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认真落实政策 放手发动群众
河南城乡植树造林活动深入发展
据新华社郑州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电 河南省广大城乡人民,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春季植树造林高潮。到三月上旬为止,全省大面积造林已达到一百零九万亩,“四旁”植树五亿多株,育苗十七万多亩。现在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还正在深入发展。
去冬今春以来,河南省各地广泛宣传毛主席关于发展林业生产的指示,认真落实政策,放手发动群众,迎接今春的植树造林高潮。从省到地、市、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都先后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各地在进行思想发动时,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一面学习毛主席有关发展林业生产的指示,同时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落实发展林业生产的政策。许多地区还认真总结推广了当地植树造林的典型经验。经过这样充分的发动之后,当大地回春的时节一到,各地便广泛迅速地掀起了植树造林高潮。全国植树造林的先进单位鄢陵县,群众的干劲特别高。这个县有七百多名干部深入农村,宣传党的政策,进行具体指导。他们把抓集体植树造林与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植树造林结合起来;把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抓绿化结合起来;把抓植树造林与加强林木管理结合起来。入春以来,全县有十几万人参加了植树育苗,已栽紫穗槐一千二百多万墩,“四旁”植树八百九十多万株,培育各种树苗一万多亩,新栽的树木大部分实现了乔木和灌木结合。
今年,河南在植树造林中,狠抓了平原地区的“四旁”植树。各地以鄢陵县为榜样,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河旁的空隙地栽植树木,为尽快实现毛主席提出的“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而努力。地处豫东、豫北和淮北平原的开封、商丘、周口、新乡、驻马店等地区,今春在一些大的河道、公路、村旁等植树达两亿四千多万株。周口地区的项城县,去年全县社社队队办起了林场,育苗二万多亩,成苗二千多万棵,今年全县春季造林已完成一千三百多万株,比以往任何一年搞的都好。
在豫西山区和丘陵地区的许多县、社,十分注意把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结合起来。禹县十三条大、小河道,已植树二万三千多亩,九百一十三座大小山头,已植树十九万多亩。紧靠颍河岸边的禹县褚河公社余王大队,几年来坚持在河滩造林,使几百亩飞沙地变成了绿洲。县委及时在全县推广了这个大队的经验,推动了河滩造林的进一步开展。
在植树造林运动中,河南各地特别注意提高植树的质量和树苗的成活率,加强对新栽树木的管理。处于豫东黄河故道的民权县,今年造林一开始,县、社两级便抽出一百五十多名干部、林场工人和林业技术人员,组成“三结合”的巡回指导小组,分赴生产队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帮助各队作好树苗的调剂,使造林运动顺利开展。许多社、队,还广泛发动群众,制订了护林公约,确定了专人负责看管林木。新郑县薛店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建立了护林队伍,加强了对林木的管理,去冬以来全公社栽植的二百三十万棵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大大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


第3版()
专栏:

在腾格里大沙漠东南前沿造林治沙,保护包兰铁路
中卫固沙林场植树造林成绩显著
据新华社银川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二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固沙林场的干部、工人和科学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同当地社员一起在腾格里大沙漠东南前沿,植树造林,固定沙丘,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几年来,他们沿包兰铁路营造一条长四十里、宽两里的防风林带,固定了长四十八里、宽一点六里的流动沙丘,保护了六万亩农田免受风沙侵袭,保证了包兰铁路畅通无阻。
中卫固沙林场是一九五八年随着包兰铁路的通车而建立的。当时,这里沙丘起伏,浩瀚如海,气候变化无常,狂风起时,茫茫黄沙遮天蔽日,沙丘由西北向东南滚滚移动,严重地威胁着包兰铁路的安全。
腾格里大沙漠气候干燥,风力强大,给固沙带来很大的困难。流沙怎么治理,沙丘怎么固定,林场工人谁也没有经验。于是,林场党支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毛主席教导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主席的教导,给他们指明了方向,他们三人一堆,五人一伙,查阅了有关资料,开展了群众性的机械固沙试验活动。开始,他们用麦秸在沙丘上扎设长条、圆圈、方格等不同形状的屏障,经过反复试验和观察,发现方格草障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固沙方法。于是,就在全场迅速推广,用这种方法基本上控制了流沙的移动。
方格草障固沙,虽然行之有效,但毕竟不是永久性措施,因为经过风吹日晒,数年之后麦秸就会腐烂,减低甚至失去固沙作用。在新的问题面前,固沙林场的工人又开始了新的试验,着手研究用植物固定沙丘。经过两年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他们积累了几万个数据,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初步摸清了沙丘移动和植物在沙漠上生长的规律。他们采集了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的花棒、柠条两种灌木种籽,进行栽培试验,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用方格草屏和栽种植物相结合的方法,有成效地固定了流沙。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林场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认真改造世界观,深入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他们在总结过去防沙、固沙经验的基础上,在自治区水利工程处、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和当地社员的热情帮助下,成功地把黄河水引上了沙丘,进一步改造沙丘,让沙丘造福于人民。


第3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鼓励社员在宅旁植树
我们大马大队经过几年的努力,把能够栽树的多数地方都栽上了树,每人平均种树千棵以上。
但是,我们没有注意组织社员在住宅旁边植树,因此,社员家庭的宅旁、院内有不少闲地没有充分利用。
后来,大队党支部组织社员群众学习党中央和毛主席有关指示,决心在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实现绿化,美化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党支部并重申了依靠集体造林为主的方针,和社造社有、队造队有、社员在宅旁植树归个人所有等人民公社现阶段的有关政策,鼓励社员在宅旁植树。社员们积极展开了院内、宅旁植树活动。大队党支部将生产队的榆树苗五万棵分配给社员,解决树苗问题。据目前统计,社员宅旁、院内已植树五万八千多棵,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美化了环境。
河南尉氏县大马公社一干部


第3版()
专栏:

姬鹏飞部长会见戴维斯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讯 外交部部长姬鹏飞今天上午会见了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戴维斯,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中央气象局局长孟平,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毕季龙、张乃召、叶成坝等在座。


第3版()
专栏:

在前往朝鲜访问途中
布托总统的特使皮尔扎达部长到京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讯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教育和省际协调部长、布托总统的特使皮尔扎达在前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途中,于二十二日到达北京。
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亚洲司副司长叶成章,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凯瑟,大使馆空军武官舒加特上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宰弼,前往机场迎接。
今天中午,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设便宴招待皮尔扎达部长,凯瑟大使等应邀出席。
皮尔扎达部长路经上海时,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少庸等前往机场迎送并设便宴招待。


第3版()
专栏:

壮志锁“黄龙”
——记章古台防护林试验站固沙造林的事迹
站在大(大虎山)郑(郑家屯)铁路上的章古台车站纵目四顾,只见树木层层,一片郁郁葱葱。人们怎么也想不到,这里曾经是流沙危害极为严重的地区。
章古台,地处内蒙古大沙漠东端,是辽宁省北部流沙最集中的地区。每当风季,这里黄沙滚滚,遮天蔽日,流动沙丘犹如肆虐的黄龙,不断侵蚀着农田,严重地威胁着农牧业生产。解放前,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风沙滚滚似海涛,风剥沙压禾苗焦。春愁下种秋愁收,苦难生活没有头。”这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反动统治阶级残酷压榨和风沙危害下的悲惨生活。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在这里建立了防护林试验站,开始探索固沙造林、根治风沙危害的经验。
二十多年来,试验站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经过反复实践,把章古台一带两万多亩的沙丘变成了一片森林,改变了当地的自然面貌。由于制服了风沙危害,过去的许多轮耕地,现在大部分变成了固耕地;过去春播时往往要播种两三次,现在可以做到适时早播,一次全苗,粮食产量连年上升。他们固沙造林制服“黄龙”的成功经验,已在许多沙漠地区推广。
建站初期,章古台一带是一望无际的沙海,大风一起,黄沙飞扬,天昏地暗。
锁“黄龙”的试验工作开始了。
第一次,他们看到在路旁、沙丘边上零零散散地长着一些杨、柳、榆树,就在刮风时影响较小的缓坡沙丘上栽植了这些乡土树种,结果幼树不是栽不活,就是活不长。第二次,趁雨季在沙丘上撒下草籽,不几天,沙丘上出现了一片新绿。可是一场大风过后,新出的小草成片成片地被刮走,又失败了。第三次,他们试验用秫秸做成防风障子,搞机械固沙,结果防风障子经不起风吹沙打,也没有成功。
大家从教训中认识到,科学实验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必须反复实践才能掌握风沙的规律。于是,他们开始观测流沙的规律。沙丘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春季最大风速每秒二十五米,夏季沙面温度高达摄氏五十多度,冬天北风怒吼,飞沙打脸如同针扎一样。他们战风沙,斗酷暑,抗严寒,连续三年,进行了八百多次观测,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他们还组织人员到百里以外的沙漠进行了十几次考察,寻找固沙植物。有两名技术人员在酷暑季节,走遍了从章古台到通辽一百四十多里沿途的每一片沙荒、每一座沙丘,先后找到了适宜在不同类型的沙丘上生长的锦鸡儿、黄柳、胡枝子、差巴戈蒿、紫穗槐等可以用来固沙的灌木植物。他们用固沙植物与机械固沙相结合的办法,把试验站一块三千六百亩的流动沙丘固定住了,在改造沙丘的征途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严峻的考验,一场接着一场。试验造林,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们发现栽植杨、柳、榆、桑等乡土树种,虽然有些能活,但由于沙荒干旱、瘠薄,往往形成生长缓慢、枝梢干枯的“小老树”,既不能有效地防风,也不能成材。后来,通过对一些山地森林的调查,他们看到不少松树长在石壁上,根系扎在石罅中,却生长得蓬勃旺盛,枝叶繁茂。这证明松树耐干旱、耐瘠薄;而且大部分松树四季常青,树叶不落,防风作用好,木材质地优良,用途广泛。于是,他们决定在沙丘上进行栽植松树的试验。
第一次,他们在固沙灌木植物行间栽了两千棵松苗,结果只活了两棵。但是大家信心很高,他们说,虽然只活了两棵,毕竟证明沙丘上能栽植松树。他们认真总结经验,仔细进行观察,发现这两棵松苗所以能活,是因为被灌木枝叶覆盖着,受沙打日晒少;同时,栽植时树苗带土多,根系保护得好,坑挖得也比较深。为了摸透松树生长的规律,他们分别在沙丘上的不同部位栽植,进行比较。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把行李搬到现场的小房里,睡在现场,精心栽培,精心护理,仔细观察。小松苗被流沙埋住了,就用手一点一点把沙子扒拉开,埋一次,扒拉一次。经过无数个昼夜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果。这一次他们栽了千棵松树苗,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接着又连续试验几次,成活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实践证明,沙荒地区完全可以栽植松树。如今,原来寸草不长的三千六百亩沙丘已经变成了一片墨绿的林海松涛。松树的平均高度已达六米,茎粗平均七厘米,最高的已有七点五米,茎粗十三厘米。去年,他们收获了第一批松树种子。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和考验,章古台防护林试验站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又取得了新的成绩。
他们坚持科研工作为生产服务,走出试验站,深入农村社队,建立了四个植松经验推广点。几年来,有一半技术人员坚持蹲点,一边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边指导贫下中农固沙造林。现在,他们已和群众一起固沙六千多亩,植松四千多亩,不仅保护了农田,增加了粮食产量,并且解决了社员的部分烧柴问题。
毛主席教导说:“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防治对松林危害极大的松毛虫,对于森林保护,一直是一个难题。一九六七年,这个试验站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决心攻克这一难关。他们看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有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法,就设想对松毛虫也来个以虫治虫。他们经过多次试验,培殖了一种“卵寄生赤眼蜂”,把这种蜂放到松林中,可以破坏松毛虫卵。现在,赤眼蜂对松毛虫卵的破坏率已由一九六七年的百分之六十二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九,取得了初步成功。这种防治方法简便易行,节省费用。
二十多年来,章古台防护林试验站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成功地研究出不少固沙造林的方法,在站内固沙四千二百多亩,造林一万多亩,其中松林七千多亩,引进了三十多种树木。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三月二十三日会见了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总统萨达特的外事顾问、总统特别代表马哈茂德·里亚德和由他率领的埃及政府代表团。
这是会见时西哈努克亲王和里亚德顾问交谈。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周恩来、姬鹏飞、白相国、陈慕华会见里亚德顾问率领的埃及政府代表团。这是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