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热爱解放军 关怀子弟兵
在毛主席关于“拥军爱民”的伟大号召指引下,全国各地人民满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热爱解放军,关怀子弟兵,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拥军新歌。
“老交通”雪夜带路过香山
深夜,西北风尖厉地号叫着,漫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积雪填平了峡谷,堵塞了山路,整个香山山区披上了银装。
这时,一队解放军战士踏雪夜行,来到了香山脚下。呈现在面前的除了一片白雪以外,什么都看不到了。战士们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一条道路,心中十分着急。忽然,一个战士发现右侧山沟中闪出一道亮光,立即跑去问路。
住在这里的是一位为生产队担任护林任务的老大爷王峰。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经是我们党的交通员,经常在敌人的炮火下面,冒着生命危险给八路军带路,足迹踏遍了香山山区的每一条大路小道。现在,他一见解放军前来问路,就象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连忙热情地把战士们迎到屋里。当他了解到战士们雪夜过山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心想,是啊!方圆十几里的香山,山势陡峭,峡谷纵横,要从这里通过,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可走,眼下又是大雪封山,生人哪里能摸得到路啊!想到这里,他把棉袄往身上一披,拿起长矛,说了声“来,我给你们带路”,就迈开大步跨出了门槛。
在王大爷带领下,战士们踏着没膝深的大雪又继续前进了。阵阵狂风裹着飞雪迎面扑来,王大爷银白的胡须上,不一会就挂满了冰碴,衣服也结成了“冰甲”。但他一直精神抖擞地走在最前面,不时用长矛探索着前进的道路。遇到陡崖,他就用长矛捣出脚窝,战士们一个拉着一个登上崖头。就这样,王大爷带领部队爬过层层山峰,越过条条山涧,来到了“鱼脊背”。“鱼脊背”是香山的主峰,高耸陡峻,平时上下就很困难,现在冰雪覆盖,要翻过去那更加危险了。这时,王大爷拍了拍身上的冰雪,转身抢过一个战士的背包,鼓励同志们说:“小伙子们,稳住脚跟向前挺进!”说完,就拄着长矛,第一个向山顶爬去。王大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大大地鼓舞着战士们。大家默诵着毛主席的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手攀树藤,脚踩冰崖,胜利地越过了“鱼脊背”,并和王大爷告别了。
当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战士们已把香山远远地抛在后面了。然而,“老交通”王大爷热爱子弟兵的深情,却永远留在他们的心窝里,鼓舞着战士们向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进。


第4版()
专栏:

彝族大妈赠“礼品”
一次,解放军某部三中队指战员在哀牢山下胜利村生产队完成了任务,就要走了,社员们恋恋不舍。六十多岁的彝族大妈何里妹一夜没有合眼。她永远不会忘记,部队进村以来,处处为群众做好事,总想送一点什么东西给亲人,表表自己的心意。她想了一夜,也没想出送什么礼品最有意义。
第二天,部队就要出发了。何大妈一家为了送别亲人,想了几种办法,何大妈觉得那些办法都不好。正在为难之时,她突然抬头看到墙上挂的“四件宝”:一个要饭袋、一个讨饭碗、一把砍柴刀、一床破草席。她心里有主意了。这天下午,何大妈把战士们请到家里,把“四件宝”放到战士面前,含着眼泪讲述了这“四件宝”的来历:
在万恶的旧社会,这四样东西就是何大妈一家祖祖辈辈的全部家产。她的阿爹拿着这把砍柴刀,给土司头人干了二十多年牛马活,累死在山上;她的阿妈拿着这个要饭袋和讨饭碗,饿死在讨饭的路上;寒冬腊月,她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姐姐,挨饿受冻,死在这床破草席上。东方红,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把何大妈一家从苦海里救了出来。她一家从破草屋搬进了新瓦房,家里有了收音机和小闹钟,但这四样东西始终没有丢。她要让孩子们牢记过去的血泪仇,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
战士们听了何大妈忆苦思甜,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大家表示,要牢记贫下中农的嘱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战斗一辈子!


第4版()
专栏:

五龙河人民“支前”战激流
一天,解放军某部进行长途野营训练,炮车、马车的飞轮,碾碎了皑皑积雪,直向五龙河挺进。
五龙河水面几丈宽,河水带着许多冰块,顺流急下。这里既没有桥,又没有船,部队被挡在河边。战士们正准备下水探路,推车过河,突然跑来几十个年轻力壮的社员,一到河边,就挽起裤管,推起一辆马车,呼呼啦啦地带路过河了。
这几十个社员是具有“支前”光荣传统的胶东革命老根据地五龙村的贫下中农。他们听说解放军要横渡村前不远的五龙河,就在生产队长李军的带领下,自动组织起“支前”突击队赶来河边。
这时,天气已经很冷了。冰块打得车轮喳喳作响,冰冷的河水刺得骡马乱蹦乱跳。但是,战士们和贫下中农仍然无所畏惧,牵着军马,推着炮车,破冰涉水前进。突然,一辆马车车身一晃,一个轮子陷进了河底的泥坑,驾辕的大白马前蹄一扭,卧倒在水中,眼看马车就要翻下来。这时,只见主动前来参加“支前”的王兴红老大爷,大喊一声“扛住它”,一个箭步跃了过来,肩膀向车帮上猛力一顶,把马车扛住了。王大爷的两腿陷进了泥坑里,冰水浸透了他的衣服,车帮压疼了他的肩膀,他咬着牙坚持着,同战士们一起把马车推出了泥坑。
在贫下中农支援下,经过近两个小时奋战,队伍胜利地渡过了五龙河。五龙河上空,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口号声:“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解放军学习!”


第4版()
专栏:

“老支前”畅谈光荣革命传统
井冈山下吉安市五星公社的贫农老大爷王树唐,十二岁就在资本家的鞋店做工,在旧社会受尽了资本家的剥削和蒋匪军的欺凌。一九三○年,毛主席率领的工农红军解放了吉安,王树唐第一次见到真正的人民军队。从此,他就把红军当作自己的亲人,经常为红军做军鞋、补军鞋。后来,红军撤离了吉安,王树唐作梦都在盼望着红军打回来。一九四九年,当年的红军终于打回来了!解放军解放了吉安,王树唐高兴极了。解放军一进城,他就挑起家伙,去给解放军补军鞋,支援大军继续南进,去彻底消灭祸害人民的蒋匪军。人们都说他是拥军工作做得好的“老支前”。
最近,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一九七二年新年春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的通知》,王树唐更是积极。
王树唐建议公社把老人组成“拥军组”,到部队去给亲人洗衣、补鞋。大家说:王大爷,你年纪这么大了,就别操这份心了吧。王大爷爽朗地笑着说:“拥军支前这是井冈山人民的光荣传统,我年岁虽然大了,也要为拥军支前出把力!”“老支前”挑起了他那用了几十年的修鞋工具箱,同大家一道翻山越岭,在井冈山地区为解放军战士修补军鞋。
为了不让子弟兵在行军中打脚泡,补鞋时他特地选了既结实又细软的绳子,缝到接合的地方,轻轻地用锤子敲平。他白天为战士们补鞋,傍晚就给他们讲述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革命传统,讲述井冈山人民几十年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历史。战士们听了王大爷的讲话,捧着一双双新修好的
“拥军鞋”,个个激动地说:王大爷,我们一定学习当年红军和井冈山人民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建军路线不断前进!(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雪峰山深夜抢修“拥军路”
一天傍晚,解放军某部二连的一个先头排,冒雨提前赶到雪峰山下的雪峰大队宿营,准备第二天清早修好上山的道路,保证部队顺利通过这座山。
雪峰大队党支部书记向金奎知道这事后,心想:雪峰山山高路险,部队行动很不方便,咱们应该连夜抢修道路,保证部队过山。于是,他便瞒着战士,带着几十个民兵和社员连夜上山修路去了。
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他们砍来一根根松枝,打着火把投入了修路的战斗。五十八岁的雇农梁志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经常配合游击队作战,曾经独身阻击上百个敌人,掩护了游击队安全转移。现在,他扛起一把锄头也赶到了山上。大家劝他回家休息,他坚决不肯。他们就是这样怀着热爱子弟兵的感情,在山上苦战了一夜。天亮后,当先头排的战士们赶来修路的时候,社员们已经把山路快要修好了。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后续部队迎着朝阳阔步高歌来到雪峰山下。贫下中农敲锣打鼓欢迎子弟兵。战士们走在贫下中农连夜赶修的“拥军路”上,更是精神振奋。他们不断高呼:“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英姿勃勃地向雪峰山顶前进。贫下中农高唱着“……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热情洋溢地欢送亲人奔向胜利的前方。


第4版()
专栏:

广州部队某部炮连在野营训练中,自觉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一步加强了军民团结。这是部队路过小山村时,群众帮助战士打水饮马。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野营训练在林海雪原
炊事班的同志们在野营训练中,结合备战需要,苦练野炊本领,保证部队吃饱、吃好。
指战员们在野营中,加紧军事训练。这是他们在研究怎样利用地形地物消灭敌人。
指战员们利用宿营和休整的时间,积极助民劳动,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受到群众的赞扬。这是他们在林区贮木场和工人一起劳动。
沈阳部队某部遵照毛主席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教导,为了提高部队的政治水平和军事技术,他们顶风雪、冒严寒,在长白山地区进行长途野营训练。这是指战员们在林海雪原里行军。
在野营训练过程中,指战员们牢记我军的宗旨,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热情向群众作宣传,密切了军民关系,增强了军民团结。这是他们给群众放映幻灯,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
(本组照片为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