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记北京红冶钢厂学大庆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事迹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北京红冶钢厂广大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以大庆为榜样,认真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发展钢铁生产。在短短七年时间里,这个厂由只能生产铁锹、烟筒、水桶,发展到成批生产国家急需的一百五十多个品种、规格的重要钢材,今年上半年超额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八。头顶青天创业 人拉“火龙”轧钢
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一九五九年春天,一百多名转业的解放军战士和几名下放干部,来到了北京郊外的一片荒地上,筹建红冶钢厂。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冶金部门的代理人硬把“小土群”污蔑为“游击习气”和“农村作风”,妄图把新生的红冶钢厂一刀砍掉。工人们对此十分气愤。他们顶逆风,战恶浪,就地挖土打坯,采石盖房,架起加热炉,土法上马,用兄弟厂的下脚料,首先生产出铁锨等产品,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冶钢厂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指引下,一步步地在成长。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的“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给红冶钢厂工人以极大的鼓舞。广大工人和干部认真学习大庆的经验,深刻体会到,企业建设的根本问题,是用什么思想挂帅,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大庆的工人能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就是因为他们不折不扣地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大家对照大庆广大工人和干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战天斗地,为祖国开发石油的英雄事迹,激动地说:大庆靠“两论”起家,在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祖国开采了石油。红冶钢厂条件差,总比大庆强得多。我们要象大庆工人那样,紧跟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排除万难,去夺取建厂、生产的新胜利。
战斗开始了。厂领导组织工人们学习“老三篇”,学习大庆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经验,狠抓了政治思想工作。当时的副厂长,是一位曾在延安中央警卫团担负过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光荣任务、在解放战争中为革命献出了一条胳膊的转业军人,他回顾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给大家讲述当年亲身参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战斗生活,教育大家向大庆工人学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广大工人提高了觉悟,决心要以解放军和大庆工人为榜样,吃大苦,耐大劳,自力更生地把工厂建设起来。
要轧钢需要有厂房和轧机。但是,这个厂只有“干打垒”的小土房和两个轧机架子。有人说:“等上级拨款盖了厂房,装了设备再干吧。”广大工人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教导,坚决地表示:“现在遇到的困难,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要迎着困难上。”这位副厂长和工人们来到现场,召开“诸葛亮会”,大家把四边没有墙的破库棚修修补补当车间。又顶着刺骨寒风和滚滚黄沙,把机架安装起来。没有自动上料机,就用人的两肩把上百斤重的钢锭扛着装进加热炉,然后,把一根根火红的钢锭,用人工夹出来,用小车喂进轧机。初轧出的钢带,没有滚道,他们就冒着八九百度高温,用钳子夹着一条条“火龙”,拉到冷床上。工人们作业时,冬天胸前烤得滚烫,背后寒风刺骨;夏天腹背受烤,汗流浃背。大家说:只要能为社会主义贡献一分力量,人拉“火龙”干革命,烤坏了皮肤也心甘。
在人拉“火龙”的日子里,红冶钢厂的干部和工人,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奋不顾身地顽强战斗。共产党员、转业军人王合水,为了及时排除轧机循环水道的故障,象“王铁人”那样,冒着三九严寒,跳进水管道,进行作业。人差一点冻僵了,但是保全了一百多吨钢材免受损失,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副厂长用仅有的一只手和工人、干部一起战斗,搭运钢材……。多少个日日夜夜,红冶钢厂的工人和干部,就是靠这种革命精神,艰苦奋斗,轧制出了第一批合格的钢材,在学大庆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少花钱,多办事 自己武装自己
就在红冶钢厂逐步发展的时候,上级要求他们修建一个年产三万五千吨钢材的车间,并给他们拨来了一笔资金。
当时,有人觉得上级给的资金少,认为这一点资金根本不可能把轧钢车间建设起来。工人们和这种懦夫懒汉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的伟大教导,对照大庆工人当年那种迎着困难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革命精神,表示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坚持以大庆为榜样,少花钱多办事。他们提出了一个用砖结构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车间的方案。这个方案一提出,建筑单位就有人反对说:“跑五吨天车的砖结构厂房,没听说过。这样瞎干,非捅漏子不可!你们干,我们不干!”设计单位的个别人怕担风险,也不敢在砖结构的厂房图纸上签字。
在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红冶钢厂的广大工人和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一遍又一遍地反复修改砖结构的厂房设计方案。他们坚定地说:“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我们走定了。你不签字,我们自己签!你不干,我们自己干!”
一场建设新车间的战斗打响了。他们自己上山、下沟运石块,挖土方、打基础,自己运砖、砌垛,把一些废旧钢材,一锤锤砸直了,焊成房架。担负建设新车间的工人白天黑夜地抢着多干活,轧钢工人下了班也跑到工地上为建设新车间出一把力。一些女工下班接了孩子,把坐着孩子的小车往工地边上一搁,就挥锨舞镐干了起来。经过六个多月的艰苦奋斗,胜利完成了新车间的第一期工程。接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把厂房接长,先后接了四次,终于建成了完整的轧钢车间。如今,这个车间里,五吨的天车吊运着钢材日夜奔驰,砖结构的厂房经受了六年考验,巍然屹立。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红冶钢厂工人,进一步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更加坚定了走自己武装自己道路的决心。去年,国家给这个厂下达了轧制一种型钢的任务。生产这种钢,需要十三辊矫直机。这种矫直机,结构复杂,机件大,有一千八百多个加工件。没有大镗床、刨床,是很难加工的。有人提出:“我们生产的是国家急需的产品,向上级要一台也是应该的。要不,请兄弟单位加工,免得自己加工不成,都送进废品堆。”广大工人认识到,这是向上伸手的依赖思想,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老工人韩锐和工人们一起活学活用《愚公移山》、《矛盾论》和《实践论》。他想,大是从小发展来的。如果只有大机器才能造大机器,那末大机器是从哪儿来的呢?毛泽东思想给了他力量和智慧。他和工人们经过艰苦奋战,终于用小床子制造了两台合格的十三辊大型矫直机,很快轧制出了高质量的型钢。
几年来红冶钢厂学大庆,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靠自己的双手,盖起了三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和生活用房,修建起总长二千二百米的专用铁路、二十八点五米长的天车,自己制造了许多重要设备,终于建成了一个有相当生产规模的、生气勃勃的中型轧钢厂。目前,这个厂轧制的钢材,供应了全国二十七个省、市,上缴给国家的利润,等于国家投资的四倍多。坚持学大庆 革命精神代代传红冶钢厂在学大庆的过程中,为国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这个厂的干部和工人并没有停顿起来。他们努力做到:条件变,紧跟毛主席继续革命的决心不变;环境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大庆革命精神不变。
厂党委会、革委会以大庆为榜样,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党委书记是一位从部队来的干部。他把解放军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开展四好运动的优良传统带到工厂,把古田会议决议和一九六○年军委扩大会议决议,当作工厂建设的方向,坚定地实行政治建厂。他和党委其他领导成员一起,带领干部和工人学习毛主席关于“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教导,把当年这个厂人拉“火龙”干革命的传统,作为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带领全厂工人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有一次,厂里把烧煤的加热炉改为烧油,要把半截炉子拆掉重修。在通常情况下,必须等加热炉停产降温后才能拆炉。为了争取时间,不影响生产,共产党员、老工人胡锦仁学习大庆“铁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顾身患高血压病,轧机刚一停,就冒着一千多度的高温,带头冲上炉顶拆起炉子来。同志们关心他的身体,拉他下去。他说:“这是和帝、修、反争时间,能争一分是一分,能争一秒是一秒。”在胡锦仁的带动下,工人们斗志昂扬,干劲倍增,提前完成了任务。随着工厂生产的不断发展,曾经有人建议,现在条件好了,该把党委办公室和党委领导成员的住处安排宽敞一点了。但是厂党委会、革委会坚决反对,他们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要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和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永远想着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
每逢青年工人进厂,党委会和革委会就组织他们学习“老三篇”,给他们讲述红冶钢厂学大庆,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的光荣传统,教育青年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青年工人迅速成长。青年女工张国芬,在老工人的帮助下,以“老三篇”为指针,努力改造世界观。她克服了不安心做后勤工作的错误思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到处找活干,有时去拉红钢,有时给工人送开水,有时帮伙房喂猪,有时到缝纫组帮助做衣服,工人们称赞她是“闲不住的好姑娘”。象张国芬一样,有一批青年工人成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和五好职工,许多人成了厂里抓革命促生产的骨干。
大庆道路越走越宽广。红冶钢厂的广大干部和工人决心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大庆为榜样,永远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轧制出更多的优质钢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支援世界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红卫纺织厂发动群众揭矛盾
正确处理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山西红卫纺织厂,主要生产内衣、袜子、床单和毛巾等针、棉织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厂的工人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山西省工业战线的一个先进单位。今年,红卫纺织厂进一步深入开展了“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工人们学习大庆“两论”起家的经验,针对本厂的实际情况,对照思想,检查工作,发现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存在着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忽视品种、质量的现象,认识到这是思想方法上的一点论的表现,也是“利润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没有肃清的反映。这个问题关系到企业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的大问题。工厂领导班子发动工人群众摆问题、揭矛盾、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全厂职工受到一次深刻的路线斗争教育。
为了适应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厂党委和革委会组织了“三结合”小组,虚心征求工农兵群众的意见,并且把消费者的意见、要求和兄弟厂的先进经验认真向全厂工人作传达,组织大家照镜子、找差距。两个多月时间就增加新花色、新品种六十多种。
广大工人以大庆工人“三老”、“四严”精神为镜子,查思想、查作风,对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织袜车间生产的尼龙袜子油污较多,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难免”的,因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车间领导干部带动下,全车间工人开展了一个群众性的消灭油污产品的活动。他们擦机器、清环境、订制度、堵漏洞,很快减少了袜子的油污品。
这个厂各生产车间普遍成立了“三结合”的技术革新小组和新产品试制小组,出现了大搞技术革新的热潮。巾单车间保全工人和技术人员,用很短的时间把普通毛巾织机改装为提花毛巾机,生产出了人民群众喜爱的提花枕巾、儿童提花毛巾被等新产品。内衣漂染工人和化验室工人,反复试验染色新工艺,用普通染料染出十多种工农兵群众喜爱的、色泽鲜艳的绒布和棉毛布。


第2版()
专栏:

成绩面前不停步
广东省惠阳县水泥厂是一九六五年建成投产的一个小型水泥厂。按工厂的设计能力,年产水泥七千吨。但工厂建成投产以后,年产量一直停留在四千吨上下。一九六九年,在惠阳县革委会领导干部帮助下,这个厂深入开展斗、批、改运动,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使全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年,全厂的水泥产量第一次达到了设计水平。
在水泥产量达到设计能力以后,还能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这个厂曾经出现过一场争论。在制订生产计划的时候,这个厂的广大工人、干部决心进一步挖掘设备潜力,提出了年产水泥一万吨的计划,厂革委会有些成员却认为:“今年满打满算,保住七千吨,就算是不错了,要生产万吨水泥恐怕办不到。”广大工人却满腔热情地支持年产万吨的计划。工厂革委会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用两点论分析事物,克服形而上学的观点。使大家认识到,有些同志只看到工厂设计能力的一面,片面强调了设备旧的困难;却看不到广大工人群众中蕴藏着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可以改造原有设备的有利一面。通过学习,革委会领导成员统一了思想,他们和工人群众一起,坚持用两点论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分析,看到了设备的潜力。他们对立窑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水压和风压,缩短了熟料煅烧时间,使水泥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一年,惠阳县水泥厂提前四十五天完成了年产万吨水泥的任务。
在新的形势下,领导班子中有的成员产生了一些盲目性,结果,连续几次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工厂领导班子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教导,认识到,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只是片面强调数量的一面,忽视了质量的一面,不仅会给生产带来损失,而且数量也就是空的。在提高认识以后,厂革委会就发动群众改进操作规程,同时建立和健全了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使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变。


第2版()
专栏:

提倡为革命钻研技术
浙江省武义棉纺织厂今年吸收了一批新工人。他们热情高,干劲大,但技术不熟练。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新工人只顾埋头学技术,忽视了政治学习。针对这个问题,厂领导便组织工人们批判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和“技术第一”的错误倾向,车间、班组大办学习班,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出现了一派大好形势。
这以后,又出现了忽视学习技术的现象。有些人把钻研技术看成是不突出政治的表现,结果操作水平提不高,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厂领导意识到,在批判“技术第一”的错误倾向时,又必须注意防止轻视技术的倾向,便引导大家讨论政治和技术的辩证关系,使大家认识到: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学习技术不能忘记“帅”,突出政治也不能忘记“带”;技术不能代替政治,政治要带动技术。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为革命而积极钻研技术,不但不应该反对,而且应当提倡。为此,他们举办了学习班,帮助新工人树立了为革命学技术的思想。这样,全厂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出现了一个以老带新,以新帮新,结合操作,为革命钻研技术的好风气。前纺车间党支部组织老师傅边操作边讲用,组织新工人到现场学习,老师傅还手把着手地教新工人。在短时间内,进厂不到几个月的四百多个新工人都能掌握操作技术,他们同老工人一起,保证了全厂生产达到高产优质的新水平。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驻上海江南造船厂海军某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深入实际,坚持调查研究。这是他们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在工地现场研究生产计划。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