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野营路上结友情
人民解放军某部炮连野营训练途中,在阳湾生产队住了几天以后,又顶风冒雪出发了。
队伍已离村很远了。给养员耿生禄忽然想起还有一户贫农社员的三角煤钱忘了给,他向连队党支部报告以后,立即踏着没膝深的大雪,返回阳湾生产队去送煤钱。
这时,阳湾生产队的孙大爷,也正为一件事着急。原来,炮连宿营时,炊事班就住在他家里。他刚送走亲人,回家一看,发现炊事班的一个饭勺忘记带走。孙大爷想,解放军执行毛主席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折不扣,我们贫下中农向解放军学习,也要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办事。现在解放军的东西丢下了,得赶快想法送去。想到这里,他拿起饭勺就走。一出门,乡亲们告诉他,刚才解放军给养员为了送还三角煤钱,又回来了一趟,身子还没有暖一暖就走了,孙大爷一听,高兴极了,马上顺着耿生禄在雪地上的脚印去追赶队伍。
北风呼啸,大雪飞舞。孙大爷迈开大步赶了七里路,终于追上了耿生禄,把饭勺交到他的手里。耿生禄激动地说:“贫下中农对我们太关心了,我们一定好好向贫下中农学习。”孙大爷却说:“咱们解放军一进村,就为我们贫下中农挑水扫地,宣传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向解放军学习。”


第4版()
专栏:

翻山越岭送羊胆
去年九月的一个夜晚,两个解放军战士手里提着一只羊胆,沿着凤城山区的崎岖小路,急匆匆地朝口子里大队第二生产队奔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原来是这样,前几天正当翻耕土地的时候,凤城县口子里大队第二生产队的一匹大黑骡子突然患了“火蒙”症,眼睛什么也看不见。队里给大黑骡子服了几付药,但效果不明显。后来,县兽医站告诉他们,用羊胆治疗这种病很有效。可是这里的社员从来不养羊。生产队长和饲养员跑遍了附近的几个大队,也没找到羊。如果再拖下去,大黑骡子的眼睛就有失明的危险。第二生产队的社员都十分焦急。
这件事被在附近支农的人民解放军某部炮连战士徐德成知道了。他想,眼下是农业生产大忙季节,一定得想方设法帮助生产队弄到羊胆,把牲口治好。于是,他连夜赶回连队,把这件事向指导员作了汇报。指导员唐福密听了汇报后,立即召集连队干部开会研究。唐福密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就是要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牲口如果治不好,不但会影响生产队的秋耕,还会使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为了帮助贫下中农解决弄不到羊胆的困难,他提议把连里养着的一只已怀胎的母羊杀掉。大家一致表示赞同。连队立即杀了母羊,并且派徐德成和另外一个战士提着羊胆,连夜送到生产队。
这时,第二生产队正在召开社员大会,准备派人到外地买羊。当两个跑得满头大汗的解放军战士把羊胆送到他们面前时,贫下中农都很感动。许多人紧紧地握着战士的手,说:
“解放军和我们真是一家人呀!”
两个战士和社员一起把羊胆切碎,给大黑骡子灌下去,一直守候到大黑骡子转危为安,才放心地离开那里。


第4版()
专栏:

十九个鸡蛋的来历
一天,驻在江陵县联山大队的人民解放军某部二连班长白玉高,同一个新战士在晒场边谈心,忽然听见“咯嗒、咯嗒……”的鸡叫声,又看到一只老母鸡从草堆里钻出来。他俩跑过去扒开草堆一看,发现里边有十八个鸡蛋。这是谁家的鸡下的蛋呢?他们挨门挨户去问,都说不是自己家的。白玉高把这件事向连队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交给他一个任务:一定要找到那只鸡的主人,把鸡蛋如数送还。
白玉高接受任务以后,心里很着急。第二天,他在晒场上守了一整天,结果没有发现什么情况。第三天,是连队的休息日,白玉高一早就带着十八个鸡蛋,又来到了晒场上。他一直等到太阳偏西,才发现一只老母鸡向草堆走来,母鸡钻进草堆,过了好久,又“咯嗒、咯嗒……”地叫着钻了出来。白玉高连忙扒开草堆,拣起那个新下的蛋,跟在老母鸡后面。老母鸡穿过晒场,走下山坡,来到了老贫农李林山的家,白玉高便跟着走进门,把鸡蛋送给了主人。
李林山激动地拉住白玉高的手,说:“解放军热爱人民,秋毫无犯,真不愧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人民军队啊!”


第4版()
专栏:

“爱民井”和“爱民桶”
人民解放军某部三连在太行山区北关村执行任务期间,和这里的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一天夜里,连队接到上级的命令,第二天就要到另一个地方去执行新的任务。三班长向文远想,明天一早要离开这里,该送件啥礼物表表心意呢?这时,他想起了村东头那口井的历史。
一九四一年冬,八路军某部来到北关村,发现这个村没有水井,吃水要到十几里地以外去挑。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吃水问题,八路军战士利用战斗的空隙时间,在村东头打了一口十多丈深的水井。北关村的群众把这口井称为“爱民井”。二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吃这口井的水。解放后,虽然人口增加了,生产发展了,但是,他们仍然用手从井里拔水,这样既费力气,又耽误时间。
向文远想,我们不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的爱民传统吗?如果帮助社员在当年八路军打的“爱民井”上安一架辘轳,买两只铁桶,这可是件很有意义的礼物。他把这个想法给班里战友一讲,大家都说:“好!马上动手!”
向文远和战士小唐向连长请了假,冒着寒风,连夜下山进城买铁桶。副班长郭文华和全班战友找来材料,自己动手制做辘轳。等向文远和小唐买了铁桶赶回来,辘轳已经在井上安装好了。他们结好绳、拴上桶,试打了几桶水,才高高兴兴离开井边。
次日黎明,三连的指战员整装出发了。北关村的群众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当他们回到村里,才发现井上架起了新辘轳,又添了两只新铁桶。为了使大家永远不忘军民鱼水之情,他们用红漆在水井旁和水桶上写上了“爱民井”、“爱民桶”六个大字。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永远是一个战斗队
——记守卫祖国南海前哨某岛十九年的广州部队某部六连
在祖国南海前哨的一个小岛上,驻守着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的一个英雄连队——某部六连。进驻前哨岛屿十九年来,这个连的指战员们牢记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伟大教导,日日夜夜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为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新的贡献。
六连驻守的海岛,地处海防要冲。指战员们决心扎根海岛,保卫祖国。指导员文润贵,是一九五二年上岛的老战士。当战士,他白天黑夜积极练武,风里、雨里辛勤巡逻;当干部,他始终重视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个战士都牢固地树立起扎根海岛的思想。他身患多种疾病,一次得了并发症,被送进医院,医生断定他很难再回海岛工作了。他躺在床上,想起海岛渔民对帝国主义的血泪控诉,想起自己参军以来的成长进步,想起两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幸福情景,他决心加强锻炼,战胜疾病,重返战斗岗位。从此,他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以顽强的毅力锻炼身体,并多次写信向上级表达自己的战斗决心。同志们说:“文指导员把心拴在岛上,把连队当成家。”他说:“祖国人民把海岛交给咱们,咱们就要好好保卫它!”
新战士刘林容,刚从城市来到海岛,连队的干部就领着他和其他新战士来到渔村上阶级教育课。在一棵大榕树下,老渔民给他们讲了解放前渔霸用铁丝穿着渔民的双手,挂在树上活活吊死的悲惨情景。他们又来到当年日本侵略者登陆的滩头,讲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和残杀渔民的罪行。阶级仇,民族恨,使刘林容满腔怒火,他决心紧握钢枪,扎根海岛,一辈子为革命站好岗,放好哨。他很快成长为一个模范地履行战斗职责的坚强战士,当了副班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多年来,六连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绝对不可以稍微松懈自己的战斗意志”的教导,经常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原理,对指战员进行形势教育,牢牢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警惕地履行保卫祖国的战斗职责。指战员们表示:“我们守卫的海岛虽小,却和祖国人民的安宁直接相连。只要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放松革命警惕。”
平时,他们无论在营房,在阵地,或者外出执勤,时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一个星期天的晚饭后,上级领导同志来到六连,命令司号员吹号调六班紧急集合。当时,六班七个人,两个上山打柴,一个在工地开空压机,一个在布置工地鼓动棚,只有班长和两个战士在家。听到号声,七个人都向着宿舍飞奔而来,只几分钟就全副武装地带到了领导同志面前,受到了领导同志的表扬。
遇到执行特定的巡逻、警戒任务,他们更是提高警惕。一次,连队接受了一项夜间潜伏任务,潜伏地点紧靠渔村,离群众的住宅只有三四十米。上级要求他们很好隐蔽,不能惊动群众。当时正是夏天,饿蚊成阵,战士们用雨衣裹紧身体,抵抗蚊虫的侵袭。汗水湿透了衣服,他们始终一动不动地监视着海面。整整十五个夜晚,任何人都没有发现他们的潜伏行动,顺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六连在解放战争年代,就以作风神速勇猛闻名。进驻海岛以来,他们始终牢记毛主席关于“我全军将士必须提高军事艺术”的教导,战酷热,抗寒风,苦练战斗作风和军事技术。前年夏天,连队外出施工,返回驻地时,上级专门安排汽车送他们。但是他们谢绝了上级的关怀,全连打起背包,冒着炎热酷暑,开动两只铁脚板,用急行军速度返回驻地。副连长李文斌,上岛前没有见过海。他随渔船出海工作,风里来,浪里去,晕得天旋地转,呕吐不止。但他顽强地磨练自己,越吐越要吃,晕船不卧船,随船队在海上奋战一百天,成了一个能够制服海洋的“浪里钻”。一个老渔民翘起大拇指对李文斌说:“你用这股劲头去消灭敌人,准是个好样的!”
毛主席教导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六连指战员从上岛的那一天起,就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把用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加强民兵建设,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为了进一步加强军民联防,六连指战员经常和驻地民兵和社员群众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一起练武,一起巡逻放哨。老战士周清淮,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渔村,复员后又来到岛上安家落户,被群众选为渔业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和民兵连指导员。他把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和战斗作风传给民兵,带领民兵紧密配合解放军守卫海岛,建设海岛,被人们誉为“不穿军装的指导员”。
在六连的帮助下,渔村的民兵和社员,人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学习军事技术。许多人学会了射击、投弹、警戒、搜索和战场救护,成了和六连并肩守岛、打击敌人的战斗力量。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军队干部虚心向地方干部和群众学习
在贵州省铜仁地区各级革委会中参加革命“三结合”的军队领导干部,认真向地方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不断加强了军政、军民之间的革命团结,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
这些军队干部时刻把自己摆在小学生的位置上,虚心向地方干部和群众请教。铜仁地区由于干旱少雨,过去大多数公社一年只种一季稻。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地区革委会研究决定,发动全区人民,大力发展双季稻,并由一位军队代表调查制定了一个实施方案。这时,有的地方干部认为,这个计划不够切合实际,建议根据具体条件实施扩种:已经种过双季稻的地区可以多种,一些高寒地区没有种过,可先摸索经验,逐步推广。这位军队代表听了这个意见,觉得很有道理,他便同地方领导干部一起组织了调查组,深入到各种不同地区去广泛征求贫下中农、基层干部的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以后,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由于思想统一,计划得当,再加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克服了困难,全区一九七一年双季稻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七千多亩扩大到十一万多亩,战胜了旱、涝等自然灾害,获得了丰收,为在高原山区种双季稻积累了经验。在铜仁、印江、松桃、沿河等县革委会中的军队代表,还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拜群众为师,邀请工人、贫下中农、民兵和基层干部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印江县革委会主任、武装部长王修业,曾经背着背包,走了一百多个单位召开座谈会,亲自登门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铜仁地区各级革委会中的军队代表由于注意向地方干部学习,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大家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并肩战斗。松桃苗族自治县革委会主任、武装部政委张运保,经常和县革委会副主任、少数民族干部吴向必一起,交流学习体会,思想上互相帮助。一次,少数民族干部吴向必负责组织宣传队到农村搞斗、批、改,因人力不够,有些作难。军队干部张运保知道后,便动员武装部的同志大力支援,使下农村的宣传队及时组织起来,推动了农村的斗、批、改。吴向必也是这样,经常主动支持张运保的工作。由于他俩的模范作用,这个县的领导班子内部团结得很好。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由布隆迪共和国外交和合作、计划部长阿特蒙·辛巴纳尼耶率领的布隆迪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应我国政府邀请前来进行友好访问,一月一日乘飞机到达北京。
姬鹏飞代部长、王新亭副总参谋长等和数千名群众前往机场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