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按总路线精神劈山开巷
——记山西省大同矿务局红三矿马六孩、连万禄掘进小组的事迹
全国煤炭工业战线著名的掘进小组——大同矿务局红三矿马六孩、连万禄小组的工人们,坚决按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精神劈山开巷,二十二年来,十二次创造全国掘进先进纪录,开出巷道二百零八里。今年头八个月,又圆满地完成了国家计划。
    又多又快:
排除万难 多打进尺
要求进尺快,是这个小组的第一个特点。
早在一九五○年,马六孩和连万禄两人,用手镐创造了日进尺一米三六的新纪录,成为手工快速掘进的一面红旗;一九五四年,这个小组全年奋战在水巷里,工作条件极端困难,双孔月进尺达到四百米,保持着同类型水巷掘进的高水平;一九五八年,这个小组在仅仅八十厘米厚的低煤层,八百米长的巷道里,趴着打眼,躺着装煤,仍然创造了四次多孔月进尺千米的新纪录。今天,这个小组的人员比过去少了,条件也大不一样了,还能不能实现快速掘进?他们用事实作了明确、肯定的回答。
今年六月的一天,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劳动,突然顶板发出了闷雷似的响声,一下子把护顶的棚梁压断了,把一根能承受三吨压力的支柱也压弯了,顿时,碎煤块加石块纷纷塌落,整个工作面烟尘滚滚,刚刚打出来的巷道里,被塌下来的巨石和煤块塞满了,头顶露出的是一个六米多高的“通天洞”。组长魏福寿面对险情,挺身而上,喊了声“跟我来”,一猫腰,抱根木桩,迅速朝“通天洞”的洞口冲去。他用尽全身力气,把第一根木桩牢牢地塞进洞口,组里的工人跟了上来,一根根木桩递到了他手里,他又一根根地塞向洞里,终于把洞口堵严了。接着,他们动手清除障碍。魏福寿总是一马当先。塌下来的大石头,他一个人搬得动的,不要两个人抬;几个人都抬不动的,他就抡起大锤砸。胳膊肿了,“虎口”裂了,他也不肯松一口气。周围的同志劝他休息一下再干,他说:“时间就是煤炭,关键时刻,革命者要的不是休息,而是战斗。”有一块大石头,他连着砸了几十锤,只见冒火星,不见裂口子,一个小伙子要替换他,他说:“只要大锤不松手,不愁石头不裂口!”硬是把那一块块大石砸碎,又一车车运了出去。
在他的带动下,全组工人同心协力,艰苦战斗,“通天洞”被堵住了,塌方被战胜了,日进尺二十五米、二十六米、二十九米……的纪录出现了。这个月在客观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取得了单孔掘进三百八十一米的好成绩,提前完成了掘进任务。
    又好又省:
保证质量 点滴节约
保证质量好,是这个小组的第二个特点。
一天,快下班的时候,班长曹兴成仔细检查了一遍巷道质量以后,把大家喊在一起,说:“刚才架的棚子不牢靠,有一处棚距一米二,间隔大了一些,同志们看怎么办?”一个工人说:“眼下还是突击进尺要紧,以后注意就是了。”“以后注意?现在就要注意!”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曹兴成马上表示赞同,他说:“我们要坚决按照总路线精神办事,做到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实现安全生产。”于是,立即调配人员,有的坚持掘进,有的返工修整。他们把一米二的棚距改成密集支护,不稳固的地方,重新加牢。下班了,一条坚固、宽敞的地下大道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从此以后,这个班建立了一项制度:每打一段巷道,都要来个“回头看”,只要发现质量问题,都要及时予以解决。
又一次,曹兴成一班人上中班,刚到工作面,就发现早班打的进尺不直,用尺一量,偏离中线三十厘米。曹兴成征求大家的意见。有人说:“按老规矩办事,返工重来。”有人又说:“返工应该,但这是早班留下的问题,叫早班自己去返工吧!”曹兴成耐心地对大家讲:“我们小组是一个整体,革命的利益是大局。巷道不正,我们的思想可得正,把好质量关,人人有责任。”说完,就带领大家把偏离中线的巷道矫正过来了。早班的同志知道了这一情况很受教育,作了自我批评,决心向曹兴成班学习。这个小组的工人们就这样团结协作,精心施工,保质保量地完成着掘进任务。
力争用料省,是这个小组的第三个特点。
一次,青年工人李华,装好炮眼,还剩两个炮药,他一看下班时间到了,送到火药库去,还得走一段路,便顺手将多余的炮药,塞进炮眼里放了。
收工会上,老工人提出了这件炮药的事,小李还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大煤矿,还在乎两个炮药?”
下班后,跟班劳动的老组长连三虎来到李华家里,同李华的父亲李庭玉一起,给李华讲旧社会工人阶级的苦难,讲马六孩、连万禄小组珍惜每一个雷管、每一个炮药、每一个水套的事迹,对李华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最后,老组长诚恳地对小李说:“李华啊,你爸爸是马六孩、连万禄小组的老工人,如今年迈退休了,你们年青人,可要接好革命的班呀!”经过老组长的耐心教育,李华有了明显的进步。每次剩下炮药,不管多少都往火药库里送。背炮的工具袋坏了,自己一针一针地缝。有时,用不了一个炮药,他就掰成两半用。工人们看到李华的变化,十分高兴。
老组长连三虎常常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全组工人。在他贴身穿的袄子上,有一个帆布做的大口袋。下井时,他把小工具、套管等零件装在口袋里,以便随用随取;上井时,顺手拣来废铁钉、废螺帽,也装在口袋里,以便修旧利废。几年来,这个小组的工人们虚心向老组长学习,精打细算,勤俭节约。铁锨、镐头、钎杆坏了,总是自己修,过去一个月需要一千多米好导线,后来,只要四百米就够了。有一次,工人李玉昌带的钎头被浮煤埋住了,上井后才想起来,立即返回井下,找了半个多小时,找到后才上井来。
几年来,这个小组的工人,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为国家节约了大笔开支。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一定要讲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公冶平
大同矿务局红三矿马六孩、连万禄掘进小组,坚决按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办事,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革命精神,取得了多快好省的生产效果,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制定的,是我们所有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人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我们在生产建设中的一切重大成就,都是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分不开的。可是,现在有一些企业不那么严格按照总路线精神办事了。为什么有的企业产量在增加,质量却没有提高,成本却没有降低呢?为什么只注意多快,不大注意好省呢?这就是他们没有严格按照总路线精神办事的原故。
我们要进行路线教育,其中就应该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教育;我们要提高职工的路线觉悟,其中也应该包括提高自觉地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觉悟。
鼓足干劲,不但要鼓干得多、干得快的劲,同时也要鼓干得好的劲,鼓干得省的劲;力争上游,不但要争多和快的上游,同时,也要争好的上游,争省的上游。总之,在生产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同实现多快好省的要求密切联系起来。多快好省不管缺那一项,都是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相违背的。
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大同矿务局红三矿马六孩、连万禄小组的实践又一次证明,全面实现多快好省的要求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我们一定要在企业的广大职工中,经常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努力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动员他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实现多快好省这一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第2版()
专栏:

  加强领导 充实人员 改进作业
贵州迎春矿二坑认真贯彻执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
本报讯 贵州迎春矿二坑在大打矿山之仗中,坚持“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切实加强对掘进工作的领导,充实了掘进队伍,改善了作业方法,提高了掘进效率。他们在今年八月份组织的一次掘进会战中,突破了建矿以来的最高月进尺纪录,比该坑原来最高月进尺提高三倍。
今年六月中旬,二坑提前半年多完成了全年掘进任务,初步取得矿山生产的主动权。如何继续前进?二坑党总支回顾了本坑掘进工作几起几落的历史,对抓好掘进先行是保证采矿正常进行这一客观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他们决定支持群众关于建立掘进队的建议。同时调整充实了人力,使老工人占了百分之四十,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占了百分之四十七,做到队建党团支部,班有党团小组。同时,配备觉悟高,干劲大又有经验的干部和老工人担任正副指导员和正副队长;还配备了必要的地质测量和爆破等技术人员,真正从组织上、领导上、技术上保证掘进先行方针的落实。
井下掘进作业工种较多,过去是凿岩工专管打眼,爆破工只管放炮,由于分工过死,往往出现互不协作的现象,既造成窝工浪费,又不利于增强团结。二坑掘进队成立后,推广原掘进一班的先进经验,实行综合作业,提倡在作好本职工作、发挥各人专长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一工多技:凿岩工可以放炮,爆破工能够打眼,检修工也会做第一线的工作。从而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支部委员、运输工郭成顺经常一个人顶三个人的工作,在一个工班内耙完六槽矿石后,又单独在一百多米长的巷道内运矿石四十多车。共产党员、防尘工赵吉坤,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参加爆破、运输等工作。
二坑在狠抓掘进过程中,严格要求大家按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办事,不但努力做到高产和优质,而且十分注意低消耗。他们发现有人在做天井支架时,一时没找到旧管子,截了一根新管子用。他们就针对这件事,对大家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提高大家的觉悟,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以风管、水管为例,这个队在一个月的会战期间,按照国家计划,需要消耗风管、水管各一千五百九十五米,但是,工人们以旧代新,大抓节约,新的风管和水管只用了四十八米。因此,降低了消耗,使掘进的单位成本由上半年的八十八元八角,下降为五十六元一角。


第2版()
专栏:矿工评论

  “失”与“得”
萍乡矿务局巨源煤矿花冲小井工人评论组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对于煤矿的生产和维修来说,同样是这个道理。井巷维修要占用一部分生产时间,要付出一些材料和劳力,表面上看来是有所“失”。但是,维修工作做好了,采煤和运输条件改善了,生产上才能有所得,而且,所得大大超过了所失。这是先失后得、失小得大的辩证关系。相反,如果放弃维修,那就会因小失大。
俗话说得好:“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平时不加强维修,等到“小洞”变成“大洞”,损失就更大了。譬如去年第一季度,当时我们为了提高煤炭产量,把人力物力集中到采煤工作面,原计划的维修项目大半被砍掉了。由于井巷失修,加上雨季巷道压力增大,一百多米长的副巷全部压垮。结果,眼看着工作面有煤采不了,运不出,只好重新开拓巷道,不仅耗费了一倍以上的坑木材料,而且还少出了近一万吨煤炭。工人们批评得对:“不搞维修要高产,好比垮了炉灶想煮饭!”害怕维修这个“小失”,结果造成生产上的“大失”。为了生产上有所“得”,还不得不回头在维修上有所“失”。
今年我们接受了教训,做到生产与维修并重。我们赶在雨季之前对井巷、特别是运输大巷和绞车道等关键地方,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并加强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小问题不拖班,大问题不过夜。经有关部门鉴定,现在全井的工程质量达到了标准。
由于做好了维修工作,也就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我们花冲小井今年提前八十七天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这又是“小失”换取了“大得”的活生生的一例。
维修与生产的这种“失”与“得”的关系,是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往往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重生产,不重维修,只想“得”,不想“失”,这种思想上的片面性,完全违反了客观规律,结果在行动上就不能不碰壁。因此,能不能正确处理维修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尊重不尊重客观规律的问题。


第2版()
专栏:来信

  要重视回收残块矿
当前,在矿山生产中,有人认为采残块矿费力不小,价值不大,产量不高,因而不重视回收残块矿。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矿山领导的注意。
矿石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是采后不能再生的资源。为了充分利用矿源,延长矿山寿命,回收残块矿是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建设一座矿山,要花很大的投资,从勘探、设计到建成投产,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就是为了出矿石。如果不把矿石回收干净,不仅浪费了矿石,而且也浪费了建设矿山的人力和物力。
我们回采队的同志豪迈地说:“我们矿工是矿山的主人,丢掉一块矿石也不行。”我们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回收残块矿,今年前八个月,超额完成了回收残块矿的计划,共回收矿石二万五千多吨。这是个很可观的数字。费力确实不小,但要知道这是回收残块矿,怎么能说价值不大,产量不高呢?
宣化钢铁公司龙烟铁矿西坑二回采队


第2版()
专栏:开发矿业动态

  对比算账提高矿石质量
中共河北武安县委加强对小矿山的领导,发动职工把好质量关。今年上半年,矿石品位提高了三点二,粒度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品位合格率也合乎国家要求。
为了提高大家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县委发动群众算了这样一笔细账:唐山钢铁厂从本县运走的矿石中,如果混进一吨废石,给国家浪费的运费、焦炭费、石灰石费、水电费等等加在一起即达一百六十多元。这个事实生动地教育了大家,提高了大家保证矿石质量的思想觉悟,并且由上到下层层建立了质量检查机构,保证了矿石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2版()
专栏:开发矿业动态

  综合利用变废料为原料
广西泗顶矿选矿车间从一九七○年五月到今年六月,从尾矿中回收黄铁矿一万二千五百多吨,价值四十六万余元。
黄铁矿是化肥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过去工人们曾提出回收的建议,可是有人不同意,认为“划不来”。车间党支部就对职工进行路线教育,使大家懂得,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变单一产品为多种产品,变工业上的废料为支援农业的原料,这怎么能是“划不来”呢?这个车间终于依靠自力更生,搞出了一个回收黄铁矿的简易生产流程,年产量相当于一个小型硫铁矿一年的开采量,质量也达到了国家最高一级产品的标准。


第2版()
专栏:开发矿业动态

  早防早治管好矿山设备
湖北冶炼厂铜录山矿露采车间推土机班职工,认真细致地管好矿山设备,六年来,八台设备完好无损,为大打矿山之仗作出了贡献。
这个班的工人努力做到“三好四会一结合”,这就是:用好、管好、修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障碍;实行操作工与修理工相结合。这样就使设备实现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决不带“病”作业;从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推土机运行五千小时一般就要进行中修,而这个班的推土机已平均运行了一万四千多小时。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