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沿着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奋勇前进
在国内外一派大好形势下,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胜利豪情,迎来了战斗的一九七二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人民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全国人民从自己的斗争经历中深刻认识到: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沿着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前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团结大多数,事情才干得好
江苏省常熟县各级领导班子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干革命,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县出现了朝气蓬勃的团结战斗的景象。
中共常熟县委努力贯彻执行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坚持团结干部的大多数。他们正确地识别干部,放手地使用干部,热诚地爱护干部,对干部进行路线教育,因而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许多干部深有体会地说:“以前旧县委不从路线上提高我们,我们有时犯了错误还懵懵懂懂;现在新县委对我们进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教育,使我们心明眼亮跟党走,革命生产越抓越有劲。”
中共常熟县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曾经派出了由县主要负责人带领的四个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组,深入到人民公社、工厂和县直属单位,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用毛主席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宣传、教育、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在干部问题上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经过细致的工作,这个县的原公社党委正副书记和县科、局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目前已有百分之八十被结合进了各级领导班子或有关部门工作,其中有一九三八年参加抗日战争的干部,有解放战争中立过功的干部,也有在土改和互助合作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干部。广大干部深深感到毛主席制定的党的干部政策无比温暖,无比正确。
大批老干部结合进各级领导班子以后,常熟县委充分信任他们,放手使用他们。对于那些执行过错误路线现在已有所觉悟的老干部,县委领导既认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改正错误,又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为党和人民立新功。从一九六九年春到一九七一年冬,县委和县革委会先后办了四期路线和政策教育学习班,办了三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班,分批轮训已经结合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在有关部门工作的老干部。在轮训中,县委采取了典型引路、回忆对比、批修整风、总结历史经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等办法,引导广大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划清了真假马列主义的界限,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
由于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干部政策,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许多老干部在三大斗争中立了新功。兴隆公社党委书记吴慰春,是过去在这里担任公社党委书记的老干部。文化大革命前,他受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生产好就是政治好”等谬论的毒害,只是埋头抓生产,结果生产没抓好,自己也犯了错误。新党委建立后,县委仍让他担任第一把手。开始时他怕重犯以前的错误,工作中有些缩手缩脚。县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就及时和他谈心,帮助他从积极的方面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吴慰春提高了路线觉悟以后,带领党委“一班人”抓粮先抓“纲”,迎着矛盾上。他深入到过去自发资本主义倾向严重的第十大队蹲点,发动群众揭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盖子,狠批资本主义倾向,坚决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经过两年苦战,全大队五业兴旺,粮食亩产达到一千九百多斤,超过了《纲要》规定指标的一倍以上。过去社员要吃国家统销粮,现在年年喜售爱国粮。公社党委认真总结和推广了十大队的先进经验,使全公社的革命、生产面貌迅速发生了变化。县委在全县干部会议上,介绍了吴慰春继续革命的事迹,并组织大家前往现场参观,使许多老干部深受鼓舞,焕发了革命的青春。


第2版()
专栏:

坚持正确路线 落实党的政策
沈阳冶炼厂动力车间党总支,在“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指引下,认真搞好党的团结,做好团结大多数人的工作,革命、生产都取得了新胜利。
这个车间有二百八十多名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怎样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基础上,把大家团结起来,搞好革命和生产,这是车间党总支经常考虑的问题。他们认为,党组织是领导核心,也是团结的核心。要团结广大干部和群众,首先要搞好党总支“一班人”的团结。党总支书记高效典和副书记胡金城经常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的教导,认识到:党的领导主要不是靠那个人,而是靠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正确。路线错了,政策错了,党委“一班人”势必心想不到一块,劲用不到一起,任你个人有天大的本事,也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在工作中,高效典和胡金城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一九七一年元旦之后,这个车间发动群众帮助领导整风。有的工人对胡金城提意见时言词激烈了一些。胡金城接受不了,认为有人整他。高效典想,在原则问题上可不能求得一团和气,要团结好,就要讲路线。他耐心地帮助胡金城,说:“咱们工人阶级掌权,就是要有群众监督。人家批评我们,只要不是恶意攻击,就该耐心听。相信不相信群众,可是个路线问题啊!”高效典的一番话,使胡金城心里开了窍,主动到群众中去斗私批修,受到群众的欢迎。
车间党总支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团结干部和群众的大多数。他们分析研究了全车间技术人员的情况,认识到一些技术人员由于过去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劳动的情况。但是,他们之中大多数是愿意并且能够和工农兵结合的。对这些人是以同志的态度进行团结、教育、改造,把他们的革命积极性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还是丢开不管?这是能否正确贯彻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大问题。这个车间有个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和改造,思想进步较快。他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批判资产阶级,老老实实地走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党总支抓住了这个典型,在党内开展了怎样对待这样一个人的讨论,在党的政策原则上统一了认识,安排他在车间管理生产,并且帮助他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现在,他工作认真负责,受到群众的称赞。全车间有四十多名技术人员,党总支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都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整个车间,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一道抓革命,促生产,呈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第2版()
专栏:

万众一心改变戈壁沙滩面貌
号称“世界风库”的甘肃省安西县,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这里,戈壁浩瀚,气候寒冷,风大沙多,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穷县。但是,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指引下,安西县广大干部和群众,万众一心,战风沙,斗严寒,逐步改变了戈壁沙滩的面貌。两年来,这个仅有五万多人口的小县,先后在六个较大的风口,营造了防风林带二百五十华里,种植经济林木六千三百亩,兴修标准条田七万多亩。一九七○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一;一九七一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粮食平均亩产又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五。中共安西县委的领导成员在回顾这一变化时,都激动地说:团结起来,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九六九年底,现在担任县委书记的胡克勤刚来安西。那时,有少数领导干部对改变安西面貌缺乏信心,有的甚至想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工作。
如何认识安西?安西能不能变?胡克勤就这个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的典型经验,用来指导工作。这个县的三道沟公社朝阳大队,过去是全县有名的穷地方,人称“穷东湖”。土地七沟八洼,大风起时,有的地块不仅吹走了肥料,就连庄稼苗也往往被刮得根底朝天。可是,从一九六八年开始,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用毛泽东思想统一认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深入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粮食产量显著上升,“穷东湖”变成了米粮仓。胡克勤带着县领导班子成员,来到朝阳大队。大家亲眼看到这个大队团结兴旺的景象,思想象开了锅的水翻腾起来。他们白天参观学习,晚上联系实际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并和贫下中农促膝谈心。越学,心里越亮堂;越谈,改变安西面貌的信心越大。被人们称为“老安西”的县革委会副主任赵正安,通过参观学习,满怀信心地说:“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上上下下拧成一股劲,不愁没办法。”胡克勤说:“对!人心齐,泰山移。坚决沿着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带领群众前进!”经过讨论,县委组织宣传队下了乡,一批批干部深入到基层去蹲点。
下去以后抓什么?怎样带领全县人民去战斗?开始,有少数干部的思想并不十分明确,忙不到点子上。县委就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昔阳县学大寨的先进经验,开展路线教育,狠抓基层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深入人心。他们除了抓好面上的工作外,着重对全县比较后进的二十六个大队进行了整顿,使一部分长期后进的大队逐步进入了先进行列。后进队的变化,又促进了先进单位,带动了一般,推动全县改造自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活动,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戈壁沙滩出现了新的面貌。


第2版()
专栏:

拉萨河畔军民情谊深
驻守在拉萨河畔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当地人民群众,在保卫祖国边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当秋收大忙季节,部队指战员积极支援群众抢收青稞;遇到旱灾,部队指战员大批出动,帮助群众抗旱;看到山村缺水,部队指战员就风餐露宿,帮助群众兴修小水库;看到河上的小桥坏了,指战员们就帮助修建新木桥;每当毛主席和党中央有了新的指示,指战员们就热情宣传。翻身农奴亲切地说:为了帮助我们搞好革命和建设,解放军同志不知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
一九七一年八月,拉萨河畔青稞扬花,丰收在望。一天傍晚,突然下起暴雨,当地驻军某部指战员正在吃晚饭。他们听到对面山谷里传来哗哗的水声,只见凶猛的洪水从山谷里奔泻而出。当时暴雨夹着冰雹,下个不停,指战员们顾不得吃饭,拿起铁锹,就向洪水奔去。这时,石坝已经冲开了缺口,四百多亩青稞受到了严重威胁。他们立刻跳进激流,和洪水展开搏斗。社员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军民手挽手,肩并肩,组成几道人墙,挡住激流,抢垒石坝。战士们跌倒了,社员们去拉;社员们摔倒了,战士们去扶。经过四十分钟的激战,终于制服了洪水,保住青稞获得了好收成。
驻守在拉萨河畔的人民解放军某部卫生队,经常深入附近山村,为藏族群众治病。他们在巡回医疗中发现,一个只有八百多人口的山村,竟有三十多名聋哑人。卫生队的人员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访问了一些老贫农和聋哑患者的家属。翻身农奴愤怒地诉说了过去的苦难遭遇。旧社会,广大奴隶和农奴被看成“会说话的工具”,得了病根本得不到医治。许多聋哑患者原来都不聋不哑,是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度夺去了他们说话的权利。翻身农奴的控诉,给卫生队的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他们决心尽力解除藏族兄弟的痛苦,没有治疗聋哑的经验,就先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遇到困难,就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大部分聋哑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听力和说话能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广大翻身农奴无比热爱人民解放军,他们看到部队有什么困难,都主动地跑去帮忙。每逢节日,他们总要和解放军联欢,亲如家人。


第2版()
专栏:

增强党性,做加强革命团结的带头人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县。这个县的新县委是由傣、彝、土、瑶、白、汉、哈尼、纳西等八个民族的党员干部组成的。新县委成立后的第一天,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党的“九大”所作的重要讲话,联系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认真总结经验,提高了贯彻执行“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自觉性。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后,勐腊县委立即把认真读马、列的书,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当作加强县委思想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县委委员、彝族干部杨顺祥由于文化低,在读书学习中产生了“锄头把好拿,理论山难攻”的畏难思想。县委委员、汉族干部游仲贤就主动热情地帮助他,经常和他一起学习到深夜。杨顺祥所在的瓦弄生产队,地处象明山区。由于山高水冷,水稻亩产量很低。杨顺祥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按照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试验,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终于摸到了水稻高产的规律,使五十亩试验田的水稻平均亩产由二百五十斤提高到六百五十斤。
勐腊县委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书记和委员、委员和委员之间,工作上“互通情报”,互相商量,有效地增强了县委“一班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工作越作越好。一九七一年六月,正是全县栽插晚稻的大忙季节。为了保证晚稻按时栽插,在机关处理日常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汉族干部蒋学让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制订了一个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促进晚稻栽插的工作计划。当时县委常委、瑶族干部邓福昌正在下面蹲点,没有参加县委常委会议。蒋学让就主动去征求他的意见。邓福昌根据自己蹲点中的经验教训,对这个计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蒋学让觉得邓福昌的意见提得好,就又召开常委会议,重新研究和修改了那个工作计划。会后,县委又认真总结和推广了邓福昌蹲点的生产队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晚稻的栽插。
中共勐腊县委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带动了全县各族人民之间的革命团结。在县委的领导下,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到处呈现出一派团结战斗的生动景象。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天山脚下,民族团结奏凯歌
在我国西北边疆的新疆塔城专区乌苏县,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汉、回、蒙古和锡伯等八个民族的人民。几年来,这个县的各族人民,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建设祖国的边疆,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九七○年全县粮食和棉花产量,分别比历史的最高年产量增加百分之十一和百分之八十九。一九七一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和棉花仍然获得了好收成。一九七一年的牧业生产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各种牲畜头数比一九七○年增加一成多。
乌苏县各族人民在斗争中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这个县的东风公社东方红大队,原是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地方。解放前,这里的各族农牧民在地主、巴依的挑动下,常常发生争水的纠纷。解放后,特别是成立人民公社以来,各族社员在人民公社的大家庭里,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彼此互谦互让,合理安排用水,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仍然没有能彻底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大队的各族社员,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加强革命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同修建了一条长达三十四里的水泥干渠和一百六十多条毛渠,把天山雪水引下来,使全大队三万多亩耕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初步改变了干旱面貌。一九七一年全队的粮食产量比一九六七年增长了一倍多。
地处天山深处的奋斗公社反修大队,是个牧业队。这里的草场由于经常受旱,牧草生长差,产草量少,给发展牧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广大哈萨克族、蒙古族社员在大寨精神的鼓舞下,决心把干旱的自然草场改造成不怕旱的人工草场,改变靠天养畜的落后面貌。一九六七年初春,他们来到雪山脚下修渠引水。但是,由于人少劳力不足,他们从一九六七年开始到一九六九年上半年还没有把渠修成。邻近的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先锋大队和红旗大队的汉、维吾尔、回等民族社员知道以后,根据互助互利的原则,纷纷要求上山支援兄弟的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社员。一九六九年八月,这两个大队的一百多名汉、维吾尔和回族社员,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地来到了水利工地,和哈萨克、蒙古族社员一道战斗。他们奋战三个月,修成了两条长达四十八里的水渠,把天山雪水引到了干旱的牧场上。当这些汉、维吾尔、回族社员临下山的时候,广大哈萨克和蒙古族社员心情无比激动地连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几年来,反修大队的贫下中牧建立了三千亩饲草、饲料基地,使五千多亩自然草场得到了灌溉,牧业生产连年增产。这个大队的牲畜总头数,在一九七○年增产的基础上,一九七一年又增长百分之二十六。


第2版()
专栏:

云南省大姚县金碧公社,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坚持科学种田,夺得了粮食增产。这是金碧公社泗溪大队的贫下中农踊跃交售余粮,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