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发挥人的潜力 挖掘设备潜力
——记茂名石油公司露天矿依靠群众管好设备的事迹
广东茂名石油公司露天矿,是采掘油母页岩的大型矿山。这里机械化作业程度比较高,因此,努力管好设备,不断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挖掘设备的潜力,就成了发展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抓 修 理
过去,这个矿也抓设备修理,但只能做一些小修;主要设备要中修和大修,都要送到数千里以外的抚顺、哈尔滨等地去。不少人成天忙于搞托修计划,忙于四出订修理合同。由于兄弟单位的任务重,有许多修理项目排不上号。结果,有的设备躺在露天等待送修,有的设备只好“带病”运转,既影响设备的寿命,也影响生产的发展。
维修设备,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露天矿的领导同志针对这个问题,下去同工人群众商量。工人们说:“我们不能光依赖别人,还得自力更生,创造条件,自己修理。不发挥人的潜力,就挖不出设备的潜力!”工人们算了一笔账:每年送到东北修理四台电机车、自翻车,光是等候修理和途程运行的时间,就得花去三个月,相当于一台机车一年不工作。这对生产的影响多大啊!
听了工人们算的这笔账,领导上深有所悟:是呀!整天要挖掘生产潜力,可就没想到修理设备这方面蕴藏的潜力。他们同工人群众细心商量,决心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把单一的托修计划改成以自修为主的计划。
依靠了群众,发动了群众,就调动了各方面修理设备的积极性。技术条件不足,他们互学互帮,边学边干;人力不够,他们互相支援,团结奋战;设备不全,他们修旧利废,自己制造。现在,已经逐步做到了自翻车中修、电机车年修、火车架检、电铲大修、钢轨修理等不出矿。这样,使待修的设备及时得到了修复。去年自修三十三台电机车、自翻车,免去了送修的空驶里程二十三万八千多公里,缩短了四分之三的修理时间,节约了修理费用二十万元。
抓 配 件
发挥了人的积极性,挖掘了设备修理潜力,工作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但是,又碰到了另一个问题:一台即将修复的电机车,由于缺少一个逆转器胶圈,出不了库。
问题反映到矿领导那里,引起他们的重视。他们调查了其他单位,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一台砂泵,因为叶轮磨损,更换不上,被迫停止运转;一条电车输电线,因为没有镀锌金具,只架了一半。
矿领导马上派人四出购货,可是一时满足不了需要。正当领导非常焦急的时候,矿区供应站的保管员把自己制造的胶圈送了上去。检修师傅紧紧握着保管员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别看胶圈这个配件小,影响可大啦!”
群众送来了胶圈,也送来了办法。这给矿领导很大的教育。前一段时间,虽然抓了修理,却忽视了抓配件。顾着打鼓,忘了敲锣,没有处理好修与配的关系。接受这个教训,矿领导把问题交给了群众。全矿掀起了自力更生造配件的热潮。水采工人建炉炼铁,自铸砂泵叶轮;架线工人支起两个破油桶,造出了成批的架线金具;保管员再接再厉,扩大生产,胶圈品种发展到一百零二种,满足了矿山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机务工人更是一马当先,不但自己制造机车铸铁闸瓦,而且试制成功机车塑料闸瓦,自力更生建成了生产装置,为国家节约了十万多元。
抓 保 养
“机器灵,人要勤”。提高设备完好率的根本措施,在于注意保养。只有加强了平时的保养,才能巩固“抓修理”、“抓配件”的效果,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设备的效率。
机器保养,不是单靠一道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具体的保养办法,也不是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出来的。怎么办?还是要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
这个矿的机务队,过去机车完好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五。通过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工人们提高了当家作主的革命责任感。在运输任务繁忙的情况下,他们见缝插针,全面保养设备,表示“宁愿自己穿油衣,不让机车沾油泥”。他们发现有些设备保养不好,是很多新工人不懂技术或操作不熟练造成的,就立即开办了业余技术训练班,帮助新工人尽快掌握保养技术和操作方法。不久,机务队的设备完好率就迅速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露天矿的领导同志深入这个机务队,抓了这个典型,并在全矿推广。一个多月,广大工人就对全矿八百多台主要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逐台制订了保养计划,建立了保养责任制。同时,广泛开展了学习技术的活动。工人们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注意保养,设备变样。现在露天矿的设备完好率已由过去的百分之八十二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五,设备故障率大大下降,利用率迅速提高,产量不断增长。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短评

兵要精,武器要好
管好设备,这是当前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产品质量,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毛主席说:“兵要精,武器要好。”工人手中的设备,有如战士手中的武器。要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生产,主要得靠觉悟高的工人,也就是要有精兵;同时,也还要靠效能高的设备,也就是要有好武器。企业领导,如果只重视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思想上的片面性,应该加以克服。
工业企业中的一台台机器,一套套设备,是我国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用各种宝贵的材料,通过艰辛的劳动制造出来的。党和人民把这样的机器和设备交给我们使用,让我们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便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多么重大的政治责任!一切企业的领导,应当通过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觉悟,建立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要教育职工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精心地保养、维护和使用各种机器设备。不能只顾生产,不顾管理;只顾制造,不顾维修;只顾主机,不顾配件。否则,就是对革命和建设事业不负责任。
茂名石油公司露天矿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领导上狠抓设备管理,发动和依靠群众,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生产也就能更快发展。


第3版()
专栏:

一封来信
一位“五·七”战士,从辽宁盘锦垦区给抚顺橡胶厂寄来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他买了一双农田鞋,穿了两个月,鞋就断底了。希望工厂以后要注意产品质量。
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说:鞋坏了,给寄双新鞋去,这也就够负责任了。可多数同志认为,寄双新鞋去是应当的,但是离“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这个标准差得还很远。因为这样做只能解决这一个人的穿鞋问题。如果断底的原因不查清,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胶鞋质量,怎么能为人民服务呢?
厂革委会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用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两把尺子,来衡量自己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这才统一和提高了大家的认识。按前一种意见办,虽然也是为人民服务,但是极不完全,极不彻底。按后一种意见办,从根本上提高胶鞋的质量,这才符合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厂革委会立即派人到盘锦垦区调查,找到了鞋底折断的主要原因是“欠硫”。调查人员回来以后,厂革委会组织大家对硫化罐进行了温度测定,改进了设备,终于提高了鞋底的质量,解决了断底的问题。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一个垫圈
去年十一月间,山西电机厂的工人正紧张地进行电机出厂前的试验工作。突然,一台电机发出了嚓嚓的响声。拆开一看,发现转子平衡柱上的垫圈甩下来了,转子和锭子产生了机械磨擦。是偶然一台呢,还是其它电机也有类似问题呢?工人同志们提出:为了确保电机质量,要把所有电机逐台进行一次检修。
可是,在新生产的一百多台电机中,绝大部分已经试验出厂。究竟该怎么办呢?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既然货已经发走了,那只能等用户找上门来再修,否则就算。但多数同志认为:从没有出厂的电机检查情况来看,虽然垫圈掉下来的是极少数,但垫圈稍有松动就不能经久耐用,会直接影响生产。他们主张不管出厂与否,都要重新检查。厂党委采纳了群众意见,选拔八名老工人组成一支检修队,奔赴全省五个地区,逐台检查电机质量。
这支检修队,跋山涉水,对已出厂的八十多台电机普遍进行了检查,及时解决了有些电机垫圈松动等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深深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回厂后,厂党委又启发大家围绕产品质量问题,找差距,挖根源,订措施,使电机质量普遍提高。从去年十二月份以来,这个厂产品合格率由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四。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编后

高标准和高质量
上面两件事体现了一个思想:要使产品提高质量,自己头脑中先要有对革命、对人民负责的高标准。
一位顾客写信反映新鞋断底了,马上给他寄一双新鞋去,这是一个标准;不满足于这一点,而是同时调查断底的原因,从根本上提高胶鞋的质量,这又是一个标准。
发现一台电机的垫圈出了毛病,立即把它检修好,这是一个标准;不满足于一台电机问题的解决,还想到已经出厂的更多的电机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专门派人跋山涉水为所有用户普遍检修,这又是一个标准。
标准不同,反映了对革命、对人民负责程度的差别。前一个标准只能是低标准,后一个标准才算得上高标准。
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两件事说明,我们许多企业正在努力实践毛主席的这个指示,努力达到毛主席提倡的高标准。精神可以变物质。有了思想的高标准,才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第3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要加强设备管理
最近,我们车间的工人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用好设备的同时,加强了设备管理,使设备完好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在过去,我们有的人对设备管理认识不足,为了赶生产任务,往往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管理制度”,出现机床“带病”工作的现象,甚至还发生过设备损坏事故。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必须坚决克服。
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生产,最根本的是靠人,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但是,设备也是很重要的。不爱护设备,不管好设备,不仅产品数量要受影响,产品质量也不能保证。有一次,铣工小王在加工一批急件,突然听到机床有一点不太明显的异音。她毅然停机检修,防止了小毛病发展,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任务。相反,有一个工人的机床电器有了故障,但他担心完不成生产任务,不去检修,继续蛮干。结果,不仅烧坏了一个马达,还影响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我们建议各工矿企业单位要从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入手,提高职工的觉悟,建立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制度,克服在这方面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桂林机床厂工具车间五名工人


第3版()
专栏:

重庆市东风机器厂建立和健全设备保养维修制度。这是维修车间的工人正在及时检查和维修机床。
本报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以主人翁的态度爱护和使用机器
锦州皮革综合厂工人 王朝荣
我是一个普通的制革工人。在旧社会,由于家里穷,十三岁就给资本家当杂工,十六岁开始学徒。所谓学徒,实际上只是给资本家端端尿盆扫扫地,根本没有学到什么。解放了,我真正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一九四九年我来到制革厂,领导分配我开削里机。当我第一次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亲手操作机器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我爱我的工作,也爱我的机器。我虚心地向老师傅们学习,仔细观察机器的结构,认真掌握机器的性能。有空,就擦拭它,保护它。不久,我就学会了使用削里机。
后来,我发现光会使用不会维修还不行。有时,机器出了故障,就要停工等待维修人员。我想,假如自己既会操作,又会修理,及时排除故障,这不就可以减轻维修人员的负担,又不会影响生产了吗?以后,在维修人员修理机器的时候,我就一边细心看,一边帮着干,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学会了保养和一般修理的技术。机器出了故障,在通常情况下,自己能够排除,不再等待和麻烦维修人员了。
以后,由于工作需要,我又被调去开片皮机。片皮机不同削里机,部件繁多,结构复杂。开始我有点畏难情绪,怕自己掌握不好。但党支部鼓励我,同志们帮助我,使我增加了勇气,大胆地走上了新的岗位。
过去,磨片皮机上的转刀,用砂轮打。为了不误生产,我总是晚上磨刀,一磨就是一夜,质量还没有保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动了不少脑子。一次,我看到车工师傅用合金刀车铁,受到很大启发。第二天磨刀时,我便改用合金刀代替砂轮,通过实践,果然成功,只要两个小时就把转刀磨得很锋利。从此,我使用的转刀的寿命就比过去延长了。开始我对片皮机有点怕,经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也敢大拆大卸,能装能修了。一千二百零八个部件和零件,三十六套轴承,我都清楚它们的作用,而且能排除一般的故障。
二十多年来,我坚持自己维修和保养机器,深深体会到,作为新社会的工人,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使用的机器。这是革命前辈和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成果啊!我们一定要精心地爱护它,保养它,使用它,让它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