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福建群众性农业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开展
新华社福州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九日电 福建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两年来,全省选育的水稻、甘蔗、黄麻、茶叶、花生等新的优良品种达几十种;作物刺激素“七○二”、菌肥“五四○六”和新农药“除草剂”等正在大量生产和大面积使用;土质差、气候寒冷的山区,通过改良土壤、使用防寒育秧新方法,种上了双季稻,夺得了高产;人多田少的地区,实行稻、麻和薯、豆等作物间作套种的耕作制度,为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创造了经验。由于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全省的农业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九七○年全省粮食大幅度增产,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一九七一年粮食总产量又比一九七○年有新的增长。同时,多种经营也有了发展。
中共福建省委和省革委会,把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当作执行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强对农业科学实验工作的领导。地、县两级普遍建立和健全了农业科学实验所或农业科学实验站,社、队也普遍建立了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有农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农业科学实验小组。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深入科研基点,亲自参加科学实验,取得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蓬勃开展。
在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中,全省各地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科学神秘论”、“群众落后论”等反动谬论,广大群众为革命搞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建瓯县小桥公社阳泾大队党支部,领导贫下中农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他们大胆实践,成功地创造了水稻温室蒸汽快速育秧法,解决了山区春寒容易烂秧的问题,掌握了育秧主动权,对山区早播、早插水稻,促进单季改双季起了重要作用。去年,闽西、闽北地区广泛使用了这种新的育秧方法,早稻产量比前一年有显著增长。过去,作物刺激素“七○二”和菌肥“五四○六”等,被许多人看成神秘的东西,没有专门设备不能生产。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开展以后,贫下中农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边干边学,反复试验,终于用土办法多快好省地生产出了这些产品。据宁德、晋江、龙溪、三明、建阳等地区统计,去年生产的“七○二”、“五四○六”等产品,达六千多万斤。
福建各地十分注意立足生产需要,研究本地区的生产关键问题或薄弱环节,使农业科学实验活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取得显著成效。建宁县是个气候寒冷的山区,在这里能不能保证大面积双季稻高产,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中共建宁县委发动群众和科技人员摸清山区种植双季稻的规律。经过实验,他们初步总结出根据山区不同海拔高度,进行品种搭配和科学栽培管理等一系列促进双季稻增产的关键措施。去年全县双季稻种植面积从前一年的一万五千亩扩大到十多万亩,单产和总产都有大幅度增长。
福建省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山区,坚持和群众一起搞好科学实验。现在,福建省地、县两级的科学实验所或科学实验站都在农村建立了科研基点。光泽县司前公社农技站四名技术员,同贫下中农一起总结实践经验,解决了水稻“坐苗不长”和早孕早穗问题,促进了全公社粮食生产的发展。


第3版()
专栏:

深入农村社队参加科学实验活动
贵州农业科研人员思想科研双丰收
据新华社贵阳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九日电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许多科研人员,深入自然条件不同地区的社、队蹲点,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进行科研工作,做到思想、科研双丰收。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认识到,要正确地认识贵州高原的自然特点和各个地区的差异,取得真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必须深入实际,刻苦地调查研究,同群众一起,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因此,他们纷纷下到基层蹲点。在毕节县生机公社蹲点的科研人员,首先对这里的自然条件进行调查。他们看到,这个公社山高谷深,气候变化很大,农作物栽培情况复杂。这里既有全年无霜期达三百天以上的低热地带,也有全年无霜期只有一百天左右的高寒山区。在同一个大队甚至在同一个生产队内,海拔高度和农作物的分布也极不相同。科研人员根据这种自然特点,选择了高、中、低三种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从外地引进水稻、玉米、高粱、小麦、油菜、绿肥等种子,进行种植试验。其中一部分已经试验成功,获得高产。他们在方家井生产队进行了栽种双季稻的试验,早晚稻合计亩产量比原来单季稻产量增加了一倍,初步探索出了适合在这个地区栽种的双季稻品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双季稻提供了依据。在高寒地区的段坪生产队蹲点的科研人员,同这里的社员一起,成功地进行了塑料薄膜育秧试验,结束了这个队长期以来依靠外地供应秧苗的历史,并为这个地区水稻育秧积累了经验。在其他社、队蹲点的科研人员,经过调查研究,对所在地区的自然特点,也都有了了解。他们根据国家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出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一年多来,他们跟贫下中农一起,共开展了八十九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农业新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还积极协助所在社、队举办了短期科技训练班,为农村培训技术骨干三百多人,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实践,进一步认识到,要搞好科研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虚心向群众学习。在铜仁县下黑岩坪生产队蹲点的科研人员,这方面的体会尤为深刻。他们在这里试种双季稻,开始时,他们认为在贵州高山地区种植双季稻是一项新事物,贫下中农在这方面也没有经验,因此没有注意向贫下中农请教。在双季稻早稻育秧时,他们就自己悄悄地干起来。谁知试验田里的秧苗十分细弱,死苗现象严重。正在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县里召开了早稻育秧现场会,介绍了许多贫下中农育秧的先进经验。贫农出身的青年杨光福育秧的先进事迹,使他们思想上震动很大。他们亲眼看到杨光福的秧田里的秧苗都长得很壮,也很均匀,找不到一根死苗。这和他们自己培育的秧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为什么?原来,他们死搬书本,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为水稻在三叶期以前,是属于营养自给阶段,不需要施肥,只要在移栽之前,施一次肥就行了。他们没有考虑到,下黑岩坪生产队的稻田,是这里的贫下中农在乱石窝里改造出来的,土质瘠薄,加上高山地区气温变化大,在降温的情况下,秧苗就不能适应,造成死苗。而杨光福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三叶期以前就上了粪,使秧苗有了足够的养分,起了保温和增温的作用。因此,在降温的情况下,秧苗同样茁壮生长。这给科研人员以深刻教育。在这以后,他们都自觉地拜贫下中农为师。为了总结农民中关于早稻育秧的经验,他们爬山涉水,到了三种不同海拔高度的四十多个生产队,召开座谈会,访问了很多社员。他们把各种零散的、不系统的经验,加以归纳、整理、提高,去粗取精,总结成为比较完整的经验,向群众作了介绍和推广,对促进种植双季稻,起了指导作用。
一年多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深入社、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中,联系思想实际,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和哲学著作,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精神面貌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3版()
专栏:

吉林化工机械厂工具车间党支部,组织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帮助青年工人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
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途经北京
耿飚、彭绍辉宴请朝鲜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九日讯 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党中央部长李敏洙为团长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今天到达北京。代表团团员有: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朴重国、外务省参事陈忠国。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以及我有关方面负责人申健、张上明、曹克强、毛宝忠、田树千、杨春城等,前往车站欢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玄峻极、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宰弼、武官张来宪和大使馆其他外交官员,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吴船,也到车站欢迎。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九日讯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今天晚上举行宴会,招待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党中央部长李敏洙率领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全体成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宰弼和大使馆外交官员应邀出席了宴会。
我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任允中、张上明、曹克强、毛宝忠、田树千、杨春城、崔龙浩、张振海、葛友义出席了宴会。
耿飚部长和李敏洙团长在宴会上先后讲话,共同祝愿中朝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战斗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


第3版()
专栏:

为工农兵服务就是我们的方向
——上海轻工业企业根据群众意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的故事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毛主席这一光辉思想指引下,上海轻工业企业把为工农兵服务作为发展日用工业品生产的方向。广大职工急工农兵所急,想工农兵所想,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积极生产价廉物美的日用工业品,适应工农兵的需要。在为工农兵服务的过程中,上海轻工业战线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例。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深刻变化
在上海日用化学品三厂试验室里,围着一群人,他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一只放了蚂蝗的铅桶上,只见一个人赤了脚,在脚上涂了一层油膏,随后伸到铅桶里去。这时,活跃在铅桶里的数十条蚂蝗,不是朝他脚上去咬,而是往桶边逃离。看到这一情景,大家都高兴地说:“防蚂蝗膏试制成功啦!”
这个把脚伸到铅桶里去的人,是这个厂的工程师邬荣章。他激动地向大家介绍了试制防蚂蝗膏的过程。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上海日用化学品工业只注重生产香水、香粉、胭脂、口红等化妆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上海日用化学品工业系统的广大职工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增强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他们纷纷组织斗、批、改调查小组,深入工厂、农村、部队,访问工农兵,了解工农兵对日用化学品生产的需要。
日用化学品三厂调查小组在农村访问过程中,许多贫下中农反映希望试制一种能防治蚂蝗叮咬的护肤用品。参加访问的邬荣章听了,心情很不平静。他联想起过去在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亲手试制过不少高级化妆品,却很少试制为工农兵服务的护肤用品,更加憎恨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回厂以后,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和工人们一起,积极试制防蚂蝗膏。他们经过数十次的试验改进,终于生产出能防治烂脚和预防蚂蝗咬的稻田护肤膏。这种稻田护肤膏送到农村,受到了贫下中农的普遍欢迎。他们亲切地称它为“工农友谊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上海日用化学品工业企业还先后试制成功了为工农兵服务的防裂膏、防冻膏、防热辐射膏、防蠓飞子水等四十三种新产品,有三十四种已经投入生产并供应了市场。
矿工的喜悦
去年十二月的一天,上海解放塑料制品厂党支部书记带着技术员和工人,来到南京官塘煤矿。矿工们围住他们,争着观看他们带去的新矿工工作服,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过去,矿工们穿的工作服是用双面橡胶布做的,橡胶份量重、不耐油、使用寿命短。矿工们用风钻采煤时,机油喷在身上,与橡胶一接触,橡胶就卷了起来,不利于劳动保护,还浪费了国家物资。因此,他们多么希望有一种轻便、耐油的工作服啊!
矿工们的愿望,在去年六月实现了。
上海解放塑料制品厂党支部为了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在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鼓舞下,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深入矿山,调查研究。他们回厂以后,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试制双面人造革。塑料具有份量轻、耐油、价格便宜等特点,但是容易发硬。因此在试制工作中,他们尽量提高人造革的柔软性能。经过四个月的反复试验,搞出了第一批双面人造革,并用它加工了三十六套矿工工作服,于去年六月送到官塘煤矿、凤凰山铁矿等地给矿工们试穿。
过了三个月,当上海解放塑料制品厂的同志去矿区了解试穿情况时,试穿的矿工都一致称赞双面人造革工作服比橡胶的好。有的矿工高兴地说:我用柴油洗它,它也不卷,穿了三个月,虽然有点发硬,但比橡胶寿命长得多啦!
尽管矿工们比较满意,但是上海解放塑料制品厂的同志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认为,发硬的问题还必须进一步解决。回厂以后,他们进一步改进人造革的配方,提高人造革的质量。就这样,他们又试制出了两种不同配方的双面人造革,制成了第二批矿工工作服,赶在寒冬腊月,再次送往南京官塘煤矿、淮南煤矿等矿山去试穿。
官塘煤矿的矿工们握着解放塑料制品厂同志的手,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你们送来的不仅是工作服,你们带来了党和毛主席对矿工的关怀,带来了上海工人阶级的情谊!我们一定要多采煤,采好煤,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不吃草的小毛驴”越造越好
在农村,贫下中农亲切地把自行车称作“不吃草的小毛驴”,赞扬这种“小毛驴”越造越适应农村的需要。
上海自行车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为了使自行车更加适合贫下中农的需要,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去年秋天的一个早晨,上海自行车厂老工人黄金城和技术员石正生一起到上海郊区去访问,看到不少社员在自行车后面的货架两边挂上两大篮蔬菜,送往城市去。但是,骑车的社员骑到一座有坡度的小桥跟前就跳了下来,把车推过桥去。为什么不踏过桥去?黄师傅就上前去询问。社员回答说:“这种载重自行车很结实,载得起份量,但遇到上桥时就踏不动,只好下车推。”黄师傅与老石当场就进行了分析,认为上桥所以踏不动,主要是车子的“速比”(指连在踏脚上的牙盘与飞轮的牙数比例)只适用于平地骑行,不宜载货上坡。如果上坡时能够改变一下“速比”,该有多好啊!
黄师傅和老石主动向厂部提出了试制双速载重自行车的建议。厂革委会支持他们的意见,组织了一个由他们参加的三结合试制小组,立即行动。经过二十多天的日夜战斗,先后改革了十多次,终于造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理想的双速器。在普通的载重车上装上了这种双速器,就可以变速。经过贫下中农试用,都感到满意。现在,上海自行车厂已经正式生产双速器和装有这种双速器的双速支农车,适应市郊农村的需要。一幅受欢迎的图案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二楼的搪瓷面盆展销柜台,接待着一批批的顾客。许多顾客对一只画有“桂林山水”的面盆很感兴趣。一位解放军战士指着这只面盆图案高兴地对站在柜台里的一位营业员说:“桂林山水”设计得好!它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具有民族风格。希望美工人员能够设计更多更好的象这样的产品。
营业员激动地回答:“我一定把你的要求带回去,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广大工农兵的需要。”
这个“营业员”就是设计“桂林山水”图案的上海搪瓷七厂的美工人员苏春生。
苏春生在设计工作中,经历过两种思想的斗争。过去,他曾经设计了一幅“太湖之春”的面盆图案:清秀的群山,平静的湖面,配上几只帆船倒影……。他当时的主观愿望,是想表现渔业生产的丰收景象。但是当产品送到市场去试销时,却没人过问。小苏觉得奇怪,便主动去征求一位贫下中农的意见。这位贫农老大爷说:“我怎么看也看不出是渔业丰收的样子,冷冷清清,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农村的新面貌。”当时,小苏还觉得很委屈。后来,上级组织日用器皿系统的美工设计人员到农村深入生活。小苏从小小的设计室来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看到了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革命气概和农村的一派大好形势,心胸豁然开朗,回想起过去在小房间里靠翻画报资料设计出来的图案,山不象山,水不象水,深感那位贫农老大爷的批评十分中肯。他认识到:一个美工设计人员要为工农兵服务,光有主观愿望不行,还必须深入三大革命运动,改造世界观,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才能画出为广大工农兵所喜闻乐见的图案来。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小苏通过深入生活,感到面盆虽小,广大工农兵对设计人员却寄予很大希望。回到厂里,他顾不上旅途疲劳,立即投入了战斗,成功地设计了一幅运用传统的水墨画法,表现祖国雄伟河山的“桂林山水”图案。
上海轻工业系统的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从斗争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毛主席指引的为工农兵服务的道路是一条无限广阔的道路。他们决心沿着这条道路坚持走下去,在新的一年里,作出新的成绩。
新华社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