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我们怎样认识了烧热病的病因
湖北省烧热病科研队
十多年来,我省某些棉产区出现了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多发玻这种病的患者皮肤烧热,少汗,群众称为“烧热病”。它在日光下容易发作,患者皮肤烧热难以忍受,只好躺卧在荫凉潮湿的地上,甚至跳进水塘浸泡。过去,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干扰,对这种病没做认真的研究,病因长期不明,严重地危害贫下中农的身体健康。
文化大革命中,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武汉医学院革委会和汉川县革委会组织了一支科研队,深入汉川农村开展烧热病病因研究。几年来,我们以毛主席哲学思想作指导,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查明了病因,进行了防治,基本上控制了汉川地区烧热病的发生。
要得虎子,先入虎穴
要有效地防治和消灭烧热病,必须首先弄清病因。过去,有人认为烧热病的病因是“农业中暑”、“营养缺乏”、“感染”、“有机汞农药中毒”等等;文化大革命初期又有“毛壳生棉油中毒”的说法。烧热病的真正病因究竟是什么呢?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引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中国人的老话来教导我们,“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为了弄清烧热病的病因,我们深入到七个省、二十三个县、几百个生产队进行调查,向贫下中农和基层医务人员了解烧热病的现状和历史,并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生产情况和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不少发病区,同一个自然村的两个生产队,社员的营养状况、使用农药情况都没有明显的差别;社员交错居住,共用一口塘,同饮一井水,彼此接触频繁,而一个队许多人发病,另一个队却没有一个人发病。这表明,“农业中暑”、“营养缺乏”、“感染”、“有机汞农药中毒”等说法,都同烧热病的发病情况不符。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着重从发病队内寻找致病因素,把发病队使用农药情况、社员生活状况和生产情况等等,作了细致的调查,并同不发病队进行比较。结果,在这些方面仍未发现特殊差异。但某些发病队的棉田面积在发病前一、两年有明显扩大,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棉田面积的扩大同烧热病有没有联系?这种联系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我们就这个问题向贫下中农请教,召开了多次座谈会。会上,一位老农说:“发病前一年,我们队里的棉田扩大了,棉花大丰收,棉籽多得不得了,榨了很多油,每人分到十几、二十斤。”贫下中农患者反映,那年的棉油味道不好,吃了麻口。这些情况给予我们极大启发,烧热病发病同棉田面积的扩大没有本质的联系,毛病可能出在人们吃多了不合质量要求的棉油。
我们根据这个线索,调查了一百多个油厂和由它供油的社、队,获得了大量的材料:凡是烧热病患者都吃过粗棉油;吃精制棉油(经加碱处理)的人都没有得烧热病。后来,我们从发病地区取来粗棉油进行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吃粗棉油引起烧热病的初步认识。
问题还要进一步探索
我们对烧热病的病因刚刚有了初步认识,贫下中农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有些地区老早吃粗棉油,为什么近十几年来才发现烧热病?一下把我们“考倒”了。这表明我们对烧热病病因的认识还不深刻。“认识有待于深化”。我们又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社会调查。
在调查中,贫下中农向我们反映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队办油厂从外地购回一台榨油机,这个队第二年就发现了烧热病,后来这台榨油机给了另一个队,过了一、两年,那个队也发现了烧热病。为什么烧热病和这种榨油机“形影不离”呢?
我们到使用这种榨油机的油厂去调查,向工人师傅请教,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工艺环节,参加实际操作。结果发现,按目前的工艺制油,用滚筒连续炒籽,由于进料流量大,棉籽在滚筒中受热时间短,出现生熟不均、热处理不充分的现象,因此,制出的粗棉油中有害物质含量较高,这同过去用歪锅长时间炒籽恰好相反;在相同的蒸炒条件下,用机器压榨的粗棉油较土榨的粗棉油有害物质含量高。我们进行有害物质的测定,发现生棉籽制作的粗棉油有害物质含量高;蒸炒不充分的棉籽制作的粗棉油,有害物质含量次之;充分蒸炒的棉籽制作的粗棉油,有害物质含量很低。这使我们认识到,粗棉油毒性大小同压榨前棉籽的生熟程度有密切关系——棉籽越生,粗棉油的毒性越大。这就是说,有致病作用的棉油是生棉籽制作的粗棉油。
但是,有些贫下中农反映:吃了用炒过的棉籽压榨的粗棉油,也得烧热病。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制作粗棉油时,棉籽蒸炒不充分(半生不熟),仍含一定量的有害物质。这使我们认识到,质量差的粗棉油虽然有致病作用,但吃的量小,不一定发病;相反地,有害物质含量较低的粗棉油,吃得多了,也能发病。这些地区的社员吃蒸炒不充分的棉籽制作的粗棉油而发病,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那末,“为什么近十几年来才发现烧热病呢?”原来,近十几年来农村棉油制作工艺变化较大,有一些社、队油厂在这个变化中,忽视了对棉籽进行充分的蒸炒,制作的粗棉油毒性较大;在棉田面积扩大和棉花丰收的条件下,社员吃这种粗棉油的多了,就出现了新问题。
认识疾病是为了消灭疾病
烧热病的病因查明了,这项科研是不是就算结束了呢?毛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查明烧热病病因,仅仅是认识了烧热病发生的规律性,更重要的是预防和消灭这种疾病,确保工农兵的健康。
为此,我们开始抓预防实践,围绕着改善棉油质量,到油厂向工人师傅和油脂工作同志请教。制作棉油,一般通过棉籽脱壳、蒸炒、压榨、碱炼等工艺环节。以前曾采取棉籽“脱壳”预防,但并没有控制烧热病的发生。这是什么道理呢?后来,通过对生棉籽的各部分有害物质含量的测定,才认识到有害物质主要不在棉籽壳上,而在棉仁中,所以“脱壳”不能预防烧热病。“蒸炒”这个环节能否彻底消除粗棉油的有害物质?通过实践发现,虽然“蒸炒”可以降低粗棉油中的有害物质,但在实际操作中棉籽蒸炒的生熟程度不易控制。那么,清除棉油中的有害物质最可靠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们借鉴了外省的经验和有关资料,又请教了油脂工作同志,认识到粗棉油经过加碱处理(精炼),就能除去油中的杂质(包括有害物质),使之变为精制棉油。因此,抓住“精炼”这个环节是最根本的。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抓住农村社、队油厂粗棉油加碱精炼这一重要关口的预防措施。
为了贯彻实行这项措施,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烧热病的危害性、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同时深入发病地区的油厂办点,同工人师傅一起研究改革棉油制作工艺,摸索土法碱炼棉油的经验,帮助油厂建立棉油质量检验方法,使贫下中农都吃到了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精制棉油,结束了长期以来吃粗棉油的历史,控制了烧热病的发生。我省过去患烧热病最严重的一个大队,采取加碱精炼棉油措施后,两年来未发现新病人。目前,我省大多数棉产区的食用棉油质量有较显著改善,发病率也相应下降。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科学实验的指路明灯。


第4版()
专栏:

  到病人家里观察、掌握发病规律
江苏省盐城地区慢性气管炎上冈公社防治队
我们来到建湖县上冈公社抓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以后,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渐感到工作中问题不少。有的病人虽经反复治疗,效果不理想;有些病人病情多变,诊断不准,工作比较被动。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大家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认识到只有深入实践,真正掌握气管炎发病规律,才能把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做好。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慢性气管炎病人常常夜里发病比较厉害。因此,决定派出医务人员轮流住到病人家里去,通宵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探索发病规律。
从去年十一月起,医疗队全体同志带上药品,分头住到贫下中农家里。他们白天送药上门,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一些劳动;晚上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宣传毛主席无产阶级卫生路线;夜里,同赤脚医生一起轮流守在病人床边,通宵观察病情,记录病人的咳嗽声数,把病人的痰留下来,观察痰色,计算痰量等等。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诊断和防治的质量有了提高。一部分自诉哮喘但我们未听到肺部哮鸣音的病人,经过同住,发现他们哮喘大多在半夜。榆西大队一位老大爷每次来看病,我们从未听到哮鸣音,在通宵观察中,发觉他半夜咳嗽严重时,二肺出现满布的哮鸣音,这就弄清了他的病是喘息型慢性气管炎。我们在八十五例病人中,发现九例原来诊断为单纯型气管炎的病人,其实是喘息型气管炎。又如利群大队的肖奶奶,自诉咳嗽重时,一夜咳三阵,每阵咳十余声。服药后,她自诉病情有所减轻,我们原判断为中度病人。经过通宵观察后,发现她一夜咳了一百五十多次,几乎整夜不能入睡,病情十分严重。在观察了八十五个病例之后,发现我们原来对病情判断的误差达百分之五十一,其中有的重度判为中轻度,有的中轻度判为重度,等等。由于判断错误,影响到治疗质量。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我们进一步找到了一些病人疗效不好的原因。
我们医疗队全体同志在当地赤脚医生和卫生员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五个多月,对一百三十七例慢性气管炎病人,进行了通宵观察,对十八例病人进行了日夜连续观察,提高了防治质量。
这种作法促进了医务人员的思想革命化。过去,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干扰,长期以来,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对慢性气管炎是不重视的,“课堂上不讲,开个处方不痛不痒”。自从和病人同住,通宵观察后,亲眼看到不少病人整夜咳嗽不止,最多的一夜要咳二千几百声;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晚上因咳喘严重,被迫坐着,个别的甚至整夜爬在床上,不能睡眠,十分痛苦。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防治慢性气管炎决不是小事,而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对贫下中农的疾苦有没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是不是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方面来的大问题。我们决心把防治慢性气管炎的工作进行到底。有的医务人员初到贫下中农家里时,嫌贫下中农脏,通过同住,思想感情起了变化,逐步变隔铺睡为同铺睡。有的同志为细听病人喘的声音,把头紧贴在病人的胸上。有的把自己的被子和棉衣、大衣给贫下中农盖。这种工作精神,得到了贫下中农的称赞。


第4版()
专栏:

  积极锻炼 增强体质
北京朝阳医院防治慢性气管炎小组
一年多来,我们在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把防治工作抓到底,必须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才能战胜这种疾病。
去年四月,我们治疗了八十三名慢性气管炎患者。为时不久,有二十六人由于受凉感冒,病复发了。八月份,我们对农村、工厂、街道的二百五十七名慢性气管炎病人,作了病因的调查分析,发现有一百九十三名病人是由于受凉感冒而发病的。六十二岁的甄宝琴,患了十二年的喘息型气管炎,我们用麻杏黄甘片给她治疗,症状好转;由于着凉,不久咳喘加重,反复了多次。
毛主席教导我们:“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病人容易着凉感冒,主要原因是体质差,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除用药物治疗外,必须开展体育活动,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才能更有效地防止气管炎复发。
于是,我们到群众中去,大力宣传毛主席“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好处,并且针对老年人肌肉活动力和呼吸运动减弱等生理特点,决定以扩胸和深呼吸运动来改善呼吸肌的活动力,增加呼吸的深度。
我们地区的治疗对象大多是街道居民,他们居住分散,家务繁杂。我们因地制宜,利用一切间隙,采取室内室外,分散和小型集中的办法组织病人活动,很受群众欢迎。有的病人坚持每天五点多钟起床进行锻炼。每天清晨,许多老年人都在锻炼身体,有的做扩胸、深呼吸运动,有的练习太极拳,有的散步。街道的居民病人有一半以上参加了体育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防治,街道的五十四名病人中,已有十四名基本痊愈,十二名明显好转,其中大部分都是坚持锻炼的患者。去冬今春,最高与最低气温变化都比前两年同期为大,温差变化也大,按理病情应重,但大部分病人病情却较前两年为轻。感冒发病率大大下降,即使感冒了,病情也轻得多。孙秋菊大娘过去经常感冒,引起气管炎复发,喘得历害。后来,她坚持和小孙子一起锻炼身体,去年冬天,感冒流行季节,两个人都没有感冒。七十九岁的张五妹老大娘,前两年一到冬天就犯病,吃了不少药也没治好。去年四月服药后,病情好转,九月份开始进行锻炼,气管炎一直没再犯,现在已能自己做饭洗衣服了。


第4版()
专栏:编后

  反复实践 一抓到底
由于各级党组织、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医务人员的努力,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也有少数医务人员,看到患者病情出现反复,便产生了急躁、畏难情绪,认为:“慢性气管炎反正治不好,搞不出啥名堂”。这种想法妨碍了他们深入实践,深入群众,继续探索慢性气管炎的发病规律,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
慢性气管炎患者多是年迈体衰的老人,遇到气候变化,病情容易反复。这种特点说明了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为了长期地同这种疾病作斗争,医务工作者需要树立坚韧不拔的恒心和信心,反复实践,一抓到底。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也不例外。为什么有的慢性气管炎患者病情容易反复,有的不容易反复?为什么同一种药物对有些人有效,对另一些人却无效?对于这些,应该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比较、验证,求得正确的认识。上冈公社防治队深入实践,对患者进行反复细致的观察,在八十五例病人中,发现了原来对病情判断有误差,认识了以前没有认识的问题,针对患者情况进行治疗,从而提高了防治质量的事例,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对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防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毛主席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是深入实践,一抓到底,还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这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大问题,决不是可抓可不抓的小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卫生行政领导部门,要结合批修整风,深入进行路线教育,把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提高到执行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一切思想障碍,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切切实实做出成效来。


第4版()
专栏:

左图:解放军某部卫生科为了更好地为当地军民防病治病,经常组织采药队到五指山区采集药材,就地制药。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