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节约要与增产并重
  公冶平
在我们的一些企业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比较重视增产,不那么重视节约,结果产量增加的不少,材料和资金的浪费也不小。这对加快我们的建设事业,是很不利的。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专门讲了关于节约的问题。他说:“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应当深刻领会毛主席的这段教导,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勤俭建国的方针,这样,才能更快地改变我国经济上的落后面貌,更快地使我国富强起来。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要全面实现多快好省,如果不厉行节约,不反对浪费,怎么能实现“省”的要求呢?国家要求每一个企业要全面完成七项指标:即产量指标,产值指标,质量指标,品种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原料、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和上缴利润指标,如果不厉行节约,不反对浪费,怎么能全面完成这七项指标呢?
有人总认为,增产是开源,节约是节流,开源应当重于节流。这种认识有片面性。增产是开源,节约也不仅仅是节流,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开源,即开增产之源。以今天发表的开滦煤矿林西矿为例,这个矿的广大职工采用打扫浮煤,回收煤粉一类点滴节约的办法,一年节约了成千上万吨煤炭。从实际效果看,这些节约下来的煤炭,也等于增产出来的煤炭,而且把这些煤炭用在建设上,又可以开增产动力之源,开增产化工产品之源。怎么能说节约仅仅是节流呢?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发展,原料和材料在很多部门都感到供不应求。因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用更少一些的原料和材料,生产更多一些的产品,就成了一项迫切任务。要想增产,就得要厉行节约;厉行了节约,才能更好地促进增产。谁要是不重视节约,谁就不懂节约同增产的这种辩证关系,实质上也就是不重视增产。
所有企业的领导,要从指导思想上解决节约与增产并重的问题。在提出增产指标的同时,也要提出节约的指标;既要有增产的具体措施,也要有节约的具体措施。在对职工进行路线教育中,要经常进行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教育,经常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的教育,以便在全面开展高产、优质、安全、多品种、低消耗的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中,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真正扎根在广大职工的思想上,落实到广大职工的行动上。
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企业的生产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是养成艰苦奋斗作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可见,节约,不仅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企业的领导应当充分重视,切不可等闲视之。


第2版()
专栏:

  大企业也要打“小算盘”
——记开滦煤矿林西矿勤俭办矿的事迹
林西矿是开滦煤矿的一座大型矿井,连续四年,年年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做到了高产量,低消耗,低成本。几年来,仅是超计划增产的煤炭即达六十一万多吨。每生产一万吨煤消耗的坑木,逐年减少,今年一至十一月份比一九六九年同期约减少百分之七十点六。生产每吨煤的成本,也逐年下降,今年一至十一月份比一九六九年同期约下降百分之七点二,比全开滦矿区平均每吨煤的成本低了百分之二十左右。今年一至十一月份上缴利润也比一九六九年同期约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七。林西矿取得这样显著的成绩,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大企业也要打‘小算盘’”。
    通过算“小账”提高觉悟
这个矿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也是有过斗争的。
矿革委会成立后,根据毛主席一贯教导的精神,带领广大职工,既从大处着眼,努力增加生产;又从小处着手,厉行节约。可是,也有的职工,不以为然,说什么“矿这么大,煤这么多,何必打这种‘小算盘’呢?”领导上就发动职工群众算了几笔“小账”,用生动具体的事实,向全矿职工进行了一次思想和路线教育。
荆笆棍:是一种几两重的小木棍儿。过去,在井下丢几根这样的小木棍,不算什么。去年,全矿提出多回收、多复用荆笆棍的倡议以后,一年之间,从矿井下拣回来的荆笆棍,价值就达九万二千元之多。
浮煤:是采煤以后,散失在掌子面上的散碎煤。过去认为,机器一开,煤山煤海,丢几锹浮煤,又算得什么。可是,有几个采区提出“精采细收,斤两不丢”的口号,工人们自动把采后丢下的浮煤一锹一锹地从掌子面打扫出来,有的一天扫回几十吨,有的一天竟能扫回几百吨之多。
废油:机器设备上使用过的废机油,过去滴嗒下来就浪费了。后来,工人们在机器旁边放个小桶,把废机油一滴滴地回收起来。几年来,从回收的废油中提炼出十三万多公斤好油,为国家节省资金五万二千元之多。
这一笔笔激励人心的数字,深刻地教育着每一个职工,使大家懂得了:“小算盘”的意义可真不小,大企业也要打“小算盘”。打不打这种“小算盘”,是关系到执行不执行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大事。
    精打细算渐渐成了矿风
职工们有了觉悟,也就有了行动。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算盘打了又打,潜力挖了又挖。
一天,几个老工人蹲在水沟旁,捧起一捧从洗煤厂流出的黑水,一会,手心里便沉淀下薄薄的一层煤粉。他们看着手里的煤粉,想着毛主席关于“勤俭建国”的教导,决心把流失的煤重新收回,让黑水再变清水。于是他们自己动手拣来了碎砖乱石,在原有的沉淀池下边,又修了四个大沉淀池,一年回收煤粉十二吨多。后来,几个老工人又把煤粉炼成焦炭,供井口冬季取暖使用,每年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好煤。
在林西矿的坑木厂里,多年积存下来的锯末堆得象座小山。矿上有的老工人为了把这一堆废锯末利用起来,提出:“身居煤海烧锯末,节约煤炭为人民”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制成了烧锯末的炉子,很快在一些生产辅助单位和机关推广,两个冬季,为国家节省了三千六百多吨好煤。
坑木厂的工人,学习利用锯末节约煤炭的精神,努力少出锯末,节约木材。他们把圆锯换成了带锯,把大锯口改成了小锯口,使原来只能锯四块板的木料,锯出了五块板。
过去,林西矿生产需要的几百种工具、器材,完全依靠外面加工。以后工人们从打“小算盘”中得到启发,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修建了一座修旧利废综合加工厂。几年来,他们修复利用了五百多种废旧物资,有二百来种工具器材基本上实现了加工自给。一年就为国家节约五十多万元。
这样,打“小算盘”的勤俭节约活动,日益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卸煤车工人拿起了小笤帚,卸完了车就把车底上沾的煤,打扫得干干净净。修补胶鞋的工人,把锉下来的胶末,积攒起来,掺上生胶再用。后勤工人也推上“节约车”,把一根根废铁梁,一把把精煤,一截截坑木桩头,回收起来。去年一年,光从井上井下回收的废钢铁就有一千一百多吨。
这个矿不仅用打“小算盘”的精神厉行节约,还用这种精神充分利用资源,直接增加生产。他们在打“小算盘”的活动中,进一步批判了过去对待国家煤炭资源“吃肥丢瘦”的思想,提出“吃薄煤层,啃瘦骨头”的倡议。矿上有个采煤工作面,最矮的地方,只有零点四米,而且上有顶水,下有底水,开采十分困难,过去被判了“死刑”。通过打“小算盘”,工人们决心把这个判了死刑的采煤面复活起来,为国家节约资源,增产煤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采出这个薄煤层,使原煤回收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一年多时间,就为国家增产了十万吨煤炭。为了吃薄煤层,这个矿专门成立了一个“啃瘦骨头”的采区,今年一至五月份,薄煤层的产量占了全矿原煤产量的四分之一。
    干部和老工人做出榜样
林西矿群众跟着干部的脚印走,新工人跟着老工人的脚印走,勤俭节约的风气不断发扬光大。
矿革委会委员韩章林穿的胶靴,已经补了二十多块补钉,变成一双“百花”靴了。一次,他又拿着去补,补靴工人看着实在不好再补了,劝他领双新的。他却意味深长地说:“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也要靠大家节约来积累,我们少领一双靴,就能节省几元钱,可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补靴工人只好把这双“百花”胶靴又设法补了一次。
干部这样做,老工人也是这样做。有一次,一个青年工人去领弯灯。老工人、工具保管员刘合拿出刚修好的三个旧灯,这个青年工人一看是旧的,转身就走了。刘合赶忙拿着这三个弯灯去找那个青年工人。青年工人说:“开滦煤矿这么个大企业,你为什么老打这种小算盘?”刘合耐心地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勤俭办工厂’,这个‘小算盘’不光我打,你也应该打,大家都要打,才能加快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席话说得那个青年工人开了窍,高高兴兴地领上旧弯灯,临走时还向老工人表示:今后一定要注意节约。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汤河岸上的勤俭之花
在河南汤河河畔,有一个勤俭办企业的先进单位。几年来,为国家节约开支五万多元,连年超额完成上缴利润指标。这就是汤阴县电信局。
去年,上级批准电信局盖一座机房。造了一个预算,需要投资两万一千元。电信局的同志们想,总路线精神要求多快好省,盖机房能不能再省一些呢?于是,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建筑材料自己运,一些粗活自己干,终于节约投资三分之一以上。
为了给国家节省木料,一九六九年局里办起了一座水泥杆厂。这已经够省的了,但是,他们省上还要加省,设法用旧钢丝绳代替钢筋。一次,机线班副班长刘世杰和机线员黄学忠,到山西太原去购料,听人介绍,某矿区附近堆放矿碴的一个山沟里,十几年前放着一团旧钢丝绳,可现在早已埋得无影无踪了。他们赶到现场,计算了一下,要找人挖出那些旧钢丝绳,仅工费就需一千多元,最后决定还是自己动手干。局里组织了刨料小组,十冬腊月开进了山沟。大家顶风冒雪,披星戴月,用双手扒开一层层乱石,用道轨砸断一截截钢丝。经过二十几天的劳动,十几吨钢丝绳终于拖出来了。大家正是以这样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三年光景自制了一千三百多根水泥线杆,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这个局的广大职工,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养成了一种坚持点滴节约的风气。磁头绝缘性差了,长途线路上不能用,就在短途线路上用;通讯线路不能用,就支援给农业办电用;办电也不能用的,就把铁棒取下来给国家做其他用。维修外线时解下来的旧拉线,挑出好的,制卡钉用;次的,给工厂作焊条用。话务班的同志用一支铅笔也精打细算,不肯随意丢掉,一直用到捏不住为止。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节约工业用粮大有可为
毛主席教导我们:“必须把粮食抓紧”。对工业来说,既要抓紧支援农业增产粮食,也要抓紧节约粮食。工业用粮,每年得消耗大量粮食,有些产品的生产,是否可以少用粮食甚至不用粮食呢?是否能够节约更多的粮食呢?下面几条报道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也能这样做。——编者
  开展协作综合利用蚕蛹
本报讯浙江金华丝厂、金华油厂和金华食品厂开展大协作,利用蚕蛹生产油脂、酱油,已节约粮食三十一万多斤。
过去,金华丝厂的蚕蛹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金华油厂榨油、金华食品厂制酱油,却要用大量粮食。今年年初,这三个厂开展大协作,丝厂把蚕蛹调拨给油厂榨油,油厂又把榨过油的蛹渣调拨给食品厂制酱油。这样,不添设备不增人,从二十五万三千多斤蚕蛹中提取油脂二万三千八百多斤,节约粮食二十一万六千多斤;制成酱油二十六万八千多斤,节约粮食九万九千多斤。蚕蛹经过综合利用,每斤的价值提高了几倍。
  大搞代用节约酿造用粮
本报讯陕西安康县蔬菜公司酱货厂大搞节约代用,三年来,为国家节约酿造用粮一百四十二万三千多斤。
酱货厂生产的酱油、醋等产品,多年来一直是用粮食作主要原料。一九六九年年底,酱货厂广大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积极开展节约代用活动。经过多次试验,先后制成了质量较好的粉渣酱色,麦麸快曲,豆渣酱油,番茄红醋等新产品,还采用“自然保温酿造酱油”的新工艺,把酱油的制作时间,从半年缩短到十四天。今年仅生产的酱油、醋两项,就为国家节约粮食五十四万五千多斤。
  革新工艺制毡不用粮食
本报讯山东烟台制毡厂试验成功用清水代替粮食浆制毡的新工艺,三年来,为国家节约粮食四十八万斤。
这个厂生产工业用毡,过去每年需要大量的粮食做浆。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这个厂的广大职工总结多年来的生产经验,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分析矛盾,掌握制毡生产中的规律,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用清水代替粮食浆制成工业用毡。从此,把过去每年做浆用的十六万斤粮食,全部为国家节省下来。经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用清水代替粮食浆制毡,不仅节省了粮食,而且由于取消了制浆工序,使制毡日产量提高了一倍多。据用户反映,清水制出的毡,粘合力均匀,比粮食浆制成的毡,还具有柔韧、结实等优点。
  制造纸袋的浆糊不用粮
本报讯湖南涟源县兰田镇纸袋厂土法上马,生产化学浆糊,做到制造纸袋不用粮食浆糊,为国家节约了大批粮食。
这个厂是专为水泥厂、磷肥厂生产包装纸袋的。生产纸袋用的浆糊,过去全是用粮食做的,平均每一百个纸袋耗粮二斤半。今年,他们到外地学习经验,带回了一个生产化学浆糊的设计方案,但一算账,要投资六万元,还要钢材十多吨。怎么办呢?工人们决定土法上马。他们用装油的桶改装成土锅炉,用砖头砌蒸煮池代替蒸球,用废钢材自制捏和机,就这样利用废棉、土碱试制成功化学浆糊代替粮食制的浆糊。今年国家拨给这个厂的三万四千五百斤粮食指标,一粒未动,他们用化学浆糊生产的一百五十万个纸袋,质量符合国家的要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