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兵写兵 兵演兵
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解放军许多部队的业余文艺活动,象盛开的鲜花,兵写兵、兵演兵的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部队的建设。
在火热的斗争中熟悉战士
沈阳部队某部的文艺宣传队一成立,队员们就分头深入到各连队,在火热的斗争中改造思想,进行文艺创作。队员张维忠来到三连以后,成了连里开展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教唱革命歌曲,演文艺节目,办黑板报,样样都带头去干。但他对于文艺创作,却感到摸不着路数,还认为连队生活平凡,没有什么好写的。一天,指导员把战士在战备施工中写的一些诗词交给张维忠,让他谱成歌曲。这些诗词表达了战士们的高昂士气和豪迈气概。张维忠本来会谱曲子,可是,他坐在屋里谱了三天,也没有编出满意的歌来。
张维忠感到有些苦恼。他打开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真读起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毛主席的教导使他醒悟过来。他想,自己的问题也正是在这里,人虽然下到了连队,但没有真正和战士一起投入火热的斗争,因而对战士的思想感情不了解,对战士的语言不熟悉,这怎么能搞好创作呢?张维忠立即转变作风,深入到战士当中,老老实实地向战士学习。战士们的革命激情,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很快谱写出了一首革命歌曲,满怀深情地歌颂边防部队的火热生活,唱出了边防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
一年多来,这支宣传队坚持向战士学习,进行创作,自编自演了四十多个反映部队斗争生活的文艺节目,有力地鼓舞了战士的斗志,加强了部队的建设。
《夸班长》为啥受欢迎?
伴随着海潮声,济南部队某部战士业余演出队正在给海防战士演出自己创作的数来宝《夸班长》。战士们十分喜爱这个节目,欢迎的掌声响个不停。
这位被夸的班长是这个部队的电话班长,他入伍不到两年,工作很积极,学习很努力,能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有许多模范事迹。部队党委决定宣传他的事迹,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演出队的高华亭。
有关这个电话班长先进事迹的材料,过去别人已整理了不少,看来编个节目已经够用了。但是,高华亭提出要更深入地去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熟悉他的思想感情,才能把这个先进人物写好。
高华亭打起背包来到电话班,和班长生活在一起。白天,他俩一同工作;晚上,在一盏油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交流学习体会。有一次,他们一起到芦苇滩上架线,苇茬子把班长的鞋戳坏了,脚上拉了几道口子,但他全然不顾,回来后照常工作,并且练习爬杆动作。高华亭劝他好好休息,他说:“为党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光‘爱’不练那能行呢?”高华亭同他在一起经过十多天的生活,对这个班长的情况和思想感情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最后编出了数来宝《夸班长》。演出后战士们非常欢迎。演出队也通过他的实践受到启发,大家提出要“写先进,演先进,首先学先进”。
永远当战士的小学生
南京部队某部炮一连的战士业余文艺宣传组,从去年以来自编自演了十多个小话剧,三十多个曲艺唱段,还写一些小说、散文和诗歌。
这个业余文艺宣传组平时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部队进行千里野营训练时,他们除和战士携带一样多的战备物资外,还背上宣传器材,在队前队后进行宣传鼓动;一到休息和宿营时,他们不顾疲劳,自动深入班排了解战士的先进事迹,并立即编成演唱节目,开展宣传活动。
有一次,宣传组成员王洪全因胳膊受伤进了医院。他在医院三个月,时时注意向医院的战士学习。和王洪全同病房的兄弟部队的一名班长,听说部队即将进行野营训练,再也呆不住了,几次要求医院让他提前出院。这位班长的革命热情教育了王洪全,他就以这位班长为典型,创作了一个小话剧《野营前夕》,寄回连队。部队当时正准备野营训练,进行思想动员,王洪全创作的节目及时配合了部队的工作,发挥了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山村社员爱山歌
——记福建才溪公社开展唱革命山歌活动
毛主席教导记心上,路线教育不可忘,
南山脚下擂战鼓,才溪河畔春耕忙。
撑船不怕过险滩,走路不怕上高山,
不误农时赶季节,鼓足干劲夺高产。
这是革命老根据地著名的模范乡——现今的福建省上杭县才溪公社社员在今春举行的一次山歌晚会上唱的一支革命山歌。山歌晚会是围绕着宣传三月九日《人民日报》社论《抓路线教育,促春耕生产》进行的。晚会上,农民歌手一个接一个引吭高歌,反复宣传《人民日报》这篇社论精神。社员们情绪热烈,他们既欣赏了一支支动听的革命山歌,又上了一堂路线教育课。第二天一大早,社员们更加意气风发,奋战在春耕生产第一线。他们决心在去年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年增加近三成,造林、养猪、香菰生产等多种经营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夺取今年农业生产的更大丰收。
才溪公社地处素有“山歌之乡”之称的闽西山区。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就唱着山歌欢送亲人参加红军,欢迎胜利归来的子弟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里群众性的山歌活动更加活跃。才溪人民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用革命山歌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在才溪公社,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青年民兵、妇女和中小学生围在一起,倾听一位老妈妈唱当年才溪儿女支援红军打胜仗的山歌:
扁担弯弯一行行,千篓万担送公粮,
增产节约为前线,支援红军打胜仗。
这位老妈妈就是六十三岁的共产党员王秋莲。王秋莲是当年毛主席表扬过的才溪乡的妇女代表,那个时候她就用革命山歌积极宣传群众,并带头动员自己的丈夫参加红军。解放后,王秋莲重新被大家推选为妇女代表。她和当年一样,常用革命山歌宣传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当前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中,王秋莲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新旧社会的对比,编唱了一支支新的革命山歌,愤怒地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热情地歌颂党和毛主席。她唱道:
才溪人民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
感谢救星毛主席,指明幸福路一条。
才溪的革命山歌活动,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时期,一小撮阶级敌人趁机捣乱,暗中散布黄色歌谣,贩卖封、资、修黑货,妄图腐蚀青少年。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农村的文化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去占领。才溪人民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几年来,他们紧密结合三大革命运动,开展唱革命山歌活动。他们用山歌宣传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用山歌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罪行,用山歌表达社员抓革命、促生产的革命豪情。
为了使革命山歌活动更好地为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才溪公社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对这一群众性文艺活动的领导,要求各大队党支部组织团支部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对流传的山歌进行整理、加工,并且通过举办学习班,组织山歌手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他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现在,全公社各个生产队一般都有三至五名青年骨干歌手。这个公社党委的领导成员和各大队的干部,为了进一步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革命传统,经常请一些老红军战士、老赤卫队员和老儿童团员讲革命传统,并且和这些老同志一起高唱流行在才溪的革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
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山村挂银幕
清晨,金色的阳光映红了巍巍的太行山。长年活跃在太行山区的赞皇县电影放映队员们,正在向海拔一千四百多米高的偏僻山庄——清泉村前进。傍晚,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小小山村的土坪上挂起银幕,全村社员都高高兴兴地搬着板凳来看电影。一位贫农亲切地对放映员说:“你们走这么远的山路,辛辛苦苦地把电影送到俺家门口,叫俺怎么不高兴呢?你们送来了党对贫下中农的关怀啊!”
放映员焦中荣、张贵明听着老贫农的话,回忆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情景。有一次,在孟府公社放映电影,离公社十多里山路的清泉村贫下中农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两名干部翻山越岭来请电影放映队也到自己村里去一趟,可是电影放映队竟然嫌这个村庄人少,怕赔钱,没有去。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赞皇县电影放映队的队员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联系实际,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自觉性。他们重新安排了放映点,放映点由原来的二百零七个增加到了二百五十九个,不论是几百户人家的大村,还是二、三户的山庄,都尽可能地照顾到。
一次,放映队的几个同志从楼底公社出发,前往虎宅口公社的一个大队去放映电影,途中经过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小山庄。这里群山环抱,远离大队,居住在这里的老贫农没有看过电影,放映队决定在这里放映一场。当时正是中午,放映员就在社员的屋子墙上挂起银幕,为全庄八口人放映了一场电影。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区,交通不便,住户分散,给电影放映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一次,电影放映队在一个大队放映完电影,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几天的长途跋涉,累得放映队员腰酸腿痛,他们很想休息两天。可是,他们想到还有许多地方的贫下中农正在渴望看革命样板戏的电影,就精神抖擞,浑身充满着力量。天刚黎明,他们就冒着凛冽的寒风,背着放映器材,向十里以外的枪板沟出发了。沿途,山峦叠嶂,沟壑纵横,越走越艰险。突然,厚厚的冰层出现在眼前。大家带着放映器材,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前进着,累得满头大汗,终于越过了八百米长的冰层路,来到了枪板沟。贫下中农纷纷赶来,象接待亲人一样,欢迎放映队的同志。队员们立即给全村放映了革命样板戏电影《红灯记》。社员们看了很高兴。他们表示,决心以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劈山开岭学大寨,为革命做出新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河北省秦皇岛市玻璃厂小学业余文艺宣传队,利用课余时间,到海防前线为部队指战员演出文艺节目。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