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天津市第二机械工业局党委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积极鼓励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活动
今年以来,这个局所属各单位试制成功九十多种新产品,实现重大技术革新五十多项,有效地提高了这个工业系统的配套水平,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据新华社天津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六日电 天津市第二机械工业局党委积极支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推动了科学技术工作的蓬勃开展。今年以来,这个局所属各单位试制成功了高频频谱分析仪、DF2数字电压表、PZ2频率组合器、自动呼吸器等具有先进水平的电讯、仪表、医疗器械等新产品九十多种,实现重大技术革新五十多项,有效地提高了这个工业系统的配套水平,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天津市第二机械工业系统共有二千三百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去年年底,局党委发现,有些单位的领导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极“左”思潮的影响,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他们的安排不合适,对他们不敢大胆使用,影响了工程技术人员发挥专长。针对这种状况,局党委举办了由基层党组织第一、二把手参加的学习班,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以及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同时,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划清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与“专家治厂”的界限,为革命学技术与“技术挂帅”的界限,洋为中用与“洋奴哲学”的界限,使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工程技术人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局党委加强了对科学技术工作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了各级科学技术部门的领导和管理机构;同时,选拔了一批政治表现好、积极钻研业务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各级领导机构和管理部门。今年三月,局党委还召开了全系统三百多人参加的知识分子代表大会,表扬了努力改造世界观,积极钻研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所有这些,都激发了工程技术人员的革命干劲和工作热情,推动了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
天津市第二机械工业局党委经常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学习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用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工程技术人员。电子仪器厂新产品试制车间党支部书记、局党委常委李滔,在试制一种高精度超低频频率测试仪的过程中,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查资料,找数据,虚心向他们学习。在李滔的带动下,这个试制小组的工程技术人员先后查阅了三千多篇国内外技术参考资料,从中找出三百多种同类型产品进行了比较,重点研究了四十多种仪器,最后本着既要达到先进水平、又要符合本单位生产实际的原则制订了试制方案。经过三结合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终于试制成功了这台为科学研究和自动化控制服务的仪器。此外,这个局的党委还为工程技术人员规定了学习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时间;不少单位开办了业余外语学校和半导体物理、半导体技术等业余技术学校;情报计量站加强了向各单位及时提供科学技术情报资料的工作。
在天津市第二机械工业局党委的大力支持、鼓励下,很多单位的科学技术研究空气越来越浓。半导体研究所革委会副主任、六十多岁的工程师伉铁隽,坚持实践锻炼,努力钻研科学技术理论,一年多来,他结合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近二百篇外文参考资料,不仅解决了本单位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的急需,而且为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资料。


第4版()
专栏:

  兰州工业战线生产持续发展
一至九月月月完成国家计划
新华社兰州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六日电 兰州市工业战线今年头九个月,月月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出现了生产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到九月底,全市工业总产值已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八十一点一,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点三。钢、水泥电杆、氮肥、油漆、裸铝线、搅拌机、搪瓷、毛毡等三十四种产品,提前完成了全年国家计划。生铁、焦炭、耐火材料、水泥、变压器、电动机、灯泡、肥皂等四十三种产品,也已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很多产品的质量提高,原材料消耗和产品成本有所下降。
去年,兰州市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工业生产计划。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上的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中,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业生产的领导。市委和市革委会发动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政治可以冲击其它”等谬论,提高了大家对政治与生产辩证关系的认识,并在这一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了企业管理。兰州胶鞋厂的领导成员克服了“抓生产危险”的错误思想后,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和健全计划管理、质量检验、岗位责任等制度。他们还组织了“三结合”攻关小组,对产品进行解剖,制订出了提高质量的措施。由于加强了领导,这个厂今年头九个月,已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二点七,产品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三。
今年以来,兰州市市委、市革委会和各工业局,经常派负责同志带领蹲点小组,深入基层解剖麻雀,帮助企业落实党的政策、提高产品质量、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整顿领导班子,使许多先进单位更加先进,后进单位也迅速向先进转化。
兰州市工业战线的各级领导部门,还结合批修整风,经常教育所属企业的干部和群众,树立全局观念,发扬社会主义企业协作精神,主动承担困难。今年上半年,一些企业出现原材料不足的困难,市属各工业局的党组织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帮助他们发动群众开展清仓查库活动,利用过去的积压物资解决了部分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同时,各工业局还提倡各厂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在本系统内调剂余缺,集中平衡。


第4版()
专栏:

  皮口镇兼办农业 工农业互相促进
辽宁省新金县皮口镇是一个七千多人的小镇,依山临海,有大片盐碱地。过去全镇每年需要国家供应粮食二百四十万斤,蔬菜二百六十万斤,肉类十三万五千斤。一九七○年以来,这个镇的居民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开垦盐碱地两千七百亩,发展农副业生产。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一百九十五万斤,养猪两千四百九十头,粮、菜、肉自给程度越来越高。
皮口镇刚提出兼办农业的时候,有人认为“做工经商,各干一行”,集镇居民兼搞农副业生产是“不务正业”。镇党委组织干部、职工和街道居民联系本镇一些单位兼办农业的实践,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使大家提高了认识。这个镇的农机厂,一九五八年建厂不久,就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同时,兼搞农副业生产。后来,逐渐办起一个农场,种植粮食作物九十三亩、蔬菜五亩,养猪七十一头。一年生产粮食七万八千斤,蔬菜十一万斤。这个厂的职工通过兼办农业,加深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感情,沿着“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把工业生产搞得越来越好。事实使大家认识到,各行各业,如果有条件,应该通过各种办法兼办农业,把粮食搞上去。
党委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对镇郊三千多亩盐碱甸作了勘察,对各单位的生产特点和兼办农业能力作了分析,帮助各行各业和街道居民制订了开垦盐碱甸,从事农副业生产的规划。大家从实际出发,把农副业生产兼了起来;街道居民则以农为主,兼搞小工业。
兼办农业以后,镇党委引导各单位根据业务特点和兼办农业实际,安排生产时间,合理使用人力;建立与兼办农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组织从事农副业生产的专业队,平时有少数人轮流搞农副业生产,农忙时集中力量突击,保证本单位业务不受冲击,农副业生产不被挤掉;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互相协作,互相支援。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其它行业的支援。镇党委组织各部门采取以下方法积极支援农业。
从实际出发,增设支农生产项目。一些单位调查了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尽量增设生产项目。这个镇有个轮胎厂,初建厂时只靠几件手工工具修补大车内胎。后来,职工们改革工艺,修旧利废,自力更生造出了搅浆机、刷皮机等设备,不仅能修补、翻新轮胎,还能成批生产六七种不同型号的农用轮胎。三年来,一共翻新和制造轮胎三千八百多条,除满足本镇办农业的需要,还可支援外地。一些单位大搞清仓库挖潜力,综合利用,开辟了为农业服务的门路。水暖厂过去只生产暖气零件,他们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开辟了一个年产喷雾器五千台、配件一万件的喷雾器车间。生产资料商店,抢农时,赶季节,提前调剂好各种农具和肥料,及时送货上门,几年来还主动帮助各单位修理农机具一千多台件。粮库建立了种子档案,几年来调配和储存良种近十万斤;还利用粮谷加工、谷物酿造的副产品生产了多种菌肥。
各行各业还把帮助街道办小工业,作为支援农业的一条渠道。几年来,全镇办起了五金、机械、木器、农具二十多项街道小工业,生产出为农业服务和为城镇人民生活服务的产品六十多种。
皮口镇的各行各业,还运用互相协作,多厂会战的办法,制造出平地洗碱机、球粪机、割稻机和脱谷机等农业机械和小农具二万六千多台件。全镇实现了耕作、收割、脱谷、农副产品加工和运输的机械化与半机械化。
由于各行各业的支援,三年来,全镇改碱造田二千七百余亩,修水库三座(总蓄水量一百二十多万方),修排灌渠道一百三十华里,筑了二十四华里的护田坝,打井十三眼,动土石三十七万方。
皮口镇在大办粮食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一九六九年以前,全镇只喂养十几头猪。办农业以后,扩大了饲料来源,养猪事业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全镇有五十一个猪场,养猪二千四百九十多头。
皮口镇还利用临海的自然条件,自力更生造船织网,办了捕捞场,每年捕鱼虾两千多吨,收入三十多万元。这个镇在近海浅滩养殖各种贝类五十万斤,开辟了五百亩盐田,结合兴修水利,淡水养鱼十五万尾,利用水产资源养貂九百多只。他们还在山坡上栽果树,养羊,养蜂。
皮口镇利用农业提供的原料和本地其它资源,发展了草织、条织等集体副业和街道居民家庭副业。全镇每年产的稻草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用于草制业,做到了物尽其用。
两年来,全镇多种经营总收入一百一十多万元,购置了中型拖拉机三台,手扶拖拉机二十八台,水泵六十台,电动机、柴油机、汽油机十四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脚踏实地创造新局面
——记中共山东省荣成县委“一班人”
到了胶东半岛上的荣成县,很快就被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的“超纲要”、“过长江”,你追我赶的生动景象所吸引。一九六九年,荣成粮食平均亩产四百二十二斤,一九七一年达到了五百八十斤。今年,荣成虽然遇上了较严重灾害,但粮食仍能比去年增产。说起这些成绩,人们都称赞县委既有不改变荣成面貌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又有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革命精神。
    从“响亮”口号中吸取的教训
一九六九年,荣成县的粮食单产在烟台地区十七个县、市中,排行十四位。当时,荣成县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感到压力很大。为了迅速改变荣成落后面貌,他们在一九七○年初制订生产计划的时候,提出粮食亩产增加七十八斤,花生亩产增加六十斤。可是,有的同志认为这两个数字作为口号不响亮,不如干脆提出粮、油增产“双百斤”。这个意见没有经过充分讨论就通过了。
一九七○年六月,中共荣成县委成立了。新县委决心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带领全县人民为实现“双百斤”而奋斗。当年粮食亩产平均达到四百九十斤,由于没有达到县委提出的指标,社队干部纷纷检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这件事对县委震动很大。为什么达不到指标?真正该检讨的是谁?县委成员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找到了答案。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县委领导认识到该作检讨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他们狠批了自己头脑里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深切地感到领导一个县的工作,没有一股子敢于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不行,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不行。县委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进行了开门整风。他们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大会,小会有机会就讲。为了改变荣成的落后面貌,县委常委们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分片蹲点跑面,深入基层,联系群众,问题在下面发现,会议在下面召开,典型在下面总结,经验在下面推广。在县委的带动下,全县三十个公社的干部也都深入到大队、生产队,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为夺取更大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到群众中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
新县委成立后,依靠群众,办起了化肥厂、水泥厂、农机修配厂等为农业服务的工厂。县委常委每人每年有一百六十多天工作在农业第一线。他们有的在基层深入地进行党的路线和政策教育;有的翻山越岭勘测全县的山水林田,有的深入社队和群众一起寻找新的增产措施。
县委书记冯修道同志经常想:过去荣成派了不少人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也推广了不少外地经验,为什么没有开花结果?他认为,学习外地经验固然重要,但要把外地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创造出自己的经验,就要结合实际,找出本地的客观规律。从此,老冯背着挎包,骑着自行车,成天走村串户,虚心向群众学习,下苦功夫钻研农业增产的门路。只要听说哪里有科学种田的“诸葛亮”,他就亲顾“茅庐”;听说哪里出现了增产的新门道,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问个明白。
在调查中,老冯发现桥头公社碑鲁大队打破荣成的老规矩,把苞米种到山丘地上,亩产达到了一千多斤。他详细询问了原由,原来这个大队将山丘地开沟深翻,实行粮油间作,这样水肥集中,通风向阳,满足了苞米大肥大水的要求,所以达到了高产。老冯高兴地想,全县百分之七十是山地,过去都是把小麦种在山上,苞米种在平川泊地上,小麦产量不高,苞米种植面积不大。如果都象碑鲁大队那样,让小麦下山,苞米上山,不是可以大增产吗?县委研究了老冯的意见,调查了五十多个大队,有了充分的把握以后,县委在碑鲁大队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深翻地——荣成人民称为“丰产沟”的经验。去年仅苞米一项,全县就增产一千七百万斤。以后,群众又根据荣成的风向和作物的光照要求,实行南北定向种植。县委在全县推广群众这些新创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小麦下山,亩产量不断上升:一九七○年一百七十六斤,一九七一年二百斤,一九七二年达到了二百三十斤。苞米上山,亩产量一九六九年三百八十斤,一九七○年五百三十斤,一九七一年达到了六百七十七斤。事实证明,这些改革符合荣成山地多、平川泊地少、以苞米为主粮的特点。
两年多来,县委主要成员就是这样走千家串万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经验,集体的智慧,不断丰富着领导的思想,不断完善着增产措施。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推广了十项耕作制度的改革。
    是“变不了”还是领导工作一般化
一九七○年底,县委在全县进行了一次广泛调查,发现在一千多个大队中,有一百四十八个“后进”大队影响着全县前进的步伐。过去,有的人把这些大队看成“包袱”,认为“变不了”啦!为了让这些大队迅速跟上全县前进的步伐,新县委决定,由县委副书记王本明同志负责组织二百五十人,分成五十个工作组,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解决问题。
黎明大队曾经是一个被认为“变不了”的大队。这次,县委副书记龙启芝同志来到这个大队蹲点。他访问老党员、老干部、老贫农,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找到了黎明大队落后的两个原因:路线不正、班子不齐。老龙首先抓班子革命化。他一个一个地找干部谈心,耐心地进行路线教育。干部提高了路线觉悟,立即带领群众狠抓阶级斗争,并开始向自然进军。
老龙和大队干部根据群众的要求,首先解决生产的关键问题——排涝。黎明大队一千一百七十多亩耕地,泊地占八百亩,多是“下雨水茫茫,秋天一片荒”的盐碱窝。为了解决排涝,老龙和全大队男女老少奋战了七天,终于挖出了黎明大队第一条宽五米、深两米、长一百五十米的排水渠,造地三十多亩。革命精神改变了黎明大队的落后面貌,泊地变成了园田,山地变成了梯田,全队实现了水利化。粮食单产一九七○年五百一十斤,一九七一年八百六十五斤。黎明大队成了全县后进变先进的一面红旗。
经过两年的艰苦工作,现在,荣成县原来的一百四十八个后进大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百三十多个大队进入了先进行列,其中八个大队粮食亩产跨《纲要》,四个大队过“长江”。
县委在总结后进变先进的经验时,深深认识到,所谓“变不了”的观点,反映了领导的形而上学思想和一般化的工作方法;只要县委领导真正深入下去,依靠群众,找出落后原因,帮助下面干部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后进大队就能够变为先进大队。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甘肃兰州化肥厂今年头八个月,化肥产量已完成国家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二点六。这是工人在装氨水。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