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让更多的女青少年上学读书
高头公社党委采取多种措施使绝大多数女青少年入了学
河北省文安县高头公社党委在调查研究教育革命的现状时,发现农村中女青少年入学率比男青少年入学率低很多。原因是:在一部分人中,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没有完全肃清。他们认为男孩该上学,女孩上学不上学关系不大;有的人认为,男孩是自己的,女孩将来一出嫁,知识也带走了。公社党委针对这个问题,组织群众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伟大教导,请苦大仇深的贫农妇女忆旧社会没文化的苦,思新社会翻身得解放有文化的甜。发动大家摆妇女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时期所起的重大作用,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轻视和诬蔑妇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贫下中农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许多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妇女义愤地说:“是万恶的旧社会害得我们睁眼瞎,现在学校向我们贫下中农子女开着大门,可不能再让女孩们和我们一样有眼不能读毛主席的书。”贫下中农的认识提高了,纷纷把女孩子送进学校。毕家坊大队贫农社员毕经维孩子多,生活有些困难,家务活重,也亲自送两个女孩子去上学。他说:“生活困难可以克服,女孩子没文化,怎么能和男孩子一样接好革命的班!”
高头公社党委为了使更多的女青少年入学,还采取了以下三种办法:
一,增设半日制班、夜班、午班。家务重的贫下中农户,有的女孩子一到十岁就辍学,从事家务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整日上学有困难,公社党委就帮助大队增设半日制、夜班、午班。为了不影响学习效果,冬天适当地多上夜班;半日制班也根据农事季节,有时在上午,有时在下午。
二,为了解决有的女孩子带弟、妹上学的问题,公社党委还帮助大队组织老年人看管幼儿,使女孩子能够把弟、妹交给别人,自己到学校安心学习。课余时间还可以帮助父母亲做些家务和其他活。这样,父母亲也满意,学习效果也好。
三,在副业队办学习班。这个公社各大队的副业生产有许多女青少年参加。他们就以副业队为单位,单独设班,利用中午、晚上和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学习。教师配在班里,干起活来一起劳动,休息时就讲课。
高头公社还从生产队中选拔了一批热心教育工作的贫下中农充实教师队伍,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领导。由于公社党委和各大队党支部都把抓好女青少年入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公社的女青少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入了学。
河北省文安县革委会


第3版()
专栏:教育革命小评论

认真解决女孩子的入学问题
江苏省江都县革委会 江群
在普及农村小学教育中,女孩子入学问题,是一个应当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江都县没有入学的学龄儿童中,女孩子的比重是比较大的。高徐公社没有入学的学龄儿童中,女孩占百分之八十五。这个公社的联合大队没有入学的十二名学龄儿童,全是女孩子。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女孩子没有上学呢?主要是受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如有人说:“女孩子将来总是要围着锅台转,识字不识字没有什么要紧”,“女儿养不了娘,花钱上学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等等。这说明,要普及农村小学教育,必须教育农民同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残余作斗争。
毛主席教导我们:“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社会主义时代的我国广大妇女,已经成为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男孩、女孩,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的一代,应当使他(她)们受到教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尽管女孩子长大之后要出嫁,从张家到李家,从东村到西庄,但无论到那里,她们都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那种“女儿养不了娘”的说法,是封建私有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应当破除这种旧的观念,从私有制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当然,有些女孩子要分担一部分带弟妹、做家务的劳动,上学确实有些困难。在普及农村小学教育中,各级领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如办夜校、允许带弟妹上学,以及巡回教学等,方便她们上学。我们相信,在提高群众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切实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女孩子的入学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第3版()
专栏:

陈太务小学办了夜班
这个班绝大部分是女生,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八岁。他们中有的是第一次上学,有的是辍了学又来上学的
北京市平谷县张各庄公社陈太务大队小学办了一个夜班。这个班绝大部分学生是女生,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八岁。夜班每星期学六个晚上,每晚上两节课。夜班学生有的是第一次上学,有的是辍了学又来上学的。要不是办夜班,这些学生很难得到上学的机会。例如贫农社员曹起的女儿曹书华,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她从七岁起就在家看弟弟妹妹,一直不能上学。老贫农张玉的女儿张九莲,是家里不可缺少的辅助劳动力,只有晚上母亲、嫂子有了空闲,可以照看孩子时,她才能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原来是上过学的,后来妈妈生了小孩,需要她们照看。有的因年岁大了,可以出工了,家里不让她们再上学。学校办了夜班,她们又有了学习的机会。
由此可以看出,夜班是普及农村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它使原来没有上学的贫下中农子女都能上学。夜班又能和日班互相补充,例如,学生张凤荣,农忙时家里需要她劳动,不能读日班,便转入了夜班学习,过了农忙,她又上了日班。在夜班里,现在九个十三岁以下的学生,根据她们的家庭情况来看,大部分可陆续转入日班学习,或冬闲时转入日班学习。现在上日班的学生,有的年龄较大,在农忙时就转到夜班去学习。
这个夜班,从一九六九年春季到现在,五年级的学会了一千多个生字,学会了珠算多位数乘法。三年级的学会了七百多个生字,算术学会了多位数、长度单位的认识、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上夜班的学生,又能劳动,又能学习,进步很快。去年三个生产队菜园里记账的都是夜班的学生。曾经辍了学的青少年,通过夜班学习,不仅学了文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例如秦瑞芳,十八岁了,上过两年小学,劳动了几年,字都忘了,经过夜班学习,现在能读毛主席的许多著作了。夜班的学生,经常在地头读报、宣传毛泽东思想。前些时,夜班学生和日班学生,配合大队的中心工作,共同编出了文艺节目,在大队演出,效果很好。贫下中农普遍说:“我们欢迎学校办夜班!”
北京平谷县陈太务小学


第3版()
专栏:

切实加强领导 普及小学教育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区革命委员会
一九六八年八月,毛主席发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伟大指示以后,我们区狠抓了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三年来,在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基础上,我们发动群众,自己办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全区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
成 效
长兴区同四川、湖南两省交界,是松桃县的一个山区,有五万多苗、汉族人民,其中苗族占一半以上。解放前,只有四所小学,学生不到四百人,几乎全是地富子女。解放后,党和国家先后在这里办起了八所学校,仍然不能满足贫下中农子女学习文化的需要,许多适龄儿童仍然不能入学读书。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后,很快改变了旧学校的面貌。原有学校不仅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还新办了不少学校,学龄儿童百分之八十七以上都已入学。全区九个公社、五十九个大队,共有学校六十七所,做到了每个大队都有小学;四个公社有农业中学,五个公社有初中班。学生毕业回队后,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起了很好的作用。作 法
我们普及小学教育的具体作法是:
发动群众办学校。要普及教育,光靠原有学校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社办、队办学校问题,有条件的应该允许办”的教导,发动群众办学校。现在全区共有民办小学五十五所。这些学校以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为指针,除在课堂学习外,还建立了学农基地,使师生一面教学,一面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
坚持办好农村夜校。对有实际困难不能入学的学龄儿童,就在生产队里开办夜校。
学校合理布局,方便贫下中农子女上学。我区地域宽广,居住分散,部分适龄儿童因山高路远不能入学,我们就在全区增加了二十一个教学点。贫下中农高兴地说:“学校办在家门口,方便了我们的子女入学。”
勤俭办学。没有校舍,先是借用民房教学,后来自己动手,盖起了学校。没有桌凳,师生先是以地为凳,以膝为桌,后来群众做了桌、凳、黑板。没有教师,贫下中农自己挑选,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教学活动。
体 会
三年多来,在毛主席有关教育革命一系列指示的指引下,我们在普及教育方面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抓好教育普及工作,关键在于领导。有一个时期,个别同志认为:“中心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抓教育工作。”针对这种思想,区革委会全体成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光辉指示,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大家认识到:抓好教育革命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是开展三大革命运动、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为了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区革委会采取了如下的作法:
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我们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置、检查、总结工作时,都抓教育工作。学校的重大问题,区革委会要研究,作出计划,订出措施,然后执行。指定一名委员专管教育工作,经常向区革委会汇报情况。
分工不分家,出门一把抓。区革委会成员到社、队工作,都兼顾教育工作,既分工又合作。
区抓社,社抓队,从上到下层层抓。例如,瓦厂公社革委会,开始对教育工作也抓了一些,但抓得不够有力。区革委会就反复组织这个公社革委会的有关同志,学习毛主席教育革命的指示,强调革委会加强领导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后,这个公社革委会的正、副主任亲自抓教育工作,在普及教育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全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四。
重大问题,第一、二把手亲自抓。第一、二把手工作多,不可能对教育工作样样都抓,但对重大问题,一定要亲自抓。三年多来,区革委会主任和其他同志多次到迓驾、木树、长兴、九龙等学校蹲点,解决问题。有一段时间,木树小学教师的资产阶级派性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区革委会主任就到这个学校和他们同吃同住,共同批判资产阶级派性,搞好了团结,成为全区先进学校之一。
(二)抓好教育工作,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用革命大批判开路。当我区的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的时候,广大贫下中农及其子女欢欣鼓舞。而一小撮阶级敌人恨得要死,胡说什么:“民办学校不正规,长不了”,“要办好学校,是白日作梦”,妄图破坏贫下中农办学。这时,区、社、队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把他打倒”的教导,发动群众,狠揭猛批了阶级敌人破坏教育革命的罪行,用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教育了群众,坚定了大家办学的决心和信心。
在开展对敌斗争的同时,各社、队又发动群众,回忆旧社会贫下中农没有文化的痛苦,大讲今天贫下中农掌握文权的重要。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读书做官”、“读书无用”等谬论。通过革命大批判,提高了广大革命群众的路线斗争觉悟,激发了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如迓驾公社坝德民校,办学几年,入学率不高,由于坚持开展革命大批判,认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学校由原来的三个班增加到五个班,学生由五十多人增加到一百三十多人。
(三)普及农村教育,必须建设一支无产阶级的教师队伍。“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我们区革委会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在抓好教师队伍思想革命化的工作中,采取了选、学、帮、抓的四字措施。
选:就是贫下中农认真挑选出身好、政治思想好、有一定文化、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的复员退伍军人和农村知识青年担任教师。全区推选出民校教师九十八名,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
学:每学期结束时,全体教师集中到区学习一次,社、队也相应地订出了一些制度,帮助教师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
帮:区、社组织教师到生产队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抓:抓好典型。区、社革委会在工作中,抓住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全区树立了三个先进集体和五个先进人物,使广大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第3版()
专栏:

蓼南“五七”中学开设女青少年学习班
江西省星子县蓼南公社,地处鄱阳湖滨。文化大革命前,全社学龄女孩的入学率很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帮助女青少年学文化,已经成为三大革命运动的迫切需要,这也是大力普及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后,公社“五七”中学革命教师和贫下中农代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思想,提出开办一个女青少年学习班,吸收十三岁左右的文盲和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辍学女孩参加学习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公社和大队党组织的支持。
一九七○年九月,女青少年学习班开了学。这个班,一开始就呈现一派崭新气象。首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全班三十多个女学生,都深切感到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的苦,因此,学习很刻苦,很勤奋。学生王英蛟,过去只读过三年小学就辍学了。她的一个亲戚是生产队长,不识字,经常叫她给讲文件,帮助学文化,可是她很为难,迫切希望再学习。这次进了学习班,起早睡晚,抓紧学习,一年时间有了显著进步。其次,这些女学员都有一定的革命斗争和集体生产劳动的实践,学习的接受能力比较好。第三,她们团结互助好,阶级感情深厚,又都尝过没有文化的苦头,所以在学习中间识字的帮不识字的,学习进度快的帮进度慢的,互教互学,共同前进。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习班第一批学生中,原来不识字的十二人,现在大都识字一千多个,一般能看报纸了。由于学习有成果,师生都十分高兴。一九七一年春秋两季,又有不少女青少年参加学习。
在农村,年龄比较大的女孩,都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和生产劳动,这和学文化有矛盾,不解决这个问题,女青少年学习班就不能巩固。因此,学校对那些家务劳动较重的学生,由教师另找时间给她们补课。
这所女青少年学习班开学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它对解决女青少年的学习和普及小学教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江西星子县革委会政治部调查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