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再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辽宁省北镇县常兴公社各大队举办知识青年政治夜校的调查
辽宁省北镇县常兴公社党委,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的教导,加强对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路线觉悟和文化水平,在各大队办起了知识青年政治夜校。一年多来,全公社十六个生产大队,已有一千多名知识青年参加了夜校学习。广大贫下中农说:“通过举办知识青年政治夜校,找到了再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占领了业余文化阵地,培养了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队伍。”
为什么要办政治夜校?常兴公社党委通过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大队在再教育工作中,仅仅满足于知识青年有吃的有住的,不打架,不吵嘴,说啥听啥,好好干活。由于只抓干活吃饭,不管看书学习,只顾眼前得力,不从长远考虑,致使知识青年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长期不读书看报,路线觉悟提不高,文化知识也忘了不少;有的不会珠算,连个记工员都当不了;还有的白天劳动,晚上长时间打扑克,个别的还看坏书;甚至有的被阶级敌人拉拢腐蚀,走上了邪门歪道。这些问题,引起了公社党委的警惕,逐渐认识到:对于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不光要安排好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更要按照毛主席关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教导,抓紧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安排好他们的政治活动和文化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青年在各方面继续得到发展,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他们根据广大贫下中农的希望,满足青年们对政治、文化学习的要求,在全公社以大队为单位办起了知识青年政治夜校。
如何办好政治夜校?常兴公社党委把办知识青年政治夜校,看作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继续,在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妥善处理办政治夜校和各项工作的关系。
政治夜校办起来以后,普遍出现了夜校要上课,生产队、民兵和妇女组织要开会,经常发生“撞车”,弄得夜校时断时续。针对这种情况,各大队都成立了由党、团支部领导、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代表组成的校务委员会。根据党支部的工作部署和农事忙闲季节,校务委员会统一安排政治夜校学习和其它活动的时间。农忙期间每周一至二节课,农闲期间三节课,每节课一小时左右。党团课和政治夜校学习结合起来搞。这样做,党团员上了党团课,学员也上了政治课。传达上级指示和党的中心工作时,他们把党团员、生产队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都召集到政治夜校,既讲了政治课,又训练了骨干。学员经过学习以后,分头深入各个生产队宣传,效果比较好。
为了加强对各大队政治夜校的领导,常兴公社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公社负责同志抽空到各大队亲自给青年们讲课,公社还成立了办夜校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举办夜校以来,他们先后召开了三次现场会,推广了常兴、瓦房、下观等大队的办校经验,推动各大队的政治夜校不断巩固和发展。
二、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针对知识青年的特点,全面安排政治夜校的课程。
各大队政治夜校校务委员会,坚持以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为指针,以路线教育为纲,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夜校里一般都设置政治、文化、军事、农业技术四门课程。
政治课:以批修整风为主要内容,联系现实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认真学习、讲解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组织大家写大批判文章,批驳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读书做官”、“下乡镀金”、“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批判他们妄图改变党的路线和政策、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有的还把本大队煽动下乡知识青年回城、破坏再教育工作的阶级敌人拉到夜校批斗,运用活教材对青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帮助他们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今年七月,常兴大队四队有个反革命分子,妄图破坏抗旱工作,笼络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为他打墙。有个学员发现以后,立即向大队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组织大家进行批判,推动了抗旱斗争,青年们从中也受到了一次教育。
文化课:按照知识青年们的文化程度,分别编成高年级班和低年级班,除巩固原来的知识和深入钻研外,还学习农村常用字、珠算、记账、新闻报道、文艺、卫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青年们提高文化水平。许多过去不会记帐的,经过夜校学习,当了生产队会计。下观大队有个知识青年,以前写的大批判文章没有实际内容,句子也不大通顺。如今,他写的大批判文章,不但句子通顺,而且内容深刻,起到了打击敌人、教育群众的作用。
农业技术课:以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为基本教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讲解生产技术和科学种田知识。大房大队今年夏季给棉花打尖时,政治夜校结合农业生产,请大队技术员讲解棉田管理技术。这样安排,既增长了青年们的农业科技知识,又加快了棉花打尖整枝的进度。
军事课:讲解国内外时事、军事常识和民兵训练知识,使青年们比较牢固地树立了战备观念,并掌握了一些操作要领。
由于全面安排了政治夜校的课程,夜校的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活泼,青年们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三、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就地解决师资问题。
办政治夜校的教员从哪里来?怎样教?常兴公社遵照毛主席关于“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教导,采取了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来解决夜校的师资问题。政治课主要由大队党支部领导担任,有时还请老党员、老贫农给讲家史、村史和本大队两条路线斗争史。文化课聘请附近中、小学的教师,或从青年中挑选某一学科基础较好的同志担任。农业技术课由大、小队农业技术员和有实践经验的老贫农担任。军事课由大队民兵连长担任,有时也请公社武装干部和当地驻军讲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各大队夜校校务委员会都根据课程安排,提前通知教员备课,结合实际定出讲课内容。考虑学员消化知识有个过程,常兴大队政治夜校对学员们经常进行提问、考试,课后还给留一些作业。
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讲求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
在办政治夜校的实践中,各大队都尽量做到学习和生产相结合。去年七月,瓦房大队遭受了严重的风雹灾,一千五百九十亩庄稼被打毁。在自然灾害面前,政治夜校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学习大寨贫下中农战胜自然灾害的英雄事迹。第二天,学员们就带头奔向抗灾斗争第一线,和贫下中农一起大搞生产自救。他们不仅把打毁的庄稼全部补种上,加强施肥管理,夺得了秋庄稼较好收成;而且搞副业还收入了三万七千多元,添置了许多农具。各大队还坚持做到学习和政治运动相结合。在批修整风运动中,青年们一边在夜校学习毛主席的指示,讨论党的文件,一边深入到各个生产队,和群众一起调查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大量材料,综合分析研究,推动批修整风运动深入发展。许多贫下中农称赞说:政治夜校办得好,青年觉悟大提高,批修整风当闯将,人换思想地换貌。
北镇县革命委员会报道组
《辽宁青年》杂志记者 联合调查


第4版()
专栏:

  精心培育革命后代的老户长
  ——记共产党员李祥林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事迹
六十多岁的共产党员李祥林,是吉林省榆树县前进公社进步大队知识青年集体户的贫农户长。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他满腔热情地做再教育工作,被群众誉为“精心培育革命后代的老户长”。他这个集体户里的几十名下乡知识青年,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有两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十一名加入了共青团,八名被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贫下中农应该挑起再教育这副重担。”
一九六八年,知识青年刚下乡那阵子,样样觉得新鲜,一个个干起活来,都有个虎实劲儿。可是过了一些日子,那股欢势劲就没有了,出工的少了,闹不团结的多了,屋里也弄得乱七八糟的,还有的三天两头往长春跑。
集体户的变化,引起了党支部领导和贫下中农的注意。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原来是本屯的一个富农分子,暗地里造谣破坏,妄图搞垮集体户。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在社员大会上批斗了这个家伙,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斗争教育课。这件事也使李祥林领悟到:在培养接班人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毛主席让知识青年到农村来,就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咱们贫下中农应该挑起再教育这副重担。在支委会上,他向党组织诚恳提出,让自己到集体户去带这帮小青年。大家赞同地说:“老副支书,你从土改到现在,一个心眼跟着毛主席干革命,一直是老模范,做这个工作是再合适不过了”。
晚上回到家里,他把党支部的决定告诉老伴,老伴说:“你在队里又是喂猪,又当保管,现在又要去当户长,真是老电线杆子,挂的线(衔)越来越多了。”李祥林回答说:“为了教育好后一代,只要我这棵老电线杆子不倒,线再多也得挂!”
    “宁可把心操碎,也要把这帮青年教育好!”
李祥林这个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自从担任集体户户长以来,他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的教导,身不离集体户,心不忘小青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精力完全花费在再教育工作上。
有一年春天,集体户烧柴发生了困难。有的生产队主动提出,给青年们送些柴禾。李祥林认为:这柴禾咱贫下中农供得起,可是这样做对再教育工作不利。咱们决不能让知识青年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于是,他组织青年们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教导,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对他们进行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青年们一致表示,要自己动手去拣!在老李的带领下,青年们春天拣的柴禾,一直烧到深秋。通过具体事实的教育,集体户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风气,改变了刚建户时的浪费现象。过去旧鞋破衣裳满屋扔,撒米丢馒头不在乎。现在衣服破了自己补,鞋子坏了自己修,盆子漏了自己焊,缺筐少篓自己编。一到春天,他们就种上菜园子,四季样样蔬菜吃不完。他们还养了猪、羊、鸡、兔。贫下中农称赞说:“老户长带出的青年人真会过日子!”
在工作实践中,李祥林注意对知识青年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理想、前途的教育,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青年小李,爱打架骂人,自由散漫,不好好劳动。有人说:“这小青年是瞎子闹眼病——没治了!”可李祥林却不这么认为,他分析:小李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本质是好的;只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他的缺点和错误是可以克服的。于是,老李主动接近小李,经常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引导他回忆家史,启发他提高阶级觉悟。小李有了微小进步,老李就肯定;思想上出现了反复,就及时进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小李终于转变了。他不仅团结同志好,劳动出勤满,还当了集体户的保管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招工招生之后,户内部分知识青年思想上产生了波动,转弯抹角想回城。李祥林抓住这种思想苗头,组织他们反复学习知识青年的好榜样邢燕子、侯隽等人的先进事迹,在集体户开展了“什么是革命青年的理想和前途?”的讨论,批驳了“读书做官”、“下乡镀金”、“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绝大多数青年都能正确对待走与留的问题,进一步树立了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去年一次招工时,集体户里青年们都互相推荐,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李祥林经常组织青年们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并且建立了必要的学习制度。几年来,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注意用唯物辩证法指导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为了把这帮青年教育好,李祥林还带领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经受锻炼,参加“一打三反”运动,组织业余文艺宣传队为贫下中农演出,帮助社员们学文化,办土化肥厂,搞科学种田,使青年们锻炼了思想,增长了才干。
进户以来,李祥林始终和青年们吃住在一起,学习劳动在一起。集体户几十个青年的情况,他都刻在自己的脑子里。每个青年的脾气秉性,家里有几口人,家长干什么工作,对他有啥影响,老李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谁有个头痛脑热,磕磕碰碰的,他都热情去照顾。谁有个什么困难,他都想法去解决。谁思想上有了疙瘩,他都主动去谈心。每年除夕,他总是在集体户里和青年们一起活动,讲村史家史,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使每个春节都过得有意义。
“老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集体户里,浇灌在我们身上,可他对自己家里的事,却很少去考虑!”这是进步大队的知识青年对他们的老户长的评价。社员们看他日夜辛勤操劳,都关切地说:“老户长,你可得注意身子骨啊!”李祥林笑了笑说:“毛主席让咱贫下中农教育知识青年,咱宁可把心操碎,也要把这帮青年教育好!”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在广阔的天地里成长

  开山种茶创大业
大别山巍峨壮丽,落儿岭千岩竞秀。插队在这里的下乡知识青年,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艰苦创大业,开山建茶园,在广阔天地里作出了贡献。
一九六八年,十一名知识青年来到安徽省霍山县落儿岭大队。他们在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下,胜利地闯过了生活关、劳动关。可是,他们不满足取得的成绩,立志要在这里的荒山坡上,开辟大片茶园,为发展山区经济作出贡献。在老贫农的带领下,他们对本大队的山山水水、人力、肥源作了详细调查,制订了一个要在几年内开辟茶园五百亩的切实规划。党支部支持他们的倡议,以插队青年为主、回乡青年参加,组成了一个十四人开荒专业队。一九七一年春天,他们打响了向荒山要茶的战斗。
在那些艰苦创业的日子里,青年们以贫下中农为榜样,早顶星星,晚戴月光,披荆斩棘,战斗在荒岭。他们肩膀压肿了,手上磨出了老茧,在开山造田的斗争中,既改造了自然,又锻炼了人。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动,层层新梯田在荒山坡上陆续出现,丛丛新茶棵在青年们的培育下茁壮成长。他们种的第一批茶苗,三年后就可以开始采摘。落儿岭的贫下中农,从这里看到了发展山区经济的广阔远景。
开山种茶是远景规划,三年后才能受益。青年们想,十四个人的劳动付酬,势必影响社员们当年的收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青年们在大队干部的帮助下,采取了一个“以短养长”的办法,积极发展副业生产,在梯田茶棵间隔种上豆类、小麦,利用坡地种上南瓜。这样作的结果,专业队员的口粮基本上得到解决,还提供了大量饲料,养了十五头猪。
专业队的青年们,身在荒岭战斗,胸怀全局生产。每当农忙季节,他们除留两人喂猪积肥外,其余人组成临时突击队,都去参加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学大寨的一支生力军。现在,这个大队粮食产量已超过《纲要》,青年们的生活也都自给有余了。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身背药箱为人民
新疆阿克陶县五星公社二大队知识青年 吾守尔马木提
一九六六年,我中学毕业后回到了自己家乡。不久,贫下中牧民推选我当了赤脚医生,并送我到县卫生训练班学习半年。我深刻意识到,这是贫下中牧对自己的信任,一定要搞好医疗卫生工作,把党的温暖送到社员们的心坎上。
我们大队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深山里,社员们居住非常分散,到生产队巡回医疗一遍,需要十几天时间。可是,当我想到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时候,浑身就增添了力量。为了给阶级兄弟解除痛苦,我身背药箱翻山趟河,常年坚持进行巡回医疗。有一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出诊刚回来,听说卡子隆生产队的老贫牧买买提吾守尔肺结核恶化,十分危险。我顾不得吃饭,拿了两个馍就顶风冒雪走了。经过六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病人家里。一看老人处于休克状态,我立即进行诊断,给打针下药。两小时以后老人转危为安。接着,我又精心护理了几天。临走时,老人激动地拉住我的手说:“感谢毛主席培养的好医生!”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我的路线觉悟有了提高,认识到要当好赤脚医生,就必须把为贫下中牧民治病提到执行毛主席医疗卫生路线的高度看待。一次,胜利牧场有个妇女,抱着病孩从三十里以外赶来求医,我初诊为肺炎。留下来治吧,对孩子的护理有困难;转公社医院吧,又怕路远途中出事。这时,我想到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教导,想到阶级姐妹满怀期望找上门来,自己决不能一推了事。于是,我提出让她母女俩住在我家里看病。经过认真治疗护理,小孩的病痊愈了。从这以后,为了减轻病人在路上的周折和痛苦,不耽误治疗,我都设法把他们留在自己家里。除了给病人治病外,我还经常给他们做饭、洗衣、服药、提水、倒屎倒尿。
几年来,我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共治疗了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三千一百多人次。今后,我决心身背药箱,心向群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第4版()
专栏:

原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延安地区延长县谭石塬大队党支部书记郝树才同志,牢记毛主席关于“要在正确路线领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的教导,经常向北京插队知识青年讲革命传统,帮助青年们提高两条路线斗争觉悟。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