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湘江东岸传喜讯
——湖南省衡东县农业学大寨纪实
在湘江东岸、洣水下游的衡东农村,一支支生龙活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军,正在筑河堤、建水库、开渠道、造梯田。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动人图景,令人耳目一新。
一九七一年,衡东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全年总降雨量比解放后干旱最严重的一九六三年还要少一百零五毫米;然而,全县粮食亩产却达到了九百多斤,比一九七○年增产百分之十七。林、牧、副、渔都有较大发展。与一九七○年相比,生猪增长百分之四十,皮棉产量增长百分之三十,茶油增长百分之七十,柑桔增产一倍以上。
衡东,过去是一个较贫困的地方,解放后全县面貌有所改变,但前进步子并不快。去年在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为什么生产却得到这样快的发展?衡东县委的同志在总结经验时说:“农业学大寨,路线是个纲,政策是保证,关键在领导。”这里的变化,得从这二十个字说起。
路线是个纲
在参观访问的过程中,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使我们强烈地感觉到,紧紧抓住路线这个纲,对干部、群众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这是衡东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一条突出的经验。
潭泊公社祝高大队,是衡东学大寨的老典型。可是后来,党支部个别同志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看不到新形势下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对阶级斗争抓得不紧。县委书记彭仁阶觉察到,这是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的表现。不久,他来到这个大队,和党支部成员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和“任何时候都不可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并帮助党支部回顾总结本大队在学大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这个大队开始学大寨时,一小撮阶级敌人暗中破坏,党支部及时揭穿了阶级敌人的阴谋,使学大寨群众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当一九六八年遭到洪水袭击时,阶级敌人又煽动说:“学大寨,遭大害,祝高三年也莫想翻身”,诬蔑自力更生抗灾是“打肿脸皮充胖子”,破坏抗灾斗争。党支部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问题,发动群众,及时揭穿了阶级敌人的阴谋诡计,坚持抗灾不动摇,连续战胜了四次洪水的袭击,实现了大灾之年粮食亩产超《纲要》。大家通过学习和回忆对比,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路线教育。从此,大队党支部成员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揭露和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巩固和发展了学大寨的成果。去年,全大队干部、群众团结战斗,整修扩建水库两座、山塘四十口,战胜了干旱的威胁。还在沿洣水六里长的河岸线上筑起了一座二十多米高的防洪大堤。去年,全大队获得粮食亩产一千二百斤的好收成,花生、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也都有较大发展。
农村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农村中两条道路斗争来进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新唐公社党委对这一点有深切的体会。
新唐公社过去由于受刘少奇“三自一包”等修正主义黑货的影响,资本主义倾向严重,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巩固。新的党委建立后,下决心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开始,他们在行政措施上下功夫多,在思想教育方面下功夫少,结果,力气费了不少,问题却没有解决好。后来,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的教导,受到很大启发。公社党委书记罗利贞带领党委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了新农、胜利等几个大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典型经验,采用举办学习班、召开批判会、开展小评论、进行回忆对比等多种形式,向社员群众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分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资本主义道路,自觉地起来批判和抵制资本主义倾向。广大群众提高了警惕,革命精神大振,他们在湘江沿岸筑起了四处防洪大堤,修建了一座电力排灌站、三座水库和六百五十处山塘、堰坝,使全社一万五千多亩耕地基本上实现了旱涝保收,去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二百斤,一跃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随着路线教育的步步深入,衡东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不断地涌现。贫下中农说得好:“农业学大寨,路线是根本。路线不对头,想快快不了;路线一对头,一抓就上去了。”
政策是保证
衡东县委的同志说,政策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正确地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生产就发展;违背党的政策,就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给革命和生产带来损失。几年来,他们经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大大增强了。我们访问的地方,到处呈现出一派五业兴旺的景象。
官冲大队生猪的飞速发展令人特别兴奋。一九六九年,这里生猪只有一百六十九头,一九七○年发展到六百七十四头,一九七一年又发展到一千零四十八头,两年增加五倍。现在平均每人一头半。猪多肥多,去年平均每亩施猪栏粪就达四十多担,粮食亩产由一九六九年的八百三十斤增加到一千一百斤。在发展养猪过程中,这个大队坚持公养私养并举的方针,认真解决养猪饲料和肥料工分等具体问题,大大调动了社员养猪的积极性。他们取得以上的成就,正是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的结果。
穿过鹤岭,我们来到了东烟公社东烟大队。只见油茶成行,杉木成片,令人鼓舞。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林场场长刘江生同志领着我们翻山越岭看营林的情况。一路上,他向我们介绍他们落实党的林业政策,发动群众,向荒山秃岭进军的经过。六年前,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一千来亩残林也遭到了破坏。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他们狠批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有关政策,调动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开发了四千多亩荒山,营造了杉木林、油茶林、果木和其他用材林三千八百多亩。刘江生满怀信心地说:“再过十年,我们每年可给国家贡献四千多立方米木材,单是这一项,集体每年收入可达二十万元。”
能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这里有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无产阶级世界观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保证。衡东县委的同志告诉我们,他们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针对有些干部在执行政策上宁“左”勿右的错误倾向,举办了四次学习班,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从极“左”和右的方面破坏党的政策的罪行,弄清了政策和路线的关系、执行政策和改造世界观的关系,提高了干部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衡东的情况说明,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改造世界观,同各种违背党的政策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排山倒海的力量。
领导是关键
我们在衡东参观访问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可敬可爱的人。这里有踏踏实实在基层蹲点的县委领导同志;有革命冲在前、劳动带头干的基层干部。他们为了尽快地改变衡东的面貌,带领着群众大踏步前进。
杨林区属半山半丘陵区,洣河上游的攸水和永乐江在这里汇合,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可是,这个区学大寨运动一度冷冷清清,革命、生产处于后进状态。县委成员李平汉深入到这个区比较后进的大塘大队蹲点,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向贫下中农请教,和干部谈心,发现学大寨运动开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干部缺乏阶级斗争观念。阶级敌人在蠢动,干部警惕性却不高。于是,他狠抓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教育,帮助干部和群众提高了觉悟,学大寨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接着,他用点上的经验,指导全区的工作,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革命和生产出现新的气象。粮食亩产比上一年增长五成以上,柑桔增产五倍多,棉花、茶油、花生等经济作物也都有很大发展,全区面貌焕然一新。
地处湘江沿岸的三樟公社,十九个大队有十八个大队的田土是“连晴数日闹干旱,下雨几天遭水淹”的地方。过去,公社有些领导成员望着山河长叹:“灾害这么严重,三樟何时能变!”县委领导成员来到三樟公社,经过调查研究,指出他们落后的主要原因,不在自然条件差,而是领导班子害怕困难,缺乏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公社干部狠批了懒汉懦夫思想之后,树立了征服穷山恶水的大志,带领群众大搞水利建设,做到遇洪能排,遇旱能抗。去年这里遇到特大干旱,仍然夺得了粮食亩产九百五十斤的好收成。
衡东县委在带领干部、群众学大寨的过程中,经常注意干部、群众的思想动向,不断进行路线教育。一九七○年,全县粮食亩产第一次跨过了《纲要》,有人就认为衡东能从三、四百斤跃到八百多斤,已经是“爬山上了尖,过河靠了边”,差不多了。针对这个思想苗头,县委先后三次开门整风,并教育干部和群众反骄破满,使农业学大寨运动不断深入。
领导决心大,群众干劲足。为了彻底改变衡东面貌,全县从前年入秋开始,就掀起了扎扎实实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甘溪水轮泵水电站,是衡东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用土办法兴建起来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发电、通航、通车的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灌田十三万亩。经过一九七一年干旱的考验,发现部分渠道不能很好地通水灌溉,就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开隧洞,架天桥,使工程能够充分发挥效益。各公社根据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的方针,还新建和整修了山塘、水库、堰坝八千多处。衡东县委的同志告诉我们:“抓紧路线教育,充分发挥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全县四十多万亩农田实现旱涝保收,是有把握的。”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衡东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扎扎实实前进,形势越来越好。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冬天里的春天
——北京近郊菜区记事
北京的冬天,各个菜市场里却是一派春色。一排排货架上,青嫩的韭菜、扁豆,翠绿的黄瓜、大青椒,粉红的西红柿,呈现着悦目的色彩。这些本来在春夏季节才能上市的蔬菜,经过京郊菜区社员群众的精心培植,在这严冬季节里也连续不断地供应了首都人民的需要。
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些蔬菜,都是京郊菜区社员群众从温室里种出来的。以生产蔬菜闻名的四季青人民公社,现在就有温室一千三百多间,超过了解放初期全郊区所有温室的总和。
用温室生产蔬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我国汉代就已应用火室(温室)栽培园艺作物了。但是在解放前,京郊的温室很少,而且又小又矮,油纸糊的窗,日照量不充足,蔬菜产量低,价格高。解放后,郊区贫下中农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康庄大道,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温室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玻璃代替了油纸,温室也高大了。同时,电闸一合,电井里的清水就哗哗地流进来灌溉。一到夜里,电灯通明,菜农们再也不用一手莳弄蔬菜,一手打着灯笼了。
首都菜区社员还试验成功用塑料薄膜阳畦在冬季为北京居民生产更多的新鲜蔬菜。在菜地里罩上弓形的塑料薄膜罩,就可以造成一个气温在摄氏二十多度的“小天地”,这里能够长出鲜嫩的芹菜、茴香、小油菜和香菜等蔬菜来。这种塑料薄膜阳畦比温室生产蔬菜成本低,更便于大面积发展。由于有了温室和塑料薄膜阳畦,现在四季青公社冬季生产蔬菜的数量达到二百五十万斤,比上一年度增加一倍半,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五倍;蔬菜品种也从过去的十三种增加到二十五种。
京郊菜区许多人民公社也象四季青一样,冬季蔬菜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目前全郊区有温室八千八百多间,比一九七○年显著增多;罩有塑料薄膜的阳畦一千一百多亩,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十倍。现在全郊区冬季生产的新鲜蔬菜有四十多种,比一九七○年又增加十多种。这些新品种,有的来自南方,有的“老家”是边疆,有的还是从国外引进的。京郊菜区社员群众在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充分供应首都市场需要的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九七一年,京郊菜区向首都市场提供的蔬菜,按城市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一点一九斤。全年上市品种达到一百多种。
为革命种菜的人们
首都冬季蔬菜市场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同用为革命种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武装起来的郊区贫下中农的努力分不开的。京郊菜区学大寨的先进单位蒲黄榆生产大队的革委会副主任王福旺,就是这些贫下中农中的一个。在他的带动下,这个大队一九七一年第一次在冬季里种出了韭菜和芹菜。
那是一九七一年春节前,王福旺来到和他们订有产销挂钩关系的西河沿菜站,一进门就见到货架上摆着许多韭菜,很受顾客的欢迎。王福旺心里纳闷,想:“我们生产大队没有供应韭菜啊!”菜站的同志看出他的心事,马上说:“群众很喜欢韭菜,这是从别的菜站调来的。”
“别的大队能生产,我们为什么不能生产?”王福旺在回队的路上琢磨着这个问题,决心要让自己的队里也在冬季生产出韭菜来。一天,他和生产队的队长、技术员一起到东单、西单、朝内等六、七个菜市场参观,最后又到西河沿菜站展开讨论。他们回队后就举办老农和技术员学习班,交流冬季生产蔬菜的经验,决心淘汰不受群众欢迎的品种,增加新鲜品种,更好地供应首都人民的需要。
这样,蒲黄榆大队终于在冬季种好了韭菜。他们搞起了温室,固定了专人来种这种菜。老农技术员住到了温室里,日夜守护着娇嫩的菜苗。当人们熟睡时,他们一夜起来几次看炉火。天变冷了,马上把蒲席加盖在玻璃窗上,挡住寒风侵袭,想方设法保证韭菜长好。经过他们精心管理,这些韭菜抗过了风雪严寒,一茬茬地上市了。冬季里这个大队不仅连续有韭菜上市,还生产出盖韭、韭黄、蒜黄、青蒜、黑白菜、豌豆苗等二十多种新鲜蔬菜,比以往增加了十多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科学种菜闯新路
京郊菜农为了实现蔬菜生产的四季常青,努力搞好科学种菜。
大青椒是市场上很受顾客欢迎的一种菜,但是过去一年只种一茬,最多供应两个月。小红门公社龙爪树大队十一生产队阳畦技术员韩凤海一直在琢磨:怎样使大青椒能安全过冬,给首都冬季的菜市场增加一种新鲜品种。
韩凤海是和菜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贫农。他觉得为首都人民冬天吃鲜菜做出新的贡献,这是自己的责任。他听说大青椒在南方是多年生植物,到了北方受气候影响变成了一年生。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他也发现大青椒的茎秆老棒,近似木本。他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的教导,决心要给大青椒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它在北方从一年生再转化为多年生。到了秋天,他留下了一畦大青椒没拉秧,盖上塑料薄膜让它过冬。第二年春天打开一看,大部分已经冻死,只有六棵活着。为了不占菜畦,他把这六棵青椒移到自己院子里。有的人半开玩笑地说:“算了吧,要是大青椒能长两年,你韩老头就能活两辈子了!”韩凤海回答说:“咱虽说活不了两辈子,可是为了革命,一辈子就是要干两辈子的事。”六棵大青椒就在他的院子里长着。韩凤海适时浇水、施肥,精心管理,使六棵老根大青椒过冬成活了。秋后,他又留下一分二厘土地的青椒根子,增加了新的管理措施,结果全部安全过冬,棵棵结满了青椒。到今年一月底,这些越冬青椒已经收了二十二次,共有一千八百多斤,折合亩产一万五千多斤。韩凤海试验成功的经验,在菜区很多社、队推广了。阳畦里每棵青椒都结下五、六个喜人的大青椒。
京郊南苑公社蒲黄榆大队、芦沟桥公社三路居大队、玉渊潭公社试验站等单位的技术员和社员群众,同韩凤海一样,都在努力搞好科学种菜。经过他们精心试验,江苏的瓢菜,广州的苔菜,山东的鲜姜和四川的榨菜,如今都在北京郊区生长起来了。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云南和广东海南岛等地区积极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
新华社昆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电 云南省各族人民积极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目前,全省种植的品种有橡胶、紫胶、油棕、油橄榄、咖啡、金鸡纳、胡椒、槟榔、芒果等三百多种,还采集利用了数以千计的热带、亚热带野生植物。这些经济作物被广泛地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全省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发掘和研究工作广泛开展起来。不少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获得成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在化学、电气、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有广泛用途的紫胶,过去产量很低,近几年来,有了大发展。
为了发掘更多的热带、亚热带作物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云南省组织了许多有工人、贫下中农、科技人员和干部参加的科学实验小组,在科学实验中取得了可喜成果。这些作物还被广泛用来治病,目前全省已经种植和利用为中草药的就有一千多种。
新华社广州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电 在广东省的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上,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事业不断发展。过去长满灌木、茅草的大片荒地,现在已经被开垦出来,种上了橡胶、剑麻、油棕、胡椒、香茅、椰子、咖啡、可可等。这些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普遍长势良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的广大群众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排除右的和“左”的干扰,认真落实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种植事业。从一九六九年以来的三年间,橡胶的种植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一九七一年,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粮食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品种的收获量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乳胶产量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七点二;油棕油、香茅油、胡椒也显著增产;剑麻纤维产量超额百分之九点六完成了一九七一年的生产计划。


第4版()
专栏:

吉林省东丰县道岗公社中心大队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组织群众,发展多种经营。这是社员利用本地资源编织簸箕和花筐。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