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主课
毛主席对青年说过:“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三年多来,我们重视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坚持批判资产阶级,逐步提高了学生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
培养革命接
班人的基础课
复课闹革命初期,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学校的当务之急是上好文化课,而忽略了阶级斗争这门主课。结果,学生的思想问题没有解决,文化课也没上好,有的学生甚至在阶级敌人的引诱下走上了邪路。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学校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主课,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但是,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并没有结束,仍然在以各种形式进行着。我们坚持学校的一切工作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统帅文化课,阶级敌人就说“什么政治不政治,重要的是学点本事”,妄图继续用封、资、修的东西腐蚀青少年。我们批判“读书做官论”,教育学生为革命而学,阶级敌人就散布无政府主义,鼓吹“读书无用”,等等。总之,阶级敌人不是从极“左”的方面,就是从右的方面进行干扰和破坏。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我们的青少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缺乏阶级斗争的锻炼。阶级敌人正是利用他们的这个弱点,无孔不入地腐蚀青少年。许多活生生的事实,使我们深深地感到,要使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让青少年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教育是中心的一环。真正抓好这一环,不但不会妨碍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而且会更加激发他们为革命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行阶级斗争教育
理论必须同实践紧密结合
文化大革命前,原吉林师大附中(六十六中前身)的新生一入学,学校就组织他们参观所谓“浩瀚的知识海洋”的图书馆,参观学校的“荣誉室”,看银杯、锦旗、奖状,介绍历届毕业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情况,给学生灌输“智育第一”、个人奋斗、成名成家的资产阶级思想。现在,学生一入学,我们首先请老工人、老贫农作忆苦思甜报告,组织他们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给他们讲学校两条路线斗争史,引导他们开展革命大批判,把阶级教育同路线教育结合起来。这种做法现在已成为制度,新生入学都要上这一课,使他们明确为革命而学的政治方向。
青少年没有受过旧社会阶级压迫的苦,通过学习阶级斗争史,使他们懂得过去,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参加政治运动,在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经受锻炼,增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伟大导师列宁教导我们:“如果学习、教育和训练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是不会相信的。”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修正主义的教育思想影响没有肃清,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只有在课堂上学习才是上课,参加政治运动不是上课。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要真正使学生增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观念,必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参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实践。因此,我们改变了过去在教职员中一搞政治运动,学生就上午上课,下午放假,把学生排斥在政治运动之外的那种作法。在开展“一打三反”运动中,我们积极发动学生参加,并且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开展在意识形态领域争夺与反争夺、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通过这场斗争,揪出了一小撮教唆青少年犯罪的阶级敌人,使一些受阶级敌人腐蚀的学生触及了灵魂,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广大学生也受到一次生动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
我们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利用社会课堂上好阶级斗争课。学生走出学校的时间不应过多,要尽可能地结合教学工作加以妥善安排。例如,我们结合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组织学生到阶级斗争比较复杂、“一打三反”运动搞得比较好的单位,进行阶级斗争情况的调查。在学工、学农中,适当地组织学生调查工厂、农村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情况。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街道的阶级斗争,调查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的罪恶历史和现行活动,加强对阶级敌人的监督和改造。
学生参加阶级斗争实践,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为了帮助他们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懂得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规律,我们认真上好政治课,组织学生学习毛主席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导,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学习,师生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在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中,政治课教学重点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批判陈独秀、王明、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机会主义路线和政策,把历史的斗争和现实的斗争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毛主席关于“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一教导,理解得更深刻了。
坚持批判资产阶级
使阶级斗争教育经常化
学生在校的全部活动中,文化课占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文化课教学,不是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转变学生的思想,就是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腐蚀学生的灵魂。因此,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统帅文化课,才能使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经常化。
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主要是结合学科内容批判资产阶级。中学文化课虽然门类比较多,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转变学生的思想,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遵照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的教导,我们在历史课教学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唯心史观,批判了“阶级调和论”和“让步政策论”,教育学生用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观察历史。语文课结合“批修整风”,以《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首革命歌曲为教材,组织了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唱、会讲,努力照着做。并具体指导学生用两首歌词的思想观点写文章,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英雄创造历史”等唯心主义观点。这样就使学生既提高了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又学到了语文写作知识。
数理化教学虽然讲的是自然科学,也是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服务的,同样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数学课教学就结合学科具体内容,把学生带到三大革命运动中,边向工人、贫下中农学习,边同工人、贫下中农一起批判以唯心论的先验论为理论基础的“专家至上”、“天才教学”等谬论,使学生既学到了三大革命运动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又懂得了数学教学中也贯穿着两种世界观的斗争。
中共长春市第六十六中学支部委员会


第3版()
专栏:

革命大批判要经常进行
遵照毛主席关于“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的教导,我们在全校认真地开展革命大批判,提高了师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加速了我校斗批改的步伐,使学校出现了新面貌。
怎样把革命大批判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不断提高对革命大批判的认识
有一段时间,部分人认为,我们学校是新建的,教师是经过“清队”后调来的,学生多数是工人、贫下中农子弟,开设的都是革命的课程,没什么可批判的了。因此,一度忽视了革命大批判。事实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在“一打三反”运动中揭出的许多触目惊心的阶级斗争事实,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阶级敌人同我们争夺青少年的事实,以及教育革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大家认识到:不是没什么好批,而是需要批的东西还很多。只有抓好革命大批判,才能划清两条教育路线的界限,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正确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大家提高了认识,积极投入革命大批判的战斗。
但是,在学校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以后,一些人又产生了“大批判可以松一口气了”的想法,觉得
“再批没什么新东西了”。这种“松一口气”的思想一出现,就使学校的一些工作受到影响。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便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联系实际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使大家认识到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只要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革命大批判就不能停止。开展革命大批判要紧密联系实际
有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有的班级也在搞革命大批判,但收效甚少。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原来是他们的大批判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联系实际,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而有的年级就作得比较好。例如,有一个年级,原来组织纪律性很差,无政府主义比较严重。他们就针对这个问题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大家认识到遵守革命纪律的重要意义,自觉地起来和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很快改变了这个年级的面貌。
我们从实践中深深感到,学校这个阵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激烈的,资产阶级的习惯势力和修正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很深的。只有经常开展革命大批判,才能肃清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推动教育革命逐步深入。我校教育革命一度进展不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批判搞得不好,部分师生分不清什么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什么是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特别是在批判修正主义的“智育第一”、“分数挂帅”以后,一些人又受“教师倒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想的影响。有的教师不敢讲授文化科学知识,不敢进行必要的考核,有些学生也不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这些问题必须通过革命大批判加以解决,才能全面落实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和《五·七指示》。
湖南株洲市第七中学革委会、工宣队


第3版()
专栏:

转变思想 学好文化
我校革命师生,认真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自力更生地办起了一个晶体话筒厂和一个机修车间,建立了学农基地,还实行厂校挂钩、队校挂钩。学工、学农,批判资产阶级,把教学、生产、科研结合起来,初步改变了旧学校“三脱离”的状况,师生的思想感情有了显著的变化。
把转变学生思想
放在首位
毛主席教导我们:“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在学工、学农中,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最初,由于一些同志对毛主席的这一教导缺乏正确理解,学工、学农中曾一度出现过单纯劳动的倾向。这些同志认为,师生只要好好劳动,完成生产任务,就会转变思想,因而忽视了政治思想工作。结果,生产上不去,学习质量差,思想上的收获也不大。党支部及时组织大家反复学习《五·七指示》,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生产第一”、“业务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使大家认识到在学工、学农中,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上好阶级教育课,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革命化。从此,他们注意了请老工人、老贫农讲厂史、社史、家史。请工厂、农村党组织负责同志作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报告,分析阶级斗争新动向、新特点。同时,组织师生作社会调查,参加阶级斗争实践。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师生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
在工人、贫下中农的教育下,许多学生批判了“读书无用论”,提高了为革命学习的自觉性,不仅努力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而且帮助公社办政治夜校,同贫下中农一起学文化,学政治,接受再教育。
正确处理学工学农
和学文的关系
在学工、学农过程中,我们还批判了“智育第一”和否定智育这两种倾向。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与工农相结合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紧跟三大革命运动形势,根据教学计划选点、选题,力求使教学任务与学工、学农基地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师生在生产电话机的工厂学工时,我们就安排讲授《电的基本原理》,讲电流、电压、电阻,讲《磁石电话机原理》等。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内容,有时在教室上课,有时在生产现场教学。上农业基础课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桃树下学桃树剪枝,到茶山上学采茶叶的技术。
在学农基地,师生一起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他们运用所学的文化科学知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在山上进行种水稻、水稻直播等多项科学实验活动,把教学、生产、科学实验结合起来。
长沙市十四中学革委会


第3版()
专栏:

在斗争中提高路线觉悟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学校的教育革命是有成绩的。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还是长期的、复杂的。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他们散布种种谬论,妄图破坏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当我们批判了“读书做官”的反动谬论后,又刮起了“读书无用”的歪风,阻碍着我们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及时开展了革命大批判。同学们说:现在我们读的是毛主席的书,上的是社会主义文化课,为的是培养我们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不读革命书,正是中了“刘毒”,上了阶级敌人的当。
通过革命大批判,同学们提高了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自觉性。可是,有些同学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政治不闻不问,一心钻进书本里。我们又通过批判,摆正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大家认识到,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是培养我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要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就一定要用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联系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在斗争中,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增强了执行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的自觉性。现在,同学们关心政治,为革命而学的风气更浓了,学习劲头更足了,决心将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本溪红旗中学红卫兵 李云珍 乔智敏
刘旭明


第3版()
专栏:

在学工学农中抓好思想工作
我们在开始学工、学农的时候,有人错误地认为:“参加了生产劳动,深入了工农群众,大方向没有问题,只要搞好劳动就行了。”针对这种思想,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的教导,认真地进行了讨论。大家认识到,到工厂、农村去,接触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这是重要的;但是,身入工农,并不等于思想感情就和工农打成一片了,生产劳动不能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工、学农中,必须着眼于转变学生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增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激发为革命而学的积极性,学到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领。因此,我们在组织学工、学农中,把对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建立制度。在学工、学农基地设立由干部、工人或贫下中农、技术员、革命师生代表组成的教育革命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工厂、农场发动工人和贫下中农关心教育革命,做到学生到后,政治上有人管,思想上有人抓。
二、坚持上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采取的方法是:听忆苦思甜报告,吃忆苦饭,听讲厂(场)史,参加革命大批判会,组织现场参观等。有个学生受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不努力,到厂里还挑工种,选岗位。经过工人师傅教育后,他说:“老师傅在旧社会逃荒要饭,上不起学,受尽剥削压榨。今天,我上了中学,不好好学习,实在对不起毛主席。”不少学生自觉地批判了“读书无用论”,树立了为革命而学的正确学习目的。
三、提倡师生谈心,开展互助活动。学工学农时,师生比较分散,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大家来做。我们依靠工人、贫下中农,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同时在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开展互助活动,三三两两地经常谈心。学生们还自动组织宣传组,到车间、地头用文艺形式反映学工、学农中的好人好事。这样,使学工、学农中的许多思想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师生在政治思想上和技术上都有了进步和提高。
郑州市第四中学报道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