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毕业”以后
一次,下放干部庄志禄到合肥开会,特地去找他的老同事杨克振。他刚进宿舍大门,正好碰上了老杨。
“老庄,从哪里来?”
“从岳西,来向你作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
“是啊!文化大革命前我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把你……”
“还提它干啥!快进屋坐。”
老杨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庄志禄在安徽省建设厅设计院当院长的时候,他也在那里。老杨多年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可是,庄志禄却认为他没有文化,在设计院这样的单位不顶用,就向上级打了个报告,把他调出设计院。调令下来时,老杨正有病发烧,庄志禄让他带着病离开了设计院。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革命群众在批判庄志禄的错误思想的时候,把这件事摆了出来,问庄志禄:这是执行的什么路线?是哪个阶级的思想感情?当时,庄志禄虽然承认了错误,但心里还有点不服。
抓紧极好机会,努力重新学习
一九六八年十月,毛主席发出了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的伟大指示,庄志禄两次书面要求下放劳动。领导上批准了他的申请,他被分配到岳西县毛尖公社楼河生产队插队落户干革命。
庄志禄,这个曾经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的老战士,踏进英雄的大别山,心情格外振奋。到生产队的第二天,他就不顾贫下中农的劝阻,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虚心学习贫下中农的好思想、好品德。
老贫农芮迎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给红军抬过担架,是支前的老模范。庄志禄经常同他谈心。他们常一块谈新社会的甜,诉旧社会的苦。有一次,芮大爷对老庄讲,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山区的穷人上不起学,连个记账的数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把豆子放在碗里作记号……。
庄志禄听着芮大爷的话,禁不住一阵心酸。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光着屁股给地主放牲口的小志禄,跑到庙堂门口去听有钱人家的孩子上课。“穷鬼!投胎错了门,还想念书!给你点厉害,叫你再敢来!”小志禄见势不妙,拔腿就跑。一块大石头把他绊倒,身上挨了拳头,腿上流下鲜血……。
想到这里,庄志禄看看芮大爷布满皱纹的脸,擦了擦眼泪说道:“我和你一样,在旧社会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芮大爷接着说:“是啊,毛主席的恩情真是说不完!刘少奇一伙胆敢对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想叫咱受二茬罪,我们贫下中农决不答应!你们当干部的,可要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走,替咱贫下中农掌好权啊!”
芮大爷的话引起了庄志禄的深思:当干部的要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走,我走的怎么样呢?他首先想起了老杨的事。芮大爷、老杨和我,在旧社会都被剥夺了学文化的权利,可说是一根藤上的苦瓜,一条鞭下的牛马,是阶级兄弟。可是,那几年自己却看不起老杨这样的工农干部,硬把他带病调走。这不说明自己变了吗?进城后的十多年,因为没有好好学习,脱离劳动,脱离群众,结果眼不明心不亮,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渐渐丢了。这就必然受骗、上当,偏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干部使用上重才轻德,以至发展到排斥工农干部,这个教训多么深刻啊!
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庄志禄认真看书学习,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和群众建立了亲密的联系,逐渐恢复了劳动人民的本色。贫下中农推选他当了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庄志禄在工作中,狠抓阶级斗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认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各项无产阶级政策,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又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
一九七○年春天,领导机关根据庄志禄同志重新学习的情况和工作的需要,派他到怀宁县任县革委会主任。不久,他又当选为县委书记。
当“班长”就要带头执行革命路线
庄志禄同志在下放劳动期间,结合三大革命斗争实践,认真看书学习,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比较深切地理解了路线问题决定一切的道理。到怀宁县担负领导工作以后,他决心带头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
为了带头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带头认真读马列著作,读毛主席著作。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认定当“班长”首先要当好“学习班长”。他克服文化低、工作忙、身体有病等困难,坚持认真读书。学习中,注意联系实际,改造世界观。去年,他两次针对自己的骄傲自满情绪,学习毛主席有关反骄破满的教导,并且认真写学习心得,自觉地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经常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庄志禄对县委
“一班人”的学习也抓得很紧。在会议上,在个别交谈中,他常以自己过去执行错误路线的教训,启发大家自觉地看书学习,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去年一年,他曾组织县委同志对学习计划执行情况作过三次检查,督促大家坚持认真读书,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庄志禄带领县委“一班人”,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九七一年春天,县委组织了五个调查组,对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中发现,有的地方某些政策没有很好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干部存在着一些糊涂思想。针对这些问题,庄志禄和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一起,深入基层,召开各种会议,举办落实政策学习班,组织社队干部结合农村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批判和纠正各种违反政策的错误思想。社队干部经过学习,明确认识到政策是路线的具体体现,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就得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县委还翻印了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等文件,发给各个生产队学习讨论。在提高路线觉悟的基础上,适当处理了粮食分配、男女同工同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
遵照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庄志禄同志很注意搞好党内党外的革命团结。在县委领导班子中,他能尊重别的同志,发挥集体的力量,引导大家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团结战斗。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他也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党历来的方针对犯错误的同志以教育为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导,正确对待。这个县原科局以上干部,除极个别不能继续使用的以外,都作了安排,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
由于庄志禄和县委同志们认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这个县的工作蒸蒸日上。去年全县实现了粮食亩产超《纲要》,工业生产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走上领导岗位,不走出群众行列
庄志禄离开插队锻炼的岳西,到怀宁县担任领导工作的时候,贫下中农不愿意让他走,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是庄志禄多年没有体验到的。他想,为什么过去在机关和群众没有这样的感情呢?想来想去,还是因为自己高高在上,个人和群众的位置摆得不对。到怀宁以后,他下决心既当“官”,又当老百姓,走上领导岗位,不走出群众行列。
拿看病这件事来说吧。肾炎折磨着庄志禄,有时痛得他直不起腰来。但他不是请医生上门治病,而是到医院门诊部去挂号、候诊、取药,不搞特殊化。
他对自己不要求特殊照顾,对群众生活却是非常关心。有一次,他去医院探望病人,看到病员的伙食搞得不够好,病人的家属还要忙着烧饭;又看到有的医务人员对病人关心不够。这使他心里很不安。他走到医务人员中去了解,发现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没有彻底批判。有的医务人员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的对一些疑难病症缺乏治愈的信心和勇气。庄志禄感到,不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医院就不能真正为广大工农兵服务。不久,他就抓住要不要收下一个患“巨型卵巢囊肿”的贫农社员的问题,和县委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到医院去,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对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开展革命大批判,帮助医务人员提高了认识,坚决收下病人。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克服困难,终于成功地从病人身上摘除了六十二斤的大肿瘤,为阶级姊妹解除了痛苦。接着,县委又以这件事为例,组织全县医务人员讨论为什么人的问题,并围绕着这个讨论开展了群众性的路线教育活动。毛主席的革命医疗卫生路线在医务人员中扎了根,医院服务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的欢迎。
庄志禄刚离开插队地方的时候,有人曾经对他说:“老庄,你当了县革委会主任,毕业了。”老庄笑着说:“我还要走‘五·七’道路,重新学习。在贫下中农面前,我是一个永远毕不了业的小学生。”
两年来,庄志禄除参加必要的会议外,大部分时间在公社和生产队。他下去不是听听干部的汇报就走,而是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促膝谈心。他下去不是指手划脚,而是经常同社员并肩劳动,虚心向贫下中农请教。他干起活来,泥里来水里去,脏活、累活抢着干。社员们同他相处得很亲热,什么话也愿意同他说。
庄志禄不仅自己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而且带领广大干部走“五·七”道路。遵照毛主席关于“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的教导,县直机关各系统的干部实行了下放劳动、到基层蹲点和在机关坚持工作的“三三制”,定期轮换,并已形成制度。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五·七”干校是培养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革命大熔炉。许多知识分子干部进“五·七”干校以后,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风雨,见世面,加速了思想革命化的进程,更快地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
农会旧址第一课
湖南省革委会贯塘“五·七”干校附近的一座祠堂,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衡山县第三区第三乡农民协会”的旧址。那时,这一带的贫苦农民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向封建统治阶级展开坚决斗争,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农民运动的壮丽史诗。干校学员进校以后,校领导就请老贫农在这里忆苦思甜,讲农民运动斗争历史,作为入学教育的第一课。
青年学员叶立云,是个兽医专科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起初,她认为自己是搞技术工作的,进不进干校锻炼关系不大。农会旧址的第一课,引起了她的深思:无产阶级的江山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党组织把自己送进干校锻炼,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更好地继承先烈的革命事业,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从此,她自觉地抓紧下放劳动的机会,努力重新学习。
不久,小叶被分配到养猪场当副班长。她虽然是学兽医的,可是缺乏实践经验。开始,她闻到猪粪味就作呕,听到小猪叫就心躁。她回想起农会旧址第一课,先烈们为了革命连死都不怕,猪场里这点点困难又算得什么!她把猪场当作改造世界观的战场,为革命养猪,勇挑重担。有时小猪病了,她就抱着小猪打针、灌药,弄得满身猪粪尿,也毫不介意。隆冬的一个晚上,大雪纷飞,寒气袭人,五号母猪产仔了。小叶冒着严寒,蹲在猪栏里给母猪接生。最后生下来的一头小猪,四肢冰凉,站立不稳。小叶准备把它抱在怀里取暖,可是一看自己穿的是件新棉袄,就有点犹豫。这时,她又以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自己,毅然把小猪抱到怀里,救活了小猪。由于小叶和班上的“五·七”战士们辛勤劳动,两年多来,猪场共繁殖了一千多头小猪,有的还支援了附近社队。
遵照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教导,小叶和排里几个懂兽医的“五·七”战士,克服嫌脏怕累等思想,主动组织了兽医小组,运用自己的专长,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梓塘大队一头耕牛病了,小叶毫不犹豫地接受出诊任务。她摸黑走了三十多里,跌了好多跤,赶到队里把病牛治好了。贫下中农感动地说:“这样的好技术干部,我们欢迎。”两年多来,小叶和兽医小组的“五·七”战士们跋山涉水,走遍了干校附近三个县的十几个公社几十个大队,为贫下中农医猪诊牛两千多头,还为生产队培训了一批兽医,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地处湘鄂边界的高寒山区溹溪峪,有大片森林。为了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设立在这里的湖南省慈利县“五·七”干校接受了开发溹溪峪森林资源的任务。校部把技术工作交给吴楚才负责。
吴楚才原是森林局的技术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他就参加过溹溪峪森林资源的开发工作。当时他刚从大学毕业出来,受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较深。一听说要打开溹溪峪天然宝库,就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他在山上转了几圈,就关起门来设计林道。两条林道的设计方案一出来,群众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老吴不但没有采纳,心里还挺不舒畅:自己在大学里是专学这一行的,怎么会出差错?结果林道修好以后,就了山势,却不适应森林情况,到大片森林还隔着一条又宽又深的山谷,林道没有发挥作用。
这次干校开发森林,要不要利用原来的林道呢?利用吧,横拦着深沟怎么解决?如果另外修林道,要穿过悬崖绝壁,工程量大,时间不容许。吴楚才想来想去,一时找不到办法。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正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伐木工人和一些干校学员想出了在峡谷上扎架“拖箱”的办法,用木头在两山之间架设一道“天桥”,把树从“天桥”上拖过来。干校党组织采纳和支持了这一建议。
“天桥”架好以后,工人同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二十来米的高空,把一根大树拖过了峡谷。学员们学习工人的榜样,争着要上“天桥”拖树。吴楚才觉得自己是负责技术工作的,应当带头。可是,他空手走到
“天桥”中间,往下一看就感到头晕眼花,两腿打颤……
三十年前,毛主席就告诫知识分子:“他们应该知道一个真理,就是许多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地最无知识的,工农分子的知识有时倒比他们多一点。”通过这次实践的检验,吴楚才比较深刻地领会了这一真理。
在三大革命实践中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使吴楚才进一步认识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洗刷了头脑中“群众落后论”的修正主义流毒。去年,他调到县氮肥厂筹建处搞土建工作。为了选择水塔的地址,他请教了当地二十五位老贫农,并且五次潜入一丈多深的河底进行实地测量,把从老贫农那里得来的历史资料和现实调查材料综合起来分析,搞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工人同志称赞说:“老吴可真和我们想到一块了!”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在劳动中转变思想感情
夏日,狂风卷着乌云呼啸而至,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正在茶园锄草的林祥威同志,看到天色骤变,飞奔砖场,投入护砖战斗。
林祥威原是湖南省某设计院的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他能这样关心砖坯,还有一段感情变化的过程呢!
过去,林祥威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长期“三脱离”,工作中不抓纲,不问“线”,埋头业务,只把技术关。来到贯塘“五·七”干校以后,他感到处处受教育。在参加赶制红砖的劳动中,他就受到很大教育。初次踏上砖场的老林,头顶烈日,赤脚踩泥,不到一会工夫,就汗水湿透衣裳,感到腰酸腿软。他在泥浆里吃力地拔动两腿,不由得想起:自己虽然修路架桥二十多年,同红砖打过无数次交道,却不知道制造红砖的辛苦。有一次,设计一座公路大桥,因为贪大求洋,浪费红砖几万块。工人同志批评他,他却满不在乎,认为一块红砖只值几分钱,算不了什么。如今,三伏天亲自踩泥做砖,一身泥水一身汗,才知道一块红砖来之不易,块块红砖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汗水。他深有感触地说:“真是劳动方与工农近,实践才能出真知啊!”他以毛主席关于“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砥砺自己,连续战斗六天,出色地完成了踩泥任务。
那天在暴风雨中参加护砖战斗,把砖坯盖好以后,他虽然淋得透湿,身上凉冰冰的,但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归营途中,同志们赞扬老林顶风斗雨,人老心红。他表示要继续革命不停步,彻底转变旧思想,做一个工农兵所欢迎的知识分子。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