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笔卷惊涛写英雄
——学习革命现代京剧《海港》的艺术构思
吴笛
革命现代京剧《海港》,从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高度,以努力塑造当代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为出发点,进行了精心的艺术构思。它以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为纲,正确处理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正确处理了英雄和群众的关系,多方面地刻划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方海珍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自觉性,突出地表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主题。一
《海港》艺术构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善于选择日常生活中看来似乎平常、实则含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来展开戏剧冲突;善于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突出英雄形象和深化主题思想。
这个戏通过码头上装运援非稻种中的一个“散包”事件,通过围绕“散包”事件所展开的一场激烈斗争,巧妙地把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结起来。说它巧妙,因为这个“散包”事故,既表现了我们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反映了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同帝国主义及其在我国的代理人之间的矛盾。剧本抓住这个连接着国内外阶级斗争的事件,提炼出包含着重大时代内容的戏剧冲突。剧本为这场冲突设置的矛盾对立面,一方是以方海珍为代表的码头工人,一方是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钱守维,这就规定了这场冲突的阶级斗争性质。而在围绕“散包”事件展开冲突时,剧本明确交代出方海珍等把抢运援非稻种当作
“重大的政治任务”,而钱守维则是抱着破坏我援外任务的罪恶目的,有意识地制造“散包”事故的,这又规定了这场冲突的特点:阶级斗争通过支援世界人民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体现着国内阶级斗争和支援世界人民斗争的一致性的布局,便于在戏剧冲突的开展中,把英雄人物的阶级斗争觉悟和国际主义精神统一地表现出来。我们看到,在追查“散包”的过程中,方海珍正是怀着支援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高度责任感,坚决向反革命分子钱守维进行斗争的,她的国际主义精神通过她狠抓阶级斗争的英雄行为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由此可知,剧本特意选择“散包”这一事件来展开戏剧冲突,大力突出英雄人物坚持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和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一致性,正是为了揭示这样一个深刻的思想: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是互相支援的,国内外阶级敌人的反革命活动也是互相呼应的;国内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总是把复辟的希望寄托于同帝、修、反的勾结上,我们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大力支援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将世界革命进行到底。
《海港》这种“以小见大”的结构,为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刻划方海珍的英雄性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剧本把方海珍安排在“千轮万船进出忙”的上海港,从事着装卸工的劳动;但剧本就是通过这种看来平凡的装装卸卸的工作,突出了她立足海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伟大国际主义胸怀。剧本为方海珍斗争生活中所设置的这个“散包”事件,表面看来也似乎是码头上一个普通的现象,然而剧本就是让她透过这件小事情察觉大问题,突出了她那高度的政治敏感和阶级斗争观念。而且剧本还运用巧妙的情节安排,在戏剧冲突发展过程中,把方海珍英雄性格的这两个侧面提到了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拿方海珍和钱守维的矛盾冲突的展开过程来看,以第四场《战斗动员》为转折点,前后划分了两个阶段。前三场戏,方海珍和钱守维的矛盾斗争还处于迂回曲折的状态,尚未展开正面的交锋。这个阶段,着重通过方海珍及时识破钱守维破坏我援非工作的一系列阴谋:抢运北欧船,小麦放露天,搅乱运输线等等,反复渲染了她善于从细小的现象里发觉阶级斗争的大问题的政治洞察力,初步刻划了她那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和强烈的国际主义责任感。剧情发展到《战斗动员》一场,却如奇峰突起,集中描绘了方海珍的光辉内心世界。这场戏用两个互相呼应的大唱段,揭示出方海珍对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无限忠诚,表明世界革命的风云在她胸中翻卷,阶级斗争的警钟在她心里长鸣,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的英雄性格的核心——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自觉性。这样的场次安排,寓有深刻的含意。一方面,这场戏承接前三场,使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前三场戏对方海珍英雄行为的反复描写,为这场戏正面展示她的光辉内心世界作了充分的铺垫;而这场戏对方海珍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的明确揭示,又照亮了前三场戏中她一系列的思想内涵,表明她的强烈的阶级警惕性和国际主义的责任感,都是她高度的路线斗争觉悟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战斗动员》这场戏安排在方海珍即将同钱守维展开正面交锋之前,这里对她的高度路线斗争觉悟的描写,又预示了她在以后斗争中必然胜利的趋势。剧本正是以高屋建瓴之势,紧接着展开了方海珍同钱守维的两次直接冲突。一次是钱守维气焰嚣张地借清点数字为名,妄图以此来阻挠方海珍等翻仓追查散包;但方海珍沉着镇定地立即决定连夜翻仓,给了钱守维以迎头痛击。另一次是在深夜翻仓过程中,方海珍与钱守维进行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斗争。当钱守维妄图转移错包稻种以蒙混过关时,早就注意到他那可疑行径的方海珍,抓住有利时机,向他发动了凌厉的攻势,打得钱守维招架不及,破绽百出。这两次交锋,着重表现了方海珍在斗争中的压倒优势。“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方海珍在对敌斗争中稳操主动和节节胜利,正是她自觉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必然结果。在方海珍和钱守维斗争的整个情节发展里,《战斗动员》一场,就象逶迤群山中的一座高峰,从这高处望去,那前前后后几场戏里所表现的方海珍的英雄行为,都闪耀着高度路线斗争觉悟的光辉。这样,剧本就把塑造英雄形象和歌颂毛主席革命路线统一了起来。二
善于把多种的矛盾斗争有机地组织起来,通过戏剧冲突纵横交错的展开,深化英雄形象和主题思想,这是《海港》在艺术构思上另一个特点。
《海港》围绕“散包”事件,不但安排了敌我之间的政治斗争,而且安排了人民内部的思想斗争。剧本这样做,是为了把方海珍置于错综复杂的斗争情势中,让英雄有充分的“用武之地”,以便多方面地刻划她的性格,使英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往往交织在一起。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关系,并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深刻地塑造英雄形象,这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海港》对于这两类矛盾的艺术处理,既注意它们性质的不同,又把握它们内在的联系,做到了界限分明,头绪清楚。
首先,剧本以阶级斗争为纲,从情节安排上把两类矛盾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个戏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方海珍等同钱守维的冲突,反映着敌我矛盾;一条是方海珍等同韩小强的冲突,反映着人民内部矛盾。但这两条情节线不是并列平行的,而是以敌我矛盾为主线,以人民内部矛盾为副线,前者决定后者,后者从属于前者。剧本没有孤立地描写方海珍等同韩小强的矛盾,而是紧紧地扣住敌我矛盾的主线,来展开这场冲突的。韩小强由不安心本职工作到请调工作,由漠视“散包”事故到一时不肯说出事故真相,这一切都和钱守维的腐蚀、煽动和挑拨有关。错误虽然表现在他身上,根子却在敌人那里。因此,他同方海珍等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反映着敌我之间腐蚀和反腐蚀的斗争。剧本不仅善于通过人民内部矛盾突出敌我斗争的复杂性,而且善于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冲突的展开,去推动敌我矛盾的解决。韩小强的思想觉悟没有提高以前,钱守维利用他的弱点制造了“散包”事故;但他的思想觉悟一旦得到提高,就可以揭露出钱守维的狰狞面目。因此,描写韩小强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成为表现方海珍等查清“散包”真相、揪出阶级敌人的斗争过程的一个方面。剧本用这样的艺术处理,把两条情节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细致地刻划了方海珍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又一个特征:善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方海珍同韩小强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揭示出她善于从阶级本质上,把韩小强同阶级敌人严格区别开来。剧本反复描写了她深信韩小强这个码头工人的后代本质是好的,因此她对韩小强的错误思想行为,是“满怀着期望”,用“火热的心肠”,耐心地进行批评教育的。另一方面,又揭示出她善于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把韩小强的错误和阶级敌人的阴谋联系起来。剧本描写散包麦和请调信的同时出现,引起了她的深思;描写她从韩小强的反常态度中,看出“分明是有人解缆你荡桨”,表现出她是站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高度来教育韩小强的。这个戏最后以韩小强幡然猛醒和钱守维被彻底揭露的结局,充分显示了党的政策的巨大威力。
《海港》之所以能把两类矛盾的描写结合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还由于它在两条情节线中贯串着一个共同的内在思想。方海珍等同钱守维的冲突,是围绕着执行国际主义义务进行的;而方海珍等同韩小强的冲突,也是集中在一个焦点上:究竟怎样正确地理解和实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因此这两条情节线在思想实质上是交融在一起的。剧本通过方海珍和韩小强的矛盾冲突,不仅以韩小强的不安心本职工作,衬托了方海珍从世界革命的高度看待本职工作的宽阔胸襟;而且由于这场冲突是人民内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这就便于从世界观的高度充分描写方海珍的崇高内心世界。剧本把《壮志凌云》一场作为全剧的高潮,正是因为在这个冲突非常尖锐但又临近解决的关键时刻,最能够淋漓尽致地刻划方海珍的内心世界。这场戏通过方海珍大段的唱腔和台词,从纵的方面,说明她能把中国工人阶级过去的斗争和今天的斗争联系起来,深刻地揭示了她那坚定的革命意志的阶级基础;从横的方面,说明她能把国内复辟反复辟的斗争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表现了她那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而最后又从无产阶级世界观这个根本问题上,突出了她精神境界的最光辉之处:“献身于世界革命”的共产主义胸怀。这场戏和前面的重点场子《战斗动员》相呼应,深刻地表明:方海珍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自觉性,实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壮阔胸怀,正是基于共产主义世界观。剧本就是这样使人民内部思想斗争的情节线同敌我政治斗争的情节线,汇合于国际主义的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在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时,怎样正确处理英雄和群众的关系,这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离开群众孤立地来表现英雄人物,甚至用贬低群众的方法来突出英雄人物,那就会使英雄人物架空,把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歪曲成资产阶级的“超人”;但是,如果为了强调群众的力量,把笔撒得很开,片面地追求塑造“英雄群象”,而不是集中力量从中突出一两个英雄人物,这也违背艺术的典型化原则,反而不能集中鲜明地表现群众的力量。《海港》避免了这些将英雄和群众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做法,在创作中把英雄和群众辩证地统一起来。它善于用有层次地展开戏剧冲突的办法,既表现出群众在斗争中的作用,又让方海珍始终处于矛盾的焦点上,成为推动和解决戏剧冲突的决定性力量。《深夜翻仓》中表现方海珍等发现“错包”的一段戏,就是个显著的例子。时已深夜两点,散包犹未查出,在此紧急时刻,方海珍认识到“解疑难需依靠码头工人”,于是发动群众分析查不出散包的原因,这是第一层。接下来写了方海珍同钱守维的交锋,从钱守维几次推车欲走的慌乱神情上,方海珍感到他车上载的两个包中可能有文章,这是第二层。第三层先写工人群众经过分析,一致认为“可能那个散包根本就没有进仓”;继又写拖车司机小洪赶来报告她白天装运稻种时,曾发现有一个包掉在地上,于是方海珍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自己的观察作出判断,胸有成竹地用签筒查出钱守维车上载的是稻种包,戳穿了他制造“错包”的阴谋。这段戏通过步步深入的三个层次,既表现了码头工人的集体智慧,又突出了方海珍善于集中群众智慧的高大形象。作为英雄和群众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港》也按照同样办法正确处理了主要英雄人物和其他英雄人物的关系。例如《壮志凌云》一场,先写了马洪亮和韩小强的思想冲突。马洪亮忆苦思甜,把工人阶级解放前的苦难遭遇和今天的幸福生活加以比较,对韩小强进行了阶级教育,这对韩小强虽有触动,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他的思想问题。就在小韩思想不通,马洪亮抄起杠棒要打的时候,方海珍出场了:“老马师傅,资产阶级思想用杠棒是打不掉的。”这掷地有声的深刻的语言,显示了方海珍比马洪亮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深一些。方海珍站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对韩小强进行了深刻的政治路线的教育。她用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历史来激发他的阶级感情,拿社会主义社会里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现实来提高他的路线觉悟,以世界革命的远大目标和英雄人物的国际主义精神来引导他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终于使韩小强幡然省悟。前面的交锋,既刻划了马洪亮热爱党和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的优秀品质,又构成一个铺垫,把方海珍推上更耀目的高度。这种红花绿叶相得益彰的布局,一方面围绕主要英雄人物刻划了其他英雄人物,另一方面又使其他英雄人物的刻划为突出主要的英雄人物服务,在艺术结构上达到了面的广度和点的深度的统一。


第4版()
专栏:

学习“龙江风格” 提倡顾全大局
——赞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
浙江宁海县越溪公社越溪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何乾坤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提倡顾全大局。每一个党员,每一种局部工作,每一项言论或行动,都必须以全党利益为出发点,绝对不许可违反这个原则。”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里的党支部书记江水英,就是一个以全党利益为出发点、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模范,是我们贫下中农和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我们从《龙江颂》里看到,在社会主义时期,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常会碰到顾大局、识大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和眼睛只看见巴掌大一块地方的本位主义的斗争。这是两条道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江水英牢记毛主席关于“要提倡顾全大局”的教导,胸怀开阔,目光远大;李志田被扩大了的私字迷了心窍,目光短浅,气量狭小。为了保证后山抗旱斗争的胜利,江水英察全局,算大账,坚决主张“丢卒保车”,用本队三百亩的局部牺牲换取后山九万亩良田的丰收;李志田却是左一个“补不了我的高产指标”,右一个“补不了我的超产分红”,不肯为全局的需要牺牲局部的利益。救九万亩和保三百亩,看起来是数字的差别,实质反映了究竟是以全党、全国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还是以小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原则斗争。为了提高水位,加快流速,江水英承担最大牺牲,主张开足闸门;李志田却在阶级敌人黄国忠所谓的“为我们群众着想”的蒙蔽下,主张关上闸门。看起来是“开闸”与“关闸”之争,实质反映了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究竟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还是以小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原则斗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江水英,想的是整个党、整个阶级和广大贫下中农的整体利益,而不仅是本大队的局部利益;胸中装的是五洲风云,而不仅是本队的三百亩高产田。因此,江水英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对掉队战友李志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启发他的阶级觉悟,用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开阔他的心胸,终于使李志田懂得了“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积极投身到堵江送水的战斗行列中。集中体现在江水英身上的“龙江风格”,是无产阶级风格,是共产主义风格,是我们伟大时代的风格。
《龙江颂》通过江水英与李志田的激烈思想斗争告诉我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还必须同人们头脑中各种各样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作不调和的斗争。这方面我们有深刻的教训。一次,越溪公社党委计划在一冬一春挖两条渠道,一条是南渠道,一条是北渠道。南渠道挖通后,可以灌溉临近四个大队千把亩田,越溪大队灌溉不到;北渠道挖通后,只能灌溉越溪一个大队的二百多亩田,其他四个大队的田灌溉不到。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教导,决定先挖通南渠道,再挖北渠道。对于这个决定,我们大队有的干部和群众就想不通,说:“这样索性分开来挖算了。”大队党支部针对这种本位主义思想,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有关全局和局部的教导。大队党支部书记应四官说:
“我们不能光从自己一个大队着想,要想到全局,全中国,全世界。集中力量挖南渠道,就可以使这条渠道在今年投入灌溉,使四个兄弟大队的千把亩田早一年获得增产。否则,两条渠道都不能在今年投入灌溉。”通过学习和谈心,干部、群众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先想不通的人,现在沉痛地说:“只拨着自己的小算盘,看着自己的饭碗,不算大账,不管兄弟大队的谷仓,就是没有全局观念,就是不为广大社员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想。”思想通了,积极性就来了,干劲也足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背着大山锄,提着长钢钎,顶风踏霜,一齐投入了挖南渠道的战斗,并且承担了一段最难的工程。经过几个大队的协同奋斗,南渠道很快挖通了,接着又挖通了北渠道。这一年,临近四个大队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我们越溪大队的粮食也获得了大丰收。
在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以江水英的英雄形象为榜样,认真读马、列的书,认真读毛主席的书,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领导群众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中,坚决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前进,争取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较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