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巴勒斯坦游击队频繁袭击以色列侵略军
  在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等地消灭一批敌人
新华社大马士革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三日电 据巴勒斯坦革命力量总指挥部在大马士革发表的战报说,十二月上旬,巴勒斯坦游击队对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和其他以色列占领区的以色列侵略者的巡逻队和军事据点发动频繁袭击,打死、打伤一批以色列侵略军。
在戈兰高地,两辆以色列军车十二月三日在当地北部朱巴塔扎伊特附近触雷炸毁,车上全部敌军非死即伤。七日,巴勒斯坦游击队对在达布西耶地区的一个以色列军事据点发动突然袭击。他们突破以色列的工事,消灭了一些以色列士兵。在归途中,巴勒斯坦游击队向邻近的以色列据点和以色列援军开火,压住了敌人的火力,击毁了一辆以色列履带车,打死了车上的全部敌人。七日,巴勒斯坦游击队两次用火箭袭击以色列在拉卡德桥的一个军营,摧毁和烧着了几座以色列设施,打死打伤数名以色列占领军。
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游击队十二月二日在哈利勒地区袭击了以色列的一个军用车库,击毁两辆重型车,打死打伤一些敌军,缴获一些武器。
在其他以色列占领区,巴勒斯坦游击队十二月三日在地中海海岸的海法—阿克公路伏击以色列的一队军车。在一场激战中,游击队击毁了以色列两辆运兵的卡车和一辆运载弹药的卡车,消灭许多以色列占领军。六日,巴勒斯坦游击队炸毁了以色列两辆运兵的卡车和一座在内格夫沙漠贝尔谢瓦市附近的以色列军用仓库。十日,巴勒斯坦游击队炸毁了阿克市工业区的一些以色列设施,使犹太复国主义侵略者遭受严重损失。十日,一名巴勒斯坦游击队员还在耶路撒冷市向一辆以色列军车掷了一颗手榴弹,炸毁了车子,炸死炸伤一些以色列士兵。(附图片)
图为巴勒斯坦女游击战士在进行军事训练。
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越南《人民报》发表评论
  支持拉美人民维护领海权的斗争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电 越南《人民报》十二日发表评论,支持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维护领海权的正义斗争。
评论说,许多年来,美帝国主义经常派遣船只偷偷在拉丁美洲各国领海捕鱼。十月二十七日,尼克松政权又颁布了新的捕鱼法律,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强烈反对。
评论指出,美国船只进入拉丁美洲各国领海捕鱼是非法的行动,侵犯了这些国家的主权。“今天的拉丁美洲和以前不同了。拉丁美洲各国领海不再是美国船只任意来往和肆意搜刮海产的地方了。”
评论说,越南人民完全支持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维护领土主权,其中包括领海权的正义斗争,强烈控诉美帝国主义侵犯拉丁美洲各国领海和掠夺这些国家资源的阴谋行动。


第6版()
专栏:

  阿尔及利亚和民主也门联合公报重申
  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斗争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电 在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总统委员会主席萨勒姆·鲁巴伊·阿里于十一月二十九日访问了阿尔及利亚之后,阿尔及利亚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重申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国反对以色列侵略的正义斗争。
由阿尔及利亚新闻社于十一月三十日晚发表的这项联合公报说,两国元首在讨论到阿拉伯问题时确认:“犹太复国主义敌人对阿拉伯领土的继续占领、对阿拉伯国家的不断侵略以及旨在消灭巴勒斯坦人民的企图,是对阿拉伯民族的严重威胁和对阿拉伯民族的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威胁。”
联合公报说:“面对犹太复国主义敌人的这种挑衅,两位主席重申:支持兄弟的阿拉伯国家收复它们被占领的领土,全力支持正在为收复被霸占的家园和恢复自己的合法权利而进行斗争的巴勒斯坦人民。”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一百二十万职员罢工
  西欧“共同市场”总部六千雇员罢工
新华社罗马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八日电 大约一百二十万意大利职员,其中包括学校教职员工、政府部门雇员和邮政职员等,十二月六日和七日举行了四十八小时的全国性大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这次罢工使意大利几乎所有的学校不得不关闭,并使政府机构的工作陷于瘫痪。
这两天,在罗马和米兰还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游行示威。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二日讯 布鲁塞尔消息:西欧“共同市场”布鲁塞尔总部的六千名雇员,十二月十一日开始举行为期九天的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并且要求今后确立一种根据生活费用上涨情况而每年增加工资的制度。
据报道,从十二日中午开始,在卢森堡等地的“共同市场”其他机构的雇员两千人也参加了罢工。
这次罢工是在雇员代表同部长理事会就增加工资问题的谈判失败之后举行的。雇员们拒绝了部长理事会提出的增加工资百分之十点四的建议。罢工委员会主席、西德人特奥多尔·霍尔茨说,雇员罢工主要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而是要维持他们的购买力不受生活费用上涨的损害。


第6版()
专栏:

  智利总统阿连德到古巴访问
新华社哈瓦那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一日电 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和夫人十二月十日晚到达古巴首都哈瓦那进行友好访问。
到机场欢迎的有古巴总理菲德尔·卡斯特罗、总统奥斯瓦尔多·多尔蒂科斯及古巴政府其他领导人。
中国驻古巴大使张德群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员也到机场欢迎。
当阿连德总统在卡斯特罗总理和多尔蒂科斯总统的陪同下,乘敞篷吉普车从机场去住所时,沿途受到数十万群众的热烈欢迎。
阿连德总统是在结束了他从十二月六日至九日在苏联的访问之后,到古巴进行访问的。


第6版()
专栏:

  对苏修“不使用武力”、“核裁军”高调的绝妙讽刺
  苏联最近又进行几次地下核试验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讯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瑞典乌普萨拉地震研究所十二月十日测出,苏联于十日在西伯利亚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进行了两次地下核试验。这两次爆炸在里克特氏地震计上分别纪录为五点九级和七级。
人们注意到,这是今年十一月以来被探测到的苏联进行的第四次地下核试验。在这以前,十一月二日,苏联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进行了一次强度相当于一次大地震的地下核试验。十一月二十四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宣布,它在当天探测到苏联在乌拉尔东南部进行了一次爆炸强度在二万吨到二十万吨之间的地下核试验。据路透社报道,一个爆炸当量在二万吨到二十万吨之间的装置,可以作为一个氢弹的引爆装置,或作为中程弹道导弹的弹头。
根据已被探测到的情况统计,在今年头十个月中,苏联地下核试验平均每月约一次。而从十一月初到现在,不到一个半月时间内就进行了四次地下核试验。与这几次核试验的同时,苏联还公开宣布两次在太平洋水域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这一切都发生在苏联在本届联合国大会上竭力兜售所谓《关于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和永远禁止使用核武器》的提案之后,不啻对苏修的上述提案和他们一再表白的“核裁军”“诚意”的绝妙讽刺。嘴巴上唱着“禁止核武器”、“制止军备竞赛”的高调,而实际行动则完全另一个样。这个事实对进一步帮助人们识破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伪善面目是颇有教益的。


第6版()
专栏:

  古道结新谊
  ——中国北京杂技团访问伊朗散记
十一月十七日,中国北京杂技团来到了他们这次西亚和非洲之行所要访问的第一个国家——伊朗。这时,正值深秋季节,傍晚,已是阵阵寒风袭人。但是,在这以后短短的两周里,不论是在首都德黑兰,还是在古城伊斯法罕,在演出场内,或是场外,伊朗朋友友好的笑容、亲切的关怀和热情的接待,到处都使中国人民的文艺使者感到心头温暖如春。
    秋深春意浓
十一月二十日,在德黑兰的穆罕默德·礼萨国王体育馆里,当北京杂技团全体成员步入大厅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时,全场掌声雷动。七十名身穿白衣灰裙、手拿花束的伊朗女学生一拥向前,把鲜花赠给了每个成员。其中有几位姑娘,还用她们刚刚学到的一句中国话“你好”,向中国杂技演员表示亲切的问候。
中国杂技演员挥动鲜花,向观众致意,接着,把一朵朵鲜花抛向热烈鼓掌的观众。许多接到花的观众又把它传给别人,共享美好的友情。霎时间,彩色缤纷的友谊之花在观众席上盛开。这时,体育馆外,秋意已深;体育馆内,温暖如春。中国杂技演员就在这友谊花丛中开始了在伊朗的第一场演出。
演出结束后,伊朗首相助理兼体育组织主任霍贾特中将,亲自到后台祝贺演出成功,并向杂技演员赠送花篮。那七十名伊朗女学生再次涌进场地,伴随着节奏鲜明的乐曲,唱起伊朗民歌,表达她们对中国杂技演员的友好感情和热情祝贺。散场以后,还有几位伊朗青年逗留在体育馆前,手里拿着中国杂技演员转赠给他们的花朵,同中国演员亲切交谈。一位八岁的小观众同北京杂技团里最小的演员赵燕燕唱起了各自喜爱的歌。嘹亮的歌声飘荡在夜空,传播着伊中两国人民的友谊。
    道远情谊长
两千多年前开辟的著名的“丝绸之路”,不仅促进过伊中两国经济往来,也促进过两国的文化交流。曾在中国广泛流传过的一些杂技节目,例如“口中吐火”和“用绳自缚自解”等魔术节目,就是来自古波斯。经过漫长的年代,两国杂技都有了发展和提高。现在,中国北京杂技团来到德黑兰,两国的杂技演员都很希望互相交流经验和技艺。
十一月十九日晚上,中国杂技演员在体育馆进行彩排。一位五十岁的伊朗老杂技演员带着他的三个女儿——也是杂技演员,前来观看。彩排结束后,他的十六岁的大女儿,在北京杂技团竖起的钢丝架上,表演了走钢丝的技巧。随后,她又骑上独轮车,在钢丝上表演车技。她的娴熟的演技不断博得中国杂技演员和观众的喝采。接着,这位老杂技演员的十一岁的小女儿也表演了独轮车技。北京杂技团的小演员赵燕燕和她同岁,在她表演时,燕燕拉着她的手在场上转来转去。两国演员间的这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得到了在场人士的赞赏。
北京杂技团的“狮舞”是很受伊朗观众欢迎的节目,每次出场,都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据历史记载,早在一千九百年前,伊朗使者就把狮子等动物,经过“丝绸之路”运到中国。中文的“狮”,就是由波斯文的“狮尔”一词的发音演变而来的。现在伊朗国旗正中就有狮子的形象。中国从汉朝起,人们就把狮子的形象艺术化。以后,经过多年艺术加工,“狮舞”成了在中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今天,它又伴随着其他中国杂技节目,为加深中伊人民的友谊,作出新的贡献。每当大小狮子在铿锵欢快的锣鼓声中,以勇猛矫健的舞姿,在场上时而翻滚、跳跃,时而摇头摆尾,时而戏耍绣球,表演各种难度较大的技巧时,演出厅内的欢乐气氛就更加浓郁。有的小观众甚至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一位伊朗观众说:“我很喜欢看狮舞,因为它已成了伊中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古城叙友谊
伊朗中部的伊斯法罕是一座约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丝绸之路(南路)”曾经过这里。在结束了德黑兰的五场演出之后,十一月二十六日黎明,中国北京杂技团成员乘车行驶约四百五十公里的路程,在暮色中到达了这个伊朗的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体育组织主任海达尔·塔基和当地体育界其他人士,专程到离市区十五公里的地方迎接杂技团。一见面,塔基主任就把花束赠给杂技团团长王笑一,并且高兴地说:“我们不久前接待了中国乒乓球队,今天又迎来了中国北京杂技团,我们感到十分高兴。”王笑一团长说:“这说明两国人民的来往越来越多,两国人民的友谊与日俱增。”
第二天,伊斯法罕省省长基扬普尔博士接见了杂技团全体成员。他说,伊中两国人民在历史上就有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因此,两国有许多相同点。例如,中文和波斯文中有二百七十个字发音相似。伊朗一些建筑物里的工笔画就是从中国传来的。王笑一团长说,中国杂技中一些节目也是从伊朗传入的。他还称赞伊斯法罕许多古代建筑有特殊的风格。基扬普尔省长问道:“你们会讲波斯语吗?”王笑一团长说:“刚学了几句,如‘萨拉姆’(您好)。”省长高兴地说:“好,你们从最好的字开始,这是一个表示友谊的字。”
十一月二十八日,杂技团在伊斯法罕大学的一位建筑学老教授陪同下,参观了当地许多著名的古代建筑。这位教授对伊中两国传统关系很熟悉。他说:“尽管两国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两国之间一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从未发生过战争。现在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了。”这位两鬓已白的老教授谈笑风生,健步如飞,带领杂技团成员们循着盘旋的阶梯,登上了一座高达二十八米的古代楼式建筑。在这座古楼前面,有一个长百米、宽一百九十米的广场。相传,古代波斯国王曾在楼上阅兵和观看马球比赛;来访的中国使者也曾在这个楼上看过马球比赛。现在,这一古迹已成为伊朗游览胜地之一。今年先后来伊朗访问的中国各代表团,都曾登楼眺望过伊斯法罕的秀丽景色。今天,杂技团的到来,又为古楼增添了伊中友谊的新的一页。
    临别仍依依
两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十二月一日,中国北京杂技团就要告别伊朗朋友,前往阿尔及利亚。许多伊朗朋友临别依依,用多种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朋友的情谊。为杂技团开车的一位司机说:“我很想开车到中国去看看!”旅馆的一位服务员,特地买了一些阿月浑子(一种坚果)送给中国杂技演员,他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送给你们。阿月浑子是伊朗的特产,表示我的一点心意吧!”曾在德黑兰为杂技团演出报幕的一位学芭蕾舞的伊朗女学生,在几天的相处中,同中国演员结下亲密友谊,她学了不少中国话,如:“您好”、“再见”、“身体好吗”、“友谊”等。中国演员也向她学习波斯语。在杂技团离开德黑兰去伊斯法罕前夕,她同她的母亲来到后台,洒泪送别。三天后,当杂技团返回德黑兰,她见到中国演员时,就象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对中国女演员说:“在你们离开德黑兰期间,我做梦都想你们。”在杂技团离开伊朗时,她们母女又到机场送行,并且把刚刚洗印好的几十张她们自己的照片分赠给中国女演员。她们一边流着泪,一边拥抱中国女演员说:“真舍不得你们走啊!”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中国杂技演员为伊朗观众表演狮子舞。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