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勇于负责敢于斗争
——记大冶铁矿革命领导干部坚持采剥方针的事迹
近几年来,武钢大冶铁矿所以能够坚决执行“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方针,使采矿连年超过设计水平,成为我国大型凹陷露天铁矿的先进单位之一。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是:革命领导干部在大打矿山之仗中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下面记述的就是这些干部坚持正确处理采剥关系的几个片断。
“这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这个矿的一些革命领导干部,一贯认为:“贯彻执行采剥方针,这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采剥失调,我们要负主要责任。”
在大冶铁矿,人们特别赞扬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张松堂坚持采剥方针的事迹。张松堂是原来管生产的副矿长,由于长期在矿山工作,对矿山管理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一九七○年,这个矿掀起了大打矿山之仗的高潮,有的同志头脑发起热来,出现了重采轻剥的苗头,总想多拿矿石,不注意定点按线采掘,甚至错误地认为“采掘线是框框”。
当时,张松堂还没有被结合进领导班子。看到这种情况,他马上联想到自己过去也曾因为头脑发热,不按矿山开采的客观规律办事,以致采剥关系严重失调,一年高产,几年被动的教训。于是,他就给来矿山不久的革委会主任写了一封信,详细地讲述了自己过去犯错误的教训和应该正确处理采剥关系的意见。这封信虽然遭到了一些人所谓“同新形势唱反调”的非难,但也引起不少同志的重视。张松堂对一些人的非难毫不计较。他觉得个人被误解是小事,坚决贯彻执行采剥方针,这才是矿山建设的大事。后来他又多次对矿山生产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对全矿坚持正确的采剥方针,起了一定的作用。
张松堂结合进领导班子以后,他对贯彻执行采剥方针更认真、更积极、更坚决了。
为了解决矿山的运输问题,这个矿的东采场亟需在六十米台阶新建一个固定车站。但修建这个车站,需要进行一次大爆破。革委会主任老于,缺乏矿山管理的经验,担心大爆破可能会压住下面的临时线路,影响当前生产,便决定推迟爆破的时间。张松堂不知道老于这个意见。在一次讨论生产的会上,他提出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大爆破的问题。有人提醒他,推迟爆破是老于的意见。张松堂认为:老于到矿山不久,对有些情况还不够熟悉,我们有责任向他提出来。事后,他主动找老于商量,并到现场给老于分析立即爆破和推迟爆破的利弊,分析立即爆破同采剥平衡的关系。老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虚心地接受了这个意见。接着张松堂又找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尽力减少爆破对当前生产的影响。结果,爆破进行得很成功,大大加快了这个车站的建设,使全局取得了主动。
“决不搞不切实际的指标”
在制订今年生产计划的时候,生产多少矿石,在领导班子中发生了分歧。有人根据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的一九七二年矿石产量不低于一九七一年的建议,主张至少生产五百万吨,力争突破一九七一年五百零五万吨的纪录。可是,党委副书记陈清廉和于顺江根据他们了解的矿山实际情况,认为这是一个违反“采剥并举,剥离先行”方针的不切实际的指标。理由是:第一,根据矿山的地质资料分析,矿山随着由山坡转入凹陷深部开采,储量也在逐步减少,大约开采每下降一个台阶,矿石储量就要减少五、六十万吨。按照现在的开沟下延速度,今后根本不可能保持五百万吨的生产水平。今年采多了,明年、后年就要更大幅度的减产,这样采剥就要失调。第二,从需要上看,冶炼部门也吃不了这么多矿石,产量过高,只好大量储矿,不仅要多占场地,积压资金,而且由于矿石的氧化和风化,还会浪费资源。因此,他们提出:“决不搞不切实际的指标”,并向党委建议把指标调整为四百五十万吨。
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种种议论。有的同志说,去年还搞了五百万吨,今年怎么能降下来?这样,怎么能超历史水平?针对这种思想,陈清廉、于顺江等同志反复说明,订生产指标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决不能根据主观想象。至于超历史水平,更要从实际出发。矿山生产有它独特的规律,生产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地下资源的限制。不顾客观可能去追求超历史水平,这就不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成了唯心论的先验论了。经过讨论,最后党委一致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但是,上级领导机关的一些人仍然希望五百万吨矿石的指标不要降低,还有人一再提醒大冶铁矿要“克服右倾保守思想”,甚至说“采剥失调不要你们负责”。这使下面感到压力很大,因此有人提出:既然领导表了态,我们只好照着办。陈清廉和于顺江不同意这个意见。他们认为,我们有责任向上级领导机关把情况说清楚,以便他们作出正确的决定,否则,就不是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他们多次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矿山的实际情况后,上级领导机关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全年的生产指标最后定为矿石四百五十万吨。经过八个多月的生产实践证明,这个指标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许多工人和干部说:“革命领导干部坚持原则坚持得好。”
“这个关非攻不可”
按照计划,今年七月一日要开始开拓三十六米沟。但是四十八米、六十米、七十二米三个台阶的沟头压住了三十六米沟,因此,迅速拿下这些沟头就成了保证“剥离先行”的一项迫切任务。
在拟订计划时,党委一再强调要确保这些沟头采剥任务的完成,并决定必须经常保持两台电铲在这些沟头作业。可是,三个月过去了,这些沟头的采掘却进展不快。一次,党委副书记陈清廉从公司开会回来,上山一看,沟头的电铲又不见了。他很纳闷,为什么计划上写了,党委定了,有的人偏不执行呢?向工人一问,原来有的主管生产的同志,觉得沟头作业困难多,效率低,为了赶当前的采矿任务,就把电铲调走了。陈清廉这才认识到,问题出在采场,根子却在领导。他决定抓住这个问题进行一次采剥方针的教育,便建议党委上山开党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三十六米沟的开拓准备工作。
列席常委会的还有许多老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会议从沟头这些关键要不要攻谈起,讨论到为什么三十六米沟的准备工作进展迟缓。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谈危害。有的同志说:生产计划里有路线,我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抓局部、不抓全局,这种倾向不纠正,干劲越大,错误也会越大。
会议一致认为:“这个关非攻不可”。最后党委决定,必须正确处理长远和眼前、重点和一般、全局和局部三者之间的关系,动员全矿广大职工,打一场围攻沟头的战斗。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很快扭转了沟头采掘落后的局面,三十六米沟提前十一天开工,同时也出色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全矿生产计划。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短评

充分发挥有经验的领导干部的作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正确处理采掘关系和采剥关系,要保证矿山不断维持简单再生产和继续扩大再生产,要充分发挥矿山的生产能力,除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管理制度问题,还要解决充实“三结合”的领导班子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的是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把那些在矿山工作多年,思想觉悟高,又有丰富经验的干部,充实到矿山的领导班子中去,使他们在矿山管理中发挥骨干作用,这是管好矿山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出真知。原来的矿山的领导干部,在他们自己的反复实践中,逐步认识了矿山生产建设中的一些客观规律。他们有反面的经验,也有正面的经验;有吃苦头的经验,也有尝甜头的经验。有这种经验同没有这种经验,是大不一样的。只要能够正确地总结这些经验,并把它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就有可能较好地处理矿山生产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实现“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
为了管好矿山,这就要求那些缺乏矿山管理经验而又担负着矿山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一方面,要下决心,下力量学习经济工作,象毛主席号召的那样,“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使自己取得矿山管理的经验,取得正确处理采掘关系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十分重视原来的领导干部的经验,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大胆地放手地让他们在矿山管理中负起责任来。
为了管好矿山,这就要求结合到领导班子中的原来矿山的领导干部,提高觉悟,大胆工作,勇于负责,敢于坚持原则,同矿山管理中“左”的和右的干扰作斗争,克服群众批评的那种“露头不露肩”的倾向。同时,要运用自己领导矿山的切身经验和体会,热情帮助缺乏经验的干部,积极培养年青的干部,使他们逐步学会矿山管理工作。只有调动领导班子中所有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集体领导,真正把矿山管好。


第2版()
专栏:

我们是怎样保证掘进先行的
中共黑龙江省双鸭山矿委员会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在同重采轻掘这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中,一直把“采掘并举,掘进先行”作为一个重要方针,对广大职工进行教育。使大家认识到,执行不执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这一重大的方针,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问题。这样就逐步纠正了一些重采轻掘的错误思想,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多数干部抓采煤,少数干部抓掘进,多数设备给采煤,少数设备给掘进的重采轻掘的错误做法。
在强调“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另外一种偏向:不是抓积极的采掘平衡,而是搞消极的采掘平衡。针对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和做法,我们组织干部回顾了一九六七年的情况。当时,为了使采掘平衡,曾经降低原煤生产量,以适应掘进跟不上的状况。消极平衡,带来了消极的结果:当年既没有完成采煤计划,掘进进度也下降了百分之三十。这使大家觉悟到,平衡总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要促进采煤生产的发展,只有千方百计促进掘进的进度,以便达到积极的平衡,而不是相反地迁就掘进的落后状况,降低产煤的速度,变成消极的平衡。七井和太平井的职工,为了实现积极平衡,开展了设计革命,改革巷道布局,充分利用旧有巷道,节约掘进工程量两千多米,迅速获得了较大的开拓、采准、备采三个煤量。这就促进了采掘的积极平衡。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掘进和采煤这对矛盾中,一般地说,掘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掘进抓好了,生产就主动;把掘进放松了,生产就被动。因此,我们抓掘进工程,做到了“三不”、“四个一样”。“三不”是:产量压力再大,不停开拓掘进;人力、物力、财力再紧,不挤开拓掘进;困难再多,不放松开拓掘进。“四个一样”是:研究问题和采煤一样认真,解决问题和采煤一样及时,检查工作和采煤一样细致,有了成绩和采煤一样表扬。
因为坚持了“采掘并举,掘进先行”方针,我们从一九六八年起,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了原煤生产计划,原煤产量平均每年比设计能力提高百分之十一。


第2版()
专栏:

艰苦奋斗的带头人
在海拔一千五百米的广西阳朔县跃进矿区,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也不管好天,还是坏天,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老干部和工人们一起打风钻,一同掏矿石。他就是这个矿的党总支书记阎秀清同志。
阎秀清从去年初调来矿区以后,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去年他做了一百三十五个劳动日,今年头七个月又参加劳动一百零五天。每条采矿坑道,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淌下了他的汗水。
矿里有两条滑线,运矿的货斗来往如梭,经常有些矿石抛下山坡,滚进草丛。很多人视若无睹,满不在乎;阎秀清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提议把这些矿石捡回来。有个别人却说:“割禾哪有不丢谷的,这点矿不值得捡。”老阎说:“矿石是国家的财富,我们不能身在宝山不爱宝啊!”他第一个带上背篓,沿着滑线从下往上捡,头一天就捡回四百多斤。他的行动,好象无声的命令。从去年八月开始,全矿开展了为革命捡矿的活动。一年来捡回的矿石近十万斤。
有段时间,老阎在第二工区坑道里跟班劳动。他在亲手装药放炮当中,发觉每个炮眼要装满炸药,有些浪费,老阎就去请教老工人李业福。李业福介绍说,以前他见地质队用泥巴封炮眼,矿里也曾经试用了一段,后来因为嫌麻烦,没有坚持下来。阎秀清同志听了,觉得关键是领导问题。于是,他亲自带领四个工人,翻过一千五百米高的山梁,到山背后挑来白夹泥,做炮眼塞。经过试验,不但装炸药少,而且爆破力大。工人们屈指一算,光是这项措施,一年就能节约两千多元。
今年年初,大雪封山。工人们为了实现开门红,决心把九立方空压机从十一号工区搬到一号工区来。老阎冒着严寒,和工人们一起搬杠杆,送零件,双手红肿,满身油污。大家劝他休息,他坚持不肯。经过二十天的苦战,提前半个月完成了空压机的搬运和安装任务。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赛风格
辽宁锦州南票矿务局红卫六矿,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不但赛生产成绩,同时赛思想风格,出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
接道轨
在掘进一队的掌子面上,倪贵柱班正在紧张地劳动,这时,矿车的铁道离掌子面大约有十几米。不接道轨,影响下一班生产;接道轨,影响本班完成劳动定额。怎么办?他们决心自己克服困难,把方便留给别人,立即投入了接道轨的战斗。当他们把道轨铺完时,下班的时间也到了,结果没有完成进尺零点八米的劳动定额。
刘士贵班接班以后,在上一班同志的精神鼓舞下,干劲足,进尺快,一个班进尺一点七米。临下班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这一天的劳动定额。有人说:倪贵柱班接上了道轨,为我们创造了好条件,咱们才进了这些尺。今天这个劳动定额,起码应该二一添作五,一个班记一半才对。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对!”
调风钻
为了使掘进五队尽快打通一个巷道,矿调度会议决定让掘进二队拿出一台风钻支援五队。
二队有三台风钻,一台新的,两台旧的,其中经常有一台处于维修状态。给哪一台呢?有人认为现在正是竞赛较劲的时候,我们也急需风钻,怎么能调给人家呢?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为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为了哪个队。兄弟队既然需要,就应该把那台新的调去。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把新风钻调给五队。
新风钻调走后,二队就对剩下的两台旧风钻加强了保养维护。大家勤检查、勤注油,利用打眼后的空隙时间抓紧维修,使两台旧风钻一直正常地开钻。最后,二队还超额完成了国家规定的掘进进尺计划。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云南冶金第一矿一○一矿掘进四队的工人,在半机械化的条件下,创造了全国矿山掘进的先进水平。这是工人们在现场交流深眼爆破的经验。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