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从全局观点出发 大抓综合利用
叶谨
加强全局观念,批判“单打一”思想,实行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是当前大打矿山之仗中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挖掘矿山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金属、燃料、建筑材料、基本化工产品的原料,基本上都是从矿山开采出来的。而矿山资源一般都是共生的。例如,许多铁矿中含有铜、钴,铜矿中往往含有金、银、铅、锌,有色金属矿床一般都是多金属共生,同时还伴有大量化工原料硫化铁矿,煤层上下大多是冶金、陶瓷等工业需要的粘土矿;至于稀有金属,也大部分要靠综合回收来解决。因此,是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还是采一部分而扔大部分,这对矿山建设来说,决不是个小问题,而是执行多快好省还是少慢差费的路线的大问题。
当前,在矿山的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问题上,有几种错误的认识需要纠正。
一是“不务正业”论。搞综合利用是不务正业吗?请看事实。有一个铜矿,年产铜只有几千吨,但他们重视综合利用,改进了选矿工艺,每年可以回收四十万吨铁精矿。如果把回收四十万吨铁精矿说成是不务正业,只有丢了它才算务了正业,那么这种所谓的“正业”,也只能是本位主义的正业,决不是社会主义的正业。“不务正业”论,实质上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所宣扬的“机械分工”论余毒的反映。“机械分工”论就是不顾国家整体的需要,大搞壁垒森严的行业界限,“分工就分家”,“隔行如隔山”,结果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因此,要实行矿山的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就要批判这种错误论调。
二是“综合利用难搞”论。的确,共生的金属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经过亿万年的历史形成的,正象恩格斯指出的,这个过程“不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要探索它们共生的规律,把它们分离开来,这比生产单一的产品当然要困难得多。云南冶金第一矿的产品能够由几种增加到十几种,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产品产量能够超过主产品的产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群策群力克服了技术上和设备上的重重困难才取得的。本来,大打矿山之仗,就得要下苦工夫,下大力量,这种苦工夫和大力量更应该下在综合利用上。必须加强全局观点,克服本位主义,把自己的思想从“图轻便,怕困难”的懒汉王国里解放出来,才能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综合利用方面作出贡献。
三是“费劲不小,油水不大”论。这是指有些产品的综合利用,对本单位的产量、产值、利润增加不多,而在管理和技术上却费劲不小。这种论调同样是只看局部利益,忘了全局利益。往往有这种情况,某些产品从局部来看并不那么重要,而从全局来看,却非常急需;有些共生金属从一个地区来看用处似乎不大,可是,从全局来看,却是发展尖端科学、新型材料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有一个铅锌矿,副产一种非金属矿,尽管产值比铅、锌要小,但它是炼铝、炼钢必需的辅助原料。这个矿的工人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不怕“油水小”,不惜费力大,积极回收这种辅助原料,并成为这种辅助原料的一个重要产地,为发展冶金工业作出了贡献。
“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矿山资源的综合勘探、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让我们在大打矿山之仗中,破本位主义,立全局思想,大抓综合开采、综合利用,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第4版()
专栏:

矿山也要在综合利用上大做文章
——云南冶金第一矿大搞资源综合利用挖掘矿山生产潜力的调查
一个开采了四百年的老矿,怎样继续挖掘潜力?云南冶金第一矿的实践证明,大搞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就是一个好办法。
几年来,这个矿大搞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扭转了过去主产品由于原矿品位降低,产量逐年下降的局面;逐步改变了过去“单打一”的生产状况,金属品种由几种增加到十几种,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产品产量,超过了主产品的产量。金属总产量稳步上升,国家计划年年超额完成。
批判“单一生产”,生产发展了
在要不要实行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问题上,这个矿的领导班子中是有分歧的。有人为了给国家多做贡献,主张搞;有人害怕综合利用费工、费时、费力气,不主张搞。矿革委会认为,这种分歧是考虑全局利益,还是只考虑自己方便的大问题,于是,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这种分歧是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分歧。为了国家的需要,战备的需要,一定要大搞综合利用。既要抓紧主产品的生产,也要抓紧综合利用,改变过去那种能炼什么矿,就选什么矿,就采什么矿的状况,做到能采什么矿,就设法选什么矿,炼什么矿。
接着,各级领导干部发动广大革命群众,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单一生产,严重破坏矿山资源的罪行,大讲综合利用对于保护矿山,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方针的重要意义。广大职工回顾了本矿在综合利用方面的一段历史:一九五八年,工人们在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积极综合利用矿山资源,产量逐年大幅度上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刮起了“工业要退够”的妖风,把综合利用的项目全部砍掉,产量逐年下降。一九六五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矿工人在毛主席的“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又一次掀起大搞综合利用的群众运动,使金属产量和品种大增,一九六六年创造了历史最高的年产水平。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综合利用“上、下、上”,金属产量“高、低、高”的情况,使大家认识到:搞不搞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这是要不要合理利用矿山资源,充分挖掘矿山生产潜力的问题,这是多快好省还是少慢差费的路线问题。
经过不断的斗争,不断的努力,这个矿已经综合勘探查明的金属总储量,相当主产金属总储量的七倍,过去流进尾矿库、扔到废石场的大量伴生金属资源,开始综合利用;过去从烟尘中大量散失的稀有金属,现已部分回收;过去被认为是“害物”的一些非金属资源,也被利用起来。这样,老矿年青了,生产发展了。
批判“技术神秘”,技术过关了
这个矿是多种金属伴生的矿体,如何通过选和炼,把各种金属元素分离出来,这是综合利用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靠少数“专家”,还是靠广大群众,这里有思想和路线的斗争。
早在一九五三年,这个矿的工人就提出要回收多种金属。当时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把持了技术大权。他们竭力鼓吹洋奴哲学,大搞“技术神秘论”,根本不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干,干了很久,也没干出什么名堂。一九六○年,这个矿的工人和革命技术人员,通过反复实践,参照一种化工生产工艺,创造了一种适合本矿特点的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回收率。但是,资产阶级技术“权威”以外国专家没有搞成为借口,硬说群众是“瞎胡闹”,蛮横地予以否定。后来,这个“权威”听说外国也使用了这种方法,才不得不同意。
矿各级革委会成立后,发动群众,联系在综合利用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史,大破“技术神秘”、
“专家治厂”等谬论,大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使一批有觉悟、有经验、有干劲的老工人走上了科研舞台。老工人同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组成了“三结合”的综合利用攻关小组,很快创造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两年多来,新增加的综合利用的金属品种,相当于过去十几年综合利用金属品种的总和。
“三结合”小组的攻关活动,带动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矿革委会成立以来,实现技术革新和科学实验的项目近三千项,其中较大的近五百项。
批判“贪大求洋”,设备解决了
随着各项综合利用工程逐步上马,设备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了。是贪大求洋,两手向外,还是因陋就简,自力更生,这又是一场思想和路线的斗争。
矿革委会总结了综合利用新建一座鼓风炉的经验教训。这座炉的建设开始因陋就简,进展很快;以后,贪大求洋,浪费很大。通过这个教训,提高了广大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觉悟。两年来,这个矿硬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综合利用的设备问题。
土法上马,自己制造。去年,这个矿三○一厂决定从烟尘中回收一些新的金属。根据外国资料,要有精密设备,可是,他们没有。怎么办?他们土法上马,以土代洋,用残缺不全的小蒸馏器代替蒸馏设备,用竹筲箕和土瓦缸代替过滤机,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闯过重重难关,终于用土办法成功地为国家取得了合乎要求的三种新产品。
大家动手,修旧利废。去年,要兴建一个综合利用的选厂,矿革委会支持工人,反掉了那个购买新设备,建设新厂房的方案。人人动手,修旧利废,先后修出大小设备三百一十台,占全部选厂所需设备的百分之九十二,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小改小革,简化工艺流程。有的选厂改革工艺流程以后,变单一回收流程为综合回收流程,回收的金属由一种增加到三种,日处理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四。有的炼厂把过去需要经过鼓风炉、熔化炉、烟化炉三道工序才能完成的冶炼任务,改由烟化炉一道工序完成,节约了不少设备。矿革委会成立以来,八个选厂都进行了工艺改革,每年为国家多回收了大量金属。
云南省革委会调查组
云南冶金第一矿革委会
联合调查


第4版()
专栏:矿工来信

建设矿山要注意综合开采
在当前大打矿山之仗中,有一个问题很值得引起注意,这就是矿山的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
我国的矿山,绝大部分是共生和伴生矿体,往往同时含有几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拿我们铜绿山矿来说,几个矿体,都是既含有铜,又含有铁,还有其他一些非金属、稀有金属元素。现在搞了综合开采,除生产大量铜精矿外,每年还生产几十万吨铁矿石。如果再稍加一些措施,铁矿石的产量还可以更大。这样,几乎同样的设备和人力,一个矿的产量,就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矿的产量。但是,有的矿山,却不注意综合开采、综合利用,铁矿山就只产铁,铜矿山就只产铜,把其他宝贵的资源当作废石白白扔掉了。
目前,单打一的思想,是妨碍矿山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主要障碍,这种“单打一”思想,不但生产部门有,地质勘探部门、设计部门、基建部门也有。我们铜绿山矿在兴建过程中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最初有一个专找有色金属的地质队在这里找矿,打钻后,发现的不是有色金属,而是铁,他们的兴趣就不大了,没搞出个完整的地质资料就撤了。以后找铁的地质队重新钻探,这才发现了大量的铜矿。原来铜绿山的矿体,上面是一个铁帽子,下面才是铜身子。但是以后在矿山设计、建设时,由于“单打一”思想作怪,又只考虑铜矿开采,没有很好地考虑铁矿开采。因此在综合开采的问题上走了一段弯路。
这种缺乏全局观念,“单打一”的思想,是不符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的,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湖北冶炼厂
铜绿山矿部分矿工


第4版()
专栏:矿山风云

“三停”变成了“三不停”
过去,在洛阳铝矿,穿孔机钻岩一直是剥离和采矿生产的薄弱环节。穿孔机有“三停”:炎夏,马达温度过高要停;寒冬,输水管冻结,送不上水要停;大架十多米高,按规程夜里严禁起落,若在夜里碰上需要起落大架也要停。由于钻岩的劳动强度大,又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人就不安心这个工种,他们说:“钻岩工,累又脏,整年蹲在山头上,浑身上下泥水浆,干啥都比钻岩强!”这就更加影响了钻岩的效率。
随着矿石产量的增长,迫切要求加快钻岩速度。今年,在大打矿山之仗的群众运动中,这个矿的党组织加强了对穿孔班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人群众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克服了怕脏、怕苦、怕累的思想,决心当一辈子矿工,开一辈子穿孔机。他们说:“钻岩工,心最红,采挖矿石打先锋,不怕山高石头硬,誓夺高产为革命。”
为了加快钻岩速度,他们办起了哲学学习班,决心猛攻“三停”关。夏天,采矿场热浪滚滚,他们顶骄阳,战酷暑,改装了穿孔机的操作室和马达通风降温设施,保证了天气再热也不停;冬天,天寒地冻,输水管冻结,他们顶风雪,抗严寒,就担水上山,保证天气再冷也不停;他们为革命勤学苦练过硬技术,摸清了大架的结构,学习解放军的夜战作风,黑夜也能起落大架,保证了全年昼夜都不停。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老刘抓到了点子上
一天早晨,广西平桂矿务局新路矿党委委员刘盛新同志,又一次到红旗场蹲点来了。一路上,他给自己敲警钟:这次可得接受上一次的经验教训!
去年底,老刘到红旗场蹲点。他了解到这个场生产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采矿满足不了选厂需要,选厂“吃不饱”。于是,他就埋头抓采矿,亲自打电话从兄弟单位请来了师傅传授爆破技术;又从矿里调来三台压风机,以便加快打眼放炮的速度。可是技术虽高,但有人怕麻烦,推广不了;设备虽好,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采矿还是上不去,选厂还是“吃不饱”。后来,矿党委进行了一次开门整风,红旗场的工人对老刘提出了批评,这使老刘认识到:只管机械化,不抓人的思想革命化,说明“生产第一”的余毒没有肃清。当矿党委成员又一次分工下去蹲点的时候,老刘主动提出再到红旗场去。
这一次,老刘不再是先抓石头,而是先抓人头了。红旗场第三队是个先进队,他们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以革命统帅生产。老刘就深入这个队,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在全场迅速掀起“学三队赶三队”的热潮。老刘又到爆破班里和工人一起学习“老三篇”,狠批“活命哲学”,大胆革新技术,终于使爆破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大大加速了采矿进度,矿石日产量由原来七、八十吨提高到二百吨以上。
工人赞扬说:老刘这次蹲点,可抓到点子上了!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辽宁省红透山铜矿工人,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指示,组织了探矿小组,在矿山周围寻找新矿源。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