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
——记陕西省吴堡县委带领群众学大寨的事迹
吴堡,位于九曲黄河的中游,全县沟壑纵横,过去水土流失严重。多少年来,一提起改变吴堡面貌,就有人摇头说:“难!”
近两年,这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县新修“三田”(水田、梯田、坝田)六万多亩,相当于一九六九年前二十年所修“三田”总和的两倍,平均每人有“三田”一点五亩。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一九七○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丰收的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一九七一年,虽遭严重的旱灾威胁,全县粮食总产量仍超过一九六九年。
广大贫下中农说:我们吴堡的变化首先是从县委变起的……
“看,这就是我们吴堡的希望!”
一九七○年,毛主席给陕北人民的光辉《复电》重新发表了。
新任职的吴堡县革委会主任李新民,重读毛主席的《复电》,想到毛主席当年来到吴堡的情景,想到近来亲眼看见的吴堡人民的冲天干劲,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想到,解放后,吴堡面貌有了改变,但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生产仍然发展不快,口粮还不能自给。现在,我们一定要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发动群众,艰苦奋斗,在穷山恶水中开出一个新天地来。……
李新民和县革委会的同志,来到了毛主席当年东渡黄河的川口,在毛主席走过的黄河滩上召开了一次会议。他们请当年护送毛主席东渡黄河的老船工薛海玉讲毛主席来到吴堡的情景,请革命老干部讲当年吴堡人民跟着毛主席闹革命的故事,对大家进行生动活泼的路线教育。李新民同志满怀激情地说:“同志们,当年毛主席在陕北战斗了十三年。毛主席和陕北人民心连心,一九四八年东渡黄河到达彼岸时,还无限深情地凝视着陕北的群山,给陕北人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话。我们怎能嫌陕北穷,不热爱陕北,在困难面前低头呢?”县革委会副主任冯怀亮同大家一起回顾了吴堡的革命斗争史。他说:“当年吴堡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出生入死,仅一九三五年春节前后,在横沟、大王庙两地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二十多人,残暴的敌人把我们同志的头割下来。即使这样,也没有扑灭在吴堡大地上燃烧的革命火种。难道我们今天能向穷山恶水低头吗?”这些话,敲打在每个同志的心坎上,大家心里都翻腾起来。
第二天,李新民又同当时正在参加县革委会扩大会议的同志和有关单位的一些同志,到群众斗争的第一线去办路线教育巡回学习班。
他们来到岔上公社樊家圪坨大队,登上西山一望:成片的梯田连山过?,绿油油的禾苗迎风摆动;一道道山沟里淤起的平展展的坝地上,庄稼茁壮成长……。以前,这里是“山高坡又陡,熟土年年走,三年两头旱,十年九不收”的穷地方。一九六四年以来,大队党支部书记樊士实同志,带领群众,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农业学大寨的道路。他牺牲后,樊士增接过他的班,以他那种“宁肯挣死牛,不叫车退坡”的革命精神,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带领群众大干、快干、实干,在荒山秃岭上修起了八百六十多亩梯田,在荒沟烂岔里打起了三十一座淤地坝。李新民指着这一层层梯田,向大家说:“看,这就是我们吴堡的希望!只要我们大家都能象樊士实、樊士增这样,同穷山恶水斗争,坚决带领群众前进,我们吴堡的面貌就不但能变,而且可以快变。”
接着,他们顺黄河南下,来到了丁家湾公社薛家港大队。这个大队过去有些人弃农经商,农业生产搞得不好。一九六八年以来,大队革委会带领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狠批资本主义倾向,坚决走大寨道路,短短两个冬春,就新修“三田”二百七十亩,比文化大革命以前十八年所修“三田”的总和还要多。一九六九年粮食总产达到十二万斤,比一九六八年翻了一番。看了这个大队的变化,李新民问大队革委会主任:“为什么同样的地,同样的山,一九六八年前后却是两个样?”大队革委会主任回答说:“关键是一九六八年以后执行了正确路线。”李新民向大家说:“薛家港大队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路线正确,条件再坏也能改变;路线偏了,条件再好也要落后。”
经过这样重新认识吴堡的实践,县领导成员树立了改造吴堡的雄心壮志,团结一心,带领群众前进。
一步一个脚印,变理想为现实
吴堡的同志体会到:要把理想变成现实,还要靠一个一个的实际步骤,要有扎扎实实的领导作风。
新县委成立了。李新民同志被选为县委书记。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教导,对全县的山水资源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李新民同志带着调查组的同志,踏着崎岖的山路,深入一个个公社。每到一个地方,总要问个“水落石出”,才肯罢休。
已是夜里十点多钟,在张家山公社温家湾大队蹲点的干部老弓正准备睡觉,突然一群人拥进门来。他惊异地一看,带头的是县委书记,苍白的鬓发上流着热汗。他招呼他们休息,李新民说:“我们不是来休息的,你还是先谈谈温家湾大队的情况吧!”
他们开了半夜会,研究了革命和生产的形势。睡下后,李新民又和睡在一起的老弓谈了很久。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老弓一觉醒来,发现李新民不见了。他赶出门外,一看,在晨曦中,一个穿旧军装的人,站在前沟的半山腰,望着柳树?那块地方沉思。那不是老李吗?老弓连忙走上前去。李新民兴冲冲地朝着他喊:“老弓,我正要找你哩!你看,柳树?这块地方,和沟里下来的水头在一个水平线上。在这里修上一个蓄水池,盘山修一条渠道,不是可以增加许多水地吗?如果再穿山打一个洞,把水引过七连山,那浇的地就更多了。”说着,他带着老弓一起实地勘察,共同研究了温家湾大队水利发展规划。回来后,又同大队干部和群众商量,大家都很高兴。当年秋天,这个大队就在柳树?摆开了治山治水的战场。
吴堡县委的同志们就是这样,边调查,边规划,一年时间,跑遍了全县十个公社、二百多个大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改变吴堡面貌的规划。
正当吴堡人民按照规划建设新吴堡的时候,去年连续五个多月没下过一场透雨。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跳出来吹冷风,破坏抗灾斗争。
五月,吴堡县委在寇家塬公社召开了一次常委会,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讨论分析了当前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他们认识到:灾情越是严重,阶级敌人就越是会乘机破坏,因此,斗灾要抓阶级斗争。他们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发出了狠抓阶级斗争的号召。当天下午,县委的几个主要负责同志,便到阶级斗争最复杂的大队去了。
县委副书记雷步洲同志来到红旗公社郭家沟大队,发动群众揭发批判了一个散布谣言破坏抗灾斗争的右派分子。这个大队栽红薯的工效,由原来的一天五亩,增加到一天八亩……
县委书记李新民同志来到张家山公社温家湾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批斗了一个破坏妇女出勤的反革命分子,妇女出勤率比原来提高了一倍……
在县委的带动下,以点带面,全县迅速掀起了革命大批判的高潮,深入开展了“一打三反”运动,狠狠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推动了抗旱斗争。全县人民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担水下种一万五千多亩,补种三千八百多亩,硬是靠着一副副铁肩,一双双铁手,夺取了抗灾斗争的胜利。
吴堡县委的同志们就是这样,每前进一步,都拿出当地的切实有效的典型经验去指导面上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前进。
县委干在前,唤起群众同心干
吴堡县委的同志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党中央在陕北时期“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广大贫下中农同甘共苦,唤起群众,带动群众。他们走到那里就干到那里,和贫下中农一块修地打坝,一块犁地播种,一块积肥送粪。县委机关百分之八十的干部到农村蹲点跑面。留机关的少数同志,也在主持机关工作的县委领导同志的带领下,坚持参加劳动。
县委这样干,带动了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
岔上公社党委和革委会的负责同志,以县委为榜样,坚持战斗在改天换地第一线。公社党委书记宋锦华同志,农具不离身,走到那里干到那里。夏天,地皮晒得烫脚,他一直光着脚板锄地;冬天,北风刺骨,他脱掉棉衣,在基建工地上干得汗流浃背。有时回到公社开会,他还要坚持参加公社所在大队的劳动。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霍桂晶同志,虽然有一只胳膊曾经骨折,但在去年抗旱斗争中,还坚持和群众一样下井淘泥,在井下顶班苦干。
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也是一样。丁家湾公社薛家港大队党支部书记薛兰祥,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在去年农田基本建设中,坚持参加集体劳动,一连七天七夜没睡个安稳觉。一次,她在县上开罢批修整风会,走了六十多里山路,回队后已经很累了,看到社员们正在工地劳动,她就把挎包往地头一放,和社员一起干起来。社员们劝她:“兰祥,快回家看看孩子吧!再说,你跑了这么远的路……”她却说:“孩子可以晚些看,可咱们队的面貌不改变,我歇一会儿心里也不安稳啊!”看到兰祥这样干,大家都说:“兰祥能上山伏虎,我们就敢下海擒龙!”
当年护送毛主席东渡黄河的川口大队的老船工薛海玉的儿子薛维旗,发扬当年他父亲跟毛主席打胡匪、闹土改的那一股劲,在改变川口大队面貌的斗争中,熬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流下了多少热汗。去年秋里一天,雷电交加,暴雨倾盆,一个淤地坝决了口,他不顾寒冷跳进水里。冬天,在黄河滩垒石造田,他两脚冻开一道道血口子,仍坚持战斗;晚上回来,他简单地治了治,第二天又照常背石垒堰。
双目失明的车家塬大队贫农社员王维堂,眼盲思想红,他经常叫别人给他读毛主席著作。去年抗旱斗争中,他背着水桶,让孩子们拉着他,跟着人群在往返六里的山坡上背水抗旱……
正是因为有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有这样的英雄人民,有挺身带领群众前进的县委和各级干部,吴堡大地的面貌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县委干在前,唤起群众同心干。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吴堡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在改天换地的长征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吴堡县委通讯组 榆林地委通讯组
(附图片)
英雄笑看新梯田(吴堡樊家圪坨大队新修的大寨田)
 《陕西日报》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集中群众的智慧
辽宁东沟县东尖山公社党委在领导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事,坚决相信群众智慧,充分发扬生产民主。党委觉得没有把握的事情,积极到群众中去寻求办法,不主观臆断;党委觉得有把握,并已经形成决议的事情,也主动同群众商量,使领导的意见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去年春天,公社党委通过初步调查研究,制订了一个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草案,打算把全社四千亩坡耕地修成梯田。作出规划草案后,党委领导成员又到全社九个大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群众说:坡耕地应该治,梯田也应该修;但是咱这里中间是条岗,两边是甸子,雨水排不出去,百分之七十以上旱田都是涝洼地,当前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问题是水涝,应该先挖沟排涝修台田。群众还反映:按产量计算,治一亩涝洼地就等于修二亩坡地。党委再次认真调查研究,认为群众意见符合客观实际,抓住了主要矛盾,便修改了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由于规划符合群众要求,调动了社员群众的积极性,很快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高潮。
这个公社党委在推广先进经验中,不生搬硬套,不强求一律,而是因地制宜,一切经过试验。对于经过试验,能在本地推广的外地经验,他们积极向群众宣传解释,让群众根据本队实际与可能尽量推广。对于没有经过试验的外地经验,他们同群众一起搞试验,看它是否适合本地情况,然后再决定是否推广。旱田间种、混种、套种、复种是从外地学来的先进经验,经过在下岗大队试验,这个经验在本地也是行之有效的。为了推广这个经验,党委成员深入群众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下岗等大队,土质好、粪肥足、劳力强,实行间、混、套、复种能管理好,可以大面积推广;而金马等大队地多劳力少,粪肥又不足,全部实行间、混、套、复种就不可能管理好,甚至有扔地的可能。于是,分别各队不同情况,条件好的队推广面积大些,条件差的队推广面积小些。由于因地制宜推广了这项经验,全社实行间、混、套、复种的土地,都得到了大幅度增产。
这个公社党委注意把领导的意见建立在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把上级机关的指示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积极性。全社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自然灾害,夺得了农业生产的丰收。
东沟县报道组


第3版()
专栏:

不夸大成绩,不缩小缺点
广东河源县双江公社党委把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看作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重要保证,经常和党内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双江公社党委向上汇报工作,不夸大成绩,不缩小缺点,如实地反映情况。去年公社向县里汇报晚造粮食产量,先根据各大队估产报了三万六千担;收刈核实结果为三万四千多担。有的人觉得如按核实数字上报,就不能达到跨《纲要》的水平,主张多报一些。公社党委认为,不讲真话,这是资产阶级的作风,“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弄虚作假。于是,如实地将核实的数字向县里汇报了。
双江大队开垦了七十亩梯田。新开的梯田该种什么呢?队干部和贫下中农认为开荒地土质瘦、水源缺,主张种木茨。在这里蹲点的公社党委成员想:开荒地种旱禾如果成功,准能得到上级党委的表扬。于是,他硬调劳力,种上旱禾。结果,失收了。公社党委为了让大家从这件事情中受到教育,便组织党委全体成员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批判贪图虚名、脱离实际的资产阶级作风,教育党委成员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双江公社党委在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的同时,又注意防止和克服以“实事求是”为名掩盖起来的右倾保守思想。去年晚造插秧时,他们提出实行合理密植。这时,有的人摇摇头说:“我们这个地方条件差,搞密植是不行的。”公社党委认为,条件能改变而不去改变,因此就反对合理密植,这并不是实事求是,而是懦夫懒汉世界观的表现。公社党委发动群众积肥,保证每丘田都有足够的肥料。在这基础上,推广了合理密植经验,得到了晚造总产超早造的好收成。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去年年初,在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的问题上,江苏昆山县城北公社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前年这个公社扩种了百分之三十的双季稻,获得了好收成。但再扩种多少呢?有的大队干部认为“多种多增产,少种少增产,不种不增产”,要求全部种上双季稻;有的看到今年扩种双季稻是大势所趋,怕犯右倾错误,也表示要多种;有的则不表态,说“还是由公社来个决定吧!公社决定种多少,我们就种多少。”还有少数人认为:“划上一条杠子就可以,只准多,不许少。”公社党委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整顿党的作风》一文,反复分析了这些情况,觉得很多真实思想没有反映出来,不少问题还没有真正摆出来,这不是简单地划一条杠子就能解决的问题;要提倡大家说真话,把问题完全摆到桌面上来。
后来,通过反复讨论,大家敞开思想,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在扩种双季稻问题上的思想斗争焦点,是如何正确估计群众积极性和客观情况。于是,公社领导要求各级干部“不但要有革命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深入到群众中去,认真总结前年扩种双季稻的经验教训,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公社党委成员也分别到各大队召开了干部、青年、老农座谈会,既向去年扩种双季稻增产幅度大的生产队了解情况,又向增产幅度小的生产队了解情况。这样,既教育了干部,又使公社党委掌握了大量实际情况,掌握了领导的主动权,从而根据客观情况,因队制宜,实事求是地落实了扩种双季稻的计划。种植计划的落实,成为推动生产活动的动力,而不是一种压力。去年,这个公社的双季稻扩种面积占耕地百分之六十,又获得了好收成。
昆山城北公社通讯组


第3版()
专栏:编后

革命优良作风的力量
有什么样的路线,就有什么样的作风。革命的优良作风,又是贯彻执行正确路线的重要保证。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革命作风,是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提倡这些革命优良作风,就是要求按照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办事。坚持不坚持这些作风,存在着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斗争,存在着坚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和鼓吹“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斗争。作风好不好,同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的优良作风对种种不正之风的斗争,是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
陕北的吴堡是革命老根据地,全国解放后的较长时间内,在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前进的步伐比较缓慢。近几年,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于吴堡县委认真学习毛主席在陕北时期的革命传统,发扬三大革命作风,发动广大群众与阶级敌人斗,与资本主义斗,与不正之风斗,与穷山恶水斗,与懒汉懦夫思想斗,取得了改变穷困面貌的初步胜利。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了在正确路线指引下的革命作风的巨大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