足够的劳动力。这样,一九七○年全大队都种上了双季稻,水稻产量比一九六九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二,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副业生产也得到了发展。
章凤歧同志深入实践抓典型的经验,使大家感到,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路线斗争为纲,不断深入实际,注意收集、创造和推广带有典型性的经验,才能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后来,我们党委成员都深入各大队了解情况,发现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也有重副业轻农业的思想。于是,我们在全公社发动群众“学大寨,赶东亭”。结果,全社种植双季稻的面积不断上升,粮食亩产也大幅度提高,形势越来越好。在大好形势面前,我们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成绩,找差距,发现有不少队水稻单产水平还很低。我们便到东亭大队,总结了他们在自力更生大造自然肥料的基础上,做到布局巧、育秧壮、耕作精、管理早、防治病虫准的五点经验,在全社介绍推广,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深入实际,抓好典型,决不是一般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改进领导思想作风的根本问题。


第3版()
专栏:

失败者成功之母
解放军某部机械连,担任着某项工程的混凝土搅拌任务。过去,每天都要有一支一百五十多人组成的队伍,把一袋袋水泥从拌和站的一边搬到灰台上,然后倒入灰罐,掺入沙石,进行拌和。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人力占用多,而且施工效率低。
看到这种情况,指战员们心里可着急啦!技术员陈连生也为此操心。他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反复思考毛主席关于“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的教导,深深地感到,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反复实践,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真正的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混凝土搅拌工作也一样,只有掌握了它的规律,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他决心和战士一起搞技术革新。
他们组成了革新小组,坚持在实践中摸索采用机械输送水泥的办法。他们首先对水泥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形态进行分析:袋装水泥与空气接触面小,不易扩散;而散装的水泥同空气接触面广,容易扩散。于是,他们试验把袋装水泥拆散倒在一个预制的大铁斗内,使水泥向下流入大皮管,然后再装上一个鼓风机吹风,使水泥和空气混合,就可以使水泥不断地流入灰罐。
实践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试验中,矛盾出现了:水泥倒进罐里却不象自来水那样顺着管子流出,而是随着风从罐内排气口跑掉了。第一次试验失败了。
面对困难,大家并没有灰心泄气。他们懂得,“失败者成功之母”。人们在实践中失败了,但从失败中得到教训,为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们要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真正认识事物的规律,就必须坚持从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不能停留于一次二次的认识上。于是,他们又根据有些工厂煤粉输送器设备上的“风料分离器”的原理,仿制了一种“风料分离器”。这种分离器进口小、中间大,工作中能逐渐减小风的压力,从而使水泥顺利落下。可是试验了几次,效果仍然不好。大家对此又作了研究,认识到前几次虽然对水泥看了看,摸了摸,作了些调查,但只是感性认识,只看到水泥和煤粉的输送行程一样,没有看到水泥和煤粉颗粒不一样,二者的性质、形状不一样。显然,用输送煤粉的设备去处理水泥,就必然要在实践中碰壁。以后,他们参观了相同工作情况的许多厂矿,反复研究了兄弟单位的有关经验,把原来的“风料分离器”进行了改革,严格控制水泥的流速,使它顺利地输送到所需要的地方去。一次、二次、三次……,就这样,他们反复实践了十多次,一个水泥气化装置——“风动水泥输送器”终于诞生了。
今天的拌和站,机器隆隆,马达轰鸣。水泥就象水泵抽水一样源源不断地进入灰罐,然后通过磅秤,按照一定的比例与砂石混合,由皮带机输送到拌和机搅拌成混凝土。整个工序,有条不紊,生产效能很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水貂在南方“落户”的启示
洪泽县水产试验场
水貂是一种珍贵的北方毛皮兽,它能不能在南方“安家落户”呢?有的人曾经武断地说:水貂在中国南方不但养不好,而且养不活。可是,我场四年来的养貂实践生动说明,水貂在南方不但养得活,而且长得很健壮。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是骗人的鬼话。
水貂南移以后,最困难的问题是怎样安全度夏。一九六八年下半年,我们从北方引进了五十只种貂。第二年夏天来到了,起初还好,到了大热天,水貂就开始一只接一只地中暑死去。我们急忙想法子防暑降温,买来冰块碎放到貂笼里。这样,虽然能解决问题,但花钱太多,行不通。
我们想,办事都得依靠群众,就发动全场职工为解决养貂的防暑降温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冰块既有能够降温的一面,又有溶化得很快的一面,有长处也有短处。能不能找到一种既能降温,又不溶化的物体来代替冰块呢?”有人提议用井水浸过的砖块试试看。一试,果然有效。井水浸过的砖块湿漉漉的冰凉冰凉。一放进貂笼,水貂可乐了,有的趴在上面休息。砖块里的水分不断蒸发,职工们按时朝上面浇井水。
从采用“井水润砖”降温法后,场里再也没有发生水貂中暑的事。曾经认为中国南方养不活水貂的人,在这些普通职工创造的有效办法面前表示信服了。
水貂能在南方度夏,只是打破了所谓水貂在南方“养不活”的迷信。必须让它们在这里繁殖,才算“安家落户”。我们决心精心做好配种工作。第一年没经验,打听一下,北方兄弟场是在三月份配种。一些人也断言配种不能早于三月。可是,我们在二月份就发现大多数水貂“咕咕咕”地乱叫,发情的象征非常明显。我们想,兄弟场都在三月份配种,应该尊重人家的经验,所以等了又等,一直拖到三月份才配种。结果,母貂产仔率很低。大家就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找原因。毛主席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认识到,北方兄弟场在三月份进行配种工作,是在当地的具体条件下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但是,这种经验在南方是不是行得通,还得拿到实践中去检验。把北方的经验看作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律规定“水貂配种不能早于三月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实践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水貂南移以后,由于气候等方面的条件和北方不同,水貂发情期提前了。所以,配种工作也应该适当地提前,不应当死搬北方的经验。第二年,我们场的水貂比北方兄弟场提前六天开始配种,结果母貂产仔率提高了。去年,我们又总结了前年配种的经验,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母貂空怀率下降到百分之十七,有的母貂一胎产仔十一只。
到去年为止,北方水貂已经在洪泽湖滨繁殖到第四代。北方水貂已经在南方“安家落户”了。但是,这还很不够,还要保持和不断提高貂皮的质量。为了保持貂皮质量,我们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拿饲料来说,北方兄弟场是以咸水鱼或兽肉为主,我们是以淡水鱼为主。因为淡水鱼里有一种降低水貂食欲的物质,不能和北方一样喂生的,必须煮熟了喂。开头一个时期,我们仿照北方兄弟场的配食单进行喂养,水貂慢慢地消瘦了。什么道理呢?“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经过反复琢磨和向兄弟场请教,才知道淡水鱼的营养价值和咸水鱼不一样,加上经过高温蒸煮,养料还损失了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搞出一个既满足水貂的生长需要,又适合本地情况的水貂“食谱”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反复认识,我们不但学会了配好貂食,而且大体上掌握了各个水貂的不同食量。在职工们精心喂养下,水貂都吃得美滋滋的,加上做好防治疾病等工作,一只只长得活泼健壮。我们向国家提供的八百多张貂皮,经过有关部门检验,都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我们在饲养水貂上取得的成绩,是我们学习和运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的结果。同时,这是用活生生的事实给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唯心论的先验论以有力批判。但是,对于在南方怎样养好水貂,我们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结,还要更加刻苦地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虚心向兄弟场学习,为在祖国南方进一步发展水貂养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3版()
专栏:

河北省涞水县垒子煤矿的负责同志,深入生产斗争第一线,调查研究,不断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