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移植创作中的优秀成果
——评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
宋鸿华
移植革命样板戏,是大力普及和推广革命样板戏的重要措施。当我国第一部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芭蕾舞剧史上开拓了新局面之后,广大工农兵群众就曾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在京剧舞台上移植这朵无产阶级艺术的灿烂之花。
现在,广大工农兵群众的这一愿望已经实现了!
威武壮丽的《红色娘子军》,从芭蕾舞台成功地移植到京剧舞台,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文艺路线的又一个重大成果。这一移植创作的演出本和革命现代京剧《海港》、《龙江颂》演出本相继发表,使人们清晰地听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光辉照耀下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奔腾向前的波涛声。
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的最大成就,是在忠实于舞剧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京剧艺术的特长,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塑造了洪常青、吴清华这两个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它既保留了原作的精华,而在英雄形象的具体刻画上又有某些重要的发挥和再创造。
京剧演出本着力刻画了主要的英雄人物洪常青的光辉形象。作为娘子军连的党代表,洪常青遵循毛主席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教导,把深受三座大山压迫、苦大仇深、渴望解放的奴隶引向冲决一切罗网、彻底摧毁旧世界的革命道路。《常青指路》的一场,设计了一大段亲切而新颖的二人相互接唱的〔西皮〕,既揭示了吴清华对南霸天的愤恨和对引路人的感激的心情,更酣畅地抒发了洪常青对阶级姐妹的阶级深情。“天下的受苦人心心相连”。洪常青“一语说穿”吴清华“多少年的心里话”;他从这个“一身仇恨一身胆,求解放,敢夺霸主鞭”的奴隶身上,看出了革命斗争此伏彼起的“大海狂澜”,他引导吴清华“迎着朝阳去”投奔那“崭新日月照河山”的革命根据地。在第二场,洪常青用吴清华的血泪控诉化作战斗的动员,激励群众的斗志,一段慷慨激昂的〔西皮〕唱出了豪迈的誓言:“要救出千百个受苦受难的吴清华”,“定叫那椰林寨,春光灿烂照万家!”这些声情并茂的唱段,都生动地描绘出洪常青作为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起来斗争的党的政治工作者的英雄形象。
洪常青不仅是优秀的政治工作者,而且也是我军指挥员的光辉典型。京剧演出本在打进南府这场戏中,巧妙地运用京剧道白表情达意的特殊功能,通过他与南霸天面对面的智斗,集中表现了他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勇敢和智慧。这位“十里春风来海外”的“不速客”带着履险如夷的大无畏精神,一踏进南府,就声势夺人,使敌人感到虚实莫测,胆战心惊,处处被动。面对敌人的一连串盘问,洪常青不仅从容不迫,对答如流,而且语义双关,机智雄辩,步步进攻。特别是当国民党党棍、土匪怀疑他这个“负有特殊使命”的“华侨巨商”不是前来“烧香”而是前来“拆庙”的时候,洪常青不仅镇静自若,而且主动反击,揭穿南贼虚张声势、外强中干、早被红军吓破了胆的真实面目。他的一声春雷般的仰天大笑,同众匪“谈虎色变”的恐慌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他压倒一切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但是,这种革命的智慧和勇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他头脑中固有的,而是“靠群策制订好战斗方案”。洪常青在横眉察看匪巢时所说的这句话,说明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聪明才干,是来自于斗争实践,来自于群策群力,来自于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导。正因为这样,洪常青能够抓住敌人贪财怕势的弱点,击破了敌人从思想上到武装上的层层防备,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洪常青又是我们无数革命先烈的代表。在山口阻击的激烈战斗中,京剧演出本为洪常青设计了一段独特的边打边唱,着力刻画他不怕苦、不怕死、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双手能擎天”的高大形象。他身负重伤,还竭尽最后一点力量,支撑着身体,遥望远方,极其欣慰地唱出:“心随战友过重山,一路凯歌传……”。这是战斗的凯歌,是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曲胜利的凯歌。就义一场所安排的核心唱段,更是把洪常青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生死关头,一个人的灵魂会最清楚、最深刻地展现出来。请听一听我们的英雄此时此刻的生死观:“洒热血迎黎明我无限欢畅,望东方已见那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他向毛主席、向党、向人民表示:“我为你而生,为你而战,我为你闯刀山踏火海壮志如钢!”这是多么庄严的声音,多么崇高的境界!我们的英雄在慷慨就义时所展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鲜明地反映了革命必将胜利、反动派必将灭亡这个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吴清华的英雄形象同样成功地再现于京剧舞台上。京剧演出本以浓重的笔墨,刻画了清华的反抗精神。序幕一场,就有三个层次:幕布一拉开,清华的刚强不屈的形象就如一团烈火映入我们的眼帘。恶奴老四对着她吼叫:“你说!还跑不跑了?”回答是“跑!……跑!!”这是把舞剧的艺术造型京剧化了,艺术效果十分强烈。老四的一句台词:“嗬!吊了三天,你还是这句话!”又反衬出清华的反抗意志是多么坚强。第二层,老四被南霸天叫走,于是使清华有机会和两位难友进行一番对话,唱一段〔西皮〕激励难友挣断镣铐,冲出黑牢。到第三层,清华夺过铁链,打倒恶奴,冲出虎口。这三个层次简洁有力地表现了吴清华反抗到底、宁折不弯的坚强性格。
看过舞剧的人,都不会忘记第二场吴清华奔向迎风招展的红旗,激动地捧起红旗的一角紧紧贴在脸上的动人情景。这一情景怎样才能在京剧舞台上再现出来呢?实践证明,京剧如果跟舞剧一样让清华一上来就在儿童团员的指点下奔向红旗,就很难达到舞剧那样的艺术效果。于是京剧演出本在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把清华诉苦放在前面,充分发挥京剧的唱腔艺术,用散板起调的成套〔反二黄〕,让清华倾诉她的血海深仇。当清华唱到“想不到今天哪,春风引我到这里,找见了救星,看见了红旗”的时候,观众的情绪已被激发起来,这时清华再奔向红旗,观众的感情和清华的感情就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高潮。这又使下面清华所表达的“生死和你们在一起,走遍天涯永不离”的决心显得更有分量。
清华在政治上的成长,在京剧演出本中也表现得深刻细致,脉络清楚。特别是第四场,京剧充分发挥道白和唱腔的功能,有层次地揭示了她思想转变的过程。先是连长找清华个别谈心,一步步启发她思考洪常青所提出的“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连长唱的一段成套的〔西皮〕,起到了三个作用:刻画了洪常青,教育了吴清华,同时也给连长的形象塑造增添了有力的一笔。连长的教育为洪常青的上场作了铺垫,而洪常青则进一步把清华的思想由为自己报仇雪恨引向“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目标。
洪常青对清华的教育,处理得很有思想深度。他抓住清华的一张卖身契来启发她的阶级觉悟。卖身契,这是劳动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象征。为什么南霸天能凭这么一张纸象黑石山一样压了清华整整十三年?而这同一张纸在椰林寨解放后就不顶事了呢?在这一问题上,吴清华开始懂得过去南霸天“有县衙门”,而“现在,我们有了红军”。但是单懂得这一点还不够。常青进一步对清华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剧中有一段含义深刻的对话:洪常青我们有了中国共产党,我们有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了毛主席为我们指出的革命路线!连
 长所以我们才能解放椰林寨,把这座黑石山砸个粉碎!洪常青清华同志!革命不但要靠勇敢,还要有一条正确的路线啊!
诚如洪常青所指出的,“要让那天下工农全解放”,无产阶级战士决不能光凭“一家仇恨、个人勇敢”。要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反动统治阶级,只有依靠整个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力量,依靠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依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伟大真理就象“万泉河水层层浪”,打开了清华的思想境界,使她找到了自己所以犯纪律的思想原因,就在于还不懂得一条正确的路线对革命事业的决定性意义。京剧演出本在这里把纪律的问题提到世界观的高度,提到思想和政治路线的高度来加以分析,是有现实意义的。它表明,只有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懂得了“为革命为人民为阶级而战”的道理,才可能有真正自觉的革命纪律。当清华一旦懂得了这一点,她的思想就产生了一个飞跃,由朴素的阶级感情上升到无产阶级世界观。这对于我们正在深入进行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是一个生动的启示。
一个受尽压迫的奴隶,带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冲出牢笼,在党的指引下投身革命,诉苦参军,又在党的阳光雨露的培育下经受了革命战争的战斗洗礼,接过革命先烈的红旗,成长为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这就是吴清华成长的道路。这也是成千上万红军战士走过的道路。中国革命战争本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军队的来源,主要是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毛主席建军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把军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通过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建立“具有自觉的纪律”、“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人民军队。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这一光辉文献中指出:“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吴清华的成长过程,正是中国工农红军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成长壮大的一个缩影。
京剧《红色娘子军》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特别为如何移植革命样板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这个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善于运用你自己的剧种所拥有的各种艺术手段,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这就是移植的根本任务。移植革命样板戏,怎样才算是不走样?主要的就是看你是否成功地塑造革命样板戏中的英雄形象。移植不等于原封不动地照搬,事实上这也不可能做到。机械的生搬硬套,似乎是忠实于原作,结果必然要大走其样。这是因为剧种不同,艺术形式、艺术手段不可能一样。它们总有各自的长处,也总有各自的短处。所以,在移植的时候必须注意发挥其长处来为塑造英雄人物服务。江青同志在《谈京剧革命》中指出:“移植时,要好好分析原作,对人家的长处要肯定下来,不能改变;对人家的弱点,要加以弥补。”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样板。但就舞剧这种艺术形式来说,它既有京剧所不能代替的优点,但也有它本身的局限。而京剧艺术的唱、做、念、打,有其独特的功能。如果京剧不充分发挥这些艺术手段的功能,那肯定是移植不好的。京剧《红色娘子军》没有贪图走“捷径”,而是选择了一条虽然艰难但是正确的道路,积极地调动京剧艺术的一切艺术手段,创造性地在京剧舞台上再现舞剧原作中的英雄形象。这一成功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普及和推广革命样板戏,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二年第四期)


第4版()
专栏:

军民红心紧相连
——赞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
吉林师范大学 钟闻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以磅礴的气势,雄壮的场面,展现了在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烽火征途千万里,军民步步紧相随”的宏伟的历史画卷。
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国亿万军民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考验,深刻地懂得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重要意义。为了消灭共同的敌人,夺取共同的胜利,他们汗淌在一起,血流在一起,心连在一起,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红色娘子军》第二场《诉苦参军》,以充沛的激情,绚丽的色彩,展现了一幅军民水乳交融、亲密无间的感人场面。帷幕一拉开,根据地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高大挺拔的英雄树下,军民意气风发并肩操练;波光粼粼的万泉河边,军民满怀喜悦载歌载舞。在这片热烈的气氛中,京剧演出本通过娘子军连长和赤卫队长黄威的一段对唱,热情地歌颂了军民在共同斗争中结成的深厚情谊。“烽火征途千万里,军民步步紧相随”,人民军队扛枪为人民,打豪绅、杀蒋匪,用革命的枪杆子打出了工农当家的新天地;根据地的男女老幼,战火支前、雨夜带路、并肩追敌,为革命不怕苦和累。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这种牢不可破的战斗团结,是有深厚的阶级根源的。“娘子军来自工农,是人民的军队”,“深根扎在群众的土壤内,才能够茁壮成长,经得起台风吹”,这是人民军队忠于人民的阶级基础;“红云乡若不是你们来守卫,哪有这工农当家,万众欢腾,大旗卷风雷”,这是人民群众热爱子弟兵的思想基础。正是这共同的阶级利益,共同的阶级目标,使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结成了生死相依的亲密关系。这种战斗的团结,象万泉河水那样源远流长;这种深厚的情谊,象高大的英雄树那样风雨难摧!
军民紧密团结,共同战斗,表现了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教育成长》一场的尾声,充分发挥唱腔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上的特长,刻划了军民临战前威武的雄姿。郑阿婆饮水思源,送女参军的那段〔西皮〕和〔二六〕,声腔明朗爽快,刚毅奔放,倾注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限信赖与期望。黄威的一段〔散板〕,唱出了赤卫队员坚决请战上火线,誓与子弟兵并肩战斗的钢铁决心。“乡亲情谊重如山,鼓舞我们永向前。”洪常青回答乡亲的那段〔快板〕,如江河奔腾,一泻千里,表达了人民子弟兵“胸怀着亲人嘱托英勇赴战”的豪情壮志。唱腔一气呵成,刚劲有力,最后一句以〔散板〕收住,突出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坚定的必胜信念。军民们临战前磨拳擦掌,斗志昂扬,这就为下一场英勇杀敌作了很好的铺垫。“枪林弹雨里,军民肩并肩。”《山口阻击》一场,通过短兵相接的武打,表现了军民生死与共、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舞台上刀光剑影,军民们越战越猛,在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里,既突出了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又表现了“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光辉思想。当娘子军连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又安排了洪常青带领一个红军战士和一个赤卫队员掩护战友撤退一节。在敌人向洪常青疯狂射击的紧急关头,赤卫队员陈荣奋不顾身,毅然向洪常青扑去,用自己的整个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在洪常青孤身一人,英勇地打退了敌人的包围的紧要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首先去扶起身负重伤的赤卫队员和红军战士,用他那宽大有力的手臂,紧紧地架着他们撤去。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军民就是这样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诗篇。“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雄壮嘹亮的进军号声中,在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与配合下,娘子军连和主力部队直捣匪巢,一举歼灭了南匪民团武装,这是用毛主席建军思想哺育起来的军民共同谱写的胜利凯歌!
“军民步步紧相随”,军民的步,走在毛主席的革命航道上;“军民红心紧相连”,军民的心,连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让我们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继续发扬毛主席亲自培育的“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夺取更大的胜利!


第4版()
专栏:

接过红旗肩上扛
成志伟
在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里,那面鲜艳夺目的红旗,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红旗首次从舞台上出现,是在红色根据地的广场上。正当军民齐聚演兵场,意气风发练刀枪的时候,饱受奴隶之苦的吴清华,按照洪常青指引的方向,来到了红云乡。第一次获得自由的吴清华,在亲人们的深情关怀和启发鼓励下控诉了满腔的冤仇。这时,她忽然望见了那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好象在长久的干渴之后获得了清凉的甜水,好象在漫漫的黑夜里窥见了黎明的曙光,百感交集,激动万分。吴清华充满激情地唱道:“想不到今天哪,春风引我到这里,找见了救星,看见了红旗!”她急速奔到红旗下,捧起红旗的一角,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脸上,滚滚热泪顺颊而下……。看到这一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呢!
红旗啊红旗,是你在吴清华不知“哪里投奔哪里去”的时候,给她指出了翻身求解放的道路;是你在斗争的道路上给了吴清华以无穷的力量;是你指引着吴清华在革命烈火中茁壮成长。
正是在红旗的召唤下,吴清华拿起枪杆子,英姿飒爽地站进娘子军的行列,投入到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战斗中去。
正是在红旗的照耀下,洪常青循循善诱,使吴清华懂得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认识到革命不是为个人复仇,而是要为千千万万奴隶的解放而战斗;革命不能光凭个人勇敢、匹马单枪,而要靠整个阶级的力量,靠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
在全剧的结尾,我们又看到了那面高高飘扬的红旗。当洪常青为革命英勇就义后,吴清华满怀悲愤,站在红旗下,接过常青的公文包,继任娘子军连党代表。怀念壮烈牺牲的英雄,面对着解放了的奴隶,她激动地唱道:“接过红旗肩上扛,接过先烈手中枪!踏着英雄足迹走,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这时候,舞台上红旗招展,刀枪挥舞,革命军民并肩向着毛主席指引的胜利方向奋勇前进。这时的吴清华,已不是初次望见红旗时的奴隶了,她已成长为具有高度路线斗争觉悟的党的干部。她决心接过先烈们用自己的热血染得更加鲜艳的红旗,继续冲锋战斗,直到五洲四海一片红!
这面鲜红壮丽的红旗,就是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象征。今天,这面迎风飘扬的灿烂红旗,正指引着千千万万个革命者,象吴清华那样,紧握手中枪,为消灭帝修反、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