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坚持社会主义牧业的管理制度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的牧业生产连年上升的调查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势高寒,风大沙多,十年九旱,牧草稀矮,是内蒙古自然条件最差的地区之一。可是,从一九六八年以来,这个旗畜牧业生产连续五年上升,平均每年牲畜总增殖率达百分之二十三点五。今年,全旗牲畜总头数已超过一百万,创造了本旗历史最高纪录。
一九六八年到一九六九年,这个旗遭受了自然灾害,牲畜总头数却能稳定上升。根本原因是:旗党委和革委会,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同各式各样的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斗争,坚持社会主义牧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巩固和加强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抵制资本主义倾向
一九六八年,正当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深入开展,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正在兴起的时候,刘少奇一类骗子对抗和破坏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煽动极“左”思潮,在一些地区刮起了一股无政府主义妖风,助长了一些人的资本主义倾向。苏尼特左旗的畜牧业生产一时也受到这股妖风的冲击。
旗革委会及时分析了形势,认识到:无政府主义妖风是新形势下阶级斗争的一种反映。为了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必须坚决顶住这股妖风。
旗革委会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党在牧区的方针、政策,引导广大牧民群众回顾本地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把历史的斗争和现实的斗争结合起来,摆阶级斗争在当前的表现,论无政府主义的现实危害,挖无政府主义的阶级根源,保卫了牧区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白音宝力道大队,由于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到一九六五年牲畜达一万二千多头。可是后来,由于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干扰,资本主义倾向抬头,牲畜很快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九。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后,随着群众觉悟的提高,防止了利用牲畜投机倒把,控制了对牲畜的任意宰杀,巩固了集体经济,牲畜数量和质量又逐年回升。旗革委会用这个大队前后变化的实例,启发和教育群众,增强了大家抵制资本主义倾向的能力。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始终坚守在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岗位上。这样,一九六八年和一九六九年,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之后,全旗牲畜仍比一九六七年增长百分之三十。
一九七一年春,苏尼特左旗遭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雪灾,几十万头牲畜不能放牧。在这场严重自然灾害面前,怎么办?
当时,一部分干部对于领导群众抗灾保畜,疑虑重重。他们在刘少奇一类骗子“政治可以冲击其它”流毒的影响下,怕有人说抗灾保畜是“冲击政治”,因此,见到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的事也不敢管。有的干部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站出来领导抗灾保畜斗争,一些有严重资本主义倾向和别有用心的人就对他们进行攻击。
旗党委认为,这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一种表现,就组织干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毛主席关于“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的教导,讨论革命和生产是什么关系。大家认识到:不抓革命,就促不了生产;不促生产,也不利于革命。如果我们把革命和生产割裂开来,放松了对生产的领导,那就正好上了阶级敌人的当。
旗党委的思想认识统一之后,就以“大灾之年怎么办?”为题,发动全旗人民把抗灾保畜问题提高到路线高度展开讨论。同时,各级领导同志深入基层,大力宣传大寨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英雄事迹,帮助基层干部和牧民群众解决抗灾斗争中的具体问题,鼓舞了广大干部和牧民群众的斗志,坚定了人定胜天的信心。全旗上下团结一致,投入抗灾保畜斗争,虽在大灾之年,牲畜仍比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四点六。
坚持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
苏尼特左旗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牧民群众从实践中认识到,没有必要的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牧业的稳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在这一点上,他们也是有过教训的。在一个短时期,有的社、队受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煽动的极“左”思潮的影响,把过去实行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废掉了。牧业生产一度受到了严重影响。
过去牧区实行过的管理制度,是否都是要不得的?该不该全部废除?旗革委会领导成员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白音宝力格公社白音宝力格大队的贫下中牧和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在划清两条路线界限的基础上,坚持了必要的管理制度,做到了生产有计划,劳动有安排,每个岗位都有人负责,保证了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与白音宝力格临近的一个生产队,在大批判还不深入、是非界限还没划清的情况下,盲目地把所有管理制度都废除了,以致生产秩序紊乱,挫伤了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牧业生产的发展。
旗革委会引导群众结合这两个队的具体事例,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管理也是社教”的教导,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罪行。大家认识到:一定的管理制度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保证。
旗革委会组织广大干部和牧民群众,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原有的牧业管理制度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肯定和充实了合理的部分,在实践中坚持执行;改革和剔除了不合理的部分,并肃清其流毒。
几年来,苏尼特左旗加强了路线教育,坚持了必要的合理的牧业生产管理制度,有力地调动了广大牧民群众为革命养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全旗畜牧业生产连年丰收,仔畜成活率和成畜保育率几年来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这个旗在牧业生产上的缺点是对草原建设不够重视。今后,在继续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坚持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草原建设(建设牲畜棚圈、基本草牧场和饲料基地),就能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和优质高产创造更好的条件。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积极供应少数民族特需商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镇工业品公司,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积极做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供应工作。现在,这个公司各门市部经营的民族特需商品中,有瑶族群众喜爱的银质项练、手镯、纽扣和银簪,苗族群众喜爱的多折裙、盘头巾,壮族群众喜爱的花线、花边等一百五十多种。
百色镇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当地的壮、苗、瑶等族群众,以及相邻的云南、贵州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都常来这里购买物品。党的“九大”以后,这个公司的党支部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使大家认识到,做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供应工作,是关系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件大事。于是,他们进一步充实了少数民族商品专柜,还组织了货郎小组,上苗山,串瑶寨,一边供应商品,一边调查研究,征求意见。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云南县县通公路
云南省的公路网已初步形成。解放前,全省通汽车的公路只有二千七百多公里,现在已增加到三万三千九百多公里,增长了十二倍多。全省一百二十多个县,解放前,通公路的不到三分之一,现在已县县通公路。
一条条新修的公路犹如彩带挂山腰,千百座桥梁好比长虹跨江河。条条道路通北京,大大缩短了祖国边疆与内地的距离。过去靠人挑马驮要走几天的路程,现在一天半天就可以到了。
云南省山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境内横断山脉与分支各系纵横交错,巍峨险峻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乌蒙山、无量山、哀牢山,以及奔腾咆哮的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红河、南盘江,纵列其间,形成了一道道天堑。对于云南的交通,历史书籍上有大量这样的记载:“关山险阻,羊肠百转”,“地险路狭,马不能行”,“连山皆峭壁,不可通”。居住在这里的二十多个民族,历代被高山围困,激流阻隔,吃尽了交通不便的苦头。解放前,阿佤山区、怒江两岸、中甸草原,由于关山险阻,山区人民生活必需品运不进去,当地土特产也运不出来。奸商乘机牟取暴利,斗米才能换斤盐,妇女买根针得用一只大母鸡。
解放后,在毛主席关于“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伟大号召鼓舞下,云南省交通战线广大筑路工人和各族人民群众,以豪迈的英雄气概,浩浩荡荡地开赴深山旷野、雪山草原,打响了征服江河,削平高山的战斗。
在云南高原修筑公路,工程的艰巨是罕见的。修筑一公里公路,土石方一般都在三万到七万立方米,有的高达十五万多立方米。工人们有时要冒着高达摄氏四十多度的酷热,凌空作业,有时要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在那海拔四千多米的大雪山上施工,有时又要跳进波涛汹涌的江心,架设桥梁。
在一个名叫燕子岩的地方,石质坚硬。一锤打下去,钢钎两头火花四溅。一个不到一米宽的炮井,每打五十厘米深就要换一百五十多根钢钎。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工人们在悬崖绝壁上打好了四十五个大炮井,装上炸药,炸飞了三万七千多立方米的岩石,使燕子岩让开了道。公路不断向前伸延,困难也就接踵而来。
在一个叫“卧虎岩”的陡壁上,隧道才打了两米多深,崖缝里便滴滴达达地渗出水来,没头没脑地淋在工人们的身上。当时正值隆冬,水冷刺骨。隧道不断向前伸展。一天晚间,隧道口塌方了,六个工人被堵在里面。
隧道口外,人们冒着岩峰再次坍塌的危险,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挖开了一个洞。人们跑到里面一看,六位英雄已倒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有的手里还捏着大锤,有的还握着钢钎。
看到这幅情景,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经过急救,才使他们苏醒过来。这些英雄的动人事迹,激励着参加筑路的人们更加斗志昂扬,为早日打通隧道而战斗。
云南高原大江小河很多。过去,有些江河两岸的人民互相往来,往往要靠一根系在悬崖上的竹溜索滑行,犹如空中飞人。在这些地方修公路,架桥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在修建目前全省一座最大的新型大跨度连孔双曲拱桥时,需要有人潜入水底探察情况。潜水员潜入冰冷刺骨的江水,苦练本领,直到二十八米,冲过了“云南海拔高,潜水不过二十五米”的警戒线,取得了深水作业的自由。到正式作业时,有的人甚至在深水坚持工作达两小时之久。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现在,全省汽车数量比一九五○年增加了十倍,汽车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增加了二百三十四倍和九十二倍。川流不息的汽车,把大批新式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源源运进少数民族地区,代替了千百年来使用的木锄、石斧,逐步改变了边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兄弟民族地区盛产的药材、兽皮、茶叶、木材、畜产品也源源运出,支援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公路修到那里,那里就欢腾起来。藏族人民跳起锅庄舞,彝族人民弹起大三弦,傣族人民敲起铓锣、象脚鼓,各族人民扶老携幼赶来参加通车典礼。他们把这些新修的公路,叫做毛主席派人来修的幸福路!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西藏江南”——墨脱
我国西藏东南部的墨脱,是富饶美丽的地方,有“西藏江南”之称。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时期,聚居在这里的门巴、珞巴和藏族劳动人民,过着苦难深重的日子。民主改革以后,墨脱各族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攀悬崖劈山引水,战恶浪渡江开荒,使农业生产获得了很大发展。自从民主改革以来,全县稻田面积扩大了百分之二十。过去,粮食单产只有二百余斤,现在,有许多乡粮食单产已超过四百斤。由于贯彻执行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多种经营也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全县平均每户养猪三头,地东、果登、德果等村平均每户养猪达五头以上。
过去,墨脱交通很不方便,人们走的是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民主改革以后,墨脱广大军民团结战斗,在浪涛翻滚的江河之上架起了三座钢绳铁架吊桥,基本上修通了五个区的马道,初步改变了交通不便的落后状况。各族人民在国家的支持下,自己动手,在雅鲁藏布江急流上建起了三座水电站,翻身农奴开始点上了电灯。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村里新盖了一座座整齐的房屋。偏僻的山区,建立了许多供销社。目前,墨脱县村村办起了各种文化夜校,区区有了小学,各族翻身农奴及其子女都有了学文化、受教育的机会。许多珞巴族和藏族青壮年已经能够阅读藏文报纸。这里还建立了电影放映队、文艺宣传队,各区、乡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县里有了医院,区里有了保健站或卫生所,乡及大部分村庄有了“赤脚医生”。


第4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昭平县努力改变山区面貌
昭平县地处桂东山区,居住着汉、壮、瑶各族人民。有一半左右的农田是两山夹一谷的山冲田,过去农业生产发展比较缓慢。新县委成立后,积极在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县委领导成员自觉培养艰苦深入的工作作风。县委书记脚穿草鞋,身背挎包,爬山涉水,带头深入边远山区调查研究。走到那里,就在那里一边劳动,一边调查。他亲自带领各公社、大队主要干部,到由后进变先进的古站顶参观学习,使大家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边远山区后进生产队的领导。去年,全县三百七十个后进生产队中,有三百三十个增了产。
去年,昭平县在修建一些水利工程和推广良种以后,肥料不足成了农业生产上突出的问题。县委几个主要领导成员深入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社队进行调查,发现有些社队缺肥的主要原因是党的养猪政策不够落实,猪养得不多,农家肥料积得少。于是,县委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五期由大队以上干部参加的政策学习班,同时,推广了马江公社古岛大队认真落实养猪政策,实现一亩一猪,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九百多斤的先进经验。到去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三十。由于养猪事业发展,积了大量农家肥,去年全县晚稻获得了好收成。
几年来,中共昭平县委根据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发动群众自力更生修建四条全长一百七十公里的山区公路,使全县绝大部分公社和一半以上的生产大队都通了汽车。全县还新造梯田梯地四万多亩,兴修各种小型水利工程近三千处,新增加旱涝保收田三万五千多亩。去年,在遭受风、虫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八百十八斤,跨过了《纲要》。多种经营的收入占到了农业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第4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欣欣向荣的片古岗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片古岗公社,居住着傈僳族、景颇族、白族等各族人民。解放前,在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司山官残酷压榨下,他们长期过着“野菜充饥,麻片遮身”的悲惨生活。人们被迫躲进深山老林,田园荒芜了。
解放后,党派来亲人解放军和民族工作队。他们带着大批粮食、布匹、衣服、盐巴、农具等生产、生活用品来到片古岗地区,把各族群众从深山老林里接回来,帮助他们修房盖屋,恢复生产。
各族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们披荆斩棘、垒埂造田,苦战两个冬春,在荒山上开出了五百亩梯田,固定耕地三百六十亩。他们在悬崖峭壁上开沟引水。景颇族干部宗江带领民兵组织了突击队,凿石放炮,征服悬崖;傈僳族社员比美先,手被钢钎震裂,仍坚持奋战。各族人民艰苦奋战,终于修通了水沟,引来了泉水。全公社过去没有一亩水田,现在每人平均有一亩半水田。他们过去不种小麦,现在种上了小麦、蚕豆,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粮食连年增产。社员家家有余粮,集体有储备。全公社的大牲畜、生猪也有很大发展。
公社所在地新盖了民族贸易商店,大队和生产队都有商业购销点。社员家家户户住上新房。公社办起了广播站,成立了电影放映队。家家户户安上了广播小喇叭。党和政府从内地派来了医生,运来了药品,免费为各族人民治疗疾病。公社和各生产队都有了小学,适龄儿童享受免费教育。新华社


第4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牧区的社员、干部和技术人员,实行科学养畜,积极改造草场,使草原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合恒公社四平大队,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积极发展农业机械。这是社员们在稻田使用动力喷雾机灭虫。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