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坚持牧区以牧为主的生产方针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调查组
内蒙古镶黄旗新党委成立以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执行自治区党委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牧区生产方针,争取畜牧业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优质、高产。
他们在执行牧区生产建设方针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各种思想障碍。一种思想把以牧为主和单一牧业经济混同起来,认为以牧为主就会走单一牧业经济的老路;另一种思想把掌握牧区牧业生产规律和牧区特殊论混同起来,认为在牧区应该大量开荒种地,争取粮食自给,不然就是牧区特殊论的黑货。“靠天养畜”的落后的游牧经济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也还没有肃清。贫下中牧对旗里的领导干部在执行牧区生产方针上的摇摆,提出了尖锐批评:“忽而光抓牲畜数量,忽而大搞种地开荒,到底什么是牧区生产的方向?”
广大牧民的反映,引起了旗委的重视。他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八个公社和二十几个大队,调查了牧业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产生思想阻力的原因。为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旗委发动群众,上下结合,联系牧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深入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干扰和破坏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罪行,认真总结了在执行路线、方针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分清了两条路线和两种方针的界限,分清了社会主义牧业和资本主义牧业的界限。
划清牧业特殊性和牧区特殊论的界限
执行以牧为主的方针,是不是就意味着搞牧区特殊论?旗委和各级干部一起,按照毛主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教导,分析了这个问题。牧区的畜牧业,有它本身特殊的矛盾,它同其他各业有区别,同农区的牧业也有区别。掌握牧区的牧业生产的特殊规律,才能保证牧区牧业生产的发展。
承认牧区牧业生产的特殊性,决不等于赞同牧区特殊论。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牧区特殊论,实质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不适用于牧区。离开党的基本路线,离开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去讲特殊,就要走到资本主义的邪路上去。
他们用白音塔拉公社汗乌拉大队的实例,认真解剖了牧区特殊论的反动实质。这个大队受牧区特殊论的影响,不抓阶级斗争,阶级阵线不清,坏人篡夺了领导权,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泛滥,牲畜年年下降。经过“一打三反”运动,落实党的阶级政策,坚持以牧为主的方针,近两年牲畜年年增加,面貌一新。
批判了牧区特殊论以后,一些人又否定牧区牧业生产的特殊性,全旗一度出现了对牧场滥垦、滥用,对牲畜乱杀、乱卖的妖风。这股妖风所到之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抬头,个别大队牲畜下降三分之二,公共积累分光。很清楚,阶级敌人搞的这一手,同样是为了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通过反复讨论和批判,他们明确认识到:必须结合牧区实际情况深入地进行思想上和政治上的路线教育,才能彻底破除牧区特殊论的影响,纠正忽视牧区牧业生产特殊性的倾向,巩固牧区社会主义阵地,稳定地发展社会主义牧业生产。
划清以牧为主和单一牧业经济的界限
过去,牧区一些地方在牧区特殊论的影响下,实行过单一牧业经济的错误方针。批判了这种错误方针以后,有人又片面地认为,牧区要学大寨就要搞粮食上“纲要”。有的牧业队大量开荒,削弱了牧区的主业,破坏了草场,畜牧业受了损失,粮食收成也很低。
单一牧业经济的不稳定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认清了。有一个时期,黑沙图大队的干部不重视牧区的基本建设,不注意因地制宜地发展为牧业服务的农业、林业,“单打一”地抓牲畜。一九七○年牲畜虽然增加百分之十四点五,但草源无保证,防寒设施少,牲畜膘情不好,遭到一场风雪,牲畜头数就又降了下来。
为了彻底纠正忽视以牧为主和只抓单一牧业经济这两种错误倾向,他们到各社、队召开了一百多次座谈会,同广大群众和干部一起,敞开思想,认真讨论,划清以牧为主和单一牧业经济的界限。
大家认识到:提倡单一牧业经济,就会把广大牧民永远束缚在“靠天养畜”的游牧生活的圈子里,不利于社会主义畜牧业发展。一些牧民说:“过去我们十年九走场(因受灾而到很远的外地借场放牧),人畜两遭殃,一遇灾害,资本主义倾向就抬头。这就是单一牧业经济的恶果。”
他们还从路线上对忽视以牧为主的倾向作了分析。反对牧区以牧为主,不建设甚至破坏牧业所必需的草原,实质上是一条毁灭社会主义畜牧业的道路,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
他们结合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教导,进一步认识到:在牧区执行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因地制宜,全面发展,这个方针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和牧民的利益。
全旗有四十个大队,坚持以牧为主,积极种树、种草、种料,大抓基本草牧场和棚圈建设,一九七○年虽然遇到较大灾害,仍然夺得了牲畜纯增百分之二至六的好收成。昆都伦大队坚持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年年造林,林间育草,因地制宜种植了饲料四百六十亩,补充了天然草场的不足,初步做到了饲草饲料自给,在连续两年遇灾的情况下,去年牲畜纯增百分之九,今年仔畜又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一。旗党委认真总结和推广了这个典型经验,进一步摆正了牧业和农业、林业的位置,推动了牧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发展。
镶黄旗由于坚持了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方针,认真解决了牧业生产中的一些具体矛盾,充分调动了各族牧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畜牧业和牧区建设有了新的发展。除了天然草场,优良牧草种植面积由去年的二百亩扩大到两万亩;建立饲料基地约一万亩;成片造林一万六千七百多亩;两年修建棚圈三千四百座,每个畜群组都有了畜棚;全旗各社、队还建立了畜病防治网。在连续两年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战胜了严重的风、雪、旱、冻等自然灾害,牲畜比去年同时期纯增百分之十二点六,改良畜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多了一点五倍。去年为国家提供的细羊毛相当于一九六三年的四倍;支援农业的耕畜、役畜比一九六三年增加了两倍。集体经济日益巩固,牧民生活不断提高。(附图片)
内蒙古正蓝旗上都河公社黄旗生产队各族人民,积极建设草原,战胜各种自然灾害,今年牲畜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六以上。这是生产队的畜群。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山西分期分段治理汾河,治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青海东部各族人民因地制宜修建小水库、小水电站
据新华社太原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电 山西省人民坚持不懈地对汾河进行综合治理,为根治黄河、发展流域内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目前,汾河流域已初步控制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比治理前减少了一半以上。流域内,兴建起大中型水库十座,万亩以上的灌区四十二个,小型水库几百座,水地面积由解放前的一百八十多万亩发展到六百三十万亩,一百万亩盐碱地已有一半改造成良田。
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麓,在万荣县境内注入黄河,全长七百一十六公里,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山西省最大的一条河流。全流域面积三万九千四百平方公里,地跨四十个县(市),是山西的粮棉主要产区和工业基地。解放前,汾河一直为害人民。上游山区、丘陵地区平时缺水干旱,雨季水土流失严重,有大量泥沙输入黄河;中下游春夏干旱,夏秋雨季一下暴雨,由于上游水量集中涌来,又形成山洪内涝灾害,造成土地盐碱化,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
解放后,山西省人民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对汾河展开了综合治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山西省革委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汾河治理工作的领导。各地全面规划,发动群众,分期分段集中治理,作到治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根据规划,在上游黄土石山区,兴修水平梯田,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大搞水土保持;在支流沟壑区,兴建水库,闸沟打坝,淤滩漫地,节节拦蓄,把洪灾消除在山区,把水蓄在山区,用在山区;在边山丘陵区,采取高水高浇,低水高调,大力发展高灌,引水上山,变旱原为水地;在中下游平川盆地,疏治河道,发展井灌,灌排结合,除涝改碱。
解放前,汾河的干流和支流没有一座水库。解放后沿河人民在干流和支流陆续兴建的一批大、中、小型水库,在防洪、发展灌溉事业和减轻黄河洪水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地处汾河中上游的太原市,过去经常受洪水威胁,每逢汛期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汛护城。汾河水库建成后,洪水得到控制,汛期太原市安然无恙。同时,汾河水库蓄下的水,不仅保证了太原市重工业生产用水,还支援了农业生产。现在,水库下游利用库水灌溉农田一百六十万亩,新发展稻田十五万亩。
据新华社西宁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电 青海省东部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指引下,积极治理黄河,开发利用黄河及其支流的水利资源。现在,这里已经建成蓄水百万方以上的水库十座,灌溉万亩以上耕地的渠道四十条,机电灌溉设施二百六十八处,使水浇地面积由解放初期的七十多万亩扩大到二百五十万亩。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雅合拉达合泽山东麓,在青海境内流长一千四百多公里,它的干流和主要支流湟水,流域面积达十七万多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的重要农牧业区。
黄河和湟水,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可是,在旧社会,青海东部流域内各地却是“守着黄河旱死苗”;而一到雨季,干流、支流又经常泛滥成灾。解放后,这里的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治理黄河,变害为利的斗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治理黄河、利用黄河的积极性。他们在开发利用黄河及其支流水利资源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地修建小水库、小水电站,开挖引水渠道,兴办机电灌溉工程,同时在荒山上植树造林,在坡地上修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业生产。现在,光是黄河主要支流湟水两岸,就修起了各种小型水利工程七百多处,两岸平川地区基本实现了水利化。黄河干流流经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各社队积极开渠引水,全县平均每人有了一亩保收水地。大通县汉、藏、土等各族人民,从一九六八年以来,有计划地兴建小水电站,到目前已经办起了二十七处,许多社队有了电力,买了机械,在灌溉、脱粒、饲料粉碎、榨油等方面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第2版()
专栏:

认真解决牧业生产中的矛盾
中共镶黄旗委员会
我旗是一个干旱草原牧区。如何使畜牧业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优质、高产,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我们总结群众的经验,用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典型引路,集中解决了牧业生产中的几个矛盾。
解决牲畜发展和草源不足的矛盾
过去,由于刘少奇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我旗一些社、队只养畜,不建设,加以连年干旱,草场逐年退化。有一个时期,一些人对牧场随便开垦;一些人不遵守草原管理制度,随便搂草。因此,草源不足已成为我旗畜牧业生产不能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保护草原,改良和培植牧草,特别注意开辟水源。……逐步建立自己的饲料和饲草的基地”。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草场是基础,建设基本草牧场是方向。
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次社队干部学习班,认真进行路线教育,学习了大寨经验和乌审召建设草原的先进事迹,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破坏草原的罪行,鼓舞了大家改造自然的斗志,增强了建设草原、实现牧业稳定发展的信心。
为了解决缺草的问题,我们对天然草场划定了使用范围,实行了分区轮牧、封滩育草、严禁随便搂草等保护措施。同时,把建设基本草牧场作为中心任务来抓。用宝尔达布苏大队大面积种草的典型经验,推动了全旗的草牧场建设。全旗百分之九十六的生产队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基本草牧场,种了两万亩饲草。为了改良天然草场,还发动群众进行了土法补播草籽的试验。
为了保证基本草牧场的高产稳产,我们着重解决建设基本草牧场的用水问题。今年上半年修水利工程五座,打井一百六十五眼,促进了基本草牧场的建设。
解决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的矛盾
发展社会主义畜牧业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畜产品和各种优质牲畜。要不要在稳定发展牲畜数量的同时,集中力量大搞牲畜品种改良,这也是要不要认真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问题。过去,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我旗的牲畜改良工作一直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文化大革命前,改良畜比重才达到百分之十二点七,当时畜牧业产值很低。
最近几年来,我们总结了红旗大队多年坚持牲畜改良,质量提高、数量增加的经验。实际的成效有力地教育了干部和群众,使大家认识到:在优质的基础上发展数量,才是真正的高产。
我们还总结了额勒斯台大队建立接羔室,实行集中接羔、科学管理的经验。这个大队今年改良仔畜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一点六,比去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一,征服了多年来改良仔畜成活率低的难关。
解决牧业和农业、林业的矛盾
畜牧业是牧区的主业,牧区农业和林业的发展要为畜牧业服务。农业、林业和牧业是互相促进的,但在具体工作中也有争草场、争劳力等问题。要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掌握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安排牧区农业、林业的布局。我们在保证有足够的放牧场的前提下,规划了有开发水利条件的、适宜种植作物的地块,作为社、队的饲料基地;并且向干部、群众说明,在牧区搞饲料基地,应当着重在稳产、高产上下功夫,不应盲目开垦,追求种植面积的扩大。现在,全旗建立了五十六处饲料基地,其中保灌面积两千四百亩。在发展林业上,大量种植易活耐旱的树种,发动群众在平滩上成片造林,以林育草;在沙漠地区营造防风林,固沙育草。林间产草量逐年增多。
牧区劳动力少,生产任务重,我们特别注意统筹兼顾,合理使用,始终保持了牧业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动力,也有适当的人力经营农业、林业。
由于正确处理了这些关系,农业、林业支援畜牧业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去年,全旗收获饲料一百九十三万斤。这不但可以减少远距离运输饲料的费用,还可以在大雪封路时不至于断绝饲料。广大贫下中牧说:只要方向对头,计划周到,牧农林就能结合好。


第2版()
专栏:

切实加强领导 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海丰县渔业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
据新华社广州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电 中共广东省海丰县委切实加强对渔业生产的领导,认真落实党在渔区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渔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渔业生产不断发展。去年,全县在渔业连续三年增产的基础上,捕鱼量达六十二万二千多担,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今年头八个月,捕鱼量比去年同期又增产百分之十,人工养殖紫菜、海马等海水和淡水养殖业也有较快发展。
南海之滨的海丰县,有近一半的公社靠海,是广东的主要渔产区之一。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有些地方没有正确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片面要求渔区达到粮食自给,任意动用渔业资金,抽调渔业劳动力,影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县委联系这些问题,开展批修整风。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决心从实际出发,在渔区坚持以渔为主的方针,领导群众为革命多产鱼,争取农业和渔业双丰收。
去年以来,中共海丰县委常委先后四次带领工作组深入渔区,根据地区特点和每个队的渔、农比重情况,参考历史、现状和发展条件,一个队一个队地帮助群众制定发展生产的规划。在全县沿海十个公社五十四个大队中,确定以渔为主的有五个公社二十四个大队;渔、农并举的有三个公社十六个大队;以农为主、以渔为副的有两个公社十四个大队,在这些大队中成立渔业专业队。同时,县委抽调四十多名熟悉渔业生产的干部充实县、社两级渔业领导机构,县委指定一名常委抓渔业,渔业公社的第一把手主要抓渔业。
海丰县委在加强对渔业的领导中,注意认真落实党在渔区的各项政策。这个县有深、中、浅海渔船二千多艘,这些渔船作业方法不同,产量悬殊,在劳动组合、劳动报酬、产品收购等方面,情况也不一样。为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县委领导成员分头到汕尾等主要渔区进行调查研究,听取渔民群众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县委一方面通过召开专业会议和举办学习班等形式,组织渔区各级干部学习党关于渔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从“左”的和右的方面破坏党的政策的罪行,并联系本地实际,讨论制订各项政策的具体办法;另方面,深入基层蹲点,帮助社、队具体解决落实政策中的问题,取得典型经验来指导全面。结果,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海丰县认真落实党在渔区的方针政策,推动了渔业生产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一年多来,海丰县渔民和干部用集体经济的力量新添一批机帆渔船、鱼群探测器、起网机等渔业机械,增加机械动力二千多马力。同时,大量添置渔网钓具,发展多种作业,实行拖(网)、围(网)、钓结合,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