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事在人为
——记衡水地区打深井抗干旱夺丰收的事迹
多少年来,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一个被“专家”盖棺论定地称为“贫水区”、“非宜井区”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机井星罗棋布、水田成方、水渠如网的富庶之乡。
这事情发生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华北平原的衡水地区。
河北省衡水地区人民发扬“穷棒子”精神,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打成了一万九千多眼深机井,使井灌面积发展到二百多万亩,加上原有的一百一十多万亩河渠灌溉面积,全区每人有了一亩水浇地。他们破除迷信,打深井抗干旱的事实,再一次显示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无比正确,说明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一)
衡水地区位于海河流域南部的黄河故道上,地势低洼,历来春旱秋涝,粮食产量很低,是历史上有名的“有雨淹,无雨旱”的老灾区。一九六三年,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这里河水四溢,纵横百里。在毛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鼓舞下,衡水地区人民同全省人民一道,打响了根治海河的战斗。经过几年奋战,全区共开挖疏浚骨干河道五条,大型排水渠六十多条,抗洪排涝能力大大加强,仅滏阳新河的泄洪量就比旧滏阳河提高二十六倍多。全区的耕地,基本上解除了洪涝灾害的威胁,自然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涝灾被制服了,可是旱魔还在作怪。一九六八年,衡水地区遭受了六十年未遇的大旱。那一年,从春到秋,近三百天没下过一场透雨。人们想不到,一九六三年闹洪水汪洋一片的地方,这时候找甜水灌溉却十分困难。为了向老天夺粮食,广大社员挖井中井,开河中河,千方百计地寻找水源。各级领导干部更是为战胜干旱日夜忙碌。
夜,很深了。地区革委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全体领导成员联系实际,重温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根治海河”、“遇旱有水,遇涝排水”等教导,深深认识到,只治了洪涝,没治住干旱,没有实现高产稳产,就不能算是“根治”了海河。可是要战胜干旱,水从那里来呢?全区九百多万亩耕地,地上水仅能浇灌一百一十万亩,而且用水季节水量少,靠不住。开发地下水吗?衡水地区也曾有过多次尝试,但那都是些不成功的记录:一九五八年,全区在中、浅水层打了十万眼砖井和木管井,不是水苦,就是水咸;特别是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一年间,一个水利“专家”,指挥着十几台钻机,来探深水层,费时半年多,钻眼一百几十个,一口深水井也没有打成。于是他断言这个地区是“贫水区”、“非宜井区”。
困难象一座大山挡在面前,困难也象一块试金石考验着人们的革命意志。“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地区革委会全体领导成员遵照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走出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到贫下中农中去找战胜干旱的办法。经过广泛调查,终于从群众中找到了抗旱的经验。
有七十三户人家的冀县魏屯公社小韩庄大队,为了改变干旱面貌,已经连续战斗了十多年。一九五七年,他们大干一冬,在浅水层打成三十眼砖井,可是井底水深不满二尺,半桶水,半桶泥,水质也不好,浇不成地;接着又向深处打,打了一眼五十四米深的机井,水却苦得很,更不能浇地。他们也曾被“贫水区”这种悲观论调束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他们解放了思想。他们想:“这么深个地球,难道甜水都绕过小韩庄走?难道苦水都来小韩庄地底下集合?”讨论来,讨论去,大家一致认为,不是没有甜水源,而是没找见,井还不够深。他们向大寨大队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定再向深层打,一百米不行,二百米,二百米不行,再往下锥,终于在二百五十米以下的深层,取出了滔滔不绝的甜水。经过几年奋战,连续打成三眼深机井,使七百八十多亩土地全部变成园田,大旱之年,农业仍然获得丰收。粮食亩产由过去的百十来斤增加到八百一十五斤,棉花亩产皮棉从二、三十斤增加到一百二十八斤。
小韩庄打深井夺高产的经验,打破了“贫水区”、“非宜井区”的迷信,使前往参观的人受到了鼓舞,得到了启示,人们说:“事在人为,路靠人闯,‘专家’办不成的事,群众办成了!”
(二)
开凿深井的斗争,在一九六八年秋后开始了。各县都成立了钻井队。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都在为打深井出主意,想办法,决心在短期内实现每人有一亩水浇地。
打深井,需要钻机,那时全区仅有八台旧钻机。怎么办?
一伙伙找钻机的出去了。他们跑工厂,找勘探队,进出于废品收购站。碰到废钻机收着,看见能用的旧机件买着。为了早日安上钻机,人们甚至用自行车驮,用小车拉,从几百里远的地方把弄到的“宝贝”运回来。深县钻井队就是这样买来二十多吨废钻机的部件,搞起土车床,办起小修配厂,硬是七拼八凑,拼装成七台钻机,十四台泥浆泵,投入了打深井的战斗。
但是,找钻机毕竟是有限度的。打井量大同钻机不足的矛盾,仍然尖锐地摆在人们的面前。
“我们自己造钻机!”这个革命建议一提出,马上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
衡水县钻井队队员、贫农出身的年轻共产党员张登科,为了造钻机,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一个人对着“解放牌”水车一会儿发愣,一会儿在地上画;说不清有多少回,人们从旧机器旁把他叫回来。就这样,他和焊白铁壶的小五金厂的工人们一起,经过九十多次试验,终于造出了适合当地条件的轻型小钻机。从此,结束了衡水地区不能造钻机的历史。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鼓舞着衡水人民的斗志。他们克服了前进路上的一个个困难,把打井运动引向高潮。打深井用铁管,一眼井就得二十多吨。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少花集体的钱,节省国家的铁,下别的管?“能!”人们造出了水泥管。深井配套机具很缺,怎么办?“造!”各县社农机修配厂自力更生搞了出来。就这样,到一九六九年底,一年多的时间,全区钻机由八台发展到一百九十五台,新建起大小水泥管厂四十多个。
这一年,衡水地区打出了一千九百多眼深机井;这一年,衡水地区第一次改变了缺粮的历史,实现了粮食自给。
(三)
一眼眼深井打成了,一片片丰产方出现了。广大干部、社员对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伟大教导理解得更深刻,要求打深井更迫切了。可是,一台钻机两个月才能打出一眼深井,钻井进度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如何加快钻井进度的问题,成了各县钻井队员日思夜想的心事。在这方面,武邑县“五○四”机台以一个月平均打三眼深井的成绩,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一九七○年二月,衡水地区革委会在武邑县怀甫公社怀甫大队召开了“五○四”机台打井现场会。三百多名代表,用六天时间参观了一次从钻机搬迁到成井的全过程。
代表们一边参观,一边对照着找差距。从这里,他们学到了加快钻井进尺的新技术,学到了要建立防止延误时间、保证安全运转的检查制度。最主要的是,他们学到了“五○四”机台干部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工作作风和钻井队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五○四”机台的经验遍地开花。全区钻井进度大大加快,不长时间,就涌现出一批台台钻机月打三眼井的先进钻井队,而“五○四”机台,又创造了月打五眼深井的新纪录。
随着打井运动的深入发展,新的矛盾也不断出现。有的机井用着用着,半年,一年,井水却变少了,水变苦了。面对这种情况,钻井队员们想:对革命者来说,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常常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跳板。只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入调查研究,不管地下水规律多么复杂,自然界有多少未知数,总是可以找出答案来的。他们对那些发生了变化的井,了解了成井过程和后来的使用情况,对土层取样进行了分析,查清了每一眼深井变化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于是,有的井,水少变水多了,有的井,苦水变甜了。武强县的钻井队员和社员群众先后治好了五十多眼水少的深井,冀县钻井队重新补封苦水层,把苦水井变成了甜水井。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衡水地区人民迎着困难上,浪打不回头,克服前进路上的一个个障碍,取得了一个个胜利。一九七一年,这里又遇到旱灾,但却夺得了农业丰收,粮食总产量不仅比一九六八年增加了一倍多,而且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认真落实养猪政策
四川省养猪事业迅速发展
全省平均每个农户养猪达二点八头
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各级领导机关切实加强对养猪事业的领导,认真落实党的有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养猪事业的发展。据一九七一年底统计,全省生猪饲养量达到四千八百多万头,平均每个农户养猪二点八头。什邡、广汉、崇庆、温江、彭县、灌县、郫县、新都、遂宁、德阳、绵竹、马边、名山等十多个县,养猪量已达到或超过一人一猪。去年全省生猪收购任务也超额完成。
四川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领导养猪事业中,以两条路线斗争为纲,组织广大社员、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一系列指示和党的有关政策,联系实际,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大家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乐山地区的广大社队干部,经过学习和批判,划清了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界限、按劳分配和经济主义的界限、合理奖励和物质刺激的界限,把大力发展养猪同发展农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养猪事业的发展。去年,这个地区的生猪饲养量达到四百多万头,平均每个农户养猪四头以上,比一九七○年增加百分之七十。
去年,中共四川省委和省革委会明文规定了发展养猪和收购生猪的具体办法,并公布于众。各级领导成员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检查基层贯彻执行政策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温江地区革委会领导成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和纠正了少数基层干部限制社员家庭养猪的错误做法,又一次在全地区干部中进行了党的政策教育,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继续鼓励社员家庭养猪,使养猪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地区十四个县,各个县社都办起了集体养猪场,广大社员中除极少数五保户和单身汉外,家家都养了猪。去年,这个地区生猪饲养量按农村人口平均计算,已超过了一人一头猪。
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养猪政策的同时,四川省各级领导机关还注意帮助群众解决防治猪病和饲料供应的问题。去年以来,全省利用召开经验交流会和举办学习班等办法,及时推广了什邡县因地制宜,广开门路,统筹安排,集体为主积极发展饲料生产的经验,推广了遂宁县利用中草药防治猪病,大力开展“群防、群治、群采、群种”活动的经验,以及这两个县利用各种农作物的秆、荚,大搞糖化饲料的经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内江地区各级领导把猪饲料生产纳入集体生产计划,还在全地区从县到队普遍建立了兽医站,促进了养猪事业的迅速发展。


第3版()
专栏:

爱护贫下中农利益 巩固工农联盟
湖北江山机械厂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建厂少占地、占坏地,并积极帮助社、队改河造田,发展农业生产
据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江山机械厂工地党委,正确处理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爱护当地贫下中农的利益,做到了建厂少占地、占坏地,并且积极帮助附近社、队改河造田和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密切了工厂同社、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
这个厂是在一九六九年开始兴建的,厂址选在农村。开始筹建时,工地领导成员对厂区布局和厂房定位,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建厂占用土地是发展工业的需要,只要有利于工厂建设,便于施工和生产管理,占用多少土地,都是无可非议的。持这种意见的人主张把厂区建成“大方块”,厂房盖在平地上。另一种意见认为,这样做,要侵犯农民群众的利益,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工农关系,因而主张尽量利用荒山坡地,建厂盖房。为了统一思想,工地党委领导成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加强工农联盟和“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等一系列教导,使大家认识到,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这样就会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工农联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工地党委从全局出发,对厂区布局重新进行了审查。每个厂房的定位方案,都由工地负责人同社、队领导同志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共同研究,尽量节省建筑用地。做到:能利用荒地就不占熟地,能利用坡地就不占平地,能利用旱地就不占用水田,能少占一亩就省一亩,能少占一分就省一分。有一个厂房在确定建设方案时,曾反复修改过多次。开始,大家对这个厂房的位置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用劈山的办法来解决建厂用地不足的问题,再一个办法就是占用一些堰塘面积。劈山,工程量大,费工多,经济上不合算;占用堰塘,储水量减少了,一遇严重干旱,稻田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经过大家反复研究,在现场一块地一块地丈量,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对比,最后决定修改厂房设计,把原来的长方形厂房改为丁字形厂房。在保证符合工艺流程要求的条件下,既没有增加土方工程,又没有使生产队的堰塘受到影响。
对非占用不可的耕地,江山机械厂工地党委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发动工人改河造田,用以补偿生产队被占用的土地。厂区附近生产队中间,有条小河,由于河水自然改道,河床不断扩大,占去了大片土地,形成面积达数百亩的沙石滩。每当雨季,洪水泛滥,河滩里一片汪洋,两岸房屋被冲,庄稼被淹,交通中断,使农业生产受到破坏,工厂的建设和生产也受到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工地党委就结合防洪治水,修路架桥,组织劳力,把这条小河疏通修直,让河流改道,把腾出的沙石滩垫上泥土,造成良田,交给生产队耕种。并结合改河造田帮助生产队兴修了三个抽水站,把一百四十多亩旱地改成了旱涝保收的水田。
由于工地党委和广大职工在积极搞好工厂建设的同时,认真帮助社员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因而使厂区附近的一些社、队,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仍然连年增产。


第3版()
专栏:

努力改良畜种 积极发展畜牧业
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各地积极开展改良畜种的工作,繁殖更多的良种牲畜,不少地区已经取得了成绩。
东北细毛羊
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一些国营羊场和人民公社联合进行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已经培育成功一种毛肉兼用的东北细毛羊。现在,这种羊已在东北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推广。
东北细毛羊一级羊中,成年公羊平均年产原毛十三公斤左右,成年母羊平均年产原毛六公斤左右。这种羊羊毛长度都超过了普通细毛羊,羊毛细度在六十支以上的占百分之九十。羊毛的色泽、匀度、弹性、手感都良好。东北细毛羊产肉也很多,一级羊中成年公羊平均体重达九十公斤,成年母羊平均体重接近五十公斤。这种羊体质强,骨骼结实,耐粗放饲养管理,采食能力很强,能抗寒耐热,抗病力强,适宜于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放牧条件。
东北细毛羊的培育成功和大量繁殖,在满足广大群众对于毛纺织品和肉食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方面,将作出贡献。


第3版()
专栏:

改良湘南小黄牛
湖南省宜章县栗源公社畜牧站,用外地良种公牛和本地的湘南小黄母牛杂交,改良湘南小黄牛,取得良好成绩。现在,这里杂交的良种耕牛已占现有存栏牛总头数的百分之五十多。
改良牛比原来土种牛有很多优点,初生的改良牛比土种牛的体重重百分之五十七到百分之八十七,而且成活率高,发育快,抗病力强,服役力强。改良牛一岁以上就能犁田,而土种牛一般要一岁半以上才能犁田。
湖南各地使役的湘南小黄牛虽然行动灵活,繁殖率高,但体型矮小,役力不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湘南小黄牛越来越不适应需要。一九六四年在省、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宜章县栗源公社建立了畜牧站,开展改良畜种的科学实验活动,终于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3版()
专栏:

岔口驿“走马”改良为役马
以“走马”著称的岔口驿马,已经改良为役马,成为农业生产和运输上的好畜力。
岔口驿马产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岔口驿一带。这种马走路平稳,乘坐不颠,同时具有抗寒、耐粗饲、善跑和爬山等特点。过去,把这种马用作乘马。
解放后,“走马”已由现代交通工具所代替,而岔口驿马由于体小力薄,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使役需要。甘肃省武威地区岔口驿家畜培育辅导站的工作人员,根据贫下中农的要求,于一九五六年开始了岔口驿马的改良工作。他们把具有身板大、抗病力强、气力持久、性情温驯的挽乘型和重挽型两种优良种公马同岔口驿母马进行杂交繁殖,取得了一定成绩。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岔口驿马的改良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到一九七一年底,这个地区改良马的存栏数达到二千三百多匹,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一倍。
经过改良的岔口驿马,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作用。这种马产地的一些社、队都用它来翻地、打碾、拉车运肥。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