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业余文艺活动要坚持“三不脱离”原则
  江西省横峰县革命委员会
普及群众业余文艺活动,要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建立一支不脱离生产劳动、不脱离阶级斗争实际、不脱离群众的业余文艺队伍,业余文艺才能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随着群众文艺的蓬勃兴起,我们县有些地方出现了白天搞排演、脱产搞创作的“三脱离”的倾向,影响了群众办文艺的积极性,也引起群众的不满。面对着普及业余文艺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回顾文艺战线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史,深入基层对农村业余文艺活动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有两个大队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向阳大队文艺宣传队,一九六九年建队以来,始终坚持“三不脱离”,就地取材,就地创作,就地演出,白天扛锄头下地,晚上演戏。他们演出的全是小节目,但群众能从小节目中受到教育。宣传方式多种多样,运用贫下中农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群众一看就懂。他们组织一场文艺晚会,平均只花三元五角钱。
排楼大队文艺宣传队,建队初期也编演了不少小型节目,很受贫下中农欢迎。后来,他们由于受刘少奇一伙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影响,追求洋乐器、好服装、大道具,脱离斗争实际,占用劳动时间排演大节目。为了排演一个大型剧目,一次就花了三百余元,耽误了不少劳动日。因此,得不到社员群众的支持,这个文艺宣传队曾一度停办了。
从这两个大队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村业余文艺活动是坚持“三不脱离”还是搞“三脱离”,这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坚持“三不脱离”,就是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搞“三脱离”,必然背离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业余文艺宣传队只有坚持“三不脱离”,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和社员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做到想社员群众所想,演社员群众所需,更好地用群众的先进事迹鼓舞群众,教育群众,使农村业余文艺活动更具有群众性、战斗性和灵活性。坚持“三不脱离”,才能使这支业余文艺队伍,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促进思想革命化,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侵蚀,排除刘少奇一伙从右的或“左”的方面的干扰,自觉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
认识提高以后,我们把农村业余文艺活动坚持“三不脱离”的原则,当作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根本措施,认真总结推广了向阳大队办文艺的经验,使全县农村业余文艺活动逐步得到普及,形成了一个有力的宣传网。
建立一支“三不脱离”的业余文艺队伍,必须紧紧抓住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个纲,排除“左”右干扰。开始,有的同志认为,文艺宣传队里贫下中农子女多,思想好,队伍纯,他们来自群众,生活在群众中,不存在“三脱离”问题,因而对他们放松了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在社会上一小撮阶级敌人煽动下,有的宣传队员产生了怕苦、怕累、松劲、换班等思想,有的同志也流露出“误工难免”的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深入进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教育,狠批刘少奇一伙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发动群众向煽动“三脱离”的阶级敌人进行斗争;大摆“三脱离”的危害,回顾自己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肃清刘少奇一伙的流毒,坚定为工农兵服务的立场,加深对“要演革命戏,先做革命人”的认识。
我们把文艺宣传队建在生产队,宣传队员同贫下中农生活、劳动、战斗在一起,不脱离生产。
为了使农村业余文艺更好地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我们向文艺宣传队提出“三小”(小节目、小队伍、小装备)的要求。生产队就地建队,队伍精悍,容易集中,行动方便;装备简单,节目短小,无论在田头、工地、屋场、家庭,锣鼓一响,就可以演起来,受到群众的欢迎。宣传队员白天搞生产,业余搞宣传,农闲多演,农忙少演,常年不断,把误工控制在最低限度,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生长在群众之中。葛沅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刚成立时,连一套锣鼓也没有。有人开了一个清单,准备购置乐器、道具、服装,起码得花五百元。要不要花这笔钱?大队党总支召开了有贫下中农和文艺宣传队员参加的“诸葛亮会”,大家献计献策:宰一头残牛,大小鼓都自己蒙;向社员群众买几斤废铜,大小锣都有了;上山砍根毛竹,蒙上蛇皮,做了好几把胡琴;砍来一截树枝自己做道具;用红朱石、木炭末代替油彩。一算账,总共才花了三十一元。真是穷有穷办法,土有土门路。原先担心勤俭办文艺办不起来的同志深刻认识到,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艺术的主力军,依靠群众普及文化,就能多快好省;依靠少数人搞文艺普及,必然是少慢差费。


第4版()
专栏:文艺短评

  要抓,更要抓好
  陈涛
有的同志说:“群众文艺创作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在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中,领导抓不抓,抓得好不好,方法对头不对头,效果大不一样。
领导抓什么?从各地的经验看,主要是抓好两件事:
第一,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坚持文艺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向,坚持业余文艺活动的“三不脱离”原则,执行业余文艺活动“业余、小型、多样”的方针。有些基层领导同志为了更好地用毛主席的文艺路线来指导业余文艺创作,认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毛主席的有关指示,学习和掌握文艺创作的特点和规律,引导业余文艺工作者正确处理政治和业务、普及和提高的关系。这样做是应该鼓励的。革命文艺是通过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宣传先进思想,用艺术力量去感染人,教育人的。毛主席早就说过:“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希望抓文艺工作的领导同志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正确地进行文艺问题上的两条路线斗争,使业余文艺创作活动健康地开展起来。
有些地区的领导同志,注意运用文艺为本地区的中心工作服务,及时组织力量创作文艺作品,宣传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这是应该的和必要的。但是,仅仅满足于这点是很不够的。业余文艺创作也“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那种认为群众创作只限于写真人真事的观点和做法,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第二,要注意培养作者队伍。对创作人员不能单纯地使用,要从各方面关心和培养他们。要安排必要的时间,提供一定的条件,组织创作人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把业余创作人员安排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改造世界观,熟悉劳动人民的思想、生活和感情,在这基础上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又经常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这样,业余创作人员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刻苦的努力,才能够写出一些既有革命政治内容、又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作品。有的地方的领导对业余创作人员使用多,培养少。业余创作人员忙于临时应付,肤浅地、形式地配合中心工作,没有时间学习,也无法长期深入生活,因此也就很难写出好作品。
开展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活动,领导人不但要敢于抓,而且要逐步做到善于抓。要善于抓,就要善于学,只有理解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才能坚决落实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排除来自右的和“左”的种种干扰和破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沿着正确方向更加蓬勃地发展。


第4版()
专栏:

  拆除这道“幕布”
北京部队某部战士演出队 杜宝珠
我是部队的一个文艺战士,由于分工和专长,单人表演的机会较多。以前,我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认为演员总是演员,观众总是观众,一个台上演,观众台下看,演得好不好,有关个人的声誉。因此,每当给部队指战员演出时,总怕被人家挑出刺来。而且演出条件,天气冷暖,设备如何,观众多少等,很容易对自己的演出情绪产生影响。往往舞台上的幕布打开了,思想上却还和观众们隔着一道“幕布”。
去年三月,北方的初春,刚下过雪。部队农场为了保证按季节插稻秧,需要预先做好平整稻田等工作。当时,我在农场和同志们一起参加这项劳动,一到田边,我先用手指沾了沾结着冰凌的水田,冰冷!赶紧缩了回来,犹豫了好一会才慢慢脱袜子下去。而我身旁的战士们却毫不犹豫,一个个卷裤腿,捋袖子,“扑通扑通”跳下田里,生龙活虎地干了起来。
去年秋天,部队在山区进行“反空降”射击训练。那地方海拔较高,气候干燥,风沙很大。战士们整天趴在地上,仰卧着练习对空射击,眼睛灌了沙,嘴裂了口子,衣服磨破了,胳膊练肿了,没一个叫苦,依然斗志高昂,认真练习。他们豪迈地说:“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我们就得以极端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苦练杀敌本领,提高军事技术。”而我参加训练没几天,就因风沙大、胳膊疼而产生了怕苦畏难情绪。
战士们的行动,使我非常感动。从这两件事情,我联想起以前在舞台上演出时,心里总是考虑自己的荣誉得失,把观众的掌声当作自己的功劳,同战士们的崇高思想境界比较,找到了差距。这就是思想感情不一样。那道思想上的“幕布”,根子就在这里。
在以后的演出中,我就十分自在了,站在台上表演,好象是一个战士置身在自己连队,台上台下都是自己的战友,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每当我想到这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时,就感到很亲切,再不别扭紧张。
今年一月,宣传队到某山区为执行战备任务的部队演出。那天天色阴霾,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又是在露天广场表演。演出开始不久,天就下起大雪。轮到我的笛子独奏了。冬天天冷容易把笛膜冻裂,下雪更易把笛膜溶破。弄不好就会“出洋相”。如果在以前,我很可能以上述困难为“正当”理由,要求不出场。但这次我决心试一试,在风雪中为我们的战士和广大贫下中农吹奏几支战斗歌曲。不凑巧,一支歌没吹完,笛膜果然破裂了,我只得退下场来。怎么办?这时,我感到广场上几千战士和贫下中农,从几里、十几里外赶来,冒着风雪,秩序井然,认真观看革命文艺节目,在他们的面前,我怎么能因为一点困难和挫折就退却呢?我马上要求重新登场吹奏,领导和同志们坚决支持我,帮我一起想了几个保护办法。我换上新膜,把冻的笛子放进胳肢窝里暖着,重新上场。广场上的观众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鼓励我。我一连吹奏了几支歌曲。这时,我感到我的心和观众之间,不再有任何“幕布”,而是融化在一块儿了。


第4版()
专栏:

  积极建设业余文艺创作队伍
  广东省揭西县革命委员会
怎样正确对待新老业余文艺作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建设业余文艺队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们对新老业余作者缺乏一分为二的观点,片面地认为“老作者思想老,跟不上;新作者基础差,写不来。”特别是对犯过一些错误的作者,认为他们在群众中威信不高,不好使用。因而,一段时间,这些作者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有一个业余作者,以前写过一些思想内容不健康的作品,群众曾经批评过他。大队成立创作组的时候,要不要吸收这个作者,党支部有两种不同意见:一部分成员认为应当按照党的政策,让他继续参加创作组,在创作实践中帮助他提高路线斗争觉悟;有的则把他看成是虫蛀了的扁担——不好用。因为意见不统一,党支部就把他搁在一边。后来,党支部成员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的教导,提高了政策观念,又广泛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对这个作者进行了全面的历史的分析,统一了认识,让他重新参加了创作组。此后,这个作者积极投入创作活动,和其他作者一起,写出一些反映阶级斗争、歌颂贫下中农的作品,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认真落实党的政策,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具体行动,也是关系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一个大问题。于是,我们对全县老的业余作者进行一次调查,逐个地了解他们的历史与现状,协助各级党组织把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和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老作者的路线斗争觉悟,鼓励他们放下包袱,继续革命。
我们也努力做好新作者的培养教育工作。针对新作者干劲大、热情高,但缺乏创作实践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和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在实践中学会创作;另一方面注意保护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对他们写的作品,只要是内容好、形式健康的,首先在政治上加以肯定。作品一时质量不高,也不泼冷水。作品即使有错误,也耐心启发帮助。同时,我们还采取带徒弟的办法,以老带新、以专业带业余,培养更多的创作新苗,使老作者焕发了革命青春,新作者健康成长。
两条文艺路线的斗争必然要经常反映到业余创作队伍的创作实践中来,要使业余文艺创作坚持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正确方向,领导就要从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及时帮助业余作者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创作倾向。
一个时期,有些业余作者由于受“无冲突论”、“文化工作危险论”的影响,不敢写反映三大革命运动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现实的作品。即使表现矛盾,“不是误会巧合凑热闹,就是别人作品作依靠,白纸黑字可查考”。因此,作品缺乏战斗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多次举办学习班,组织业余作者认真学习毛主席提出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请老贫农讲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史,引导他们联系思想实际狠批“无冲突论”和“文化工作危险论”,使他们认识到:在始终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文艺创作必须以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努力塑造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冲锋陷阵的工农兵英雄形象,作品才有生命力。对反映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作品,我们积极提倡,热情支持;对群众中存在争议的作品,也不轻易否定,不乱扣帽子,不使作者背包袱,而是及时和作者、群众一起,分析讨论,统一认识,注意保护作者的创作热情。
业余作者生活在广大群众之中,有的作者就错误地认为“土生土长在农村里,不存在脱离生活的问题,搞创作是一靠脑瓜二靠笔。”有一位老业余作者,一度认为自己深入生活“差不多”了,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在写一个革命故事时,他只是看了几份书面材料,便关在房子里埋头编写,结果写出来的作品拿到群众中一念,群众就批评说:“老贫农缺乏老贫农的思想,老英雄不象老英雄的样子。”他吸取这个教训,重新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和管山的老贫农一起生活战斗,在对老贫农崇高的内心世界有比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才较好地完成了创作任务。我们及时总结了他这段创作实践,引导广大业余作者开展“业余作者怎样才算深入生活”的专题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身在群众中,并不等于了解群众。业余作者同样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树立无产阶级感情,才能正确理解工农兵,歌颂工农兵。
有的业余作者对业余创作的根本方向认识不足,感到写小作品没有“瘾头”,不够“派头”,出不了“风头”。因而只顾埋头写“大部头”,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受到群众的批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广大业余作者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并且经常引导他们就“是小型多样,还是贪大求全;是脱离实际,还是立足当地;是房子里产生作品,还是火热的斗争中产生作品”等问题进行讨论,使业余作者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业余时间搞创作是业余创作的基本原则。此后,在创作实践中,广大业余作者铁锤、锄把握得紧,笔杆子不离身,比较自觉地做到不脱离党的领导,不脱离群众,不脱离生产劳动,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努力创作思想性、艺术性、战斗性比较好的作品。


第4版()
专栏:

  源源出厂〔版画〕
大连机车车辆厂工人 胡传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